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清兰走在前头,借着花草的由头不停与闻修话语着,闻修也一答一答地应着,兴致并不浓厚,要是谈起书画,他倒有说不完的,这花草而已,有什么可赏的。闻修看了一眼身后的庄亦安,摇了摇头。
亦安盯着低头不语的隐清欢,一时之间很是好奇隐齐去嵩府这件事是怎么扰了她的心绪,开口问到:“方才你听说隐大人去了嵩府很是紧张,所为何事?”
隐清欢瞄了一眼前头的闻修,拉过庄亦安,“此事不便在外人面前谈起,我与你借一步。”
行至一阴凉处,清欢找了一石凳坐下。
“何事还要防着闻修?”亦安问道。
“闻修?”
庄亦安定定脸色,“平远世子。”
“你还真是不重礼节,亏得爹爹不在府上,要不见你如此称谓,还不得发了脾气。”
“隐大人在家脾气很大吗?”
“倒不是脾气大,只是对我严苛一些。”
亦安凑近上前去,观着她一身襦黄衣衫,发髻随意挽上去,青木钗子插在发间,确如人所说,是个活脱脱的美人,而奇的是她现在明明是愁眉之色,亦安竟觉得甚是有趣。
“你方才还未说明为何隐大人去了嵩府。”
清欢看向他,眉目之间无什么精彩,叹道:“再过几天,我怕是要告知你一件喜事。”
“再过几天?”亦安不解,“你既然已经知晓了是件喜事。现在告诉我也无妨?”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件事是个可喜之事,而是这事名为喜事。”
“你阿姊要成亲了?”
清欢摇头,“是我要成亲了。”
亦安惊讶,且不说她家哥哥是个男子,未成亲事不着急,她长姐都还未出阁怎么就直接到了隐清欢的头上,是哪家相中了非要娶她?
“哪家人?嵩家?”亦安问道。
“如你所想。”
看着隐清欢无精打采的样子,庄亦安也看出了她的心思。据他所知,嵩府上有两位公子,大公子嵩澄,已涉身政事,是个不大不小的修文官;二公子倒没见过,不过听说是个风流的。
“你要嫁的是哪一个?”
隐清欢摇头,“就是愁在这里,你说是嵩府真有心意要迎我也就罢了,感情之事也是可以培养的,那大公子我看着也是个稳妥的。气的就是本来提亲的是嵩家二公子,你初来京又不晓官事,你可知那嵩家二公子是个浪荡的角,我一口回了。现在换成嵩家大公子娶我,你说,这嵩家是不是看着我好欺负,就来随意辱意于我。”
“或许是嵩家瞧上了你这个人,想要你这个儿媳。”
“才不是,”清欢果断否认,“我不是没见过那位铃兰夫人,她看着我可不是亲切的。”
“那...你不想嫁?”
“当然不想!”清欢腮上鼓鼓的,粉唇因此皱起了几道褶。
庄亦安倒是稳当着不言语。想他是当朝太子,若是要帮这个忙也是个小事,只不过看她急促的样子,一时玩味,不想开口直讲此事他可相助。
清欢站起身来,抬头望向两眼无意赏花赏草的亦安,道:“我已和你说了,是将你当了友人的,你可有法子相助于我?”
亦安故弄玄虚,岔开话道:“听说隐大人珍藏一幅当朝书画大家虚生先生的字。”
“是有的,你问这干什么?”
“你可知那位平远世子曾花费五千两只为求虚生先生的一幅丹青。”
“我怎晓得。”
“今日我要平远世子带我前来观花,总是要还人家一个人情的,寻常物件他又看不上眼,不如,你将那幅字赠我,如何?”
“字若赠你,你便有法子助我摆脱了嵩家?”
亦安点头,“你若赠我,我便帮你。”
“如何帮?”
“我有我的法子,而且保证能成功。只看你愿不愿意替我求那幅字了。”
隐清欢琢磨:这个亦安是个聪明人,应该也不能食言,应了他这请求他帮我脱了困境,也是一件值当事。可是....先生的字爹爹一直视如珍宝,不可能让他送给外人。不如先应下,待他把事情完成再另想法子。
“好,就如此,事成之日,我便将字给你。”
“你真能给我?”亦安挑挑眼皮,闻修那么宝贝的东西定极为珍贵,隐齐真的舍得让隐清欢送给他?
“你若替我办了,我就能给。”
隐清欢一脸坚定,庄亦安霎时有些后悔要她办此事,还寻思拿她办不成的事找个乐子。不过话已出口也反悔不得了。
罢了,帮她办了就帮她办了,总不能真看着她嫁与一个不愿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