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您好您好!有幸见到您,简直是抬头望见北斗星。”
周子恒也不知道王忠军兄弟怎么这个时候就搭上小钢炮的线了。
但有一点他可以很确定,此时的小钢炮非常的落魄。
是真的落魄,一套灰色西装,看上去洗得发白。
完全没有一丝未来那个意气风发,见谁怼谁的风光。
来到近前的小钢炮非常热情,拉着周子恒的手就不放开,一直在那说着各种敬仰之词。
周子恒有些尴尬,他后世的时候看过一些报导,这句“有幸见到您,简直是抬头望见北斗星”,据说是小钢炮第一次见到王硕的时候拍马屁的词。
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句话居然又被用到了自己身上。
周子恒倒是没像王硕那样因为小钢炮长得丑就敷衍他,笑道:
“冯导的戏不错,我之前有幸看过,我很喜欢那部《北京人在纽约。”
一边说着,众人一路往餐厅走去,大多时候都是王忠军兄弟在说,周子恒在听。
不得不承认,这两兄弟能在未来的影视行业大出风头是有道理的。
俩人此时还没进军影视行业,但对电影这个行业却已经有了不小的了解。
他们的一些见解,甚至已经超过了此时国内影视行业的不少人。
其实这也不奇怪,此时的王忠军兄弟其实在国内已经不算小人物了。
1994年,在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之后的王忠军,怀揣在美国赚到的10万美元,回国创业。
华谊刚开始做的是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然后直邮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
不久后,中国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使华谊广告抓住机会,立刻摆脱了困境,并一举奠定了在国内ci领域的地位。
名利双收的这一单买卖,还让王中军先后接下了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等大单子。
在此期间,曾经经商遭遇挫折的弟弟王中磊也加入到哥哥王中军的旗下,共同经营华谊广告公司。
在两兄弟的经营下,华谊兄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便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广告公司。
当然,有一说一,这两兄弟的事迹其实是不可复制的。
普通人能拿下中国银行的大单?后续还能拿到国内这么多国庆的单子?
两兄弟的具体背景周子恒其实也不太清楚,单“满族”二字已经充分说明了他们有钱有人脉并不奇怪。
“周总,我们公司目前想拓展业务,进军影视行业,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到了餐厅,几人各自入座,王忠军借着气氛,笑着询问周子恒。
周子恒能怎么说?
你们好好做广告,别来抢我的生意?
真这么说了,那就把人得罪死了。
虽然他的确不想让华谊兄弟掺和进来。
他对恒宇有规划,其中有一项就是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影视投资公司。
他正在找人做工作,说服电影厂让出投资份额给自己。
只有这个目的达成,内地恒宇电影公司就能顺势成立,他便可以以内地公司的身份掺和投资内地电影。
而不是像现在那样,电影需要挂上港片的帽子。
其实挂上港片的帽子并不是不好,不少内地电影人还都很想这么做。
但周子恒却有不同的想法。
他很重视内地这个市场。
此时内地市场还没开始正式被孵化而出,是最适合入场的。
要是等华谊兄弟先做起来,他再进来,蛋糕就没那么多了。
第一个吃蛋糕的往往能拿到最多。
他的想法就是,走华谊兄弟的路,让华谊兄弟无路可走。
“不太好做,现在内地的影视项目就没有私营公司插手的前例。
我就是因为在内地做不了电影,才把电影公司成立到香江的。”
周子恒一脸很难搞的表情。
他说的其实并不是假话。
此时的内地影视项目,全部掌握在中影等国企手中,外人根本插手不了。
首先一点,私营企业自己投的电影,能不能上映都是一个问题。
没办法,拿不到放映权啊!
拿不到放映权,你就是电影拍出来也没用,只能放在仓库吃灰。
不过,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逐渐不是问题。
去年下发的电影制度新文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这个文件规定,制片方可以绕过制片厂,直接与院线交流。
这让周子恒这种私营公司有了机会。
只要他拿到制片牌子,就能成为内地第一家独立制片的电影公司。
听到周子恒的话,王忠军笑了笑,“广告公司其实一年赚不了几个钱,我还是比较看好影视行业。”
听得出来,这两兄弟已经是下定决心要进军影视行业了。
这让周子恒心里有些紧迫感。
必须得加快进度拿下制片牌子了,要不然可能就会被这两兄弟抢先一步。
他不会怀疑这两兄弟的拿不到牌子。
能短短两年时间把一家小杂志公司干成国内顶级广告公司的人,人脉以及背后的能量不是那么简单的。
短短一场饭局,周子恒最大的体会就是这个王忠军不简单。
不仅说话滴水不漏,做事也给人一种非常稳重的感觉。
倒是他弟弟王忠磊,为人明显急躁的多。
饭桌上,周子恒还在与王忠军聊家常,他直接就提出了,想参与恒宇电影下一个项目的想法。
话说,想投资恒宇新戏的人多了去了。
周子恒凭什么把机会给他们?
春节档落幕,《杀机四伏拿下了三千五百万港币的票房,位列春节档第三。
这部电影的成功,让恒宇电影公司在业内一时间炙手可热,很多大老板都抱着钞票找上门,想投资恒宇的下一个项目。
这其中,比王家兄弟厉害的人物多了去了。
“目前来说公司的新戏不缺投资,等后面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优先考虑华谊兄弟。”
心里面虽然已经决定不会让对方参与投资,表面上周子恒还是很给面子的说道。
饭局结束,王家兄弟与周子恒留下电话号码,然后大家各找各妈。
小钢炮没跟王家兄弟走,而是跟在周子恒屁股后面,美其名曰京城他熟,带周子恒逛逛。
事实上,周子恒猜测他应该是有事情求自己。
“冯导,明人不说暗话,你应该是有什么事找我吧?”
被一个大男人跟着,周子恒实在不自在,便主动开口。
“哈哈,周总果然厉害!”
小钢炮竖起大拇指。
随后主动说道:“是这样的,我其实是来毛遂自荐的,我听说周总你的影视公司喜欢用自己人内地人,所以我厚颜找过来,想让周总给个机会。”虽然在港圈名声很烂,但事实上,在内地的影视圈子,周子恒名声却出奇的好。
目前恒宇拍摄了《老千、《阴阳路、《阴阳路2、《杀机四伏、《冲锋队等一系列盈利以及影响力都不错的电影。
在这些电影中,内地影视人员占比非常高,已经达到了罕见的三分之二。
导演方面,除了《冲锋队的导演是陈木胜,其他导演都是内地人。
再加上几部戏都有启用内地演员。
张丰毅还凭借《杀机四伏在香江彻底打开市场,被观众所熟知。
因此,目前内地影视行业的人,但凡想往港台发展,亦或者想更进一步,基本都开始往恒宇跑。
后世人眼中的小钢炮无疑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导演,贺岁档开启人。
但事实上,在九十年代前中期,小钢炮虽然已经导演了《北京人在纽约,但他却被很多人看不起。
不少人都觉得他只会阿谀奉承,是郑晓龙与王硕的跟班。
提起这俩人与小钢炮,周子恒便忍不住想起前世看过的关于三人的文章,以及这一世通过一些京圈的人说的趣事。
都是关于小钢炮与郑、王二人的。
说实话,他不仅不讨厌这家伙,反而很佩服他。
跟班怎么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话绝对可以用在小钢炮身上。
他就是这个年代草根崛起的典范。
当然,他崛起的过程,肯定是离不开两个大哥大郑与王的。
当年,在京城军区文化单位上班的小钢炮,一次偶然的机会,撞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郑晓龙。
郑晓龙在当时,可以说是十分出名的导演,认识他,那以后的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坎坷不断。
小钢炮上前给郑晓龙打了声招呼,留了个印象。
后来,看到郑晓龙时,冯小刚就会掏出自己的积蓄,请郑晓龙吃饭。
见面的次数多了,吃饭的次数也就多了。
两人一来二往,就这样认识了。
小钢炮知道郑晓龙是在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工作,于是经常与郑晓龙谈及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他说自己的理想是能当一位演员,然后赚好多好多钱,给自己的母亲看。
两人毕竟也这么熟了,说的次数多了,郑晓龙也自然会放在心上。
何况郑晓龙一向都很惜才,对于他来说,冯小刚日后应该是个不错苗子。
于是便将冯小刚安排进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与自己一个单位工作。
虽是凭借郑晓龙进来的,但冯小刚从来都没有向任何人说过,自己跟郑晓龙是好哥们。
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在单位有了一点起色。
这时正好有一部戏叫《生死树,郑晓龙就把冯小刚叫来当助理,这是冯小刚第一次接触电影。
这越发激发了冯小刚相当演员的想法。
除了工作外,冯小刚没事的时候会看看书,一次去找郑晓龙的时候,恰好看到了郑晓龙在看王朔的作品。
于是问道:“你认识王朔吗?”
“认识啊,我俩从小一起长大的。”郑晓龙回应道。
得知郑晓龙认识王朔,冯小刚便求着郑晓龙带他去认识王朔。
而冯小刚为何这么想认识王朔呢?
当时王朔与郑晓龙一样,非常出名。
那个时候的王朔,已经是国内著名的作家,他的文采是普通人所触及不到的,一般人相见自然是见不到。
如果能搭上王朔,那冯小刚的演员梦就更近一步了。
而郑晓龙正好与王朔是发小,这样一来,认识王朔指日可待。
郑晓龙对于冯小刚这个请求立马就答应了,因为对他来说,见个朋友并不是什么大事,何况是跟自己一起长大的王朔。
就这样,郑晓龙领着冯小刚去见王朔了。
看到冯小刚的第一眼,王朔满脸嫌弃,要长相没长相,要才华没才华,跟个土包子一样,真是不知道他是怎么认识郑晓龙的。
而冯小刚见到王朔后,立马就说出了给周子恒说的那句:“有幸见到您,简直是抬头望见北斗星。”
而对于王朔来说,吹他的人多了去了,一个冯小刚算什么,王朔没把他放眼里,但毕竟是自己的好兄弟郑晓龙带来的,总不能理都不理吧,然后就敷衍了两句,“嗯嗯”。
三人在吃饭的时候,王更加嫌弃冯小刚,这都是什么菜啊,这个菜也拿出来?
从那以后,冯小刚经常会来看王朔,王朔躲都躲不赢。
后来索性就不躲了,你爱干嘛干嘛。
冯小刚跟在王朔屁股后面,一句“王哥好,最近怎么样?”,一句“王老师好,最近在忙什么啊?”
两人见面次数越来越多,话也说的越来越多。
一次王朔问道:“你以后想做什么?”
冯小刚立马回应道:“想做演员。”
谁知却得到王朔的嘲讽:“就你这样?还想当演员,赶紧洗洗睡吧。”
虽然被王朔这样说,但冯小刚没有丝毫气馁。
王朔嘴巴虽然毒了点,但却是豆腐心,冯小刚的话,王朔都记在心里。
通过王朔的圈子,冯小刚认识了叶京、姜文等人。
彼时的冯小刚并不像后世这样人尽皆知,但好在给这几个导演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在饭局上,冯小刚永远都坐在角落,但只要有端茶倒水的活,冯小刚都抢着做,给王朔长了不少脸。
因为他的努力与付出,这一切郑晓龙都看在眼里,之后便几次拍戏都带上了冯小刚。
而冯小刚也争气,不仅没给帮倒忙,还经常给他了不少解决问题,省时又省力,于是便给了冯小刚不少提携,虽然没圆他的演员梦,却也让他当上了导演。
另一边,王朔也被冯小刚打动,开始把他当真心朋友,1994年,王朔自己创建影视公司,还带上了冯小刚。
当然,后续俩人因为《甲方乙方闹掰,这事周子恒不作评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冯小刚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还是非常欣赏的。
“你跟王朔有一个影视公司吧!你来给我拍戏,能行吗?”
周子恒看向冯小刚。
此时的冯小刚与王朔的公司还在。
不过周子恒知道,大概下半年,这个公司就得垮台。
倒不是不赚钱而垮台,而是犯了总局的忌讳。
好像是他们在电影没过审的情况下送去国外参展了。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王朔的个人原因,这个不便多说。
不过,就目前来说,冯小刚应该还在跟王朔继续为公司而努力才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