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当县令 > 第87章

从安建三十年, 到如今的康绛元年。

整整六年时间过去,纪楚,李师爷都是头一次回乡。

对比刚出家门那会, 实在发生太多事。

纪楚还好些,他对原化州的记忆都来自原身, 这次专门过去, 依旧是受原身嘱托,要好好照顾家人。

当然, 也有父母兄嫂帮忙照顾家事,还照顾乐薇母亲的缘由。

趁着回京一趟, 肯定要绕路回原化州,好让纪家人知道,纪楚在外面还不错,也给家里人长脸。

李师爷这边也差不多。

不过他在老家没什么亲人,爹娘早已离世,本家亲戚对他也不好。

所以他才会在娘子的娘家村子, 也就是丰抚县纪家村当私塾夫子。

他想回家, 主要是想帮爹娘重修坟墓, 好好祭奠一番。

毕竟他们这也算衣锦还乡吧?

作为通判的师爷,那身份可不寻常。

小小的秀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已经很好了。

正因如此, 他才想着回家祭奠爹娘, 也算光宗耀祖。

而通判本人, 自然更不寻常。

官场上消息极为灵通。

他俩以及身后书吏差役人还没到。

原化州的知州就已经听说此事。

纪楚要回老家!

那他必须去接啊!

纪楚的名字, 官场上谁还不知道?

今年不过三十,已经是皇上钦点的曲夏州从五品的通判!

要说原化州知州为正五品,不该对从五品的官员如此热切。

可通判这位置又不一样。

像各地的知州知府, 基本是职官,也就是经由吏部推荐,看哪有缺漏给补上。

而通判这个位置不同。

其实看通判的职能,大概就能了解了。

各地通判,基本为从五品。

最重要的职责有三。

一,监察州府长官。

二,分管兵马。

三,掌管州内粮运,家田,水利。

虽说通判具体负责什么,各朝都会有变动。

但在平临国,已经能看出厉害之处的。

而且这职位更多的是监督职能,基本是皇上钦点,去监督各地官员的。

通判的奏章可以直达天听,不用其他部门再审。

大白话说,这是皇上派去各地的眼线。

所以即便知州的官职比通判高,那也要客客气气的。

可即使客气,那也该是各地知州知府,对自家的通判客气。

这原化州知州,为何又要对曲夏州通判客气?

原化州衙门众人笑:“也不看看他什么年纪,更不看看人家结交的朋友都是谁?”

“还有,人家可是被点名参加新皇登基大典的!”

虽然漳启皇帝的登基仪式比较简陋,那也是多少官员梦寐以求,想要参加的啊。

纪楚人还没来。

他在京城的好友关系,基本被扒了个干净。

如今皇上身边的红人,不到四十岁的薛明成已经是吏部右侍郎,上赶着要让纪楚领功,听说在曲夏州的时候,两人关系就不错。

再说最年轻的内阁成员许义许大人,之前得太子重用,现在得新皇重用,也是纪楚之前的上司,这次出狱极快,还能洗刷清白,就跟纪楚有关系的。

当年纪楚在曲夏州永锦府的棉花买卖上差点出事,也多亏了这位户部左侍郎开口澄清,听说这位等户部尚书一退,他就能立马接任!

文官有这两位,纪楚的前途还用想吗?

偏偏武官那边,人家也有人脉。

广宁卫的邓家父子,以及西北常备军岳将军,都领过纪楚的恩。

十万棉衣的事,有谁还不知道?

更因为这些,各地将领面对纪楚,都是有好感的。

再看看人家的个人能力,还用得着讲吗。

巴结他,就是巴结以后的前程。

听说新皇登基前后,总是找纪楚闲谈,朝中几项新政,也基本跟他们闲谈的内容相关。

其中一条,就是让滇州府一带寻找其他棉种。

以及让沿海船只多寻新粮种。

不出意外,新皇会在粮食产量上大做文章,找到更多好良种。

这点已经有专人负责了。

而纪楚领到的新政,则是发展军备。

新皇让他以数科联盟为基础,大力发展武备。

让他领曲夏州通判,更是为了此事。

所有人都看得明白,纪楚通判的位置,只是暂时的。

再看看人家的升职速度,六年前,还只是从七品的县令。

如今都是从五品的通判了。

焉知再等六年,人家又会是什么职位?

“所以咱们知州上赶着巴结啊。”

“这话说得,你不想巴结吗?”

“想啊!”

纪楚一行,五月底离开京城。

紧赶慢赶,在六月初九,便到了原化州州城。

按照原身的记忆,其实他也没来过几次这里,只有当年乡试时候在州城住了两个月。

那两个月对原身来说,几乎心力交瘁,考试之前的紧张,考上之后的欢喜,以及要不要立刻做官的抉择等等。

对于一个无甚依靠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纪楚认为,原身的离世,跟这些悲喜交加也有缘故。

他到州城之后,人还没坐稳,就被知州等人请去应酬。

当地不少官员乡绅,排着队要跟他交际。

纪楚看得好笑,见面可以,吃顿便饭也可以,再多的就不行了。

在州城稍稍休整,纪楚按照原身的记忆去买了不少东西。

原身想给母亲买的金簪,给父亲买的好布,以及专门给兄嫂一家添置的厨房物件,还有两头耕牛。

二哥二嫂同样如此,下面三个子女各有礼物,更有小侄女提过的州城糕点。

三姐三姐夫日子好过一些,主要靠三姐夫平日里会去做货郎,纪楚专门买了几双好鞋,又给她家即将出嫁的大女儿添置嫁妆。

这些东西,都是原身在州城时日思夜想的。

他想考上功名,回报家里人,如今也算达成心愿。

纪楚最后又买了不少文房四宝的,到时候给家里孩子们用。

乐薇的娘家那边,她四个姐姐都已经嫁人,唯独剩下六弟跟六弟妹,再有乐薇的爹娘。

各家东西都买齐全了,纪楚才准备回村里。

李师爷那边也在采买,但他买的东西并不算多,主要是给他娘子买的。

州城众人见送礼不成,只好亲自过来帮忙收拾行装,希望能给纪大人留个好印象。

不过看到纪楚穿着平常的衣物,忍不住提醒他:“纪大人,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啊。”

纪楚听了笑:“回乡看看而已,并非衣锦还乡。”

这还不算吗?!

您可是通判啊!

放在京城都数得着,何况在他们原州府,何况在下面的丰抚县?

纪楚并不敢领这些虚名,更多只是想帮原身尽孝。

不管怎么说,原身都死在科考,以及赴任的路上,不值得太高兴。

其实纪楚若不来,那不管纪家还是乐薇,日子都不会好过。

这也是原身对他极为感激的原因。

纪楚跟李师爷再次启程。

身边跟着的差役跟书吏,多是曲夏州人士,来到原化州之后还道:“说原化州沃土千里,竟然是真的。”

现在为六月份,这里也是收麦子的季节,大片农田的百姓都在收粮,一片丰收景象。

原化州,丰抚县,纪家村,便是这次回乡的最终旅程。

纪楚他们在州城采买好物件之后,一路直奔目的地。

而此时的纪家村,纪楚家中,早就被十里八乡,以及县城的官吏们围得水泄不通。

在得知纪楚已经到州城,并且不打算在县里停留之后,县里的官员便亲自来到纪家,又是帮他们修补房屋,又是帮他们铺设道路的。

短短几天时间,就差把纪家村全都给返修一遍。

事实上也不用如此。

因为这些事,前任县令已经做过了啊。

之前那个县令得知纪楚去往曲夏州州城当官之后,还很受当地知州信赖,便让下面人好好照顾纪家。

不说平日里应该给举人家的米粮俸禄,就说纪家种田需要买种子,用耕牛,县里也是能帮就帮。

不只是他们,十里八乡的乡绅地主,见了纪老爹纪老娘,都要喊一句老爷夫人的。

两个老人家十分无奈。

他们都是种地的,还什么老爷夫人。

再说孩子在外面做官,肯定很辛苦,他们绝对不能做有损他官声的事。

所以纪家人在老父亲老母亲的坚持下,该种地种地,该送孩子读书送孩子读书。

在条件一般的纪家村,他家孩子可都是读过书的。

能不能读下去,就看大家的天分跟坚持。

他们村出了个纪楚之后,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家,都开始送孩子去念书。

全都指望自家再出一个纪楚。

看看人家逢年过节送过来的东西,再看看老爷们都没用上棉花时,他们全家都穿上了。

更不用说纪楚升官之后,娘子陶乐薇开了作坊之后,每年送回来的银子,足够把家里修缮一番,更能改善大家的生活。

不说这些了。

只讲如今是纳粮的季节,可纪家根本不用交田税,谁让纪楚是当官的,田税自然免了。

这样的日子已经足够让大家艳羡。

再等纪楚娘子陶乐薇回来,众人才知道,纪楚都去京城了!

那可是京城!

众人问乐薇:“你家相公是去京城做官吗?”

陶乐薇只答:“有些差事要过去,例行公事。”

她说得低调,大家也没多想。

可消息再传过来,就是纪楚又升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