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北宋小丫鬟 > 第113章

说来奇怪, 仿佛每次外放一个地方都是这般,刚好熟悉一切的时候,又全部更改了。现下上官几乎全部换了, 又得在一个熟悉的地方, 重新去认识不熟悉的人。

若说刘大娘子倒罢了,她们以前还认识,现下新来的夏家, 这个被刘大娘子已经告诫她要小心的夏夫人, 让锦娘甚至有些不敢接触了。

但她又想只是同僚之妻,反正就像钱娘子说的, 再如何也不过一年罢了,又不是日日生活在一处。

“给夏家的礼单备好了么?”锦娘问道。

阿盈拿了过来:“您看。”

锦娘笑着看上面写的, 和上次送钱娘子的差不多, 忍不住点点头:“好, 就这般,让陈小郎送过去吧。”

待阿盈出去,锦娘看着方妈妈, 先不问夏夫人如何, 她却问刘大娘子:“这位大娘子在闺中时性情如何?”

刘大娘子是刘计相的女儿,说起来也是她婆婆娘家亲戚,往来还算频繁,方妈妈应该是知晓的。孰料,方妈妈道:“其实刘大娘子根本就不是养在刘家, 她生下来后, 人家说她命太硬,若是放爹娘身边,恐怕会刑克父母, 故而在外家长大。咱们夫人见到她的时候,她都已经到了及笄之年了。”

“怪道我去刘计相家中的时候,很少听刘夫人提起她。”锦娘若有所思。

方妈妈分析道:“娘子,恕我多嘴,您如今和魏家搭上关系了,和甄家就更不必说了,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韩中书好不好,夏判官好不好,与咱们也没什么相干,人和人少些往来,也少些是非。”

锦娘点头:“妈妈说的是。”

初来这里,人生地不熟还得拜山头,现在都这么熟了,就没太多必要了。锦娘如此想着,又开始打理家业,继续自己的刺绣大业。说起刺绣,上次魏夫人似乎也还想要她的莲台观音绣像,她当然没给,正所谓饥饿营销嘛。

她也借过本地古刹的佛像观赏,先拓下来,再选一幅觉得自己擅长的开始画。

等佛像画的差不多的时候,对门的窦媛过来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自己的绣像灵验,说洛姐儿身子不舒服,想请过去挂几日。

锦娘连忙道:“你请了大夫没有?”

封建迷信可是要不得啊,她不过是为了自己绣像生意,这可不能真信啊。

窦媛忙道:“请了,还不是我婆婆,抱着姐儿去园子里玩,邪风入体了。”

“应该是着了风寒,那就把绣像拿过去吧,等孩子好了,再还回来就是了。”锦娘如是道。

窦媛自然是千恩万谢的拿过去挂在房里,这个时候甄夫人过来,看见这幅绣像眼睛闪了闪,又问她:“如何?孩子可还高热。”

“退了些,但还是有些烧。大夫说等会儿再服用药,只是孩子太小了,灌了药进去,恐怕还会流出来。”窦媛也是心力交瘁。

甄夫人指着那绣像道:“这是推官娘子的么?”

窦媛点头:“可不是,费了好些口舌表嫂才拿回来给我。上回魏夫人要,表嫂都没给呢。这可是开过光念过经的,听说表嫂每次绣这个都会苦念各种经文。”

“那咱们洛姐儿应该无事了。”甄夫人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窦媛守着女儿守了一夜,好容易次日退烧了,一早锦娘就过来了,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没事儿了,烧退了就好了。”

“多亏了表嫂。”窦媛揉了揉眼睛。

锦娘有些心虚,连忙解释:“是你找的大夫好,你自个儿不眠不休的照顾才好,与我无关。这绣像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孩子还得多找大夫过来。”

本来锦娘不这么说还好,这般一说,窦媛越发觉得人家绣像珍贵,不愿意出借。她还恳求锦娘多挂几日,直到娃娃痊愈。

锦娘自然同意了。

回到家中,她换了家常衫子,又见刘大娘子发了帖子过来,说是专门为夏夫人接风洗尘,让晚上大家都去。

虽说时间有些仓促,但锦娘还是打扮好了过去,一般这种比较正式的场合,女眷都要戴冠子的。锦娘则里面穿牙白色八仙纹的抹胸,再穿一件浅绿色的素娟中衣,底下配和抹胸同样质地的三涧裙,外罩官绿折枝花长褙子,头上则梳着髻,先用珍珠络索网住头发,再罩金丝镶嵌的冠子,看起来气度高华,雍容富贵。

“娘子,外面车已经备好了,正请咱们过去。”

锦娘笑道:“好,我知道了,这就过去。”

阿盈还有些不满:“娘子,您怎么不穿那件满绣的花开富贵的衣裳?”

“这般正常打扮就好了,也不能出太大的风头。”锦娘如是道。

一行人在三刻之后就到了韩中书府上,锦娘等人被迎了进去,又听刘大娘子介绍她嘴里的“胭脂虎”夏夫人。出乎意料,这位竟然是个看起来很腼腆的女子,还颇有姿色,约莫三十五六上下,看着还很和蔼可亲。

刘大娘子正让人拿来调好的花蜜道:“这些淋在百果糕上,保管好吃。”

锦娘淋了少许,吃了一块百果糕,她又听刘大娘子和夏夫人闲话。

虽说之前刘大娘子和锦娘说了不少关于夏夫人的话,现在却完全看不出她对她有意见,反而很是亲热,连曾经的座上宾蓝氏都没这么热络。

酒席过半,刘大娘子又让府中的丫头出来唱曲,这也是富贵人家的常态,无丝竹之声便无法下饭。就是锦娘家中没人,都得打发请人过来。

锦娘察觉到自从弹唱的人出来后,就微不可察的见夏夫人撇了撇嘴。

蓝氏正和夏夫人说起本府的风土人情:“您从舒州过来,恐怕不知晓这边进了十月就开始要备下袄儿了。我们倒是有几件常去的店,到时候我可以给您介绍。”

“那敢情好,到时候还劳烦你了。”夏夫人笑道。

宴毕,刘大娘子又请她们去内堂说话,让韩效的两个妾出来一起陪客。锦娘见上次去园子里逛,刘大娘子就带她们去过,韩家妻妾关系处的很不错,其乐融融的。

“魏大娘子,怎么今日不把你两个孩子带过来,上回听大姐姐刘大娘子说去你家里,好生招待了咱家孩子。”关小娘笑道。

锦娘听闻关小娘做的一手好点心,人又温和,故而颇为得宠,韩家长子就是她生的。有时候,锦娘还私心想是不是每个和韩家交往的人,都得会些庖厨才行。

回过神来,锦娘道:“快别说了,不过是些粗茶淡饭,倒也算不得什么。”

锦娘心里对所谓的妾和通房没什么鄙视,话说回来,谁不愿意堂堂正正的赚钱过好日子?还不是时代局限性。

你若不做那贤惠人,不替丈夫纳妾倒也罢了,若是又要虚名,又看不起妾,那就纯粹是把痛苦发泄给底层人身上。

就像当年的嫣红。

所以,锦娘和韩家的妾侍们虽然并不十分热络,但也面上看起来都很和睦,蓝氏就更不必说了,她和韩家另一位小娘正划拳吃酒呢,倒是玩的很尽兴。

大抵是酒水喝多了,锦娘去外面出恭,结果碰到同样出来的夏夫人,夏夫人还把脚崴了一下,锦娘赶紧让紫藤去扶着,还关心道:“您无事吧?”

夏夫人摇头:“我无事。多谢你了,你们是何时到大名府任职的?”

“两年前了。”锦娘对不熟悉的人基本就是少说话,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为上。

夏夫人又问起本府有无寺庙庵堂,锦娘倒是和她一路介绍,原来夏夫人深笃佛法,家中经书据说有十个箱笼之多,法器也不少。

甚至她道:“我家官人有一次落水差点溺亡,米水不进,棺材都备下了。是我找大师要了颗舍利子,慢慢的才恢复过来。”

锦娘心道我那绣像也不过是为了将来自己失业了,重新找一条路子,你这个舍利子也就太夸张了?

宴请过夏夫人之后,锦娘这边也请韩效和刘大娘子来家中用饭,蒋羡说重阳时二人相谈甚欢,这通家之好,自然就不必客气了。

只不过,蒋羡亲手做了两道菜,却把荣誉给锦娘了,“等会儿我就说是你做的?”

“等等,你凭什么说是我做的?我根本不会做。”锦娘赶紧摆手。

撒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圆,这个道理锦娘是很懂的。可是蒋羡道:“娘子,主要是我把你夸的十八般武艺俱全,说你厨艺尤其好,现在,好吧,为了我的一时虚荣。”

他还道:“娘子,你别生我的气了。我也是想那韩子能若是喜欢吃咱家的饭,这样双方往来,对我也好啊。”

“可是,你也能说是你自己做的啊。”锦娘低头,还有些不高兴。

蒋羡则道:“娘子,你罚我跪搓衣板都好,可是我和你站在一起,你一看就是心灵手巧的人,又那么会刺绣,人又灵性,我这样笨笨的人,谁会觉得我把萝卜会雕成花的人。”

锦娘看了他一眼,又戳了一下他的额头:“你呀,我可真是拿你没办法。”

“好娘子,好姐姐。”蒋羡搂着她说个不停。

只听外面说韩效夫妻过来,他才正经的和锦娘一道出去,锦娘忍不住想,这叫什么他吭哧吭哧在厨房做了一个时辰,成果全部是自己得了。

韩效三十几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若说蒋羡看起来风流俊俏,这韩效看起来就颇有腔调。夫妻二人同他们相互厮见一番,锦娘原本还想自己应该怎么开场白,没想到蒋羡就已经道:“子能兄,这是房下。”

有个特别会交际的郎君,好处就体现在这里了。

锦娘又再次上前道:“中书大人。”

韩效则道:“弟妹不必客气。”

“那咱们就先入席,边吃边聊。”蒋羡作了个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