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当县令 > 第77章

纪楚努力平复心情, 在廖知州看来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这种武器谁也没见过,也就朝廷兵部,以及军部高层知道。

互相交流中, 这种武器的来历逐渐清晰。

大概是前朝覆灭之时,一支军队自己研究的, 刚开始是用火药跟土块结合, 扔到人群当中。

后来想办法做成桶状,爆炸起来能够伤人。

但这支军队并未得到太多支援, 最后还是被开国将军们抓到,那些简易图纸就到自己人手中。

当时平临国四处还有匪乱。

就有人继续研究这东西, 还真的起到不少作用。

随着火药武器越来越精进,平乱的速度自然更快。

等到天下太平,这段武器历史也进入仓库。

再被拿出来,是海上有海贼抢商船,当时的守备军用来打击水贼,重新装备上了。

而内地其他地方, 则用不着动用这么厉害的武器, 随之逐渐消退。

说白了。

战乱时候武器飞速进步。

太平之后便退步了。

都说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这些研究也是一样的,并非线性一直往前, 而是螺旋式前进。

不重视是一方面, 没有战乱, 而且军队就已经足够碾压, 又是另一回事的。

那时候平临国刚刚建立, 民生基础还要发展,自然没精力搞这些。

若非兵部,以及几个开国将领家中对此事还有记载, 估计沿海那边的火炮都布置不下来。

纪楚听着,只觉得十分感慨。

地大物博就是有这种好处,谁知道哪片土地又捣鼓出新东西啊。

廖知州也是这般想的。

其实整顿武备这事,他并不想来曲夏州,更愿意去□□南一带,那边靠近海边,不少人都知道火器,更好发展。

可那边也是怕了他,而西北军的岳将军则希望他过来,这才有了曲夏州之行。

而廖知州现在觉得,这才是意外之喜啊。

曲夏州有钱不说,还有这么多不错的官员。

手底下能用的人真的不少。

纪楚,便是他看好的一个。

所以廖知州把他知道火器情况都说了。

“沿海船只上大概有五十多门火炮,威力虽然不少,但装弹很慢,而且很危险,所以轻易不使用。”

“而且火炮很重,只能在特定船只上安置。”

“其他火器,大概就是火铳,以及小竹节炮,尤其是小竹节炮,比较方便,但制作很难。”

廖知州生怕纪楚不知道这些是什么,还把自己珍藏的图册拿出来。

火炮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样子,但看图纸就知道十分笨重,威力也比大家想象的要小。

火铳就像后世的步枪,但是铁质明显不好,而且枪杆更长,大概率有炸膛的风险。

最后说的小竹节炮,比火铳短一些,顾名思义那枪杆跟竹节一般,应该是为了适应火药,做的调节,枪口为喇叭形,整体不大,有点像是近身作战的武器。

剩下还有五花八门的设计,先不管实不实用,反正想象力是足够了的。

要是有人看了这册子,还能说老祖宗没有想象力?

应该就是平临国当年战争结束得快,这些火器发展便戛然而止,另一种程度上来讲,也算好事?

而且现在再被翻出来,大概率也是本国有战争风险。

整整一天,纪楚都在廖知州这里欣赏早期火器的图册,看得他意犹未尽,确实有意思啊!

谁说他们搞出火药只会放烟花啊!

烟花跟火器他们都要做。

看完之后,廖知州感慨道:“这就是本官想做的事,所以必然要朝廷同意。”

确实,都发展重武器了,要是不经朝廷同意,他们这跟造反也没区别。

廖知州他们一直在等朝廷的消息,只等那边松口。

“其实前两年就在说了,主要是海上水贼越来越多,那边的火炮有些支撑不住。”

廖知州说完,纪楚下意识道:“水贼越来越多,是因为商船越来越多吗,海上贸易增加了?”

“是,最近几年来买咱们货物的番邦人越来越多。”廖知州无奈,“水贼有利可图,自然也多起来。”

再加上广宁卫那边的乱子,所以请求研发火器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所以火器重启这件事,大概率是能成的,就看朝廷什么时候发话了。

纪楚再看看这个册子,如今的火器只是初步研发阶段,别说成体系了,就连适用的标准都没有。

如果要研发的话,赶早不赶晚,尽快完善才是真的。

了解完如今火器的进程,纪楚心里也算有底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点头。

以后等着火器重启计划的人又多了一个啊!

希望这一天可以快点到来。

纪楚从未希望差事能赶紧下来的,他有种自己是天生牛马命的感觉了。

不过这也是侄儿纪振给他的“压力”,实在没办法啊。

廖知州又宽慰他几句,说那俩孩子不会出事的,他这才回家,同李师爷,李娘子,乐薇说明情况。

火器的事自然隐下不提,只讲了广宁卫如今的情况。

还有两人一时半会不会上战场,没个一年半载的训练,更不会让他们冒险等等。

再加上董千户的人已经去追了,到时候跟着运送棉被的车辆一起过去,路上也不会出问题。

李师爷叹口气:“算了,他们两个也是跟着咱们跑了几千里的人,不会出太大问题。”

五年前这俩孩子可是一路从原化州到曲夏州的,其间也两千多里的路,算是有经验?

李娘子眼睛红肿,声音嘶哑到说不出话,原本开朗大方的妇人此刻只挂念着远行的儿子。

纪楚这边也急忙给家里写信,他实在愧对哥嫂,不过也跟他们保证,那边有人帮忙看着,他也会尽力劝振儿回来。

今年还说给他寻门亲事,现在好了,别说亲事了,人都跑了。

这就是年轻人吗?

好在七月十四清早,董千户就派人送信回来,已经接到这两人了,他们好着呢。

李纹跟纪振并不莽撞,人也机灵。

提前从家里开溜之后,并未直接前往广宁卫,而是像纪楚认为的那般,就在途经的驿馆等着董千户他们过来。

两人赶过路,知道其中凶险,并不会一味冒进。

而且两人还在驿馆里看到了追风。

原来他俩离开时,追风就偷偷跟上,倘若纪楚真的想找到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也是明白他俩决心已定,这才没有强行追赶。

董千户看到他们之后,立刻让他们回去,但两人根本不回,只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还说什么男儿不展青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这信件看得纪楚眼前一黑又一黑,心里却暗自点头的。

放心吧,你四叔肯定会好好研究火器,让你们跟广宁卫的士兵们都健健康康,平安回家。

家里忽然少了两个小辈,骤然冷清不少。

好在大家事情也很多,也就不再多想。

最近一段时间,曲夏州州城的事情极多。

乐薇跟李娘子都在忙蜂糖的买卖,现在各地的油菜趋于平稳,蜂糖数量也较为平稳,也算有了规律。

但这个时节正是出货的时候,大家都很忙。

江南一带的不少人爱甜食,曲夏州的蜂蜜已经是他们日常食物之一了。

纪楚跟李师爷则在工业作坊园,现在各方的钱已经拨出来了,工司已经在动工建设的,而且农忙一过,招人也比较简单。

永锦府那边的道路也开始修缮,直通曲夏州的工业作坊园,不出意外的话,能达成长久的合作。

经过这事,跟纪楚之前那点摩擦彻底不见,双方关系越来越好。

说起来,只有看不清形式的马家在这里面消失。

永锦府里的纺织行当竞争本就激烈,出了这事之后,各家都想分一杯羹,自然把马家吃得差不多。

至于从中获利的丁家,则更加谨小慎微,生怕自己也飘了,步入马家的后尘。

丁家面上低调,但手里的白叠子却已经织好了。

用纪大人的话来讲,便是古法传承,匠心独运,工艺精湛,纯手工制造。

总之一句话,市面上绝无仅有的好料子,前朝宫里什么样,我们家白叠子便什么样。

那五十斤棉花,一共织了十五尺的白叠子,连半匹布都不到。

但其手感之妙,但凡见过的人,都忍不住夸赞。

听说还没织出来,就有人预定了。

毕竟整个平临国,也就这么十五尺的料子,做件稍微复杂的衣裳,也就用尽了。

是谁买的,丁家一直没讲,要价多少更是秘密。

只看丁家的表情,便知道利润多少了。

之前马家开价最低也是八百两一匹,这价格已经不少,看样子比这还要夸张。

也就纪楚跟这事接触得深,而且丁家跟沾桥县也有合作,知道真正的价格。

说是京城一户人家买的,十五尺的布料,给了三千两银子。

纪楚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都感觉钱不是钱了。

三千两?

开什么玩笑呢。

又听说买白叠子的人是为了送礼,这便可以理解了。

世上绝无仅有的十五尺料子,用作送礼再合实不过。

纪楚稍稍摇头,这就是奢侈品行业吗,一点点东西就能卖上天价。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倘若棉花真的放开了卖,普通人绝对是买不起的。

还是按照等级定价最合适不过,想买贵的买贵的,同时给平民留下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