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楚要去京城的消息一出, 曲夏州大半官员竟然放下心了。
原本还在担心,朝廷派来的钦差会很难缠,现在让纪楚过去阻拦, 大概率是能成的?
“你们是不是太相信纪楚了,他就算有能力, 但也没有人脉啊。”
“京城的水有多深, 难道你们不知道,他去了又有什么用。”
“可在曲夏州的官员, 多是许大人的人,倘若他们过去, 肯定会被二王爷忌惮,也就纪楚关系没那样紧密。”
顶天说一句故吏。
二王爷又不知道许大人对纪楚的额外欣赏。
甚至扳倒二王爷的时候,纪楚也没怎么现身。
所以他去是最合适的。
美中不足,就是没有人脉。
在大家担忧的时候,先是薛明成站出来,要跟纪楚同去。
就连邓成也回来, 说是正好一起回京。
薛明成所在的薛家, 在京城颇有些威望, 虽说他为旁支出身,但好歹说得上话。
而且他为人聪明, 这点大家都知道。
不过他之前也不会这般热心的人, 这次主动请缨, 颇有些奇怪。
邓成就不用说了, 他父兄都在边关作战, 谁也没他底气足。
即便二王爷那般狂妄的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不过工司景大人还是没让他同去,纪楚请景大人帮忙, 在他离京这段时间,一定要把工业作坊园,以及钢材厂建好。
这可比他重要多了。
但刘学政的书信,他肯定收好。
刘家在京城的底蕴,堪比之前礼司主事周大人的周家。
有刘家跟周家一起,他其实并不担心什么。
当然,在外人看来,周家跟纪楚也不对付,并不觉得这是个靠山。
京城的事暂且不说了,纪楚埋头在冶炼处以及城郊道观忙了几日,另一边还要安排家里的事。
按照原本的计划,等到今年过完,他这届任期也就到了。
到时候带着家人回老家一趟。
如今事情有变,他再回曲夏州也不知道是何时,不如趁着天气暖和,让乐薇跟李娘子先回老家。
其中还有乐薇母亲身体不好的缘故。
去年前年,他们每年都寄人参回去,但总觉得心里不安。
李娘子的儿子李纹不在这,她同样想回家看看。
干脆趁这个时候,托人送她们先回老家。
曲夏州事情多变,回家也心安一些。
家里的事,乐薇并不用纪楚操心,只让他安排好自己去京城的事即可。
原本顺顺当当的开年,突然变得忙碌起来。
好在两人都稳得住,各自安排离开曲夏州的事。
纪楚是要带足东西,做好应对的准备。
乐薇则要托付好制糖作坊。
不过两人迟早还是要回来的,租下的房子都没退,只等着事情全部解决,他们好再回曲夏州。
这里还有太多的事等着他们做呢。
不少人都知道,纪楚迟早要去京城,或是升官,或是访友。
但谁也没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去京城。
临出发之前,纪楚跟李师爷肯定要来一次谈话。
李师爷这次跟着去京城,也是他一再请求,倘若他这个师爷都走了,岂不是当逃兵。
既然要去,那纪楚肯定会事情说个明白。
纪楚直白地对李师爷道:“这次去京城,只为做一件事。”
什么事?
“当炮灰。”
李师爷一愣。
他们不是去解释曲夏州的事吗,让二王爷高抬贵手,放过曲夏州也放过许大人?
怎么是去当炮灰。
纪楚细细解答:“因为京城中,并无确定的话事人。”
俗话说群龙无首,先皇没了,太子没了。
那话事人就没了。
王公大臣们到底听谁的,大家更有说法。
太子妃急着安葬太子,让世子登基,就是推世子当新的话事人,这样一切就能稳固。
这个计划不错,可二王爷真的甘愿放弃即将到手的皇位?
只怕是不行。
所以二人必然有一场争斗。
许大人下狱,就是争斗的一部分。
而他们曲夏州的人上赶着过去,便是继续当炮灰,当双方比赛里的道具。
所以不管谁输谁赢。
他们这些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其他事上不好争抢,但在曲夏州的事情上,却可以分辨一二。
倘若太子妃赢了,那就可以压下二王爷,按照她定下的时间,让世子顺理成章登基。
若是二王爷赢了,那可以“洗清”曲夏州一案带来的污名,让自己重回继承人的位置,甚至是占据更有利的那一方。
可以说从许大人下狱那一刻。
太子旧党跟二王爷的争斗就已经拉开序幕。
他们过去,不过是把争斗白热化。
太子妃为了世子登基,肯定会抢曲夏州的话语权,帮许大人,以及曲夏州“脱罪”。
二王爷的人为了让登基推迟,则会一个劲给许大人,以及他们这些曲夏州官员“定罪”。
几番争斗下,他们这群主动错过来的炮灰,便完完全全是这场争斗里的道具。
无论谁输谁赢,都不会有好日子过,肯定被连番折腾。
倘若太子旧党赢了还好说,扶持世子上位,一切都能恢复平常。
但若二王爷赢了。
曲夏州去的人,便是羊入虎口,不可能全身而退。
这也是最坏的结果。
沈通判一直犹豫的,便是这件事。
他都不确定这场政斗该如何结束,既想保全纪楚,也想让自己这方胜算更大。
李师爷听完,最后重重叹口气。
他本就是平庸之辈,跟着纪大人似乎学到很多,但如今又像是进入另一个世界。
但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去的。
曲夏州是他们一点点建设起来的,真的见不得这里出问题。
倘若太子旧党输了,世子没能登基。
那他们连带曲夏州的努力,全都化为乌有。
李师爷之前就知道这一趟不容易,此刻更加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好在妻儿既不在京城,也不在曲夏州。
这是他唯一一次,觉得儿子李纹去广宁卫是个极为正确的决定。
纪楚道:“放心,你只是帮我跑跑腿,倘若有什么变故,我已经托邓成送你去广宁卫,到时候李娘子也能同去。”
纪楚接下来要说的,则是家人的安排,让他们全都去广宁卫。
他们对广宁卫也算有恩,李纹纪振都在那边,是个好去处。
不过纪楚也有私心,不等李师爷说话,他就道:“到时候我们全家就拜托你家照顾了。”
此话一出,颇有些悲凉的意味。
但都是纪楚真心实意要讲的。
决定去京城之前,纪楚就已经想好家人的退路,更想好此事最坏的打算。
李师爷重重点头。
到时候他只是个师爷,想要离开并不算难。
真到了那会,他一定会照顾好纪大人的家人。
纪楚见他面色如此凝重,反而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放心,船到桥头自然直。”
再说,做这场争斗的道具又怎么了,做炮灰也没什么。
谁规定的,炮灰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只要能按死二王爷,做什么都行啊。
一想到辛辛苦苦建设的曲夏州,要被这样的吸血,纪楚便淡定不了。
没错。
这就是纪楚此行的目的。
他不在意世子登基,还是五王爷登基。
因为现在看来,无论是太子妃,还是五王爷上位都差不多。
不管谁登基都好。
二王爷必须死。
只有他死了,平临国才能稍微太平。
曲夏州百姓的税款,才不会被这般惦念。
有些人活着便是浪费空气啊!
抱着这样“大逆不道”想法的纪楚,面色如常收拾去京城的行装。
康绛元年,三月初三。
纪楚拜别廖知州,沈通判,带着众人离开这里。
从安建三十年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个年头。
纪楚穿越也是六个年头,这里承载了他新世界的所有记忆。
他回头再看一眼这个地方,曲夏州这五六年的发展,会不会毁于一旦,就看京城那个人死不死了。
纪楚,李师爷,薛明成,邓成,等一行人,虽说轻装简行,也有十五六人。
主要是他们还带了不少物件。
其中一样东西,就是纪楚这三日从数科,以及冶炼处弄来的好东西,一直被黑布裹着,没人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想到数科众人的表情,纪楚都要擦擦头上的汗,不是他故意催促,实在是时间紧急啊。
其实大家并未多说什么,都知道纪楚肩负的重任,几乎沉默着做事。
要说整个曲夏州,最不想让纪楚去京城的,肯定有数科一份。
曲夏州数科能有如今,靠的就是纪楚。
两位宋训导都极为沉默,小宋训导更是连连叹气,最后只能暗骂太子死得早,以及二王爷真不是东西。
当年把曲夏州折腾得还不够吗。
如今又来。
想来,二王爷一是为了报当年的仇。
二是曲夏州税收年年攀升,让他眼红嫉妒。
可他们辛辛苦苦把本地税收变成如今这般,怎么愿意让人摘桃子啊。
本地官员不易,本地百姓更加不易。
不能被轻易毁了。
所以纪楚想要什么,他们就不吃不喝连夜赶工。
看得纪楚都有点心虚了。
都说他对数科好,没看数科对他也好吗。
这么无理的要求,都能给他办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