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当县令 > 第73章

安建三十五年, 三月底。

永锦府织造马家气氛极为凝重。

前几天,永锦府,曲夏州, 乃至陇西一带都在说纪楚以及曲夏州户司做得过分。

为了巴结新知州,竟然损害百姓利益, 低价买卖棉花, 而且宁愿做俗气的棉衣,也不卖给永锦府做白叠子。

更有人说, 这是戳穿了纪楚的真面目,还真以为他为百姓, 为普通人考虑呢,原来也是钻营的人。

与此同时,还有人为许大人觉得不值。

那位刚刚离开,便人走茶凉,

明明是许大人跟永锦府一起商议棉花买卖的事,现在被纪楚中断。

以前的纪楚, 不是很听许大人的话吗。

种种言论, 让纪楚名声差到极点。

而马家在这里面, 则显得尤为可怜。

永锦府这边更是气恼。

自家为陇西右道第一,还被这样欺负, 纪楚真以为自己本事颇大吗。

连府衙对他都有意见。

就算这样, 马家还去做那边的供货商, 也是商人不易啊。

之后再传出来, 纪楚急功近利, 不顾实际情况也要独占十万订单,更是让他的名声雪上加霜。

就在谣言愈演愈烈之时,京城那边传来两个消息。

一, 去年广宁卫遭遇战事,至今还未恢复元气,这些冬服就是为了他们准备,防止敌军趁着冬日再来突击。

二,已经成为户部左侍郎的许大人说,他跟永锦府并未合作,只是提过这件事,所以纪楚不算忤逆他。

两条消息的重量级并不在一个维度。

第一个消息更多在民间流传。

打仗了!

那边大冬天的,被敌军突袭!

死了好几千人!

同为边关地方,既了解严寒,也了解敌军。

他们前几年还有匪贼侵扰,岂会不知道打仗的惨状。

敌军可比匪贼还要狠啊。

虽说相隔甚远,但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再有人说,是咱们西北常备军都穿上棉衣棉裤,故而广宁卫士兵同样也需要,这才找到纪大人。

而宁愿背负骂名也不说明情况,则是朝廷一直没公布打仗的事,故而不好多言。

如果是为了自己谋私,百姓们肯定不能忍。

但若是为了将士保暖驱寒,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短时间之内,民间的风向变了又变。

这倒不能怪普通百姓,大家又不知道内情,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要怪,肯定怪那些随意带风向的人。

比如马家。

如今再看马家想要高价抢走士兵们的棉衣,只觉得其心可诛。

还有人道:“仔细想想那谣言,还说纪楚是为了巴结新知州,所以低价卖棉。”

那这事怎么就跟新知州扯上关系?

哦,新知州兵部出身,卖给东北常备军,就是巴结了?

看来有人知道内情,就是为了诋毁纪大人,这才胡乱说一气。

幸好朝廷放出广宁卫遇袭的消息,否则纪楚这黑锅,不知道要背多久啊。

那纪大人被诋毁,谁受益最多?

众人目光看向马家。

肯定是他们啊。

他们想高价收棉,被制止了呗。

一时间,所有矛头对准永锦府马家,让他们出门都抬不起头。

所以现在家里的气氛十分凝重。

一家人坐在一起,正在讨论这件事。

从沾桥回来的马掌柜咬着牙道:“谁能想到广宁卫遇袭,咱们都不知道啊。”

他们只知道纪楚买的那批棉衣是给士兵的,却不知道是因为那边遇袭,所以优先人家。

可实际上,即使广宁卫没有遇袭,纪楚大概率还会把棉花给士兵。

即使没有士兵们想要,纪楚同样不会让他们抬高棉花价格。

这事的根本,就是棉花价格不能高。

马家能不知道这事吗?

就是知道,所以才显得尤为可恨。

他们才不在乎普通人能不能买得起棉花,只在乎自己能不能从白叠子里分到利益。

马老爷想到最近外面的话,开口道:“纪楚跟咱们,天生就不是一路人。”

马老爷道:“不管有没有广宁卫遇袭,他都不会让咱们炒高棉价。”

这位老爷一针见血,眼里出现恨意。

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们成为笑话,纪楚这是丝毫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他算是看明白了。

只要有纪楚在,就不会让他们抬高棉花,更不会让他们做太多白叠子。

除非等到棉花产量增加。

但这可能吗?

就纪楚那样的人,不等到天下百姓人手一件棉衣,他能放开棉价吗?

明明眼前是座金山,他就是不让人开采。

这对商人来说,简直比挖心还要疼。

“维护那些穷人,对他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

“倘若卖白叠子,根本不用种那么多棉花,稍微种个几万亩,就足够一家子成为当地首富。”

马家人聚在一起讨伐纪楚,倒是有个年轻人道:“还是不要跟纪楚作对吧,他有点太厉害了。”

这句话说完,大家沉默片刻。

对此倒是认同的。

“让各地铺子不再提高价收棉的事了,跟官府军队抢东西,没个好结果,而且那边还有战事。”

无论哪一条,他们都不占理。

由此可知,在各地说纪楚低价收百姓棉花不合理的,正是马家的手笔。

同时另一件事,也是他们家做的。

“但沾桥能力不足,纪楚急功近利这事,却是板上钉钉。”马掌柜道,“我在沾桥看过,他们本地人口不过四万多,顶天找出一千五百合适的绣娘。”

“而做出十万衣物,至少需要七千人。”

“他们差得太远了。”

“即使加上周边地方,人手也绝对不够,等着他们求永锦府帮忙吧。”

按常理来说,马掌柜这预估绝对没错。

他做纺织行当三十多年了,对于这点预估,还是手拿把掐。

众人点头,他们大概也是这个猜测。

“不管纪楚到时候有求哪家,只要东西在永锦府,咱们就有办法掺和。”马老爷深吸口气。

因为这场风波,最近他们家的生意都差了不少。

多少人觉得他们得罪官府,实在没有出路。

还觉得他屡次被人打压,毫无颜面。

做买卖,这张面皮要是都撑不起来,那基本上没戏了。

想到损失的银钱,以及白叠子买卖屡次受挫,他这口气就出不来。

还好马老爷儿子道:“爹,您别担心,咱们现在已经买到五千斤棉花,差不多可以织二十匹棉布。”

五千斤棉花,按照他们的收购价,要一千七百多两银子。

单一匹白叠子的成本,就能达到一百两。

但外面的卖价,最低也能卖到八百两一匹,其中利润实在惊人。

二十匹白叠子,转转手就能赚一万多两白银。

这买卖谁不心动?

谁让物以稀为贵。

整个平临国只有曲夏州有棉花。

马家众人听到这话,更加确信,无论如何白叠子的买卖都要继续做下去。

实在是利润惊人啊。

等纪楚在做棉衣上吃了亏,就知道利润高的好处了。

那边做一套棉衣棉裤要九斤棉花,要价不过二两三钱。

做成白叠子,九斤的棉花,则能卖二十六两之多。

都说纪楚聪明,他到底会不会算账,还费力不讨好。

“那最近一段时间,就好好研究怎么织白叠子。”马老爷道,“我知道有些为难,似乎只能手工纺织。”

手下人道:“棉絮太短,很难成型,不过做出来的东西是真漂亮,不愧是前朝贡品。”

提到如何纺织,马家确实有些本事,他们有不少技艺高超的纺织女工,以及手艺极好的绣娘。

这些工人们正细细琢磨怎么把棉花织成布。

虽说织成布之后,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可这份聪明跟勤劳却是不可更改的。

那边老爷们在想着怎么赚钱,女工们则认真琢磨这项技艺,还感叹道:“这棉花着实是好,就是太难织了。”

“对啊,看这细腻程度,白花花的,真好看。”

“看,这样织会不会好点,很耐用,纹理还漂亮。”

“这个好,也不知道他们染不染色,若能染色,估计会更华丽。”

其中有人低声道:“就是织好了,咱们也买不起。”

“我还是更喜欢把棉花弹得松软,然后做衣服穿。”

“对啊,棉衣咱们还是买得起的。”

说话的时候,有个女工还道:“我娘家就是曲夏州的,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家都送了棉衣,便宜好穿。”

说话间,众人的话题已经从棉布换成棉衣了,还讲今年冬天自己也要买一身。

而且她们自己会做衣裳,只要买了棉花就好。

“希望今年冬天棉花不要涨价。”

“是啊,一斤一百五十文还算可以,倘若以马家收购价,就要三百五十文,我家就只能做一身棉衣了。”

不少人回过味。

是啊。

马家家大业大,无所谓收购价格,他们让工人做成白叠子,还能疯狂敛财。

可普通人家同样要承受三百五十文的价格。

这让他们怎么办。

这些纺织工人靠着自己的技术,才能买一身衣服,更穷的人家呢?

一时间,众人研究如何织白叠子的心情也没了,好像全都在无意识地摸鱼?

马老爷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当白叠子确实难做。

这也正常,谁让这是贡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