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当县令 > 第130章

可惜其他地方的佃户们, 暂时还不能出发。

因为昌河州十月底的天气,已经滴水成冰了。

这个时候要是过来,那必然是人间惨剧。

正是因为这样, 也让很多地方官员松口气。

心里一边骂纪楚,一边寻求帮忙。

不能让佃户们走了!

要想尽办法, 把他们留下来。

只见之前态度强硬的官员乡绅们, 一遍遍地往乡下跑。

“那昌河州有什么好的,天气那样冷, 能冻死人的。”

“那里能分田地。”

“而且地处边卫,随时都有蛮子打下来。”

“那里能分田地。”

“这里是你们家乡, 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啊。”

“那里能分田地。”

无论大家怎么劝阻,只这一个理由,便足够了。

他们是农民,是种地的。

有土地的地方,就能活下去。

至于什么背井离乡,舍家弃业这种话, 就不要说了。

好像他们在这里有家业一样。

想离开本地, 去往昌河州的, 必然都是毫无家底的人家,走得也毫无心理负担。

这样一来, 各地情况便了然了。

但凡压榨剥削厉害的地方, 百姓们走的决心就极大。

倘若地方乡绅官吏没那么差, 能给当地人留点家产, 大家就会犹豫, 不想放弃这点家当。

最让人意外的是,浙东薛大人管着地方,意外地没有百姓要走。

“走什么走, 薛大人给我们已经分了地,谁愿意走啊。”

“贪官污吏都已经铲除,不管是给人做工,还是自己种地,都有活路,没必要跑那么远。”

这种情况下,但凡有人敢指责纪楚,他一定会亲自回一封书信。

“怎么浙东的百姓就不走,单你们这里的佃户要离开?什么事多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好不好?”

原本拉仇恨的只有纪楚一个人。

现在多了个薛明成,气得大家想骂不敢骂。

没办法,谁让这两人就是皇上的左膀右臂,皇上甚至都升纪楚的官了,那态度还不明显?

事实上,纪楚看到皇上送来的升职文书,也有诧异。

再想到他给皇上画的大饼,他自己都难得心虚地摸摸鼻子。

也是,没有一个皇帝能拒绝开荒扩土的诱惑啊。

正五品上的中散大夫,更是皇上表示他知道了,爱卿你尽力去做的意思。

是动力,同样的压力。

皇上的小心思先放一边。

倒是女儿绵绵对爹爹的新印章很感兴趣。

纪楚笑着把官印给了女儿道:“喜欢就拿去玩。”

绵绵眼睛一亮,立刻捧着官印。

要说官印本身并不大,放在纪楚手中,也就手心大小,但在一岁半的小娃娃手中,却要两只手一直拿。

最近这段时间,乐薇在忙振哥儿的婚事,纪楚便带着绵绵去办公,没想到她乖得很,只要大人们谈事,她就自己玩。

见她难得对东西感兴趣,纪楚肯定不吝啬这枚官印啊。

父女俩玩得开心,就见李师爷走进来,脸上还写满诧异:“大人,梁得昌带着庄子众人在门外等候,说一定要见您。”

这是干什么?

要说梁得昌等人,也到昌河州一二十天了。

刚开始有多迷茫失望,如今就有多兴奋。

来了之后,有地方住,有田地分,还给他们良种。

这样的好事,让他们做梦都不敢想。

但就是发生了,发生得让他们都不敢相信。

多次确认后,梁得昌决定带着大家,一起向纪大人表达谢意。

即便冒着风雪,也要赶过来。

梁七叔还走在最前面,他更是感激纪大人,不仅收留他们,还给他们活路。

一想到自己要有田地了,众人便激动得睡不着。

试想当了一辈子佃户,给别人家种了一辈子的地,自己突然有产业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单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纪楚抱着女儿过去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这些人已经赶到衙门门口的。

“给纪大人见礼了。”

“大人,多谢您分的田地跟粮食。”

“大人,我等梁家庄百姓,实在感激不尽。”

纪楚快步上前,劝大家回家:“天气太冷了,你们还没有保暖的衣物,不能出来太长时间。”

“要说感谢,等春暖花开了,说多少都行,还是扶着老人孩子们回去吧。”

可梁得昌极为执拗,一定要带着众人感谢才行。

等纪楚跟衙门众人劝了又劝,他们才肯离开。

这一幕让等待考核的各县县令有些傻眼。

做官多年,他们虽然也被夸赞过,却从未有百姓如此诚恳道谢。

只是在旁边看着,就觉得心驰神往。

当官能当到这份上,也是值了。

说起来他们这些县令,原本在各县等着吏司派人过去考核即可。

但今年情况特殊,所以都聚在州城,为的就是多分点良种。

就是这种时候,突然出现这群前来投奔的佃户。

其实县令们都是不愿意的。

那麦种本来就不多,还要分给他们一些,这合适吗?

可现在看着,心里不由得想。

这些百姓也是百姓,跟自己任地的百姓一样。

那自己拼命为本地百姓争取,真的是为百姓,还是为了自己的政绩?

这个念头一起来,过往学到的圣贤道理就忍不住往脑子里钻。

再看着外地来的佃户们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他们更加愧疚了。

自己拿他们当政绩。

他们却把自己当救命稻草。

一时间,十二个县令忽然觉得自己肩上扛着重担。

他们背负的,不仅是政绩,更是无数人的生活。

纪绵绵抱着官印,被爹爹搂在怀里,眼神懵懵懂懂的。

纪楚也看到这些县令的表情,笑着对吏司的人道:“年底考核还没结束吗。”

“回大人,快了。”吏司书吏道,“最多还有三天,就能出成绩。”

纪楚看着他们,跟李师爷相视一笑。

自己当初也是这么被考核的啊。

看着他们的表情,总觉得已经过了很久。

十一月初九,昌河州各地县令考核成绩终于出来。

不管大家最终的结果如何,该回任地的,都要回任地了。

因为今年的差事结束,是好是坏,都只能在明年继续努力。

等到明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不过大家都知道,明年的昌河州,大概率会更加热闹。

这些千里迢迢过来的佃户,只是个开端而已。

送走各地官吏们,纪楚终于能腾出手,去张罗侄儿的婚事。

实际上也不用他帮忙了。

有家人还有乐薇在,婚事处理得极为妥当的,女方也甚是满意。

纪楚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做个吉祥物。

而正式的婚期也已经确定。

就定在正月二十这天。

纪家兄嫂找人算过八字,这时间正合适。

而且过完年办完喜事,他们再待个半个月二十天的,正好启程回家。

那天气正合适,不管是回曲夏州,还是原化州,路上都好走。

再等下去,天气就要热起来,很不适合赶路。

总之全家把事情安排得极为妥当,衙门封印之后,纪楚这个大忙人,反而成了全家最闲的那个。

纪楚也没去添乱,专心带闺女,反而难得悠闲。

这期间,纪楚还收到薛明成薛大人的来信,说他好一招祸水东引。

同僚都在埋怨,说浙东佃户都不跑,实在是让本地其他知州知府难堪。

又隐晦说,你给皇上夸的海口,难道就不怕食言?

纪楚心道。

我是说开疆扩土,却也没说什么时候开啊。

总之先把这地方发展起来再说。

许阁老同样来信,不过许阁老多是夸的。

说内地的田地少,早就是弊病,没想到纪楚能找到解决之法,确实不错。

还让他放心即可,朝堂上有他们在,不会让他受太多诟病。

如今的许阁老可是什么都不怕的。

要说他以前对先太子还会心软,对如今的皇上,却是一点也不会。

再有,便是曲夏州的信了。

曲夏州信件厚厚一摞。

毕竟是他根基最深的地方,跟他交情深厚的人也不少。

尤其是小宋训导,把如今数科联盟的消息都说了一遍,最后道:“数科联盟,只怕会发展到无可比拟的地步。”

谁让这东西太好用了。

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物件的迭代。

有的好用,有的只是噱头,但不影响总体的进步。

最后则是景大人跟滇州府那边的信。

棉花路基本已经竣工了。

那边冬日不用停工,估计年后二月份,就能正式通行。

为了这条路,可是花了国库不少银子。

所以滇州府的棉花税,必然要交给国库一大部分的。

为此,当地的棉花种植迅速扩张。

等到五月份,滇州府棉花就会由这条路,运出大山,运到京城等地。

大批量的棉花运出去,这会改变多少人的冬天,单是想想,大家就觉得高兴。

绵绵戳戳爹爹的脸道,爹怎么笑成这样啊!

不过爹爹好厉害!

昌河州的冬日一天天过着。

这个年节注定热闹。

一个是来了不少亲朋。

二是纪振跟白婵婵婚事将近,日日都有人在宅子里走动。

不过到了腊月,大家才明白这昌河州的冬日是个什么样。

白婵婵的娘家人还道:“都说曲夏州已经够冷了,但跟这里比起来,还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