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训导的字最后也没拿过去, 他扭扭捏捏道:“现在工业作坊园还没建起来呢,等咱们数科的场地建好之后再说。”
虽然主体的数科场地还没建好,但围绕一周的其他作坊在陆陆续续动工。
基本都是各家匠人搬到此处。
对他们来说, 如今自家的规模早就不够用了,正好官府又愿意给他们划一块地, 这样再好不过。
围绕着数科场地去建, 更证明他们的本事。
至于银钱,各家肯定是不缺的。
自从跟数科合作, 但是这边的生意都不少。
而且这边在建新作坊,自家已经在做缝纫机的订单, 两边都不耽误。
不过这边的作坊不能自己设计,全都要按照工司的要求去做。
按照工司景大人的话讲:“如此大规模的作坊搬移,必须有条理规划才是,否则以后改建会很难。”
往日清闲的曲夏州工司,早就变了模样,景大人牵头去做这事, 务必把纪楚想要的工业作坊园规划的明明白白。
各家作坊的规模, 以及中间的连接, 还有道路的设置,人员居住的地方等等。
这方面自然有专业人士去参与, 属于古代版城市规划。
纪楚之前就知道, 古代的城市规划已经非常成熟, 现代的下水道, 垃圾收集站, 甚至厕所排泄物的归纳,古代都有系统且科学的设计。
但真的看到工业作坊园的雏形时,还是忍不住感叹老祖宗们的智慧。
忙忙碌碌的工司众人看到纪楚, 眼神都变的麻了。
好你个纪楚,人在沾桥县,州城这边都因为你忙翻天了!
户司在忙着验收棉花标准,并且分发到各处,让大家都按照这个标准定价。
还有应付各地来请求棉籽的官员。
工司这边,一会是求他们监督多造缝纫机,现在又来一个工业作坊园!
缝纫机就算了,工业作坊园确实是他们的活啊。
之前几年不干活,现在一干就干个大的是吧!
所以看到纪楚的第一反应是,把手里的文书推给他:“一起干!这哪是工业作坊园,就跟新建个小城差不多了!”
纪楚摸摸鼻子。
那也确实是。
大家自然是开玩笑。
都当官了,还能参与到这样厉害的事情当中,大家心中是有几分骄傲的。
如今的曲夏州,甚至都能跟永锦府齐名,谁人不知他们这里百姓安居乐业,还发展出这么多好东西。
这对他们的名声,家族,甚至前途未来,都是有帮助的。
对于纪楚,大家又怎么会真的讨厌。
“说起来你刚回州城,应该再休息几天的。”
“是啊,沾桥县那边忙的要命吧。”
“廖知州他们肯定等着见你,先歇歇吧。”
纪楚笑着应下,只是看着正在兴建的工业作坊园,心里再次感慨,数学真的开始被重视了。
岂止是曲夏州重视。
随着缝纫机的消息传到各地,几乎所有人都是不相信的,随后更详细的消息传过来。
缝纫机的优劣也并未隐瞒。
一个是成本高,二是耗材大,三是能造缝纫机的工匠也不多。
好处也不用再讲了,效率跟准确度,超过很多普通女工。
所以最后缝纫机到底能普及到什么时候,这还要两说。
可这件事给大家带来最大的震撼,还是机器的效率,以及其中数学联盟的作用。
被大家称为奇技淫巧的匠人技艺,以及被科举逐渐抛弃的数科,竟然这么厉害?
而且那些劣势,肉眼可见的被慢慢改进。
等于说,这是一个可以成长的机器,至于以后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多少人都不敢想。
随着工业作坊园的开建,其他各地的数学家也被重视起来,有的地方,甚至由当地官府扶持,也想让他们创造奇迹。
只有要这个趋势,便是最好的。
纪楚感慨万千,回去直接睡了个好觉。
忙忙碌碌那样久,心里终于踏实了!
管他外面忙的热火朝天,他先睡一觉再说。
这一次,纪楚竟然从当天傍晚,一直睡到第二日中午。
期间乐薇还进来看过好几次,见他真的只是睡觉,这才放心,而且不让人打扰他。
相公是该好好休息了。
这样大的事,睡的时间长点,这也很正常。
安建三十五年六月初六,纪楚在家睡觉的休息都能传到州衙门,众人想到他最近做的事,自觉不去打扰。
户司跟工司主事,自然也不去找他。
廖知州也特意吩咐,最近几日让他好好歇歇。
估计整个平临国,也只有纪楚一个人睡觉,需要长官亲自吩咐不要打扰吧?
这让纪楚都有点好笑。
睡个觉而已!
真的不至于!
等他再去衙门的时候,还未到工司户司,就被廖知州身边的人请走了。
廖知州身边的长随都是兵士出身,看向纪楚的眼神里都带着尊敬,慢慢都是感激:“纪大人,廖知州有请。”
走到途中,长随忍不住低声道:“大人,真的多谢您。”
谢什么?
这位长随解释:“我有个兄弟就在广宁卫当兵,今年他能分到棉衣棉裤,真的要多谢您。”
在廖知州身边,长随更知道纪大人为此做了多少努力。
从一开始,纪大人就在帮他们跟富户们抢棉花。
为了不让所有棉花都成为白叠子,他真的做了太多。
甚至不惜得罪隔壁的永锦府。
若不是他真的有本事,那马家搞几次事,都能让他以后官途不顺。
说起来那马家敢跟官员作对,就因为更有钱的永锦府,还以为纪大人无权无势。
虽说这些都过去了,可他们永远会记在心里。
远在广宁卫的将士们,更会记在心里。
纪楚没想到是这件事,笑着道:“也是广宁卫的将军一直在想办法,否则不会找到我这。”
相隔几千里,若不是真的为士兵考虑,不至于千里迢迢赶来。
所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没想到来了廖知州这里,讲的竟然也是这件事。
不过跟长随的转达不同,廖知州直接给了他厚厚一沓信件道:“这些都是最近寄到衙门的,你看完咱们再聊吧。”
廖知州依旧严肃,但特意让人腾了个茶室,让纪楚专门去看。
这着实是厚厚的一沓信件,几乎来自五湖四海。
平日家人朋友的信件,肯定是送到家中,这些通过官府送来的,则是各地同僚的信件了。
茶室里清静,还有随从端上茶点让他慢慢看。
李师爷依旧帮他粗粗分类,其中一类是完全不认识的官员,这次并非请求棉籽,毕竟到现在为止,该要棉籽的都已经要了。
这部分官员是在问数科潜力,以及数科跟匠人之间怎么才能融合,在请求方法。
还有人在问数科前景等等。
纪楚挑了几封言之有物的信件,准备回家细细回复,其他则由李师爷代笔。
还有则是问棉被服售卖的。
这部分基本都是严寒地带的官员,他们听闻棉被服价格不算昂贵,所以想给当地采购一些。
尤其是各地常备军,对此都非常热切。
甚至连中央军都有人在问,不过说的并不算正式,估计还是顾及棉花名声的。
通过这次跟广宁卫的交易,曲夏州站桥村的棉被服买卖彻底稳固。
这是一项可以做千百年的买卖了。
还有几封信是由京城寄来。
许大人亲自写信,让他不用担忧那些传言。
什么人走茶凉,什么巴结上司这种,都不用管,许大人相信他的为人。
如今还在给许侍郎做副手的裴大人还调侃他:“若不知道你的为人,那咱们白白相处好几年。”
这些信件是为了安他的心。
好在事情都已经解决,完全不用担心。
而且许大人及时跟永锦府交涉,更让他在这次混乱中完美脱身。
纪楚肯定是要回给许大人,裴大人的。
甚至还有周大人偷偷写信来说,说棉花标准定的好等等。
虽远隔千里,大家依旧没有改变。
默契维护这件事,并且终于给做成了。
特别是棉花标准一出,终于让所有人消停。
想要棉衣的穿棉衣。
想要白叠子的高价买白叠子,各有其好处。
最后一封信,让纪楚意外又不意外。
来自广宁卫邓将军。
也就是邓成的父亲,这也是他被称为邓三少爷的原因。
这位邓将军当年在广宁卫力挽狂澜,一直镇守边卫,吃尽严寒苦楚,方稳定当地。
之后他的大儿子也被调过去,并非是谋私,而是那边太苦,很少有年轻人主动过去。
父子两人一起坚守,如今的广宁卫的才不会被外敌入侵。
从信里就能看出来,邓将军是个极稳重的大将,文辞也不同一般人,先是感激纪大人的帮忙,还表明他们知道这些棉衣得来不易等等。
更说明了这些东西对当地将士的重要性,以及往年冬日的苦寒。
一封长长的信件,感谢两字并不算多,可满满都是诚意。
邓将军让他知道,这些来之不易的棉衣棉裤可以救活多少人,拯救了多少士兵,又让当地带来多少变化。
这是让纪楚得知他的辛苦没有白费,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记得,大家也因为你而改变。
写到这,邓将军最后道:“东西北四千里,同守平临国。”
广宁卫在东北,曲夏州在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