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如风而去 > 十八

卢盛文终于有了想去了解苏云卿的想法。但是眼下,他还顾不上她,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在等着他。

处理完手上的事,卢盛文从书房里出来,兴儿已备好了马车,二人上车后朝隆昌货栈方向驶去。

隆昌货栈,是卢家在镇州府开办的规模最大、品种最齐、货物数量最多、也是最繁忙的一家综合性货栈。以收购棉花、茶叶、布匹、粮食等为主。因为这是卢家最重要的货栈,所以卢盛文平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隆昌的掌柜姓王,今年五十多岁,本地人,是卢盛文身边几位得力的大掌柜之一。

王掌柜身材很高,体型微胖,脸上永远一副和气生财的表情。在卢家所有分号的掌柜中,王掌柜也许不是最精明的,但一定是最勤快的,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望尘莫及的本领:记忆力惊人。

只要是他亲自经手过的生意、或者即便不是他亲自经手,但只要事后他进行过详细了解,那么,有关这庄生意的时间、地点、双方交易人,以及交易的数量、品种、运输途径、前因后果等等各种细节和数据,无论卢盛文什么时候问起来,王掌柜都能对答如流,且分毫不差。仅凭这一点,王掌柜就在卢家站稳了脚根。

从去年开始,卢盛文突然对造船产生了浓厚兴趣,同王掌柜商量后,他准备筹建一个造船厂。由于这个行业投资太大,见效又慢,而且对于卢盛文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迟迟没有入手。但是卢盛文凭借着敏锐的嗅觉,他判断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定是个很有发展的行业。

在筹建船厂以前,他必须先解决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只有把这件事解决了,他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办船厂。

这件困扰他已久、又迟迟找不出解决办法的事,是卢盛文自接管生意以来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曾专门召集过卢家所有管事以上的人,包括各店大掌柜们,他把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畅所欲言。他还许诺说:无论是谁、也无论什么人,只有想出好办法,哪怕是提点有用的建议、或者给他点儿启发,他都会给予奖赏。

可是无奈,他手下这些叱咤风云的大掌柜们偏偏在这件事上失去了威风,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肯出声。

马车很快来到一条十分宽阔的街道。街道很宽,甚至比镇州府里最热闹的、最繁华,也是盛昌药店的所在地——安乐街还要宽。但是街上的行人却少得出奇。相反,来往的马车倒络绎不绝。

街道两边都有很大的房子。这些房子看起来并不像民宅,也不像商铺,它们由许多间房屋组成,而且全都连成了片。在房子后面还带着面积更大的院子。无论是房子还是院子,都由围墙围着,好像一个独立的王国。这里便是镇州府几家大型货栈的所在地,也是隆昌的所在地。只不过隆昌货栈是这条街上最大的一家,几乎占了整整半条街。

马车到了隆昌的正门,但是没有停,而是继续向前走去。大约又走了二百米,前方出现了一个带院子的大门,这里便是专供马车进出的地方了。

马车进入院子,里面足有一个跑马场大小。所有进出的货物都在这里完成装卸的。院子四周建有大大小小十几个仓库,是用来临时存放货物的。而卢家真正的仓库并不在此处,是在风铃渡码头附近。

在院子的南面有一大片房屋,这里便是隆昌大堂的所在地。

兴儿跳下马车,为卢盛文打起车帘,下车后卢盛文从隆昌的后门走了进去。

进去后是一条长长的过道,过道两边各有两间屋子。其中一间就卢盛文平日办公的地方。过道的另一头连着货栈的大堂,里面被分割出若干个面积不等的区域,有查验货物的、有记录账目的、还有兑付银两的。

大堂里的颜色很单调,清一色的灰色。墙是灰的,地是灰的,柜台是灰的,就连伙计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灰的。

这种统一的颜色是卢盛文接手后才改的。之前他父亲管理那会还是传统的老样子。桌子是桌子的颜色,椅子是椅子的颜色。

卢盛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曾听人说:灰色会人一种安静、庄重、踏实的感觉。他觉得这正是他需要的。虽然他不知道这是否真的有效,但他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他喜欢尝试未知的事物。

卢盛文先在大堂里转了一圈,这是他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只有在各处巡查完以后,他才会进入自己的房间。

为了沟通方便,卢盛文和王掌柜共用一间屋子。房间很大,进门右手边依次摆着两张桌子,两把靠背椅。桌子对面是一排木柜,里面放满了近期的账本。

在房间的最里面还有一张宽大的木榻。木榻中央摆着一张四四方方的红木小坑桌,上面摆满了各种烹茶用的器具。

这里既是卢盛文办公的场所,也是他会客、休息的地方。在不求奢华、不讲排场这方面,卢盛文和他的父亲是很相似的。

卢盛文进门时,王掌柜已经到店多时了。他一般会比卢盛文早来一个时辰。除了做好各项准备外,还会提前泡好茶,再把卢盛文上午要看的账本准备好。

“少东家早,”卢盛文一进门,王掌柜便招呼道,然后将一杯刚泡好的茶端到卢盛文的桌上。“听齐掌柜说盛昌这两天的生意不错,昨天他还让人传话说让我调两个人过去那边帮忙呢。”

“是有点儿些起色。”卢盛文说道。

“唉,啥时候咱们那件难事也能解决就好了。”王掌柜叹了口气道,“现在眼瞅着快到清明了,如果再拖下去,恐怕今年又得损失一大笔银子。

“唉,我何尝不急呢,”卢盛文说道,“办法想了很多,可没一件能用的,不是漏洞太多、就是操作起来太难。”

喝了几口茶,卢盛文开始翻看起桌上的账本来。突然,他的眼睛在账本的某处停住了,之后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柜子那,从里面找出一本去年的账。

他把两年的账目进行了仔细地比对,然后问道:“今年买黄连的银子怎么和去年差了这么多?”

王掌柜抬起头,狡黠地笑了笑:“我就知道您会问这个问题。您放心,这是别人送给咱们的一份礼。不光是咱们家,今年所有买黄连的商家都省了不少银子呢。因为咱们买的数量大,所以跟去年相比,省下的银子也就更多一些。”

“为什么能省下这么多呢?难道今年的黄连又大收了?”

“黄连大收?那到没听说过。”王掌柜摇了摇头。

“既然没有大收,为何价格会这么低?”

“是这么回事,”王掌柜说着走到卢盛文跟前,“我听凤林说:前阵子他们去安国买药,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在安国他们遇到了京城鼎鼎大名的薷草厅。东家您也知道,那薷草厅是专门为皇家制药的,是药行业的龙头,所以那些卖药的商家都牟足了劲盯着他们,都想和他们家做生意。

于是,薷草厅放出话说:他们今年要大量购买黄连,还说有多少要多少,让各家商铺提前做好准备。没想到此话一出,黄连就像潮水一样往安国里涌。

可等到了交货的日子,薷草厅又改口说:谁家黄连的价格便宜他就买谁家的。这下可惨了,安国里满大街都是黄连,简直比地上的土还多。结果价格就一路往下走,挡都挡不住。

最后买黄连的人都得了便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当中就包括咱们家。可再看看那些卖黄连的,那脸简直比黄连还苦呢。”王掌柜说完笑了起来。

卢盛文没有笑,他皱着眉,自言自语道:“都是生意人,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王掌柜一时没明白他话中的意思,问道:“东家觉得他们这样做不妥?”

“当然不妥。”卢盛文答道,“做生意求的是稳健、长久的发展,靠的是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头脑,而非投机取巧的手段。虽然一次赚了钱,但不能长久。而且搞不好还扰乱了市场,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薷草厅也是老字号了,怎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呢?”

“听说今年是他们少东家带人去安国买的药,想必这位少东家是头一次出门做生意,没经验。”

“少东家没经验,难道跟着他的那些老掌柜也没经验?”卢盛文反问道。

“兴许是那些掌柜们都想在少东家面前展示一下他们呼风唤雨本事吧?”

听到这,卢盛文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哼,想想那些农民,他们今年在黄连上亏了钱,明年肯定没人再愿意种了。可黄连又是基础药材,每年的需求量都很大,看他们明年……”说到这卢盛文突然停住了。

他快步走到桌前,在摊开的账本上又察看了一番,然后抬起头笑着对王掌柜说道:“想不想明年也再赚一大笔?”

王掌柜连忙凑过来,“东家您有什么好主意?”

“我料定明年黄连的价格会大涨,”卢盛文说,“你这就让凤林他们再去趟安国,让他多带些银子,将那些没卖出去的黄连全都收了。然后就近找个仓库放起来。仓库一定要通风,干燥。

你再找几个得力的人手,让他们下去和周边的药农说一声,让他们接下来继续种黄连。”

“可是我估计现在没人再愿意种黄连了?”王掌柜说道。

“不仅让他们种,还要让他们多种。”卢盛文说道,“咱们可以和他们立个契约,还可以先付一些银子给他们。等黄连收成了,他们只能卖给咱们。到了那个时候,黄连的价格可就不是他薷草厅能左右的啦。”

“东家,您这是也想在黄连上兴一把风啊!”王掌柜笑道。

“对于一般的商家来说,黄连价格低了可以多买,高了可以少买,可是像薷草厅这种专门做药材的商家,不论价格高、还是价格低,他都得买。今年他能在黄连上赚钱,明年我就让他连本带利都吐出来。”

“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王掌柜又笑道。

“唉,”卢盛文深深叹了口气,“咱们眼下的危机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呢?如果再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咱们迟早也会成为那些人砧板上的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