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兴二年, 五月初六。
原化州,丰抚县,纪家村。
只听一向平和的纪楚家中, 皆是一片焦急。
纪楚还特意让人把乐薇母亲请了过来,听着里面的声音, 他简直坐立难安, 直到听见里面婴儿啼哭声,一切似乎才结束。
纪楚下意识问道:“乐薇呢, 她怎么样。”
出来的婢女连忙回话:“回纪大人,夫人精神尚好, 让奴婢出来就是报平安的。”
说话间,那产科嬷嬷打了帘子道:“母女平安,都很好,精神也不错。”
从乐薇怀上孩子,就在纪家住着。
就算是睿王妃派的人还未过来,家里也请了最好的大夫。
加上乐薇身体健康, 并不让人担心。
有了专门照顾的人之后, 情况就更好了, 后面纪楚回来,自然也出不了岔子。
话是这么说, 刚生产过的人, 还是极为虚弱。
纪楚进到产房, 只见乐薇满头是汗, 心里生起愧疚。
都说他什么都能做到, 可这事上,只能看着娘子受苦。
等两人说了会话,嬷嬷忍不住道:“大人要不要看看女儿。”
完了, 差点忘了。
纪楚连忙道:“抱来我看看。”
在皇上面前都坦然自若的纪大人,此刻却显得有些畏首畏尾。
抱着怀里柔软的小孩,纪楚脸上不自觉浮现笑意:“有点丑,还有点可爱。”
这话说的,周围人都忍不住笑。
乐薇的母亲大大松口气。
是个女孩,就怕纪大人不喜欢。
方才他进来之后,也不问孩子,还以为他讨厌女儿。
陶乐薇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她足够信任相公。
“起个名字吧?”纪楚母亲眼里带着怜爱,“先起个小名。”
“大名可以慢慢想。”
说起孩子名字,纪楚回来之后,就有不少人在提,可他只字不说,倒是让人觉得奇怪。
纪楚不假思索道:“小名就叫绵绵。”
不怪他这么起,只因为最近都被滇州棉冲昏头脑了。
身边人显然明白为何起这个名字,乐薇也道:“绵绵,很好听。”
以后这就是女儿的小名了。
那大名呢?
说到大名。
纪楚扶额,不是他不想起,更不是他不提前做好准备。
而是有人早就起好了!
还上赶着给他的。
让纪楚郁闷很久,孩子的大名本来应该是自己跟娘子起的。
而外面的李师爷已经揭晓了:“皇上赐了名字,所以不用我们起。”
皇上?!
皇上赐名?!
那皇上怎么知道孩子是男是女啊。
“傻啊,肯定是两个名字都起了,等孩子出生就选一个啊。”
所以纪楚不能提前说出来。
否则剩下一个名字不好收场,还会被其他人占了。
产房里。
别说双方母亲了,就连乐薇也十分诧异。
皇上怎么会想到给他们的孩子赐名?
还能因为什么。
就因为睿王妃她们派了嬷嬷婢女们过来,皇上觉得在这点有所愧疚,所以要补上。
“皇上赐名,纪君平。”
皇上说,纪楚的孩子,就要起一个大气的名字。
君平,正适合她的女儿。
这份评价不可谓不重。
纪楚心道,还好名字起得不错,不然他会更郁闷。
乐薇念着名字,越念越觉得好,不过她还是道:“平日里都喊小名吧,绵绵好听。”
不管叫什么都行,反正都是他们的孩子。
可外面却因为皇上赐名震惊。
知道纪楚被看重,却不知道这般看重啊。
而且纪楚还瞒得死死的,换做其他人被皇上赐名,不知道会有多高兴,也就他只字不提,等孩子出生了再说。
原本就想趁着机会来巴结纪楚的官吏士族们,现在更热切了。
他家娘子刚生产没几日,附近几个州府的官吏排着队过来送礼物,其中不乏极为贵重的物件,看得出来,大家对纪大人的巴结。
不过还是跟之前一样,无功不受禄,这种东西,绝对是不会收的。
好在各家都是聪明的,很快调整策略,用心为上,贵重却不好说。
而且人肯定要过来,还要讨一份纪楚女儿的满月酒吃。
纪楚对此很是无奈,但这些人情世故也不能不管,不过只请爹娘兄嫂还按照原来的安排,就在村里摆流水席,不做什么士族之间的宴会。
要说那种宴会,家里人既不会办也办不好,还会被人挑刺。
乐薇倒是可以,却也不能让她还没出月子就干这种操心的活。
所以干脆就按村子里的规矩。
既然来了我们这,就听我们的。
如今的纪楚,确实也有这般能力。
剩下的多数时间,纪楚都在陪老婆孩子。
可陶乐薇看着,却在晚上没人时主动道:“相公,现在已经五月二十五了,滇州棉的情况如何?应该有结果了吧。”
自从五月初六,绵绵出生,乐薇就再也没听相公提过一句公务上的事。
就算是偶尔回回信件,也肯定不让她知道,省得她担心,多数时间都在照顾跟陪她。
陶乐薇知道平日的公务有多少,心里也记挂着滇州棉。
提到这个,纪楚只道:“林县令他们种成了,一亩地有二百一十多斤棉花,而且棉绒很长,应该很适合织布。”
纪楚哄着孩子道:“种子已经寄到昌河州。”
绵绵睡得很踏实,纪楚准备吹了灯休息,却被乐薇拦着道:“你再说说。”
要说起这个,那可就没完没了。
纪楚不想用这种事打扰娘子休息,更不想此刻谈公务,毕竟公务真的处理不完。
可乐薇坚持要问,纪楚只好把最近的事情说了。
滇州棉的效果极好。
林元志本就知道怎么培育棉花,得到滇州棉之后,更是一刻也不松懈。
直接根据村落村民的指点搜集了几亩地的野生棉花。
之前说过,五月份就能收获,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五月中旬就可以采摘了。
林元志第一时间给纪楚写信,说明了滇州棉的产量,甚至还送过来一点样品让他看看。
并且还说,拨出一部分种子,已经送往昌河州。
而纪楚也给昌河州写信,他之前的随从温淳等人已经到地方了,让他们帮着种植,也不耽误事。
听着这些事,陶乐薇眼睛亮亮的,她就知道相公很厉害,所以她即使她再不舍,也要说:“真的不耽误事吗。”
陶乐薇稍稍叹气:“错过一季时间,就要耽误一年。”
作为昌河州知州,纪楚若不去,那边的心肯定稳不下来。
就算温淳他们很靠谱,但当地人也不是吃素的,没有纪大人过去撑着,珍贵的棉种也不安全。
纪楚道:“放心,我让他们去昌河州下的广宁卫去种了,在那边不会有问题。”
纪楚思虑得周全,可面对娘子的眼神,他还是道:“放心吧,事情都处理好了。”
他当然想去昌河州看看棉种情况。
不过不是时候。
乐薇干脆道:“等我出了月子,你跟李师爷他们就启程吧。”
“昌河州的百姓,肯定早就听说你要去了,倘若一直等着,他们肯定会失望。”
京城的考生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给家里写信,就能看出他们的态度。
不是陶乐薇不想相公陪伴,而是她知道,那边的事极为重要。
关乎了无数百姓的生计。
自己在家中一切都好,相公不用忧心。
听着娘子的话,纪楚难免有些触动。
他确实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即便如此,纪楚还是要再等等。
至少等孩子跟娘子都恢复一些,再说出去的事。
商议过后,纪楚离开的时间定在七月初,到时候绵绵也有两个月大,身体也会宫里的嬷嬷婢女们照顾。
到时候他就能放心去任上了。
事实上,不少人还觉得纪楚在家时间太长啊。
三月份去京城述职。
四月中旬回来,然后都到五月底了,还不走?
那可是去当官,有你这么陪着老婆孩子的吗?
晚去一天,就少一天的权力,想想都觉得可惜。
而且昌河州的人都等着你,一直拖着不去,不太好吧?
皇上这次是没给你确切的时间,可也不能这么拖?
得知纪大人赴任的准确时间后,原化州的同乡倒是齐齐松口气。
他们甚至比纪大人本人,更关心他的前途!
谁让他是如今原化州的领头羊?
既然有了确切的时间,该安排的肯定要安排。
家里不用多说,纪家人一向是纪楚的后盾。
娘子在这也能让他放心,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带着娘俩一起在任上了。
纪楚摸摸女儿的小脸,叹口气,赶紧收拾他的东西吧。
要说原化州如今有了附近几百里内第一座水泥作坊,确实比之前热闹许多。
那五个武器作坊,差事也做得顺畅。
就连张家所在的火器作坊都走上正轨,祝亚祝耘的能力不用说,有他们在,已经能造出手榴弹了。
不过那地方最重要的,还是安全二字,好在张家做事谨慎,对祝亚祝耘吩咐的话都听在心里。
祝亚祝耘还顺便解决了好几个水泥作坊的难关,估计等纪楚走的时候,原化州会有不止一家水泥作坊。
只是这样的行为,让其他人觉得奇怪。
“你们帮别的水泥作坊做事,就不怕纪大人不高兴?纪大人所在的丰抚县水泥作坊,肯定会少很多买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