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歼八原型机试飞求订阅
歼八发动机开始进入试车阶段,接下来就只能等了。
飞机发动机的试车,不仅要需要检测发动机的各项性能,而且考虑到战斗机的安全性,还需要检测出翻修时长和发动机的总寿命。
首先完成测试的就是发动机的性能。
“杨总师,经过试车台测试,我们这款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甚至有些还比设计性能好。”
“推重比达到了7.1:1,最大外最大加推力117千牛,中间推力75千牛。”
“从开始试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小时,发动机依旧运行正常。”
“已经达到了上面对发动机稳定性的最低要求。”
听着黄教授的汇报,杨宁满意的点了点头。
性能超过设计要求一点,这在杨宁的预料之中,毕竟图纸和现实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加上首台发动机上所用到的部分零部件,是由杨宁亲手制造出来的。
以他的技术水平,除了那些大国手,其他人很难制造出如此高规格的零部件了。
等到第二台发动机组装试车,性能可能会降一点。
“继续实验,上面要求的首次返修时长虽然是100小时,但是我们要对这款发动机有信心,毛熊和鹰酱的发动机首次翻修时长普遍都在500小时以上,我们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材料不比他们差,生产设备设备甚至比他们还好,我就不相信我们生产出来的发动机可靠性会比他们差。”
不得不说,高卢鸡现在虽然衰落了,但是此时敢桀骜不驯的怒孬鹰酱,还是有所倚仗的。
别的先不说,光光是几百年的科技积累,他们在材料领域的技术就不比鹰酱差多少。
我们和高卢鸡展开全面合作之后,只要出的起价格,他们还真的什么都敢卖。
凭借着这几年积累下来的外汇和技术交换,我们在材料领域也逐渐追赶上了其他主流国家。
这也就使得杨宁他们在设计制造歼八发动机的时候,所用到的材料已经不比鹰酱和毛熊差多少,甚至在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一些零部件用到的材料比鹰酱和老大哥的还要好。
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还有杨宁自己这个bug级别的存在,这也是我们敢建立新歼八项目的底气所在。
历史上我们刚有了运算速度超过10亿次每秒的超算,国产“昆仑”飞机发动机涡扇10仅仅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原型机就出来了。
更何况现现在杨宁的能力不仅不比当时研究涡扇10时使用的超算差,而且还远远超过了那台超算的性能。
更别说杨宁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歼八项目上,有杨宁在,即便现在比起研制涡扇10时有材料工艺和科技水平方面的限制,但研制出不差毛熊70年代的al31发动机还是十分有把握的。
不久之后,第二台原型机发动机生产出来了。
和杨宁预料中的一样,没有了杨宁生产的零部件,这台发动的性能虽然比起首台发动机有了一定的下降,但也同样达到了设计要求。
100小时……试车台上的发动机依旧发出强有力的轰鸣。
200小时……300小时……
随着时间慢慢靠近杨宁500小时最低翻修时长,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500小时了……!”
当试车时间来到500小时的时候,这个消息不仅在航天研究所引起了轰动,就连上面都惊动了。
“杨宁同志,你们干的好啊!干的漂亮!”
空军领导在得歼八发动机无故障完成500小时试车实验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航天研究所,激动的拉着杨宁的手说道。
说起来,航天研究所为歼八研制的这款发动机,虽然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首款航天发动机,毕竟前面还有个歼七呢?
但因为歼七研制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和高卢鸡展开合作,在材料领域还有些薄弱,所以它上面所使用的发动机,首次返修时长仅仅只有300小时。
而歼八这款发动机的出现,不仅仅是我们首款自主研发的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首次翻修时长达到500小时,还就意味着我们在航空发动机可靠性方面,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了。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航空领域,已经没有了短板。
毕竟军用小函道加力发动机技术已经被我们攻克了,更简单的大函道无加力涡扇发动机技术,更是手拿把攥的事。
秦飞那款已经完成原型机组装的大飞机,是仿制毛熊的伊14,使用的还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要是能够在这款歼八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加先进可靠的大函道涡扇发动机,我们下一代的运输机不就有着落了吗?
“这款发动机要是能够成功定型并且批量生产,我们的喷气大飞机恐怕也去就快了吧?”
空军领导看着依旧坚持在试车台咆哮的发动机,一脸期待的说道。
“领导,您有钱吗?”杨宁听到空军领导的话后,满头黑线的问道。
喷气大飞机,您可真敢想!
虽然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努力试一试,喷气大飞机也不是研制不出来。
历史上的运10喷气大飞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不是把原型机造出来了?
但是研制出来之后呢?
光是现在歼八的发动机,杨宁估计,批量生产以后,一台的造价都不低于300万人民币。
可别觉得这个造价高,历史上毛熊70年代的al31发动机,每台造价虽然同样是300万,但它的单位是美元。
虽然那时候美元的金本位体系已经崩溃,价值不如现在,但相比于70年代的300万美元,300万人民币已经没便宜了。
一架歼八就需要两台发动机,光是发动机的造价,一架飞机就高达600万,加上其他的,每架的制造成本估计得有两千万。
这也难怪后世的战斗机售价动不动有数千万上亿美元,没点经济还真的玩不起。
听杨宁说完歼八的制造成本后,空军领导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的问道:“这么贵?”
“就是这么贵!”杨宁点了点头,心里说道:“这才哪到哪,4年后鹰酱研发的女武神,一架的造价就超过一艘核动力航母,每架7.5亿,单位还是美元,就连毛熊的白天鹅,每架造价都上亿美元了。”
“鹰酱十年后可以抗衡新歼八的15每架造价5000万美元,毛熊的苏27,也就是毛产新歼八,一架3000万美元。”
“这两位真有钱!”想到这里,杨宁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一架女武神,都够我们造75架新歼八了。
有这么多钱,干啥不行啊,人家鹰酱看了场空中大烟就了这么多。
这也难怪历史上钱先生主张我们首先发展导弹了,按照当时我们的国力,要是和毛熊鹰酱一样两条腿发展的话,能拖死我们。
就算现在我们的情况比历史上好了很多,也经不起这么玩。
得知每架新歼八的造价这么贵,空军领导和杨宁寒暄了几句,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现在不赶紧提前多要点经费,那么以后空军也只能望“八”兴叹了。
“你确定,一架歼八的'造价这么高!”
好家伙,上级领导听到空军一下申请这么多经费,一开始还有些疑惑。
毕竟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的歼七,一架的造价也才几百万,要这么多经费干嘛啊?
不过当听空军领导说一架新歼八的造价每架2000万左右的时候,上级领导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也吓了一跳。
虽然好东西贵点大家也都能理解,但你也没说这么贵啊!
其实也不怪领导们这么惊讶,现在鹰酱刚研制成功的4鬼怪重型战机,每架的造价也才200多万美元啊,换算成人民币才多少?
“好家伙,这次真的是上天了!”
毕竟飞机还没有彻底定型,杨宁给出的这个造价,仅仅只是预计。
但现在飞机的零部件已经全部制造出来了,领导想着这个造价也差不多了。
“你们空军计划以后装备多少歼八战机?”
“当然是越多越好!”空军领导不好意的笑着说道。
这可是空军未来几十年最后一款战机了,空军领导也不客气,直接狮子大开口。
“还越多越好,要不今后几年的的军费全给你们得了!”领导没好气的说道。
随即想了想又说道:“这几年我们打算倾向海军那边,毕竟没有大黑鱼,我们这心里也不踏实。”
“等到歼八彻底定型生产后,我们再给你这边多批点经费。”
领导现在也为难啊!和毛熊关系破裂后,虽然没有对我们的发展造成多大影响,但毕竟现下需要钱的地方也多啊!
不说其他,随着这几年年景不好,光是这两年在粮食上的费,每年都需要数亿美元的外汇,这一点是不能省的。
加上现在和高卢鸡合作的大黑鱼项目,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给海军装备大黑鱼,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现在空军要新歼八,挣多少都不够啊!
但这些钱也确实不能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现在不这些钱,以后肯定会吃亏。
对于歼八高昂的造价,杨宁其实一点也不担心,他知道,过了明年,我们就不用在粮食上费那么多了,省下的费用哪怕只分给空军一部分,装备歼八的钱就有了。
就在上级领导们为歼八高昂费用头疼的时候,航空研究所这边,在完成了发动机试车之后,开始了首架歼八原型机的组装。
庞大组装车间里,看着工人们在大型设备的帮助下,将一个个之前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开始组装在一起,郑主任激动的说道:“辛苦了一年多,终于到了出成果的时候了!”
“出成果?现在说这些还有点早!”听到他的话,杨宁忍不住泼冷水。
“就算原型机生产出来,光是进行各种测试,没有一年时间也定型不了。”
杨宁太知道越往后,随着飞机的技术越来越复杂,飞机测试的时间也会随之越来越长。
之前歼七试飞,大半年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全部测试,但是歼八不同,因为采用了许多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除了要进行各种高低空测试外,还需要对它的控制系统,机动性和以及雷达性能,武器挂载等等各方面,都需要重新测试。
这些测试,真的很费时间。
而且这还是不出现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要是测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设计失误,恐怕真的要等到后年,歼八才能彻底定型。
“这就是我们造价2000万的飞机?”
当第一架歼八原型机组装完成后,就被立马运秘密运送到了四九城附近的一座机场。
因为这几年随着各国的航天技术的发展,鹰酱和毛熊已经开始在外太空部署各种间谍卫星,为了这次试飞的保密性,试飞时间特意定在了晚上。
毕竟歼八作为我们未来几十年的主力战机,不可能没有全天候作战的能力。
“对,虽然歼八的造价确实很高,但是它的表现对得起它的身价!”杨宁赶紧说道。
“说的再好听也没用,我要看实际情况!”领导沉声说道。
一架2000万啊,即便是换成鹰酱的4鬼怪,也能造差不多4架了。
因为在四九城进行试飞测试不方便保密,所以此次即是首次试飞测试,也是转场飞行。
这次试飞,试飞员会驾这架驶歼八原型机,在夜空中飞行上千公里,在凉州机场降落之后,在那边完成剩下的试飞测试。
试飞当然不会是只是这一架机,航空研究所也会根据这架原型机的试飞情况,做出一定调整后,继续生产新的原型机,直到达到满意的结果,最后才会定型生产。
因为是首次试飞,而且还需要进夜间行长距离飞行转场,所以杨宁这次亲自对原型机进行试飞前的最后检查。
毕竟现在谁也不知道这架原型机实际情况会怎么样,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这次试飞顺利进行,杨宁只能先确保让这架原型机达到最好的状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