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当县令 > 第135章

漳兴四年, 四月十五。

最近广宁卫附近格外不同。

昌河州工匠被岐国扣下这件事,已经传遍整个关外。

无论是部落,还是小国, 都在讨论这件事。

有人说那岐国实在胆大,竟然敢扣下平临国的人。

也有人说, 似乎是那些匠人们搞事, 想要拐走岐国百姓。

对此梁国国王心知肚明,可他暂时不敢站出来, 更不敢说自家百姓已经被拐走了。

这样说的话,岂不是被人笑掉大牙。

如今的情况, 还是看看昌河州跟岐国如何对峙再讲。

如果岐国硬是扣着人不放,还占了便宜。

就说明昌河州,或者说平临国软弱可欺。

到时候,他们自然会一拥而上,让昌河州给他们好处。

如果那昌河州好好修理了岐国一通,梁国国王就当诱骗百姓的事不存在。

说白了。

就是谁占据上风, 他就帮谁。

不仅是梁国, 草原各个部落也是这个意思。

很明显。

大家想都用这次冲突, 来试探昌河州如今真正的实力。

这种试探在边关常年发生,不算什么新鲜事。

无非是敌进我退这种弹性战术。

这也是纪楚执意要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的原因。

他或许不如邓将军会打仗。

但分析局势方面, 还是多了层考虑。

邓将军也是看到周围部落小国忽然变了脸色,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甚至那些原本想要和谈的草原部落, 现在也变得犹豫起来。

扣下你家的工匠, 还是官方派出去的工匠。

这事可大可小。

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

那周边小国部落, 都能欺压到你头上。

邓将军再次庆幸纪大人行动迅速,极快地拿到皇上批复的奏章。

“便宜行事。”

意思就是,怎么处置, 都看你们的。

这么一说,昌河州广宁卫便不至于束手束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再想想,纪楚发出奏章的时间也合适。

那边春狩刚结束,京城众人正是高兴的时候,来这样当头一棒,也能让他们清醒清醒。

既然没了顾虑,就要好好处理跟岐国的争端了。

“首先要把人救出来。”纪楚直接道。

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边。

祝亚等工匠必须救出来。

邓将军道:“岐国咬定他们有错,不肯放人。”

“除非把宫殿修好。”

纪楚总觉得这里有一丝怪异。

这岐国国君,对火墙火炕,是不是太依赖了些。

按道理,小国都会避免跟大国发生争端。

就比如那梁国,百姓都被拐走了,一个字都不敢吭。

这事要放在梁国身上,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把匠人们驱赶出国境,就算是惩罚了。

岐国国君难道对火墙极为钟爱?

纪楚还没想明白里面的关键,就得知岐国本质是宗教治国的事情。

李纹跟纪振把他们看来听来的,原原本本地说出来。

谁料话音刚落,就见邓将军脸色难看道:“这是故意的。”

“故意让咱们知道,他们岐国不怕打仗。”

那么多虔诚的信众,几十万百姓。

只要岐国国王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锋陷阵,根本不会把自己生死放在眼里。

因为在他们眼中,是了反而是解脱,按照他们的教义,为国王战死,下辈子能投胎到好人家,享受荣华富贵。

几十万不怕死的士兵,谁都会胆寒。

怪不得岐国敢跟平临国叫板。

这个小国平时一声不吭,还是小看他们了。

纪楚叹口气。

平临国这一圈都是什么国家。

草原那么多部落,有的想做贸易,有的就想打谷草,还有的想南下。

梁国岐国,一个胆小投机,一个蟹脚控国,培养敢死队。

真是头疼啊。

但这是危机,也是转机。

只要把这件事处理好,广宁卫一带,应该能个短暂的和平。

可跟岐国“硬碰硬”并不划算,总要想想其他方法。

纪楚跟邓将军都不想要这种不必要的牺牲。

岐国国王或许不在乎他的信徒。

但平临国这边的人在乎。

想到这,纪楚越来越觉得奇怪。

总觉得岐国国王的做法,似乎有些怪异。

至于哪里怪,又说不出来。

“他拿这种自创的宗教治国,倒是像咱们老家乡下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李师爷随口吐槽道。

基本就是制定一个规则,每一件事都能累积相应的功德。

功德够了,下辈子就能投个好胎。

有的规则是让你做好事。

有的规则则是让人奉献,或者说付出,并且有指定的付出对象。

看样子他们小教是要无偿给国王做事,不求回报。

而国王会营造自己的法力神通,时不时给点甜头,证明自己的能力。

可本质上还是剥削。

这种小教在极为穷苦的乡村极为流行。

多是百姓们生活没有希望,只能寄托于来世。

纪楚立刻看向他,方才那点明白,似乎有了方向。

岐国的行事方法,跟边卫小国部落,好像不一样。

相比草原部落的观望,以及梁国国王不在乎百姓离开。

这岐国国王做事颇有些不同。

说不上来,但就是跟这片土地的人格格不入。

对方似乎知道平临国的情况,更知道平临国的习惯。

所以更能在他们的底线上跳来跳去。

不怕对手太强大,就怕对手了解你。

这就是纪楚之前觉得怪异的地方,被李师爷这么一提醒,他倒是想起另一件事:“岐国国王跟平临国交流得多吗?”

或许这宗教治国的方法,还真是从平临国一些地方小教那学来的?

邓将军摇头,不过他想起一桩往事:“岐国之前的国王对中原文化很是向往,我爹在的时候,他还来求教过。”

“但那时候边关不太平,交流便不太多。”

“之后听说他们内部纷争换了国王,想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小教治国的。”

拼凑出这些信息之后,邓将军也发现不对劲。

用平临国乡土间的小教治国。

扣下工匠也要建火墙宫殿。

还知道他们在乎什么,特意显示出自己国家的百姓,或者说信徒不畏厮杀。

甚至还拿匠人们诱骗百姓离开这件事,作为要挟。

这手段,怎么越看越熟悉。

邓将军下意识道:“怎么像州县小吏的做派。”

就拿怕冷这点来说。

其实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本地人,尤其是国王那种身份的人,库房里不少珍稀皮货,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取暖方式。

就算对火墙极为渴求,比如梁国那种,但也不会为了火墙,强行扣下的平临国匠人。

没看人家百姓跑了,他们都能当作不知道,这是小国的生存智慧,甚至是纪楚敢让匠人这么做的原因。

所以说,这事透着怪异。

李师爷说,那小教像是乡野间的做法。

邓将军话里的意思,则觉得这些岐国国王,颇有些州县官吏之派。

三人对视一眼。

“他是平临国的人?!”

平临国的官吏跑到周围其他小国做官,甚至当国王,当国王女婿,并不算罕见。

可真出现在面前,总觉得颇有些神奇。

纪楚又分析道:“如果这么讲,那就说得通了。”

“了解平临国的行事做派,不会把事情做绝,又会给一定的威慑。”

“因是平临国人士,所以至今都受不住寒冷,多半还是内地的人。”

那问题来了。

这人放着平临国的官吏不当,为什么要跑到这么偏远的地方。

可别说,这边有王位给他,人家肯定来了。

事实上谁也没有办法预料之后的事。

这人不管现在如何,当初肯定不是冲着能当国王来的。

为的就是逃到人烟稀少的地方,阴差阳错,当上了岐国国王。

逃到这里,必然是为了避难,还是杀身之祸那种。

“十多年前,不正是先皇严查贪污的时间吗。”

对于这点,纪楚,邓将军,李师爷他们全都经历过。

当时邓将军邓融还在京城,剩下两个人还是因为杀了一批贪官,他们才去的曲夏州安丘县。

当年的漏网之鱼,跑到岐国了。

还鸠占鹊巢,当了岐国国王。

不过现在还是猜测,必须有实际的证据才是。

“这个不难。”邓将军道,“我已经派了探子潜入岐国,很快就会有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跟岐国的交涉不能落于下风,必须小心对待。

就在等消息之时,广宁卫营帐附近,捉了两个面容仓皇的岐国人。

纪楚过去的时候,这两人正声泪雨下哭诉。

所说的之事,正跟岐国国王有关。

“我们是岐国王室后人,全家都被他杀了,求求平临国救救我们,求求了。”

看他们这两人,一个不到二十,另一个四十左右,应该是一对父子。

再看他们形容枯槁,哪有皇室的样子。

但那年轻人却从怀中掏出一串珍珠玉牌,看着色泽极好,不像凡品。

不过这东西,倒像是女子之物。

“这是我母亲,也就是岐国三公主的信物。”少年人哭着道,“我外公,也就是岐国老国王,还有五个舅舅,一位姨母,再加上我母亲,都被现在的岐国国王给杀了。”

“求求平临国为我们做主。”

纪楚坐在邓将军旁边,继续听这两人哭诉,那珍珠玉牌也被拿上来的,中间玉牌上刻着的,确实是三公主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