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琳从航站楼出来,见外面阳光刺眼,于是便戴上墨镜。
“姜看到我们肯定会很惊喜的。”于洋也露出笑容。
这一年半以来在实验室的疲惫好像在这一刻被抚平,他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航站楼上面有一排红色的汉字——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此刻,他心里有些许震撼,说不出来的激荡。
“希望姜还记得我们。”周诚耸肩,手里提着两个箱子。
一个是行李箱,装着衣物和一些在物理实验的手札笔记,还有一个手提箱里装着便携电脑。
三人不确定国内目前的情况,都将自己的便携电脑带回来了,里面还储存着很多实验关键数据。
“不要把姜说成负心汉好吧,她怎么可能忘记我们,我们还经常通讯呢!我有自信,我们绝对也是她最称心的小组成员。”梁慧琳没好气翻了个白眼,只是被墨镜挡住了,没人能看见。
在她看来,国内虽然在发展科技,但和国外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三人在国外一流的物理实验室待了这么久,哪怕实验室在美国不算顶级,但是也领先于国内,而且他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
她自认为自己不比国内的天才们差,甚至因为资源等环境原因,要更甚一筹。
不管怎么算,自己三人都更合适当姜的团队成员。
于洋只是挑了挑眉,没有接话。
三人在路边打了一辆面的,坐上这种微型面包车后,几人都忍不住四处打量。
航站楼外面没有高楼大厦,反而是各种农田,时值五月,风一吹,到处黄澄澄的。
于洋和周诚祖辈当年都是因为时势所逼,为了躲避战乱才偷渡
出国,哪怕国外再繁华,可心里总是惦记着家乡的稻子。
“司机先生,这些稻谷是不是已经成熟了?”于洋三人的普通话虽然不算很标准,但都能听懂。
现在大部分人说的还是方言,他们讲的也算不错了。
“你们是南方人吧?”面的师傅总觉得他们说话有些怪异,留了个心眼,笑呵呵道,“咱这是北方,种的是冬小麦,这个月底差不多就能割了。”
“是的,南方人。”于洋三人祖籍都是南边的沿海城市,所以这个说法他也没否认。
“那就难怪了。”司机师傅点点头,随后,他又和于洋聊起来,听到梁慧琳和周诚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心里忍不住警惕起来。
“我说几位同志,你们是外国人?”
司机师傅不动声色,悄然换了个方向。
这几个人看起来鬼鬼祟祟的,而且手里提着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箱子他也帮忙拎过,可沉了。
还有个手提箱,他估摸着里面装的多半是电台,指不定就是国外的特务,潜伏进来刺探情报的。
还装南方人,除了会说点普通话,多聊两句就知道压根不是中国人!
“不是,我们是中国人。”于洋郑重道,还带着几分自豪。
他们在去年年底就提前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联系过了,在大使馆的帮助下,经过了半年的审查手续,于这个月月初获得了国内户籍以及护照。
三人是作为科研人员回国的,各方面审核都非常严格,如今他们对自己的中国身份非常满意。
家里长辈们得知他们要回国,也非常支持。
“呵呵。”司机师傅冷笑一声,心想你编,你再编。
不过嘴上还是说:“哦,那挺好的,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嘛!”
他往另外一个方向开过去,嘴上一直和于洋在聊天,试图稳住他们。
于洋几人刚到国内,看什么都新鲜。
虽然没有国外那种高楼大厦和宽阔的街道,但是大街上来往的行人以及各种热情洋溢的笑脸,也让他们目不转睛。
在不认识姜沅之前,他们并不理解父辈口中的“故土难离”。
从出生开始,他们就是美国公民,说着英语,和白人做同学。
哪怕有时候这些同学好像并不怎么待见他们。
直到姜沅放弃顶级实验室开出的优渥条件,毅然决然回国时,三人才对祖国这两个字稍微有了些实感。
他们想来看看,让父辈魂牵梦萦、以及牵绊住姜沅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看着外面到处开裂的水泥路,梁慧琳也想起来一件事。
以前她问过姜,为什么要回国,明明国外各方面都要比国内好。
而姜只是笑着说:“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更要回去建设它。”
“建设”二字在梁慧琳的舌尖绕了一圈,她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伸出手,凉爽的清风从她指缝穿过。
与国外的浮躁不同,这股风是不急不缓的、脚踏实地的。
过了半个小时,司机突然停车,跟他们说在车上等一会儿,他去上个厕所。
梁慧琳三人没觉得有异,因为一路上于洋和他聊得很开心,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位非常热情和善的面包车司机。
梁慧琳甚至还在期待待会儿姜沅看到她时的反应。
她知道姜沅家里的地址,如果姜不在家,那么在附近等一下也没关系。
于洋和周诚也神态轻松,好不容易可以远离实验室好好休息一下,自然要享受当下的闲暇时光。
几人有说有笑,直到过了几分钟,看到司机师傅带着一群穿制服的人出来,他们都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公安同志!就是他们!三个外国间谍,还骗我说是南方人!”司机师傅大步跨过去,拉开车门,“你们都下车!抱头!”
梁慧琳几人不明所以,也不懂为什么和善的司机师傅突然变了脸色。
直到三人被带进询问室,公安将他们的随身物品都开箱检查后,几人才明白事情原委。
得知司机将他们当成外国间谍了,于洋和周诚互相看了看,脸上只剩苦笑。
“从美国回来的科研人员?”公安对他们的解释半信半疑,不敢轻易放人,“我们要和有关部门的同志核实一下你们的身份,几位,你们先在这里待一阵吧。”
随后又看向司机师傅,没有对他们几人的严肃,面色和蔼道:“辛苦你了同志,有警惕心是好事,下次继续保持。”
面的司机挠着头,他不确定这几人到底是不是如他们所说,是回来建设祖国的科学家。
要真是,那可得给人赔个不是。
所以他也没走,而是问:“公安同志,我能在这跟他们一起等结果吗。”
这要是走了心里也不踏实啊!
“行啊,等着呗。”公安同志给他倒了一杯凉白开,“我们所里熬了绿豆汤,待会儿一起喝点。你们这大热天的跑出租也不容易。”
“得嘞,谢谢您啊,同志。”
本来几人是上午到的首都机场,可直到下午三四点钟了,还依旧在审讯室。
公安也没饿着他们,一人一个馒头一碗绿豆汤,还有一些萝卜咸菜。
梁慧琳咬了一口馒头,她家里是开中餐馆的,所以吃得惯。
她一边细嚼慢咽,一边用英语含糊不清道:“汤姆,我觉得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要不然给姜打个电话吧。”
于洋心里有些烦躁,点头道:“好,我也是这样想的。”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心里愈发没底。
公安一直没说别的,只说和相关部门核实,可到了现在,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他们都有些坐不住了。
公安看了他们一眼,又收回目光,继续看卷宗。
这些人带的东西都查过了,有一个箱子看起来很异常,他们说叫手提电脑,但是所里也没人会看,也不清楚是不是什么先进的电台联络设备。
他们已经联系了相关的科研部门以及上面户籍办的同志,核实他们的护照真假。
结果还没有那么快出来,只能等着。
“警察先生,”于洋抬了抬手,“我们想给国内的朋友打个电话,可以吗。”
“行啊。”公安没拒绝,如果不是间谍最好,要是间谍的话,接电话的那个肯定也是。
所以果断按照他们说的拨号,开口问道:“是姜沅吗。”
“我是,哪位。”
因为是科研单位,所以总机转接的时候并没有暴露地址,而是立刻接通。
听到温和沉敛的年轻女声,公安讶异片刻后,才说:“我这里是机场片区派出所。是这样,有几个从美国回来的年轻人,我们现在怀疑他们是间谍,已经扣留在派出所里了,正在核查他们的身份。”
“这三个年轻人说你是他们的朋友,方便过来协助调查吗。”
姜沅听到几人的名字后,立刻放下手里的研究资料:“好的,公安同志,我马上过来。”
她没有在电话里过多解释,对方也不一定信,所以出了办公室后,就立刻去找主任。
姜沅确实是没有想到,梁慧琳三人会回国。
她回来后,三人经常有书信上的往来。
自从她来了研究所工作,因为要和查尔斯还有导师霍夫曼以及弗兰克他们讨论学术问题,所以经常保持联络,三人也知道她办公室的号码。
然而在此期间,他们并没有透露出半分要回国的意思。
姜沅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三人大概是想给自己一个惊喜。
她有些无奈,同时心里也暖洋洋的。
只希望瑟琳娜几人没有受到惊吓才好。
“小姜同志,你稍等,我找人查询一下。”听到她说的话,办公室主任立马打电话给上级单位,并且报上了几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