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北宋小丫鬟 > 第62章

第三日, 许氏见这位弟妹又换了一身衣裳,银红缎子的抹胸露出一片白皙来,白纱裙上还绣着大红蛱蝶, 薄罗衫子更显人高贵, 她还在领口别了一只雍容的蛱蝶,衣裳穿的好看,人也是满面春色。

今日许氏要带她去见一下蒋家族中长辈, 去认认门, 因此她们从蒋六夫人那里请过安,就径直离开。

出了角门之后, 许氏正介绍道:“从这条甬道出去,就是大伯家的宅邸, 大伯家是宗房, 平日少不得和她们打交道。”

锦娘点点头。

许氏也一路在观察她, 见她去各房见人,落落大方毫不扭捏,却又不抢话, 不多言语, 只想难怪婆母选了她的。

“我这才知晓婆母放着那么些官家女不选,反而选了你,真的,之前有知州的女儿、通判的女儿,还有大珠商的女儿, 婆母都看不上。”

这话可不是夸人的, 不过是居高临下的姿态,锦娘也问过蒋羡关于许氏的家世。许氏的父亲死于滁州主簿的任上,那时她才十岁, 家中兄弟六个,也是与她母亲常年绩麻纺布绣花养家,家计艰难,几人挤在陋巷生活。

好在她还有一位伯父,亦是进士出身,当时任遂宁知州,回京述职之际,见侄女亲事没着落。又想起蒋六老爷曾经和他亡弟关系极好,还见了蒋晏,看他一表人才,便愿意将侄女嫁进来,还道侄女家贫,嫁资都由他出。

那个时候,蒋六夫人家中还算宽绰,见许氏端庄朴素,无一点骄矜之气,一笔字写的很好,许家又双双进士,她几位兄弟也有口皆碑,遂同意这桩亲事了。

去岁,许氏的伯父也过世了。

官场可不比别的地方,人一走茶就凉了,况且她伯父做的是外官,伯父自己的子女未必都能受到余荫,更何况是她。

这也不是锦娘势利眼,而是对什么人用什么法子,就像对经常白嫖衣服的顾娘子,不必客气直接赶出去,对付周二姑娘,就只能以弱凌人。

同样,现在对待许氏这样的人,说是官家女,其实也就是破落户,却在她面前讽刺,锦娘当然不会放过她,故而她故作不知道:“嫂嫂的夸奖倒是真的让我无地自容了,我看嫂嫂倒是有大气派之人,与我们不一样。不知嫂嫂的爹如今在哪里任官?”

当下,许氏听了这话,眼睛一黯,心下不喜:“家父也去了十多年了。”

锦娘连声道歉:“是我的不是了,提起大嫂的伤心事。”

可是回到园子里,她又有哪点真的抱歉的意思,心情倒是很好。阿盈倒是有些担心:“许娘子如今管着家,她若是给您小鞋穿,可怎生是好?”

“也不必怕,她当着我说那番话,也不曾尊重我,我又何必给她脸。”

许氏回房也是生了好一场气,又对葛妈妈道:“那魏氏倒是舌尖嘴利,对嫂嫂也是不尊重。”

葛妈妈劝道:“您何必与她置气,到时候家中交际,您故意疏远她几回,她孤立无援的,日后就知道这家里谁做主了。”

这些事儿锦娘当然不知道,今日魏家还送三朝礼,橘香已经来说过了,说家里送了首饰、彩缎、油蜜、蒸饼、鹅蛋过来,她和蒋羡还要回娘家去。

三朝回门,锦娘也给家里的人准备了礼物,给了罗玉娥两匹彩缎,两方汗巾子,一根金包银的簪子,一对一把莲的耳坠子。

罗玉娥还问道:“这是从哪儿来的?”

“两匹缎子是公婆赏新妇的,首饰是今日蒋家长辈赏的,也不是什么好物件儿。”锦娘笑道。

又想起荣娘那日替她守房,锦娘也送了她一匹彩缎,两盒茶果,两只烧鹅。

荣娘笑道:“何必这般客气。”

锦娘却道:“越是家人,越不能理所当然,大姐姐帮我守了一晚,我不谢你又谢谁。”

这番倒是把莹娘气了个半死。

冯胜这次送了不少成药来,看起来很热心,就连罗玉娥都道:“你冯姐夫现在倒是和之前不同了,今日很早就过来帮忙。”

“若是这样,倒是很好。”她不愿意往最坏处揣测,只希望荣娘能自立自强,冯胜若是和荣娘夫妇和睦,那是极好,若将来不能,荣娘也能鞥独当一面。

回到家中也不过吃了些茶饭,就得回婆家了,罗玉娥还叮嘱道:“别总惦记着家里。”

她总是希望女儿能够过正常的女子该有的生活。

三日回门之后,蒋羡平日便在家中读书,他告诉自己他有时候会去黄学士家中。锦娘正在做她们夫妇的情侣衫,二人都是烟青色莲纹罗上衫,领抹绣并蒂莲,只不过锦娘绣粉,给蒋羡用的是螺青色。

还是习秋告诉她道:“宗房的彭娘子请人过去捶丸,许娘子都去了,不知怎么没叫娘子去。”

“若是喊我去,我也不会啊。”锦娘说的是真话。

她在周家时,见过那些小官夫人受人捉弄,便是连子弟们出身不显赫都被人欺负,就像前世她爸妈拼命送她去所谓的贵族私立学校积攒人脉,可是你不和人家在同一个阶层,没有利益交换,人家谁会真的平等对待你?

打铁还需自身硬,蒋羡若是一辈子科举无望,还不如抛却许多名利场上的浮华,踏踏实实的赚自己该得的钱,若是蒋羡将来能出仕,日后再结交也来得及。

回门之后的七天内,锦娘把她和蒋羡的衣裳都做好了,等蒋羡回房,穿上衣裳很是欢喜。

“你知道我绣铺只接女客,不怎么接男人的,所以我若做的哪里不好,你可要告诉我。”锦娘笑着帮他把衣裳拉平整。

虽然才娶妻十日,可蒋羡已然是体会到娶妻的好处了,桌上每日都会有一道自己爱吃的菜,衣裳会提前熨烫好,还会薰香,每日晚上自不必提,二人如鱼得水。

妻子还会关心他的心情,帮他做衣裳,时常还关心他娘的病情。

他在家看书,妻子就会烹茶作画。

蒋羡当然也是投桃报李,让厨上给锦娘熬了鸡汤,又笑着指着自己的衣裳道:“再没有比这更服帖的了。”

锦娘就很欢喜,她不喜欢性格很别扭的男人或者女人,就像她娘就是有些如此,如若是自己送她的东西,她都不用,很难称赞一个好字,但若是她自个儿的东西,就非要别人用,不会大大方方的接受好意再夸一句别人。

这也是她宁愿送些缎子给家里人,让爹娘找裁缝去做的原因。

“你喜欢就好。”锦娘笑道。

蒋羡又说起下午要去韩家,让锦娘不必等他用饭。

锦娘道:“韩家是周家老太太的娘家么?”

“嗯,是一家子。韩子能如今娶的是昭文相公的侄孙女,之前外任推官,如今值集贤院,我和哥哥一起上门庆贺一番。”蒋羡道。

锦娘点头:“原来如此,你刚新婚,恐怕有人打趣你,那你打赏起来别小气了。对了,要不要带些什么东西上门?总不能空手去吧。”

蒋羡是男子,倒没有留心这些,平日都是他娘准备,故而他道:“那我送些什么呢?”

“我认识一位黄太太,她家专卖时鲜货,我让小郎替咱们买些过来。”锦娘道。

一个时辰后,陈小郎就花了二百钱从黄家买了一串太原葡萄并几颗金银水蜜桃,用梅红盒子装着,锦娘先把葡萄上快软烂的摘了下来,还剪了一方帕子,垫在底下。

不时,蒋羡和兄长蒋晏一起出门,兄弟二人站在一起,对比十分强烈。

蒋晏着一身青袍直裰,看着整齐,但其实浆洗好几次了,颜色不够鲜亮,不似蒋羡着的新衣,光鲜极了,手上还提着礼盒。

蒋晏笑道:“你嫂嫂还让我给你准备了一盒点心,咱们到时候一起带过去,不曾想你亦是备下了,不会是弟妹备下的吧?”

“大哥说的是,娘子她备下的。”蒋羡道。

蒋晏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成了家就好生过日子。”

弟兄二人又在马车里讨论了一下学问,等到了韩家,韩效的小厮见着蒋羡又一阵恭喜,“十六郎君新婚大喜,小的恭贺您了。”

蒋羡抛了两尾银鱼给他:“赏你小子的。”

小厮见这鱼儿栩栩如生,捧在手里千恩万谢。

一起来的朋友们有的拎着时楼的碧光酒,有的带着一道佳肴,因为这只是朋友聚会,并非送礼,大家也都不会太隆重。

倒是蒋羡的鲜果得了头彩,桌上有位衙内道:“这一大串葡萄圆润挺括,尝起来甘美多汁,难为你从哪里寻来。”

众人知晓韩效平日胃口不好,今日尝了几颗葡萄后,仿佛开了胃,又多吃了一盏茶饭。

蒋羡有些得意的笑道:“哪里是我寻来的,是内子准备的。”

衙内们不免起哄说要见见新妇,蒋羡推脱不过也答应下来,酒过三巡,蒋家兄弟告辞。有那起子见蒋羡出了风头的,不免道:“蒋十六那新妇听说是商贾出身,也不知怎么攀上的。”

可也有人笑道:“新娘三千贯的嫁妆,寻常人家哪有啊。”

衙内们说说倒也罢了,蒋晏的小厮把今日筵席蒋羡出风头的场景都说给许氏听了,许氏暗骂了一句“商家女”。

葛婆子则道:“也不是什么大商贾,就那么几间破门面,别人表面捧着,指不定心里怎么议论呢。”

许氏道:“小声点,别让八郎听到了。”

唯独蒋六夫人听蒋羡说完很欢喜:“看来,你媳妇儿是个用心的,对你也是万事上心。”

蒋羡笑着应是:“儿子也这么想的。”

回去之后,他又和锦娘说起他几位朋友想上门拜访,锦娘则道:“不如这样,咱们自个儿出钱让厨上做些拿手菜,我再让人去买了州桥的煎鹌子做添头,家里还有时楼的碧光酒。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