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妃在见到儿媳的那一刻,心突然一沉,问道:“你怎么来了?思诚怎么了?”
“母妃别急,二殿下身体无事,只是脾气最近十分暴躁,妾身心中惶恐,特意前来给母妃汇报。”
一听于氏思诚的身体无恙,云飘飘放了心,她满不在意地道:“二殿下的腿伤还没有痊愈,心中烦躁,脾气变差也是可以理解的,你用不着这么大惊怪。”
见云妃竟然是这个态度,于氏反倒不知道该些什么了。
“你啊!别整日胡思乱想的,有这个闲心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能本宫添一个皇孙!!”
于氏心中苦涩,她又何尝不想有个子嗣傍身呢?可是二皇子对这方面冷淡,她自己也没办法生啊!
如今二皇子的腿还在养伤,子嗣的事情更是无从谈起了。
不过,于氏自然不会跟云飘飘这些,只是点头应下了。
“好了,没事就回去吧!思诚那里还需要你费力多照顾呢!”云飘飘下了逐客令。
于氏无奈,只得起身离开了。
这些日子,闻人俏也一直在宁远侯府静养着了。
人一闲下来,就会想很多的事情。
闻人俏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忙活别饶事情,忙活得热火朝的,可是真正需要自己去办事的事情却迟迟没有进展。
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夏府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呢?
闻人俏的脑袋里想出了无数个想法。
最直接帘的做法就是雇佣杀手,去杀了自己的那个庶弟夏河生,这样一来,夏府其他无辜的人也不会收到牵连。
只是夏河生也是朝廷中的官员,若是自己买凶杀人,以山一定会大力调查,若真的调查出来自己,也犯不上,况且,闻人俏也不会让儿子杀了自己这个母亲的!
尽管没人知道她是他的母亲,但她的灵魂是啊!
所以,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能用的。
再有其他的办法就是,暗中搜集夏府犯罪的证据,诺大个家族,里面是一定有不少腌臜事的,不过这证据并不好搜集,况且还必须是那种非常严重的罪证才校
不然,例如一个夏府贪污几十两的事情,以山恐怕连口头责骂都懒得骂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办法若是做到了,被定罪的恐怕不止夏河生一个人,恐怕其他人也会收到波及。
闻人俏有些犹豫,可这个办法是如今看来最有可能实现的,不定还能帮助以山消除一颗蛀牙。
想要得知夏府犯下过什么大错,且隐瞒了,这很容易,不过要搜集他们的罪证却并不容易。
闻人俏不断的思考着,如今的她已经有了好几家店铺,所以她并不缺银子,花上个几万银子去灵耳坊买夏府犯过的错的消息很简单,但是这罪证要如何搜集,却十分困难。
光知道消息有什么用?没有证据一样定不了罪!
再有就是,之前从巧手那里得知的消息,当年似乎还有一位毒医大师,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也是帮凶,若是查出来是谁,她也不会放过的。
这些事情,闻人俏一连想了几,最后她决定,还是去灵耳坊买消息,既放心又迅速。
换上那套鹅黄色的衣裙后,闻人俏出门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闻人俏的身体还很虚弱,惠珍嬷嬷也不放心采妤,便跟着她们二人一起出去了。
以往都是和采妤一起去的,如今多了个惠珍嬷嬷,自然是不方便的。
马车走到一半的路程时,闻人俏突然开口道:“我和采妤就是去买点首饰衣服,嬷嬷有什么不放心的?”
“大姐若是没有受伤,老奴绝不会跟过来。”
“嬷嬷,我想吃醉千枕的荷叶鸡了。”闻人俏道。
“老奴叫车夫在醉千枕门前停下。”惠珍嬷嬷起身准备掀开帘子。
“嬷嬷,你先去醉千枕等我吧!我和采妤买了东西就过去。”闻人俏淡淡开口。
到这里,惠珍嬷嬷还有什么不明白?大姐这是有事要避着她呢。
叹了口气,惠珍嬷嬷开口:“那老奴就先去醉千枕等您。”
“麻烦嬷嬷了。”闻人俏略带歉意。
“大姐注意安全就好,采妤,你要照顾好大姐。”
“嬷嬷放心。”采妤连忙应声。
惠珍嬷嬷放了心,对着车夫叫了一声:“停车!”
车夫连忙拉住了缰绳,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惠珍嬷嬷下车后,车夫才又驾驶了起来。
“你怎么又要去那个地方啊?”采妤不解。
“自然是有要事了!”
一刻钟后,马车停下了,采妤和闻人俏一前一后地下了车。
“哟!姑娘怎么又来了?是来做衣裳,还是……”巧手先开口话了。
此时,店里面没人,巧手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喝茶呢!
“不是做衣裳的。”闻人俏淡淡开口。
“老规矩!跟我来吧!”巧手起了身。
“还有茶吗?”采妤轻车熟路的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了,对着巧手出口询问。
“那边不是有茶壶吗?你自己倒吧!”
完,巧手就带着闻人俏进了密室。
“吧,这次你要什么消息?”巧手开门见山。
“第一,我要那个和夏北冬接触过的毒医大师的消息!”着,闻人俏将一千两银票拍在了桌子上。
“第二个呢?”巧手将这一千两银票拿了起来,慢慢地清点着。
“第二个,我要你帮我调查夏府的人曾经犯过的不为人知的过错,从到大,一个也不能放过。”
“调查夏府啊……”巧手将清点完毕的银票放进了自己的胸口。
“要多少钱?”闻人俏询问。
“夏府的人犯的过错,可不是数目,姑娘也不个期限,这让我们很为难。”
“着重调查夏北冬及他之后犯下的过错。”闻人俏补充道。
“嗯!五千两!”巧手报了价。
闻人俏也不讨价还价,又扔给了巧手五千两银票。
“我想在半月之内知道消息。”闻人俏又补充了一句。
巧手一顿,抬头看向闻人俏:“再加一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