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昌河州的官员们, 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为什么以前,都觉得这里非常清闲啊!
明明不管州衙门,还是下面各县, 事情都极多的。
一城十二县。
忙着学种棉花,忙着学习怎么养牲畜。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 专门去官学学畜牧学科。
还有七八个流放犯人驻地要管, 似乎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
似乎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事情做。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闲下来。
加上距离九月秋收在即, 还要为秋收跟防御敌人做准备。
州城衙门各部,似乎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公务?
不过这些公务, 确确实实在改变百姓们的生活。
看着一件件事情完成,心里竟然有一种满足感?
毕竟这些事情,真的能看到变化。
唯独有两个人,来到昌河州后颇有些郁闷。
祝亚祝耘。
他们两个郁闷的原因。
还是在没事可做上。
说起他俩的身份,来头也不小。
本身就是曲夏州沾桥县的秀才,实力可见一斑。
再加上考举人不成后, 做了州学第一批数科学生。
两人的数学思维不算顶尖, 但吃苦耐劳, 脑子灵活,学到不少匠人本领。
因是第一批学生, 所以当时很多东西, 他们都参与了。
从弹花机到织布机, 再到链条车。
以及改进锅炉, 以及制造水泥。
可以说把当时曲夏州数科的本事学了个遍。
原本以为, 这些本事,在哪都用得到。
纪大人带着他们去原化州的时候,还帮着原化州武器作坊改进工艺。
没想到来了大人正式上任的地方, 反而一点作用也没用?
没办法,想要造出那些东西,肯定要有基础啊。
否则就算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想造那些机器?
首先你要有作坊吧,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作坊。
可惜这地方,大点的炼铁作坊都没有。
唯一的一家,那还在广宁卫。
火器作坊也在广宁卫,那都是军管。
即使他俩是纪大人的手下,也不好直接过去做事。
实在不行,去水泥作坊做事?
可这地方,穷得连水泥作坊都建不起来啊。
纪大人如今扶持的,也多是农业。
他们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
早知道跟着蔡夫子多学学怎么造农具了。
不过仔细一看就知道,这地方也在用蔡夫子改进出来的农具,有纪大人在,这种事根本不用操心。
纪楚只道:“你们两个少安毋躁,以后肯定有用得着你们的地方。”
两人以为纪大人安慰他们,才这样说的。
至少也要等水泥厂建起来?
没想到大人这么快,就找到他们,又给了他们一个新奇的想法。
“在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不少人在用柴火取暖,还把卧室里面床的方向,跟厨房灶台盖在一起。”
纪楚少见地解释土炕来源。
厨房跟卧室建在一堵墙内外。
这样厨房烧火做饭的时候,就能让住人的地方也温暖起来。
这种妙招,十分省柴火,很多人都这么做。
有人说,这是火炕最开始的思路。
现在则多建一个通热气的管道,可以把热气源源不断输送到床底下。
如果是多个屋子,还能连接起来,让床上暖和起来。
当然,这样的床肯定不是普通床,而是黄泥跟砖块盖起来的土炕。
下面是源源不断的热气。
那黄土炕上再铺一层被褥,最后盖上被子。
这样的暖和的地方,在大冬天的,给个金山也不换的。
不怪大家冬日爱在炕上。
谁让这东西确实暖和。
在祝亚祝耘连连称妙的时候,纪楚还道:“也是这地广人稀的地方,柴火便宜,才能建这样的土炕,如果人稍微多点的地方,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这样,一个月需要的炭火都不少。”
昌河州地广人稀,还有山林,本地官府对百姓们上山捡柴管得并不严格。
这里的柴火比内地要便宜很多。
正是这样,才能烧起炕。
毕竟烧炕的原理,就是灶台里的火不灭,源源不断地有热气输送到各个屋的火炕里。
这样下来,一个冬天需要的柴火,可不少啊。
不止如此,还有改造管道跟火炕的费用,算下来价格不菲。
这也是纪楚之前没有提起要盘火炕的原因。
要不是老婆孩子们过来,只他自己的话,估计会凑合到本地赚到钱了,衙门财政好起来的时候,才会改造衙门后宅的房屋。
现在?
现在只能自己掏腰包啊。
这东西的原理本就不难。
对祝亚祝耘来说更是简单,纪楚只提了个思路,两个人就知道要如何进行。
两人直接保证:“大人放心,肯定在夫人小姐来之前,把衙门后宅的火炕给盘上!”
“做都做了,把衙门后宅,以及前面差役的通铺都给做上。”纪楚思索片刻后。
这里说的衙门后宅,指的就是知州住所里的三四处院子。
里面住的都是纪楚,李师爷,以及他的亲随,亲随家眷等人。
而前面差役通铺,就是外院,本地差役书吏当值的值房,每晚都会有人值班。
这样一来,基本把衙门住人的地方,都给算上了。
不只是纪楚娘子女儿收益,整个衙门都会受益。
所以衙门一众人等,不管知不知道火炕是什么,反正支持就对了。
户司主事还暗示过,改造衙门的银钱,可以从公账上出,反正是给衙门办事,大人不用破费。
纪楚摆摆手。
若是按部就班,等州衙门财政起来,加上给全州百姓推广火炕时做,他肯定会走公账。
如今却是他私人的事,不能让本就贫穷的账目雪上加霜。
看着衙门里风风火火办事,就算再惫懒的差役,此刻都跟着忙起来。
取暖的东西!这种好事,肯定要积极!
“听说是知州夫人跟小姐要来,纪大人给她们做的,所以咱们也能沾光。”
“那肯定是好东西啊,听说冬天屋子里会很暖和。”
“大人说,这东西也叫地龙,有钱人家才能有的,不过他这个方法更便宜些。”
不管怎么样,只要在冬日里能保暖,那就是好东西!
说起来,大人为了让他们这里冬日好过一些,做了不少事啊。
桩桩件件的,都是为冬日做准备。
要他们本地人说,昌河州哪里都好,除了冬天太冷,别的都是极好的。
若能把保暖的问题解决,这地方简直完美!
祝亚祝耘也不辜负纪楚的期望,不仅细化了设计图,还专门去隔壁府买了水泥回来。
只是水泥的价格,有些出乎纪楚的预料。
怎么这样便宜?!
“我们俩指点了他们的锅炉,所以基本上不要钱,只掏个运费即可。”
水泥原料本就便宜。
加上他俩指点之后,那水泥作坊效率还提高了,其他水泥作坊也恨不得白送,只求一个指点。
他俩两个为了给纪大人省钱,还真是有办法啊。
纪楚忍不住笑道:“这还挺好的,那咱们的火炕,能修得更好了。”
肯定啊!
工司主事也跟着忙前忙后。
这对以后在州内推广火炕,肯定有帮助。
一时间,衙门明显更加忙碌,各有各的事情做。
而且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这种日子,实在太有奔头了。
在祝亚祝耘跟工司主事的全力配合下。
暑气刚过的七月份,昌河州衙门已经盘好火炕了。
要说这东西确实不算简单。
要是距离厨房近的话还好,太远不仅施工麻烦,冬天需要的炭火还会加倍。
所以不管是后宅,还是前院,都加了两个小厨房。
一个是方便烧热水,另一个能给炕上通暖气。
还有地下的官道同样费事,需要挖出官道的位置,还要深埋在地下,就怕冬天冻坏了。
里面还有预留位置,加上烟道更要设计好等等。
但做出来的成果,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前院火炕建好第一次试烧,不少人都来围观。
纪楚肯定也在其中,试烧也是要看看效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过看着外表的模样,以及火炕的样子,纪楚感觉,这肯定八九不离十了。
也是,有祝亚祝耘在,这种技术含量的活,那还是很简单的。
眼看来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胆大的百姓都凑过来道:“我们能不能也进去看看。”
“听说是盘火炕,就是有钱人家那种地龙吗?我们也能做吗。”
“冬天真的很暖和吗,价格贵不贵。”
“需要多少柴火啊,不过最关键的,还是热不热乎。”
差役心情好,询问了上司后,还真带了几个百姓进衙门:“看看也行不要乱碰东西。”
反正这东西,以后肯定要推广给普通百姓,现在让他们知道也没什么。
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点。
差役们嘿嘿笑道:“以后冬日值夜,再也不担心天气太冷,受寒受冻了。”
这可是他们的值房,他们日日都能用到啊。
百姓一进门,就看到纪楚纪大人,不过大人态度依旧平和,不让他们行礼,随后就继续看公司众人开始试烧火炕。
只见值房附近的小厨房里挤满了人。
最中间的,自然是烧火的厨娘,厨娘点燃炉灶,再塞几根耐烧的木头,剩下等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