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唤春 > 第25章 人逢喜事晋王要在周氏择一女续弦

第25章 人逢喜事晋王要在周氏择一女续弦

苏姨母一家来了后,家中姊妹便又多了个苏灵均,唤春见她家中清贫命苦,素日里便也多照顾她一些。

这苏姨母自来了周家后,是一刻都不闲着,每日不是去跟周老夫人请安说话,就是来看周家姐妹,没两日就把周家上下情况摸熟了。

得知唤春姐妹的情况后,也时不时来串个门关心,闲聊之际,还总想劝说唤春回去梁家守寡。

那豫章梁氏也算是当地望族,她女儿想嫁个这样的人家尚求不得,唤春跟前夫有个儿子竟然还想改嫁?

苏姨母觉得她纯粹就是好日子过的太多,不知外头穷人的艰辛。

富贵人家才养得起寡妇,穷人家的寡妇生计艰难,才不得不改嫁跟人搭伙过日子。她在梁家有儿子有指望,那梁家又愿意供养她,何必非要闹改嫁,让人觉得她不安于室呢?

唤春也只是静静听着,含糊敷衍着。

她心里虽觉得这话可笑,却也不曾嘲笑过苏姨母,只是觉得她很可怜。

苏姨母曾经也是吴郡望族闺秀,年轻时也能勇敢做出追求自由的壮举,如今竟被现实磋磨至此,觉得只要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安稳日子,连守寡都是幸福。

唤春从容对她道:“我父亲在豫章为太守时,朝廷便有政策,让郡守统计本郡县寡妇人数,由官媒安排改嫁。当时也有很多妇人爱惜名声,耻于改嫁,甚至不惜自残毁容来拒绝改嫁,官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家父若还在世的话,定然会以身作则,主动将我改嫁来响应朝廷政策,为百姓做表率。我是孝女,理当遵从先父心愿,不能让父母失望。”

苏姨母便哑口无言了,百善孝为先,人家都说了改嫁是遵从亡父心愿,她总不能再拦着不让人做孝女吧?

闲聊几句后,苏姨母也觉得没趣儿,就讪讪离去了。

苏姨母前脚刚走,响云就鄙夷地啐了一口,翻着白眼道:“阿姐,你跟她客气什么?亏了先前你还帮她说话,觉得她是个真性情的。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老而不尊,你就该照脸啐她!自己女儿一把年纪嫁不出去,还想来耽误姐姐的青春年少,她有空管人这闲事儿,还不如多想想自家闺女的婚事。”

唤春笑着摇摇头,教导她道:“你不理解她,也不必试图改变她。与其浪费时间争执讲道理,闹的不欢而散,让彼此都不痛快,还不如和和气气把她打发了。你看,我这一番话说的体体面面,问题不照样解决了吗?”

弄珠正在一旁侍弄着青釉梅瓶里的几支玉壶春菊,这是重阳宴后,东府送给客人的伴手儿,因这花名犯了唤春名讳,被下人乱叫乱碰了不敬,孔夫人索性都给唤春送来了。

她听了这话后,便笑道:“大娘子的举止气度,那是自幼跟在先府君身边耳濡目染的,二姑娘年少,脾气又急,才总让自己生闷气,这为人处事还有的跟大娘子学呢。”

响云垂了垂眼,父亲去世时,她年纪还小,故而也没得父亲几日教导,不似姐姐得了言传身教。

她长大了,要议婚了,不学好这些贵族交际礼仪,日后出门交际应酬时,必然一开口就能得罪人。世家都是圆滑世故的人精,谁愿意娶一个莽莽撞撞的祸精做媳妇儿呢?

这边正说着,彩月便拿了两张帖儿过来,一张是谢蕴雪辞行的,一张是谢云瑾问安的。

唤春接过帖,先看了谢蕴雪的。

周大舅回去石头城前,已跟谢氏确定了周必昌和谢蕴雪的婚期,大约是在明年开春完婚。

这边婚事议定后,谢蕴雪便和母亲东还会稽老家,准备出嫁事宜了,约莫年底的时候,她的嫁妆便会陆续从会稽运来金陵。

谢蕴雪和周必昌正式定亲后就不能见面了,故而也不好亲自来周家跟唤春道别,所以才送了帖儿来作辞。

唤春看过后,又折起来收好,让彩月去跟她回帖说遥叩平安,不能远送了,却将谢云瑾的帖按上不回。

彩月张了张嘴,又不好多问,便去回了话。

唤春吩咐完,又来看弄珠插花,道:“菊花插瓶宜单不宜双,你先取出一支,剩个单数,把花枝在瓶口处紧凑着,不要散开,也不要让花挨着瓶口就是了。”

弄珠按着她的吩咐改了之后,果然清雅别致多了,她把花瓶摆到案上,问唤春道:“娘子不回谢郎的帖儿吗?”

唤春不作声,她知是谢云瑾想通了,可她自有一段心事,还有其他打算,不想让他这么快就跟自己讲清,故而暂且按下不题。

她捻起一支菊花,敲了一下弄珠的头,笑道:“又干你这促狭鬼什么事?要你来烂嘴嚼舌的?”

弄珠吐吐舌头,继续侍弄着她的花儿。

……

另一边,苏姨母回去听竹苑后,苏灵均得知母亲对唤春的劝告,也觉得没脸。

她是个聪慧剔透的人儿,心知母亲单纯率直,没那么多弯绕,恐被人耻笑了去,便劝她没事不要反客为主的去侵扰人家,空惹人嫌。

“虽都是亲戚投奔来的,可我们原也不是周家正经的亲戚,无非是借着姨母的光,才得了这么处容身之所。她们姐妹才是周家正经的表小姐,阿娘何必自讨没趣儿?反倒让人觉得你倚老卖老,没个尊重。那薛姐姐心思玲珑,表面对你和善客气,实际只是不希得跟你一般见识。阿娘年纪虽大,可论心机、论城府,你原都比不过她,太亲近殷勤了反倒容易吃亏。你这一来一回,人家嘴上不说,心里指不定怎么笑话你呢。”

苏姨母也叫悔不迭,叹道:“我原不知这丫头的厉害,可我看周家给她介绍那对象是真不错,她一个寡妇,竟还作怪拿乔起来了?依我说,就该让她回去梁家守寡,回头就能让你姨母求求老夫人,再把谢郎介绍给你,我看那谢郎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大好呢。”

苏灵均蹙眉,“阿娘快别胡说了,我就活该捡人家挑剩的吗?何况父孝还没除呢,竟想起了终身大事,给人知道了净笑话。”

“我不是盼着你早日有个好归宿,我这心也就定下了。”苏姨母叹道:“你才貌双全,原不输人,因出身所限,而被高门轻视。如今家国丧乱,良配难求,若实在配不得高门,其实去给权贵续弦,也是不错的出路,别的不说,起码能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好出身。”

苏姨母出身吴郡朱氏,也是见过大户人家世面的,可惜跟苏父私奔后,过的都是颠沛流离,穷顿困苦的日子。

夫妇二人虽能有情饮水饱,可贫贱夫妻百事哀,苏姨母嘴上不后悔,却是自幼教导女儿,若寻不到自己喜欢的,那就要嫁个家底富贵,前途光明的,不受贫贱之苦。

故而自幼悉心培养苏灵均诗书礼仪,教的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一心想让她攀附个高门世家。

奈何洛阳那些权贵素来眼高于顶,目下无尘,看不上苏氏门第寒微,根基浅薄,不愿求娶苏女为妻,可苏姨母也不甘心让女儿去给权贵做妾,以至苏灵均长至十九岁也不曾许人。

如今天下大乱,苏父过世,儿子年少,门户无靠,这儿女的婚嫁就更作难了。

苏灵均心里也清楚自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不免自嘲道:“我何尝不想高嫁贵门,可那些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家,有多少好女儿选不得,偏偏要选我呢?阿娘总说我美貌出众,知书达理,不愁嫁不了好人家。可你也见着了,周姨父家这般富贵,女儿也个个貌美知礼,不照样愁婚事吗?我们是哪点儿比人强了?待明年除父孝后,我便有二十了,那些富贵人家的好郎君,是图我年龄大,图我门第差吗?”

一番话,说的是通透明白,说的苏姨母哑口无言。

苏灵均又叹道:“薛氏姐妹虽是父母双亡,却有舅舅有外祖母做主。我虽也有舅舅有外祖父,可人家不肯认你,这亲戚有也是无。我且不说,阿弟年已十六,也该娶妻成家了,阿娘若能与外祖父言和,靠着娘家的颜面,在朱氏世交中寻一户人家作亲,也好过如今作难啊?”

苏姨母深深叹了口气,“当年我离家时,撂下了狠话,早是父女情断,天伦难聚了。”

说完,还抹了抹眼角的泪,母女二人不由相对叹息。

*

等到九月十五的时候,又是一月一次的秦淮相看日。

周家姐妹的亲事都还没有定下,便计划着十五的时候再一起去游秦淮,可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周家姐妹这一次说什么都不要再跟唤春一起出游。

唤春自有追求之人,本也无意再去游秦淮,未免让人觉得她骑驴找马,得陇望蜀不安分,索性推辞不去,只帮妹妹们准备打扮着,又来询问苏灵均是否要一道出游?

苏姨母心里虽想让女儿同去亮相,靠美色攀附个高门,可惜女儿正在孝中,不好抛头露面的,只能遗憾婉拒了去。

一大早的时候,姐妹们便结伴来了永庆堂,让老祖母看看她们今日打扮的好不好看?

周老夫人看着年轻娇美的小孙女们,一面乐呵呵地笑说个个都好,一面又让芳寻拿出一些自己的私房,分给她们姐妹妆扮着玩儿,个个都打扮的花团锦簇。

这游秦淮原就是个取乐的,她也不指望孙女们能借此觅得什么如意郎君,不过趁着日子,让天天憋在家里的孙女们出外散散心罢了,若真能自己遇着个情投意合的自然是好,便是遇不着,也自有家里会帮她们操心留意。

正在一处说笑时,忽闻下人来报说王公遣门吏来传话,把周二舅请去公府了。

堂中谈笑风生的声音一顿,众人心里一咯噔,不由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