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渡舫,头朝东南。在这里寻一艘小船渡水一里到达对岸,就等于离开了空明山,真正的下了山了。
住在错渡舫的师兄是荆之刑,九八师兄。就是同时也是少林俗家弟子的那位师兄,用的乐器是木鱼。
来到错渡舫,方之心轻轻的走到绑在岸边木桩上的一艘小船边。正当她要解开绳栓时,一个略显清冷的声音传来。
“师妹,可是要下山?”
方之心被吓了一下,急忙转头看向背后,原来正是荆之刑。
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年,身穿暗黄色海青,脚下穿着没有沾一丁点儿泥垢的布鞋,双手合十朝着方之心说道。
方之心赶紧对着九八师兄行了一礼,然后轻轻的说:“之心昨日已完成学礼,师傅准许之心今日下山。”
“既然如此,师妹…好自为之。”荆之刑说完这话,转身离去。
方之心转过身来走进小船,解开绳拴,拿起桨朝着对岸划去。
“咚咚锵!咚咚锵!”一阵富有节奏的声音传来。
听到鼓声,方之心回头一看,原来是荆之刑在敲击着错渡舫的那面铜鼓,声音很高。
这应该是空明山的门规吧?自从方之心来到空明山后,整个空明山就没有一人下过山。所以她也不知道荆师兄敲那面铜鼓是不是门规里规定的。毕竟师傅只给她教了如何弹琴,对于其他的一些礼仪门规都是师兄们给她说的。
划着小船,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对岸。下船后,把船绑在水边的一棵大树上,方之心沿着小路朝前方走去。
空明山山下有一座小镇,官名祁水镇。这座镇子坐落在江南苏杭两州交界处,虽名祁水镇,但世人皆称此镇为关山镇。只因此镇乃是前往空明山唯一入口,于是这个镇子也就以关山镇为名,倒是祁水镇这个名字没人叫了。两州交界处有一条河,就叫祁水。祁水向西三百里便是源头,祁山。祁山乃一孤峰,因其峰顶有一门派,唤作祁帮,故此为名。
来到关山口,方之心望着前方五六丈高的牌楼。曾有人言:“一间二柱不出头,红柱黑瓦关山门”。
三人合抱的大红柱子的顶端以“灯笼榫“直达檐楼的正心桁,与檐楼斗拱连接,上下一气。柱上不另有坐斗,拱翘等都插入榫内。牌楼顶部出檐甚短,做成庑殿式。每根柱端耸出脊外,柱顶覆以云罐以防风雨侵木柱。楼顶所用之瓦乃是黑色布瓦。
“喂,女娃儿,山上下来的?”
就在方之心正张着小嘴,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眼前的牌楼时,她右侧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
扭头看去,一间有些破旧的小木屋门前,一个赤膊大汉手里正拿着一个大锤子看着她。门外搭着一个小帐篷,里边摆放着铁砧、风箱火炉、长柄铁钳什么的,看他样子应该是个铁匠。
“哎,问你呢!从山上下来的?”那大汉见方之心扭头看着他,不说话,他又喊了一嗓子。
“嗯,是…是从空明山上下来的。今天…早上走的…”方之心有些怯懦的对眼前的虎须大汉说道。
“嗯,那没啥事了。哦,你渴不?要不进来喝点儿水?”
“不…不用了,不…不渴。那…我就先走了…告辞…”说完“告辞”两个字后,方之心逃一般的快步走进祁水镇。
“师兄说过,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要小心,小心…”方之心心里想着,低着头走街道上。
“哎,糖人儿~糖人儿~”
“卖糖葫芦啦,糖葫芦~”
“包子~包子~刚出炉的包子,肉馅儿的~”
不一会儿,方之心就被小贩的吆喝声给吸引了,悄悄地偏一下头,看着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人。坐着的茶客,站着的游人,走着的小贩,跑着的孩童,还有歇着的老婆婆。
“哎,女娃儿,要不要吃个包子,热乎的~”
此时已是巳时,连早点都没有吃的方之心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她一步三停顿地走到包子铺前,有些拘谨的看着卖包子的小贩,有看了看他的包子。
“我…我没有…钱…”方之心捏了捏背后木箱子的箱绳,低着头悄悄说道。
“没钱啊…这个…嗨,没事儿,看你这女娃儿长得可亲,也就一两个包子。”小贩看着现在灶台前,连自己的三层笼屉高都没有的方之心,稍加思索,便挺豪爽的给她包了两个狗肉包子。
“喏,拿上。那边有桌子,你坐在那里慢慢吃着,那里有茶,可以去讨几碗。要是喝不惯,我给你倒碗水。”那小贩一只手给方之心递着包子,一只手指了指包子铺对面小茶馆门前的几个木桌。此时正好有一桌客人离去,空下了一个靠着大树的木桌,正凉快!
“那个…我…我不能白吃你的…”方之心扭捏的看着小贩递来的两个包子,想吃,却又有些不好意思。
“来,拿着。咱们镇子里的人呐,都是一家人,不分啥你的我的。拿上,看你也饿了,吃的时候慢点儿。”
小贩绕过灶台,把包子塞在了方之心手里,又领着她来到那桌子边,拿个碗给她倒了一碗茶。
“小张哥,这会儿不卖你包子,咋记得来喝我的茶了?”正巧,屋里走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看着卖包子的小贩,又看看方之心,打趣道。
“哎,李叔,这娃儿在你这儿吃两个包子,我给她引过来。女娃儿嘛,怕生!”小张哥笑着把茶壶放下,冲着李叔笑道。
“哎,没事儿,有我呢,怕啥?不用怕,啊~咱关山镇的人,都是山上人的亲戚,要啥说,别怕!”李叔冲着小张哥摆摆手,随后又朝着方之心笑着说道。
方之心点点头,“嗯”了一声后,乖乖的坐在长木凳上,小口小口地吃着包子,时不时喝一口茶。
小张哥回去自己的包子铺后,李叔朝几桌茶客聊聊天,笑几声。转身看着正在吃包子的方之心,越发觉得这女娃儿可亲。
“娃儿?我瞅着你面生,山上下来的?”李叔坐在方之心正对面,敲了敲桌子,低声对方之心说道。
“唔,今天,从空明山下来的。”
“那你…是蓝师傅的小徒弟吧?在你来之前啊,这山一直被他们说成是‘满汉山’。”
“嗯,我…咳咳…咳…”吃完一个包子,方之心正要说话,不料话说的太急,被呛到了直咳嗽。
“呦,慢点慢点,喝口茶水,缓口气儿。”李叔见方之心咳嗽,赶紧拿下她背上的木箱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又轻轻的拍拍她的后背,给她把茶碗递到口边。
“老李叔,茶钱放桌子上了啊~”旁边的一桌客人给李叔交代了一句,随后三人结伴朝着前村走去。
“哎,好嘞!慢走啊~”李叔看着方之心缓下来后,“慢点吃,李叔先去擦桌子了啊~”说完,他转身拿起桌子上的一文钱,塞在怀里,拿起挂在房檐下的抹布,擦擦桌子。又拿茶水涮涮碗后,拿着茶壶进去小木屋,往里灌了慢慢一壶热茶。
“我…这里有…这个…给你~”方之心忽然想起自己木箱子里还有很多兰菊茶花,就拿了一些走过去递给刚忙完的李叔。
“哎,这我不能要…一碗茶水,喝好了就行,用不了几个钱,不用拿东西给我。”李叔看着方之心手里用牛皮纸包的几个小包,赶紧推辞道。
“这个是茶花,可以泡茶…大家都可以喝的。”
“茶花?”李叔拿了一个放在鼻子前闻闻,“嗯,闻着挺香的。既然能泡茶…那叔就拿着了。哎呦,这下咱镇子里的人可有口福了。”
说着,李叔又给方之心讲道:“你不知道,叔的这茶啊,那是越泡越有味儿!一个月用一包,这能用到今年岁除那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