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研讨表彰,搁这唱双簧?
《黑天鹅的剧本吴宸交给了国内代理注册的机构,终于回了消息,《黑天鹅已经顺利完成了好莱坞编剧协会的注册手续。
随后,他找到了杰森·布朗姆。
杰森看着剧本,脸色瞬间变得复杂,紧接着便给吴宸打来了电话:
“吴,你要用这份剧本来试探?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做?
砸锅卖铁我觉得我们都可以搞出来!”
吴宸笑了笑,解释道:“这份剧本的确不错,一开始我确实有拍它的想法,但是奈何后面从这份剧本里衍生出第二份剧本.”
“我懂了,你的三部曲最终章!”
杰森深深地叹了口气,仍觉得可惜,但职业素养让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第二天,他给吴宸带来了制片成本评估。
“如果极致压缩成本,或许不到一千万美元能拍完,但我不建议这样做。”
杰森摊开预算表,一项项给吴宸说清楚,“这部戏最大的变数在于女演员,如果邀请一位优秀的女演员,成本会上升到一千五百万美元。”
“好,你帮我放出去看看!”吴宸点头,成本和他想的差不多。
“给我一个星期。”杰森语气认真,“但是正如我上次和你说的一样,期望不要太高。”
“嗯!”
吴宸也不着急。
几天后,2月28日清晨,广电总局大楼会议室,空气里飘着股淡淡的茶香,窗外阳光洒进来,照得桌子泛着微光。
会议桌旁坐满了人。
《孔雀剧组的顾长未,制片人董平、王鸿以及剧组几个主要成员都在场。
《活埋这边只有吴宸。
其余人分别是京城艺术高校的各大校长以及一些文化领域的老教授,当然业内几大影视公司国企民企的负责人也在此。
坐在主位的自然是总局的几位领导。
墙上投影打着主题:“从《活埋与《孔雀柏林获奖看华语电影的国际化突破与文化输出”。
童钢端着茶杯,低声笑道: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活埋和《孔雀在柏林的经验,看看华语电影未来怎么往外走,文化怎么输出。各位聊聊吧,要不先从主角开始?顾导,你先说说经验.”
顾长未先开口,低声道:
“《孔雀能拿评审团大奖,我觉得是现实主义的根扎得深。咱中国故事,细讲慢熬,外国人也能看懂.”
一位人大的老教授随即点头,“对,柏林喜欢这种扎实的叙事。”
央美的教授则是从构图开始点评:“《孔雀顾导的摄影技术还是占了不少分的,还需要从提升整个画面美感出发”
顾长未言辞朴素,却也直击核心,其他专家们纷纷附和,从现实主义叙事到摄影美学,展开了一场学术与电影实践结合的讨论。
吴宸一直在听,没有插话。
童钢随后看向吴宸,低声道:“吴导,你也说说,《活埋这双奖,怎么拿的,给大伙分享分享?”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吴宸身上。
“这次终于不用听张会军装逼了。”
中戏、北舞、中传、北戏、中戏曲的校长们舒坦的靠在椅子背后,正打算听听吴宸怎么说。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借鉴不了。
这段日子听多了张会军吹嘘,都腻了,只要不是那老家伙开口,都感觉无比舒坦。
吴宸瞅向众人,笑着说道:“说实话,这次能拿双奖,多少有些运气。”
“呸,怎么运气不到我们这?”
吴宸此话一出,不少人心里纷纷暗骂,韩三评更是一脸古怪的扫了一眼周围的众人,不禁暗笑。
“其实我认为华语电影的国际化不是削足适履,而是要找到叙事密码。
就拿《活埋来说,它的核心故事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极端的类型片,但它能在柏林获得这么大的关注,靠的是什么?
是影像塑造的沉浸感,是观众共情的即时反馈,是那种一旦投入,就无法抽身的体验。
《活埋是用一口棺材装下东西方共通的生存焦虑”
“有道理!”不少老教授缓缓点头。
确实如此,因为生存焦虑是共有的。
“当然《活埋能成功,也并非只有这一个原因。”吴宸,抬眼看向张会军,轻声道:“当初《活埋十五天拍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质疑,怀疑这部电影质量。”
“嗯,当初质疑声确实大!”
“难免的,大家也没想到十五天拍完一部完整的电影,还直接上柏林了”
两边小声嘀咕着,当初吴宸的《活埋十五天杀青可谓是议论纷纷,宝岛和内地媒体还争吵来着。
当然前者如今已经成了缩头乌龟,都不吭声了,直接表示沉默。
“其实我拍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这种质疑,但是我依旧义无反顾的去做。
因为我在筹备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我的老师穆德远就告诉我:放手大胆的去做,学校就是你的后盾,怕什么?
第一部电影时候,学校内部一样有很多质疑,但是张校力排众议,给我拨了款.”
张会军咳嗽了一下,稳稳地接住话题,嘴角压不住的弧度:“吴宸啊,这些我们私下说就成了。
学校对于想要干事的学生,那都是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毕竟年轻人要走出去,学校怎么能拖后腿呢。
说实话,《活埋我们是没帮上什么忙”
“?”
原本靠在座位上的徐祥几人都呆住了。
不是,你俩串通好的吧,搁这唱双簧呢。
别的他们是借鉴不了,但是这个好像真能借鉴,不就是给钱给支持嘛,但是能出来一个吴宸嘛?
不过此时像人大、央美等老教授则没有想那么多,纷纷点头表示肯定:
“北电这教学效果好啊,确实要给年轻人大力支持,不然哪走得出优秀的人才。”
“.”
童钢也点头表示了赞许:“《活埋里的生存焦虑确实是国际共通的,吴导这一点把握的很精准。
北电对于年轻人的扶持力度一向不差,大家都可以借鉴学习交流”
本来这种研讨会也研讨不出什么,每部电影的成功都很难复制的,特别是如国内电影工业化不成熟的时候。
于是乎后面已经变成了表彰大会,只是本来表彰的是《活埋和《孔雀剧组等人,如今还加上了北电。
会议结束,张会军大感畅快,眼睛笑眯眯的,他都以为在会议里发言不了几次了,没想到啊。
刚想起身问下吴宸要不要一同回校,抬头一看,发现吴宸已经和上影、长春电影制片厂、紫禁城影业、保利华艺等负责人聊了起来,还一边收着名片。
张会军看着这一幕,满是欣慰。
而刚和童钢聊完点正事的韩三评见到这一幕,连忙走了过去。
尼玛,这群人难道想摘我韩某人的桃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