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建立紧密关系
“首长,不得了啊,这里的炼铁速度是我们的几百倍啊,如果能引进这种技术就好了。”
某位钢铁工业方面的专家在驻地面见了领导,一脸激动的说道。
“几百倍,*老,你没被忽悠了吧?你说效率高个几倍,我姑且相信,但是你说几百倍?那不是忽悠是什么?”带队的领导听到对方的话,面露不悦的说道。
“是真的有几百倍,不过只是炼铁阶段,如果按照炼成碳钢的整个生产流程算总效率,那么大概还有个20倍左右的。”那名专家说道。
“炼铁阶段?我怎么有点听不懂,我可是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对钢铁冶炼也是选修过的,你这一下子几百倍,一下子又20倍的,来,你先喝口水,再详细的对我说说。”领导说道。
进来汇报的专家听到领导这么说,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于是借着领导给的台阶,先喝了口水,缓了缓情绪,在脑海里重新组织了下语言,然后接着汇报。
“首长,是这样的,全解阵的炼铁工艺采用了一种叫‘闪速炼铁’的技术,而不是用传统的高炉来冶炼生铁。
具体的炼铁流程是先将铁矿石破损成极为细微的粉末,直径大概是80150微米,提高比表面积。
然后将这种铁粉与高温还原剂比如天然气、氢气二氧化碳通过多级喷嘴高速喷射,形成气固两相湍流。
在1,2001,400c下,铁氧化物eo/eo与h/co发生还原反应,耗时仅1030秒。
这个过程就比我们传统的高炉炼铁高几百倍。”
“是这样啊?那我大致了解了,不过你说总的炼钢效率还是比我们高20倍?”
“是的,他们用的那种闪速炼铁还原炉,有磁选装置,能将纯铁颗粒聚合并导出到接收设备,出来的铁几乎就是100%纯度的铁了,银光闪闪的,可亮眼了。
这种纯铁大部分会在融熔状态下就被送到精炼炉,只要添加某些元素,就能快速的制得某些合金钢了,一小部分会送去凝固成纯铁锭,再运输到其他加工厂去加工。
20倍的炼钢效率我取的是冶炼某个牌号的不锈钢的数据,这里面包含了铁矿石处理到精炼出合金钢的总工时。”专家仔细的解释道。
“你这么说,我倒是可以理解了,你提到的很多设备和技术,相当的超前啊,不知道全解阵方面愿不愿意转让,毕竟这些应该是他们压箱底的技术了吧?”
“首长,我侧面打听了下,全解阵方面的钢铁工业部门对这种炼铁技术并不是特别的保密,对于我们想引进这种技术,表示可以谈。”
“哦?可以谈?”带队前来的领导惊讶的问道。
“是的,首长,另外我刚才还忘了说了,这种闪速炼铁技术,可以用铁含量比较低的铁矿石,咱们国内大部分的铁矿石都能用。
然后使用煤炭的量也比传统的高炉低很多,并且省去了炼焦的工序和烧结矿工序。”
“嗯,你待会把两种炼铁工艺的优缺点做个对比表格给我,另外就是大概的投资成本是怎样的,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技术。”
“好的领导,我这就去做。”
专家退出后,带队的首长看了下会见时记录的东西,不由得有点出神。
这次出来考察,他虽然想过会很受震撼,但没想到短短几天,就获悉了这么多超越时代的技术了。
这跟满清时期,李鸿章出访美国的场景差不多了。
当时满清的生产力还处在农业社会,机械动力几乎没有,但是美国的汽车工业已经非常发达,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工薪阶层都开始开上四轮小车了。
这几天他倒是没有跟随专家们去各种地方参观,而是跟全解阵方面的几位高层洽谈。
双方主要聊意识形态,国际关系,双方各自的未来愿景等等宏观的东西。
全解阵的几位高层谈到美国和苏联时,对两者都是平视甚至俯视的态度。
特别是谈到苏联时,对方居然断言苏联已经在冷战竞争中落败了。
即使此时苏联的军事力量跟美国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
但是苏联新上任的领导层,已经在给自己的国家挖掘坟墓了。
当时他并不怎么相信,虽然苏联这两年国内的民生方面做得比较差劲,但是对方有强大的重工业能力,化肥产量是国内的好几倍,要把民生搞上去应该是不难的。
但是对方列举了苏联近2年的一些做法,也让他不由得有些犹疑。
此时的苏工领导人戈总,出生于30年代,曾经因为斯总的“苏联体制”导致度过了一段艰难的青少年时期,成长在赫总批判斯总的那段信仰崩塌的年代。
所以他对西方没有警惕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逐渐放弃了某些基本原则。
包括但不限于放宽文化产品的限制,放任大量的好莱坞电影,西方报刊等涌入。
而那些好莱坞大片,那些电影里的大反派多数都是sl。
这些文化内容正在不断的摧毁普通sl人特别是青少年的信仰。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这套东西,美西方运用得那是炉火纯青。
这就是西方在反向搞革命,针对sl的“颜色革命”。
此时sl内部大部分人还沉浸在美西方给的“甜头”里,不知不觉中,组织力在不断的下降。
虽然有少部分人了解这些内情,并且通过某些报考杂志甚至电视台进行针对性反击。
但是他们发出的声音让sl民众已经厌烦了,从来没尝过“自由”味道的他们,已经非常向往好莱坞大片里描绘的那些东西。
这是一个方面的因素。
另外还有很多的因素。
比如石油价格还维持在**的开采成本线之下,导致他们的经济持续得不到石油出口的输血。
阿富汗战争泥潭消耗了sl大量的人力物力,截至1986年,sl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年支出超过50亿美元,伤亡人数超1.5万。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几乎是把sl最后的遮羞布扯下了。
那场灾难暴露苏联技术与管理缺陷,促使戈总采取透明化措施glasnost,接受国际援助,改善与西方关系。
外债高企,1986年苏联外债达350亿美元,需通过外交缓和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和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放宽。
这些因素都在表明,苏联已经不行了。
带队前来的首长在与全解阵高层会面时,听完对方的分析,当时就陷入了沉思。
由此及彼,此时东大也处在与美西方的亲密期。
东大此前为了改善工业生产能力,从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技术。
比如大量的石化工业,用于深加工石油和煤炭,加大化肥生产能力,提升东大的粮食产量。
这些引进项目从当时设想的结果来看是成功的。
东大的粮食产量近几年来还在持续提升。
这就不是分田到户的作用了,毕竟个人积极性的提升是有限度的,很多人即使每天都下田劳作,仅有的几亩地在当时的条件下也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但是施加化肥后,产量就能持续保持高产了。
这是好的一方面。
不好的一方面,之前他还没想到,但是听完全解阵高层列举的sl方面的问题,他也终于反应过来,东大其实也是有类似的问题的。
在引进这些技术时,美西方的音像制品等也在谋求能自由进入。
所以东大的音像制品里,盗版,走私和某些渠道进来的美西方产品越来越多。
这个趋势似乎还越来越严重了。
想到这,不由得让他有些焦虑。
虽然国内的宣传口和文化口并没有松口,但是美西方的炮弹还是打进来了。
并且他们还不好出手处理。
如果煞有介事的出台某些管理规定比如禁止观看美西方电影和报刊杂志,那么势必会影响此时与对方的关系。
毕竟靠着美国及其盟友们的市场和技术,让国内的经济发展处于快车道上了。
一旦紧急刹车,国内很多发展到半途的项目肯定受影响,产生的损失不可估量。
想到这他就头疼,不过既然已经得到提醒,那么肯定有解决办法的。
这几天的洽谈,总体来说还是非常融洽的。
全解阵方面对于他们提出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非常感兴趣,几位高层已经初步同意,接下来就是双方在**部门的牵头下组织会谈,将具体的条款一条条的拟定并给双方审阅了。
现在听完两个专业的专家组的汇报,他觉得似乎找到了某些克制美西方的方法了。
比如全解阵的某些技术,比起美西方还要先进很多。
虽然其技术来源还存在疑点。
但是不影响他们引进到国内。
毕竟实打实的好处可以先吃到嘴里,至于更深层次的内情,可以容后再慢慢发掘。
打定主意后,他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去实地考察下。
于是接下来的一周。
这名带队前来的领导,逐个考察即将要引进的项目。
在gy钢铁城,他见到了专家们说的“闪速炼铁”炉。
这种炉子确实跟传统的高炉大不一样,他仔细的看了小半天,初略的估算了下单台炼铁炉的炼铁速度,确实是跟专家说的那样,非常的快。
炼成的纯铁他还亲自用工具取了点出来,然后浇筑成纪念铁牌。
稍加打磨,这些纯铁牌就银光闪闪跟白银似的。
作为某种见证,这些铁牌他让人做了密封处理,准备带回国向某些领导展示一下。
在炼钢连铸车间,长达3公里的生产线轰隆作响。
纯铁从“闪速炼铁”炉内源源不断的涌出,然后进入精炼炉。
经过精炼调整后的合金钢,从精炼炉内倒出。
进入到不同的生产线,去生产不同的材料。
有直径半米甚至更粗的无缝钢管,有单根长达150米的钢轨,有各种不同厚度,不同幅宽的板材。
这些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都相当的高,生产线上的人员相较于国内来说低得可怜。
可是看着沿着生产线快速移动的各种钢铁制品,就知道生产效率高国内好几个等级。
他还特地去了对方的铁矿石产地去看了看。
通行的工作人员特地取了某些铁矿样品去查看含铁率。
确实是比较低,在35%左右。
这样的铁矿在国内有很多,开采成本也比较低。
相比于全解阵的这种炼铁工艺,此前引进的日本钢铁技术,并且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的宝钢,就显得比较差劲了。
为了供应宝钢铁矿石,国内还必须去澳大利亚采购含铁率60%以上的精铁矿砂。
这些精铁矿砂的成本可不低,整个宝钢的生产线技术虽然先进,效率比国内的那些老旧钢铁厂高不少,但是加上其他成本,其实没低多少。
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不错,是江海汇聚的地方,是今后钢铁使用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地方,所以必须有这么一座以环保和效率优先的大型钢铁厂存在。
考察完成后,他带着全体成员安全的回到国内。
首先就是各出访人员向各自的部门进行汇报,将某些商谈出来的草案给领导过目。
然后再组织专家进行全面的评审。
在技术引进方面,国内打算引进全解阵的闪速炼铁成套设备和技术,某些款式的精炼炉和连轧连铸设备,还有闪速炼铜成套设备和技术。
至于高速铁路,国内打算参考全解阵方面的做法,先修建一段120公里左右的实验性铁路。
经过多轮会议,最终决定这条试验性铁路就选择建在bj和天津之间。
设计的最高时速达到400公里。
全解阵派出工程师团队到国内进行线路选址考察,这个时间预计是2个月完成。
在这期间,中方选派的铁路建设团队将接受全解阵方面的各种培训比如强夯机,大型吊机,盾构机,架桥机等工程设备的使用。
建设的总工期设定为3年,主要是前期的土建工程比较耗时,国内的工程车辆特别是挖掘机,推土机和大卡车还是太少了。
工地太多,能分配到京津高铁项目上的就不是很多了。
因此土建工程就几乎耗费1年半的时间。
完成土建工程的期间,中方同步进行京广线,京九线,京沈线,京西线的选址定线工作。
然后再根据京津线修建时获得的经验和技术,择机修建那四条高铁线路。
除了铁路修建技术,各种工程设备的制造技术也会进行引进,高速铁路列车的制造技术,全解阵也答应在完成一定的采购量后进行全套转移到国内。
1987年6月1号,东大和全解阵达成了一致,双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