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北宋小丫鬟 > 第31章

海棠峡蝶的喜被开始绣到一半的时候, 陈娘子又吩咐她们做配套的枕巾,锦娘松了一口气:“这个倒是容易些。”

陈娘子笑道:“先把大件儿绣了,小件就容易许多了, 先难后易, 你们也轻松些。”

“也是,您若是让我们最后绣喜被,越做到后面人就越没有耐心了。”赶时间的时候, 如果做特别复杂的事情, 是越做越容易乱如麻团。

针线房多半时候都是枯燥无味的,好在今日发月钱, 锦娘还能聊以慰藉。

以前在江陵的时候,觉得一个月一两银子不少了, 现下来了汴京, 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不说别人,就说她那位大姐夫, 一个月三十五贯的月钱。

她有钱进账的时候, 大姑娘这里也有韩家送了添妆来,韩家听说全家丁忧,所以特地先把添妆送来。大姑娘心里记着上回锦娘因为她遭到二姑娘排揎,特地把她喊了过去打赏,锦娘过来的时候, 大姑娘也在做着针线, 见到她了,连忙招手。

“你过来看看我绣的荷包如何?”

锦娘见她在粉色软缎上绣着豆青色的蝴蝶,心里觉得她配色有点怪, 但没说出口,只是笑道:“怎能如此凑巧,奴婢也在绣蝶呢。”

一听就知道她们在替自己做喜被,她忍不住脸一红:“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锦娘摇头:“看您说的,这都是奴婢们分内之事。”

大姑娘桌上有一个红漆描金海棠花小托盘,上面放着精巧的珠花、绢花、绒花,她不由得道:“你喜欢什么,只管挑两件去。”

这些头花真正值钱的就是那些珠花,一朵约莫一贯多,别的绢花绒花就更一般了,大姑娘的确学到了大夫人的精明能干。比如锦娘她们绣的喜被,在普通的绣坊,一床喜被至少要卖十几贯,最便宜不绣花的也要八贯,然而锦娘她们绣了半年多的喜被,拿的月钱不过九贯,如此就省下了二十多贯,蒋氏再拿十贯出来打赏,她们还得叩谢。

这还只是喜被,别的枕巾、油拓、挂帘、喜帐就跟白做似的。

但她并不会怨天尤人,如果不随着陈娘子出来一遭,怎么知晓这些呢。

锦娘连忙推辞:“奴婢可不敢挑,这本就是应当的。”

“你既然不敢挑,我帮你挑,这是一对玫瑰珠花我看就衬你如珠如玉般的人品,且收下吧,若再推辞,我就恼了。”大姑娘一幅不容置喙的样子道。

锦娘只好收下。

大姑娘又让夏荷去找盒子装上,锦娘就陪着她们说话,正说起韩家送添妆的事情来。

春兰道:“韩家的老夫人上个月还来和咱们家老夫人说过话,看起来很精神的样子,怎么这么快就去了呢?”

“我也不知道,只听人说起说她娘家犯了事儿。”大姑娘现下因为帮着蒋氏管家还知道这些官场的事情。

春兰端了一碗松萝茶来,还道:“我听说七公子的母亲是韩老夫人的内侄女,只是死的太早了,平日有韩老夫人照看,韩家人都不敢轻忽他,日后还不知道如何呢?”

大姑娘正欲说什么,夏荷已经找了个红木盒子来,把一对珠花装了进去递给了锦娘。锦娘就先告退了,她对大姑娘她们说的事情兴致缺缺,这些事情离她们这样的平民实在是太遥远了。

这对珠花也被锦娘放在自己的箱子里,用了两把铜锁锁上。

之后,她就继续完成手里的活计,只是还没绣上一个时辰,就见四儿进来在她耳边道:“锦娘姐姐,嫣红姐姐要被送出去了。”

“什么?”锦娘震惊。

四儿认真道:“是真的,她们说嫣红姐姐的病太重了,不能把病气过给了主子们,大夫人和大老爷商量了,把她送去大名府的庄子上养病。”

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周大老爷在选任京官之前,就在大名府任过官。

锦娘问起:“你是怎么知晓的?”

“方才梅婆子说的,她就要跟着去大名府了,想求我帮她缝一下衣裳。”四儿道。

现下针线房正当用的人都在帮忙绣嫁妆,所以府上下人们要缝补便找四儿多半,因为四儿是锦娘教出来的,虽然还未学裁剪,但是平常缝补不在话下。

她拿了一吊钱给四儿:“你把这些钱给那梅婆子,让她帮忙照看一下嫣红吧,这也算是尽了我的心意。”

四儿咋舌,要知道锦娘姐姐每回都把月钱带回家去,她自个儿并不是手头宽松之人,为了月钱早起晚睡,如今一下就拿了钱照看嫣红,她应下了。

梅婆子只是个粗使婆子,平日无甚月钱,乍然见了一吊钱,欢喜的不行,忙对四儿道:“四儿姑娘放心,就是大夫人也让我们好生对嫣红姑娘的。”

“你能这么做就好了,大家都是做奴婢的,何苦自个儿对付自个儿起来。”四儿笑道。

北宋没有宵禁,夜里,嫣红跟着婆子们一起出去了,蒋氏看她意识不太清楚,微微叹了一口气,但又不得不送她出去,否则,总不好让她闹将起来。到时候王家来人,看到了也不好,本来她是打算放嫣红回去江南,等她将养好了,放她出去嫁人,丈夫又不同意,说送到大名府,这样也无人知晓。

夜里,马车轮子在地上碾过的声音,尤其清晰,嫣红紧紧捏着帕子的手,在马车驶出去后,手才放松下来。

重阳节这日汴京的寺庙都举行斋会,不少寺庙游人都多,还有人到郊外去登高,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这些地方都是人们宴饮聚会的地方,十分热闹。1】

周二老爷夫妇在城外的一处地方也宴饮,请大家出去松快一二,连针线房也有幸跟着出去作耍,毕竟别的下人都有歇息的时候,只有针线房众人是昼夜不歇息的,所以这次蒋氏特地吩咐让她们一起出去。

锦娘坐在马车上,心情很好:“这还是我来周家之后,头一次出城呢。”

只要是不必干活,她们现在心情都会好,没办法,这段时间大家都狠狠的累着了。

陈娘子也揉了揉眼睛,她是老绣娘了,年轻的时候总有使不完的劲,现在年纪大了,腰腿酸痛很不舒服,坐在马车上只觉得头晕。

她深有所感的对针线房的三人道:“你们啊现在正是好好努力的时候,好些把手艺做好,到了我这个年纪,是熬不动了,眼睛也开始不好了。”

“您说的是。”锦娘她们都道。

只是说完这话,秦霜儿就低着头,她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却还没有着落,大姑娘那里似乎只看重锦娘,二姑娘那里有巧莲讨好,三姑娘四姑娘年纪好小,她根本等不起了。

可是她又能怎么办呢?

难道真的等明年过了再回江陵吗?

不,绝不。

不时,就到了郊外,蒋氏几位儿媳妇正簇拥着老太太一起过去。这里说是宴集的场所,所以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更有那些挎篮子的小娘子和婆子在兜售各种食物。

周家人很少吃外头的东西,嫌不干净,并不买。锦娘倒是想买些来,只是她也不好脱离大部队,只能低着头跟着前面的陈娘子走着。路上,蒋氏见到了娘家人,一行人进去里屋去,锦娘她们就三三两两自由行动了,但也有陈娘子嘱咐不许她们走远,万一被人掳去就不好了。

别看天子脚下,又常常有严惩掠买妇女儿童之人,可是依旧有人买卖人口,防不胜防。

“您放心吧,我们就在附近走走,并不走远。”锦娘道。

陈娘子不爱动弹,便挥挥手让她们去。

锦娘在附近走动一二,只觉得解了前些日子的疲乏,在转弯的地方见到了二房的朱小娘,她也认得自己,二人还聊上了。

“听说你们明年就做满就回乡了?”朱小娘平日除了房中几个奴婢,也无人说话,好在现下和锦娘认得,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都在外面倒是说起话来。

锦娘笑道:“是啊,今年做完,还有明年做满一年,等大姑娘出嫁,我们就可以回乡了。”

朱小娘见她虽然胖墩墩的,但口齿十分伶俐,忍不住心生喜欢:“真好,能跟你父母亲眷相聚,是我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随即,又问她:“你今年几岁了?”

“十五虚岁了。”

“那也到了说婆家的年纪了,你可得好好地睁大眼睛好好选,别害臊,一旦都听信媒人的,那就全完了。”朱小娘微微叹了一口气。

锦娘当然也不好再问,她早就听说过媒人全靠一张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不知有多少男女因为某些无良媒人导致婚事不幸。可她现在还压根不会想到自己身上,因为她还没考虑到自己成婚的事情,其实如果把成婚生子从人的生活中去除,就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气氛有些沉闷,锦娘不由岔开话题:“我听说小娘你就是汴京本地人,你可知晓文绣院?”

朱小娘实在是个很聪明的人,她笑道:“这我当然知晓,你可是有意去考文绣院不成?”

“我只是打听一二,我在京里也没家。”锦娘道。

朱小娘则道:“我给你出个招儿,因为我嫁进来这些年也很少和外头接触,你去找个经纪去问,举凡是哪里招工哪里缺人买宅子都可以找她们。”

锦娘一听恍然,心想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每一个人都不能小瞧,从她们身上真的也可以促进自己成长。

她立马道谢:“小娘,多谢你。”

朱小娘一甩帕子:“小事一桩,更何况我也没有真的帮到你什么。”

锦娘和她告辞,又起身去别处,这郊外果然是广袤许多,令人视野也开阔,只见一群人都聚集在一处看,她凑近了,原来是一群少年在打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