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北宋小丫鬟 > 第122章

锦娘肚子大了之后, 很容易尿频,一会儿就得起身去恭房,所以, 也不耐烦见外客。扬哥儿喜宴之后, 范庄头和姚掌柜都已经回吴县了,锦娘已经让范庄头选几根好木料下次一道运过来。

同时锦娘也在向牙人打听有没有卖上等良田的,她还得帮女儿置办个二百亩左右做奁田。

出恭完回来, 弟妹张氏过来了, 锦娘用帕子擦干净手,才道:“快过来坐, 方才你婆婆刚离开,说去幸家园子看花去了。”

罗玉娥很爱花, 自从锦娘看了小报, 告诉她哪里园子的花好看云云, 票价也便宜,顶多也不过十几文,老两口拿了些茶水点心就走了。

张氏有些紧张道:“我早些过来就好了。”

“快别这样, 她们若是喊你去, 自然会早早的派人喊你的。来,我们一起说说话。”锦娘比这位弟妹大了快十五岁左右,虽然是平辈,但完全是以和小辈的方式相处。

张氏坐下后,见锦娘正在天水碧的缎子上绣蜀葵, 已经快绣完了, 似乎做的是百迭裙,她有些汗颜:“姐姐的手艺真好。”

锦娘笑道:“我是闲不住的,总怕一日不做, 手就生疏了。倒是你,喜欢什么?投壶或者打双陆。”

张氏迅速摇头:“我平日在家也做针线,要不就陪母亲料理家事。”

她要在姑姐面前留个好印象,却听锦娘道:“那你平日该把那些拾起,日后你们外放出去,宴席上尽是这些。”

一说要外放,张氏还有些害怕:“姐姐,我听说外头不是很太平啊。那咱们要怎么保护自己呢?”

这样很好,没有退却,因为害怕就不敢去。

锦娘欣赏道:“务必多出些银子也要租些官船,带几位武艺高强之人,不过这个你放心,你姐夫安排丁三和赵武跟着你们去,他们二人月钱是一个月五钱银子,外加一角酒,都是当年跟着我们走南闯北的。再有就是,走陆路要记得挂官牌,住宿就最好住驿馆,一般六十里一个。不要随意住旅店,很多黑店。”

“黑店?”张氏惊讶。

锦娘点头:“是啊,所以要小心为上,每到一地把水囊食物装好,尽量不要吃外面的物事。如此说来,若是太远的地方,乘船反而更方便。”

说罢,锦娘又告诉她钱财要如何存放,还拿了自己曾经买的地图和指南针都拿过来送给张氏。

张氏听了许多收获不少,她想她娘是一个样子,平日在家觥筹交错不在话下,又帮着料理族人,算得上是一等主母了。姑姐又是另一类主母,她见多识广,尤其是对外面的世界了若指掌,连经济学问都通。

锦娘也不说太多,有时候你是好意,可人家可能会觉得太说教。她就道:“反正你有哪些不懂的,只管问我。”

姑嫂二人闲话几句,外面说宁哥儿和筠姐儿下学了,张氏识趣的先离开。

魏扬的官职很快下来,是宣州司户,家人都十分欢喜。

“这宣州隶属江南路,和平江府临安府都临近,倒是个极好的地方。”锦娘喜道。

蒋羡笑道:“我知晓你弟弟性子也不太擅长庶务,如今做司户,正好锻炼一二,又不需要似我那般抓犯人那些。”

如今扬哥儿有魏家和蒋羡帮忙,自然如愿去了这样不错的地方。

张九郎听了第一时间就过来了,这也是他为何快狠准的选择魏扬做女婿的缘故,人家人脉很强,有蒋羡魏家范大学士帮忙,一旦中进士,就马上际遇好起来了。

只不过,魏扬和张氏都太年轻了,二人都没自己出过远门。魏雄和罗玉娥两人倒是走南闯北,只能他们一家四口一同赴任。

张氏拍了拍胸口:“有公婆跟着,我才放心。”

公公虽然五十多了,但是身材健壮,很有力气,婆婆也是个能干人。

他们忙着雇船运行李,锦娘这里也让茶房做些点心,又让橘香做些干粮让他们带上,又在园子里摆酒替她们践行。

如此,锦娘自己也有些哭笑不得,本来她还想让婆媳分开,让他们夫妇好生相处。但现在两个小年轻没啥经验,有爹娘在身边,他们俩如释重负,锦娘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人家。

只不过,张氏带不走的嫁妆那些,锦娘便让她着人搬去她陪嫁的宅子里了。现在先分清楚,免得到时候他们回来,有什么不见了,不好说明白。

“姐姐也太见外了。”张氏对张夫人道。

张夫人笑道:“见外还帮你们跑官儿么?若非是你姐夫,你家郎君恐怕要中也不容易啊。好了,我的进士夫人,准备上任去吧。”

三日之后,魏家四口带着下人浩浩汤汤的离开了,锦娘家的跨院和东厢房倒是空了出来,她便着人上了锁。

蒋羡送完人回来,也是往床上一躺:“不知怎么,总觉得冷清了许多,但又觉得自在了不少。”

“那还不是。现下她们四个人去了,我也放下心来。”锦娘摇摇头。

蒋羡却疑惑道:“娘子,其实当年我去外做官,年纪比舅兄还小,怎么我和你一点儿都不怕的。”

锦娘摇头:“我也不知。”

“不是,若是我一个人,肯定也是千头万绪,但是娘子在我身边,所以我很是安心。”蒋羡自己总结。

夫妇二人感慨了一番,蒋羡又把东厢房改成小书房,他平日在那里办公,让宁哥儿也在此地读书。自从他教扬哥儿之后,发现因材施教非常重要,若是把自己儿子教出来,将来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

六月锦娘正好满三十三岁的生辰,这个年纪的妇人还有做婆婆的,锦娘因为成婚晚,孩子都还不大,她自己也很年轻,根本不觉得和以前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倒是娘家婆家都送东西来了,魏家派魏七郎过来送礼,送的是四盘鲜肴,一担寿桃,一坛酒,一盒寿面,一疋金段、一双鞋袜。

几日不见魏七郎,这孩子个头窜的倒是挺高,锦娘让茶房上了几样可口点心,又道:“你娘倒是舍得让你送来。”

魏七郎今年十二岁,年纪比筠姐儿大一岁,魏扬成婚的时候他那日还未来,说是去拜见先生去了。

听他说道:“我母亲说三姑母生辰,是应该让我过来的。又让我看宁哥儿如今学的怎么样了。”

“宁哥儿现下和他姐姐都跟着业师在读书,你呢?可还是那位绍兴的先生在教。”锦娘问起。

魏七郎吃了颗滴酥鲍螺,才道:“如今另外拜了先生,跟一位姓匡的大儒在学,我每日还要早起到宥家去。”

“宥家又是哪家?”锦娘还不是很清楚。

魏七郎又解释道:“是在左司员外郎家里。”

锦娘方点点头,她也不是很认识,又喊宁哥儿过来说话,哥俩去外面小书房说话去了。再看婆家送来的生辰礼,是葛妈妈送过来的,两只烧鹅、一副猪蹄、四只鲜鸡、两只烧鸭、一盘寿面。

“看着您的肚子挺大的了,没多少日子就要生了吧?”葛妈妈一边问,一边偷偷打量着屋子。这次过来屏风又换了,之前是四幅纱屏,如今又不同,换上了黄花梨花鸟屏风。

锦娘笑道:“差不多下个月吧。”

葛妈妈哪里管锦娘生什么,只道:“哟,您这屏风像新换的?还真好看。”

“也算不上新的。”锦娘打了个哈哈,这是她弟弟魏扬送的,已经放了一个多月了,但这些她也没必要同葛妈妈说。

葛妈妈又看锦娘今日戴着荷花珠纱冠,大抵是六月花神是荷花的缘故,她身上着乳白色绣芰荷的抹胸,外罩芙蓉色褙子,底下着天水碧绣蜀葵的百迭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和自家主子站在一起仿若两辈人。

真不公平,同样是六夫人嫡亲的儿媳,小儿子得了最赚钱的铺子,恐怕私房钱也早给小儿子了,也难怪人家日子越过越好。

从这里回去,葛妈妈把见到的景象和许氏都说了,正好许三妗子在此,听到了就为许氏不平:“姑太太来蒋家这么多年,什么都不是您操持,到最后,他家老小既不用赡养父母,又拿了那么多钱,这可真是……”

虽说葛妈妈也是有些不平,但许三妗子这话挑拨味道也太重了。

故而,葛妈妈笑道:“老奴去的时候,正好魏大学士家里也派人过去了,指不定是魏家帮衬了不少。”

许氏撇嘴:“魏家做过好几任转运使,手里过去的钱就如沙子似的多,可人家怎么会给他们钱呢?”

以前她还会说锦娘是商户女,但如今人家弟弟是进士,魏家走动的勤快,她也怕自己说漏嘴传出去了不好,只好忍住嘴。

“就是啊。姑太太,不是我说,你是长嫂,总得拿出些长嫂的架势来。你们这还有两个老的,你若没些手段,将来两个老的生病送终难道还要你们全包啊?”许三妗子道。

许氏本来没想太多,但是想着公公又娶了个郑氏,将来又有两个老的要送终,的确要一大笔钱。十六郎夫妻多奸猾啊,他们知晓自家夫君孝顺老实,必定是推给自家郎君,她吃的亏已经够多了,不再想吃亏了。

那么她就得想个主意,必须有拿捏她们的东西,否则,日后什么都是她们担着。

老宅这些糟心事情,锦娘自是不知,她今日生辰,蒋羡也早早回来了,两个孩子一同陪着她用饭,一家人开开心心的。

蒋羡举杯对锦娘道:“家中上下全靠娘子操持,娘子辛苦,今日娘子也受用一日。”

锦娘以水代酒也敬他:“若是没有郎君拼命,我们一家人也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在东京啊,只盼着咱们一家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