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问荆提着灯,顺着黑暗的暗道走下去。她用的是宫廷特制的琉璃绣球灯,比后天的护镜卫提的明瓦灯又更亮些,且不怕湿气,不用担心在这潮湿的暗道里熄灭了。
这暗道潮湿得奇怪,下头应该有水源。这么多年都还在着,想必是活水。
她表面上镇定,心里却紧张得很,提着灯的手死死捏紧灯杆,将这一点光明作为黑暗中唯一的依靠。建造这一整个暗道网的人对机关的通晓程度远甚于她,尽管她知道这条暗道多半是和上面的其他暗道一样供人行走,不会设置什么凶险的障碍,可谁又能说得定?
她不敢分神,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那暗道刚开始还只能容三四个人并肩通过,越往下走越宽,走了百多步时已经可以容得下八九个人,就算是他们这一小队人横成一排走也走得下。
一路走下来都没什么机关,薛问荆举高琉璃绣球灯,在石壁上看到了生了锈的灯座。那灯座每隔几步就有一对,有的里面还有燃剩的残烛。越往下走薛问荆越觉得不对,下面的暗道实在太宽了,如果通道都这么宽,那下面连接的空间该宽广到什么地步?
如果暗道网已经让人震惊,那这下面的建筑简直不可思议,足以和玄机楼的真身媲美。且玄机楼总楼所在地处荒僻,又是借了天然存在的地下洞穴,这可是繁华热闹的京城,到底是什么人才能在京城地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建造出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而不留下哪怕一点痕迹?
薛问荆心中跳出一个名字——献国公林裴。
那个传闻中的鬼才是怎样的人物,他和这地下建筑到底是什么关系?薛问荆想起门上正对着乾的刀锋,这一切太祖知道多少?
她忽然想到一个这地下建筑可能的用途,吓了一跳,忙把注意力转回到探路上去。其实她心里隐约感觉到,这一路下来都没什么凶险,在走完这条通道之前应不会有机关了。
后面的人显然也没想到这暗道下来竟会这么宽广,薛问荆听到有护镜卫发出了唏嘘。那几个人在明镜台办事多年,也是第一次进到这样的地方。
等暗道宽到足以容十余人并行的时候他们终于下到了头,眼前一片空旷的黑暗,只有他们所在的一小块地方是亮的。他们几个人手里的灯聚在一起光并不弱,正常大小的屋子可以轻松照个通透,可见这底下宽广得吓人。
薛问荆听到了水流的声音。她忍着烫手从琉璃绣球灯中取出燃烧了大半的残烛,点燃了就近见到的灯座上的蜡烛。那蜡烛足足有薛问荆的大腿粗,两尺余高,薛问荆踮起脚才堪堪点燃。也不知是什么材质,看起来与她常见的蜡烛不大一样。
那蜡烛的光也比寻常蜡烛亮许多。几个护镜卫学着她的样子沿着墙将灯座依次点亮,一个巨大的空间逐渐出现在他们眼前。这底下足足有半座皇宫那么大,四面是形制齐整四四方方的墨玉,顶上呈弯曲的穹顶,就算是边缘最低的地方也足够一个七尺男儿直立。
这么大的地方,视线所及却空落落什么也没有。薛问荆的视线迅速而仔细地扫了一圈,心下大概有了判断。
见几个护镜卫开始进行勘探,薛问荆提醒道:“小心些,这里曾经是座地宫。”
她到底是女子,年纪又轻,几个护镜卫虽奉命跟着她下来,心中却都不怎么把她当回事。加之这一路下来也没遇上什么危险,其中一个当即道:“姑娘这是吓唬我们呢!这里面明明什么都没有啊!”
薛问荆没有说话,找了个角落稍作歇息。世子走到她身边,问:“姑娘还好吧?”
薛问荆微微偏头,疑惑道:“我能有什么不好?”
世子没有回答,薛问荆见他眉眼间隐隐有笑意,回想起她先前害怕的样子被他瞧见,顿时红了脸,轻声道:“我先前不过是因昨晚上没睡好,一时有些头疼罢了。现已好多了。”
说完又觉得不应解释,这么阴森黑暗的地方,害怕不是正常的吗?这一句倒说得不像她了。话一出口又收不回来,只能别过头转而去看护镜卫们四处勘察,只装作没听见世子轻轻笑的那一声。
就在这时,一个护镜卫好像发现了什么,打手势召集其他人向他聚过去。薛问荆也提着灯走过去,她到的时候几个护镜卫已经围了半个圈,被他们围起来的那块墙壁远看看不出来,走进细看才能看出那一块的墨玉比周围要新些。
发现的人的眼力也着实可以。薛问荆走上前叩了几下墙壁侧耳听了听,道:“后面是空的。”
一个护镜卫上前也要查看,被薛问荆伸手拦住。薛问荆顺着新填的墨玉石砖排下来,双眉微皱,有些奇怪地说:“这后面没连机关。应该是本来后面有一条通道,改造的人不想要通道连接的部分,就把通道给填上了。”
几个护镜卫对视一眼,其中一个道:“这下面什么东西都没有,那要这么大地方做什么?”
薛问荆皱着眉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扫过穹顶上雕刻的日月星辰和地砖上冰冷的纹饰,沿着墙壁走了一圈,对世子道:“这里大概原是座古墓,修暗道的人发现了此处,把里面原有的东西搬空,又将通往其他墓室的通道堵上。”
世子看着她的眼睛,问道:“姑娘能看出这里原先是做什么的吗?”
“不知道。”薛问荆转过头不与他对视,“壁上没有机关,要破开只能用蛮力,这我无能为力。”
指着乾的刀锋,遍布京城的暗道网,地下庞大的空间,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答案,堵在薛问荆的喉头,既出不得口又放不下去。照理说主角已死去多年,更与她无一点关系,要下出那个结论她不应有什么负担,可她心里就是像悬着块石头一般,仿佛话一出口那石头就会重重砸下去。
要到地牢的时候薛问荆全身不由得再次紧绷起来。世子与她一路出去,本一直没怎么说话,忽然问道:“从前没听姑娘有这破解机巧的本事,是这两年离京学到的吗?”
“学是自小就零星地学了,左右不是什么正经本事,难得用一回的。”薛问荆没什么心思与他讲话,但有人说话总比一片安静好些,至少她耳边不只是她的心跳。
“怎么不能算正经本事?”世子道,“我今日看你开那暗门,才知道话本里写的破机解谜竟是真的。若不是今日,我还只当那是文人编造。”
薛问荆一愣,继而忍不住笑了出来,道:“殿下也兴看话本子?”
“母妃眼睛不好,我有时会去念几段。”世子见她笑了,眼中也泛起几分笑意,“不过都是前几年的事了。自月娘子来后,老太太都喜欢她去陪。”
薛问荆仍笑得止不住,又不好笑出声来,憋得眼角都有了泪,好容易平复下来些,道:“我还以为殿下是那种只读圣贤书的人。”
世子解释道:“我家出自北地,父王比起经史更重骑射,于书目上一向不多要求,识了字就好。我自幼在先生教导下读了些圣人经典,父王已十分宽心,旁的便都随我去。何况母妃开心,父王自也开心。”
薛问荆想起在女学时候江贵太妃的风度,确不是寻常人家女子能有,笑道:“这倒着实特别。说来惭愧,我闲来也偷读过几本话本,不过都是才子佳人,倒从没见讲到破机解谜之类。”
“这有何惭愧的?不过是个闲暇时的消遣,比起有些人赌博吃酒不知好到哪里去。”世子忽然压低了声音,问,“不知姑娘可知道一人,化名海棠公子的。”
薛问荆听这名字隐约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在哪见过,问:“似是曾听说过。这是个什么人?”
世子笑道:“这是月娘子自取的别名。你与她相熟,她竟没告诉你?”
他口中的这个月娘子除了陆敏月还能是谁?薛问荆一听也笑了,“我只当她是个正经人,不曾想背着人写话本呢。不过殿下怎么知道?”
她话语中带着调侃意味,世子听了倒也不恼,道:“这有什么难知晓的?月娘子的大作光母妃案上就放着几本。姑娘若不信,自去问她去。”
几句话的功夫两人不知不觉间已快要走出暗道,也许是因话题有趣,薛问荆除一开始靠近地牢的时候心下有些恐惧,后来竟渐渐地没那么害怕了。
出了暗道,有护镜卫去向王明明说明底下的情况,小秋和薛问荆自回薛宅。
才一进门,薛问荆就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几个小厮散在院子里,见薛问荆回来忙装模作样地开始扫地,张叔从后院小步绕出来,平日里费尽心思想藏的一条条褶子此时全跳了出来,整张脸皱得像个大苦瓜。
薛问荆眼皮子跳了跳,问:“出什么事了?”
张叔欲言又止,支吾了半天才犹犹豫豫地拿出一笺书信并一只耳坠,“唐楼主来信了。”
尽管早有猜想,薛问荆看到那只耳坠时还是皱了眉。上面缀的珍珠是薛问荆赠的,她陪着唐婉婉去打的坠子,打了一对,这是其中一只。
信封上写了她的大名。薛问荆取出信纸,上面是清秀的簪花小楷:
“明日巳时,西城门外念归亭。我只见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