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当县令 > 第119章

漳兴三年, 正月,昌河州。

只听眼前差役书吏们对流放过来的犯人道。

“开荒。”

“听着就是个极辛苦的差事。”

“可这片土地的每一块田地,都是开荒开出来的。”

“所以你们一定能行的。”

曹家众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不止曹家,还有因为矿产案被牵连的各家老小, 全都面带菜色。

不过这会也看不出来。

因为从去年开始, 下狱,流放一两千里地, 让原本锦衣玉食的各位世家子弟,早就瘦得不成人形。

身体稍微弱一点的, 也早就死在路上。

能走过来的犯官家眷,什么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

本以为终于走到地方,能让大家松口气,可看着茫茫雪原,所有人心里那口气,差点没提起来。

流放到这里, 实在让人绝望, 让人恨不得立刻去死。

当然, 真让他们去死,那也舍不得。

不然不会走到目的地了。

想死的人, 早就真死了, 绝对不会留到现在。

“已经过了正月十五, 雪怎么还这样厚。”只听一个人开口道。

“这里是昌河州, 你们要习惯此地的气候。”

接收犯人的差役们道:“这里就是你们的住处, 无令不得走远,附近都有看守,想要逃走, 格杀勿论!”

旁边书吏点着人名,开口道:“纪大人心善,允你们一家子住一起,想要住到一块的过来登记。”

“以后这就是你们家了,歇了偷懒的心思,好好种田,好好改造,说不定会有赦免的机会。”

赦免的机会?

眼前的三百多犯人以及犯人家眷抬起头。

真的会有吗。

等会。

纪大人?

曹家等人,听到姓纪的,一阵胆寒啊。

也不知道眼前书吏是不是故意,还笑道:“是啊,纪楚纪大人,这是我们的知州!”

纪楚,纪大人。

这是在开玩笑?!

流放的曹家人没有消息来源,他们压根不知道纪楚来了昌河州当知州啊。

这一批曹家人,既有京城长房的,也有原化州二房的。

去年发生了什么,他们可太清楚。

兜兜转转,又到了他手里。

这是老天要亡他们啊!

倒是有人说句公道话:“纪楚不是个记仇的,只要好好做事,说不定真有赦免的可能。”

说话这人,立刻被同族瞪了。

但不等他们多话,就见那书吏上下打量说话的人,开口道:“看你这模样,读过书?”

“读过。”这人赶紧答道。

他本来都要考秀才了,家族覆灭,自己肯定也跟着完蛋。

可恨他不过是个旁支,也受此牵连。

“那你来同我一起登记。”书吏随口一说,就让帮纪大人说话的人得了好处。

其他人立刻看过来。

他们也识字啊,他们也可以帮忙!

但此事的关键,不是会不会读写,是对纪大人的态度。

只这一件事,就让这些三百多犯人明白道理,绝口不敢说纪大人一个字的不好。

而站出来的曹家曹垚则欣喜若狂。

能帮书吏做事,日子肯定会比其他人好过一些!

在昌河州差役书吏,以及曹垚几个知情识趣之人的协助下,三百多犯人很快安顿好。

极为简陋的房屋,只能凑在一起取暖,柴火肯定是没有的,想要什么,只能依靠自己。

好在这流放路上,都是这般过来的,大家沉默安静地做事。

最后再看看茫茫雪原。

在这里开荒,他们真的能活到被赦免那一天吗?

此刻的州城衙门,纪楚颇有些头疼。

他知道这地方地广人稀,想要种棉就要开荒。

却也没想到,这里的官田,基本处于荒芜的状态。

怪不得年前晁同知会特意提醒。

户司主事尴尬道:“没办法,咱们这人太少了,官田实在没人种。”

纪楚揉揉手腕,关节上的红肿被膏药遮了下去。

从年前到现在,各种文书跟方案处理了不少,忽略了这地方的寒冷。

就连纪楚指关节都有些冻伤。

好在春天马上来了,想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漳兴三年,正月十八。

昌河州寒冷依旧。

开荒都要再推迟一段时日。

纪楚点头道:“那就再等等,让流放过来的犯人先整顿整顿。”

户司主事立刻继续禀告。

这三百人全都派在官田上开荒,等到清明种麦,一个半月的时间,差不多可以开出一千二百亩地。

除了预留出来的二百亩棉花地之外,其他六百亩都种曲夏州来的良种。

可以说,他们这里的官田,都不是为了盈利。

只是为了培育种子。

等到明年分发给下面百姓。

所以这一千二百亩的田地非常重要。

温书吏负责一千亩麦田。

白夫子则负责二百亩的棉花地。

这些安排都没什么问题。

不过纪楚忍不住道:“三百人,一个半月,一千二百亩地?”

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户司主事还以为纪大人嫌弃这样的速度太慢,主动解释:“虽说三人一天能开一亩地,可这几百人的伙食也要他们自己负责,所以不能按照最定格的算。”

意思就是,这都是他计算好的,实在不能再多了。

“要么,定个一千八百亩?让他们日夜兼程,应该可行。”

纪楚笑了笑,摇头道:“算了,一千二百亩吧。”

户司主事连连答应,还说已经派人去接曲夏州的麦种,所以官田种植不会有问题。

纪楚夸了句不错,让那个户司主事格外高兴。

纪大人夸他!

纪大人夸他!

其他各司主事一一汇报情况,基本没什么问题,大家都知道,今年的昌河州,开荒为第一要务。

唯独工司主事上前,主动道:“大人,下官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纪楚听到这话就头疼,直言:“在咱们这,有什么说什么即可。”

工司主事立刻道:“回大人,下官要说的,是水泥作坊。”

水泥作坊。

平临国其他地方,基本已经铺开了。

毕竟是去年年初的消息,各地不少水泥作坊,已经开始稳步运营了。

倒是他们昌河州还未开始。

纪楚对此早有想法,甚至早就想办了。

可他指了指昌河州的账本。

没办法,这里实在没钱。

不仅没钱,也没人。

无论哪里,都抽调不出人手。

其他的地方是缺地,他们这里是缺人啊。

之前的刘知州没有第一时间办水泥作坊,也是这个原因。

穷。

真接手这里之后,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穷。

工司主事颇有些失望,纪楚就当没看到,他这会也变不出银子啊。

等其他人离开。

纪楚跟李师爷算了算账册上的银钱。

开荒虽然不用工钱,甚至不用管吃喝,但工具还是要买的。

还有给曲夏州的麦种钱。

以及各地官吏们的俸禄。

再加上水泥作坊迟早要建。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纪楚忍不住叹口气。

要说一地之长,他不是没当过。

但一个安丘县能有几个官吏,稍微赚点银钱,就够县衙吃喝的了。

可整个昌河州,情况还是不同。

也就广宁卫暂时不用管,那里的花销都由朝廷供给。

其他十二个县,还有州城本身的花费,就要靠他们自己的账目银钱。

说起来,他所在的地方,已经很久都没为银钱担忧过。

来到昌河州,颇有些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不管怎么样。

开荒,还是要开的。

这件事不能耽搁。

只是方才工司主事一说水泥作坊,就勾起纪知州的“伤心事”。

怪不得之前跟曲夏州知州提修路,要数科官署,长官们都颇为无奈。

不是他们不想给,实在是花费太大。

当下属的时候,觉得上司扣扣搜搜,自己当上司之后,也是这样啊。

“还是抠门一点吧。”纪楚叹口气,“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纪楚心里倒是有赚钱的法子。

但每一种方法,都需要人手。

而这里最缺的,就是人。

想要吸引更多人过来定居的方法,只有一个。

赶紧把棉花种成!

只要棉花成了。

这里的大片土地,自然而然会吸引更多人过来的!

李师爷也挠头。

估计谁也没想到,昌河州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人吧?

这话要是说给“人满为患”的中原一带,估计还觉得稀奇。

从来只听说过人缺地的。

可没听过地缺人。

什么?

这里太冷。

那没人不是很正常的吗?

所以话题又回到原点。

种棉花吧。

只有把棉花种成了,才能吸引更多人过来。

纪楚这么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

而棉花的消息,也传到昌河州各县。

县里已经通知到了,各村抽调出最后种田的五个人,赶在四月初五左右,前往州城的官田。

一起伺候那二百亩棉花地。

如果放在其他时候,这种抽调,大家肯定避之不及。

因为本地农忙都赶在年初。

三月初七种麦子。

三月二十种高粱黄豆。

各家庄稼刚忙完,就要派人出去继续种地?

大家很闲吗?

官府让他们干活给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