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打王熙凤的主意
王夫人眼看自己宝贝小儿子,一副呆傻的样子,心里顿时有些气急。
生怕这小子给自己和贾家丢脸,暗道下次还是别带这小子出来走亲戚了。
忙拉着贾宝玉坐在了下首。
等看到元春刚被赏赐的三品诰命服,还有太上皇赏赐的福寿禄三彩瓶,王夫人这才喜笑颜开。
只是王夫人心里,到底还是有些遗憾和苦闷。
自己不过五品诰命,女儿出嫁才三个月多一点,就已经是三品了。
今后参加宫里的夜宴,自己还得坐女儿之后,心里顿时烦闷起来。
而可卿的性格虽然‘温柔、平和’,可待人处世,比元春这个国公嫡亲姑娘,不仅丝毫不差,隐隐还强了几分。
贾元春虽然聪明,但为人有些端庄过头,缺了一些伶俐劲。
遇到这年代的书呆子,夫妻俩的生活,说好听点是‘相敬如宾’。
说难听点,毫无情趣和激情。
好在李景孝的思维是现代人,没脸没皮的经常缠得元春羞愧难当,又心里窃喜,欲拒还迎,巴不得丈夫和她动手动脚。
可卿陪着贾母、王夫人客套几番,眼看贾宝玉傻愣愣的看着自己。
心里对这个和亲弟弟秦钟一样大,还是小孩儿的小子,倒是没生气的意思。
笑着让宝珠、瑞珠,去请秦钟和三位姑娘过来见礼。
这下,贾宝玉这小子居然有了,留在姐夫、姐姐家的想法。
而贾母、王夫人,对景熙、景玥、景蓉三姐妹也是喜欢的很。
至于秦钟,自然是满口的夸赞。
听到景熙12岁了,贾母心里难免再次觉得可惜。
之前就想过,和李景孝亲上加亲,只是贾琏不可能等景熙长大。
否则拖着拖着,万一亲事没成,贾琏又年过20,就真难娶到好媳妇了。
没说多久,听贾母提起当年她做媳妇时,贾家的代善公,也是经年在外领兵打仗。
有时候,一去就是好几年。
秦可卿和贾元春听完就明白过来。
贾母和王夫人过来,是来劝解自己俩的。
姐妹俩叹息一声,很快又摆正了心态。
又听贾母说起五军都督府的权责,还有正一品的右都督,对勋贵家族来说是如何的荣耀。
还说当年宁国府的代化公,即便是京营节度使也不过是从一品。
至于荣国府的代善公,同样没坐上过五军都督府的都督。
今后李景孝得胜归来,必然会成为勋贵家族中一等一的带头人。
两个小媳妇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也灿烂起来。
女人嘛,荣耀来自丈夫。
丈夫越是地位高,能极大的满足媳妇的虚荣心。
贾母还握着秦可卿的手,笑盈盈说她既有福气又旺夫。
李景孝娶了她之后,那是官路亨通、连连加官进爵。
说完,贾母又拉着元春的手,说元春也是有福气的。
李景孝还年轻,今后必然能给李家二房赚到爵位。
要是能一门双侯,或者一侯、一伯,也是荣耀无比的事。
秦可卿对自己侯爵夫人的身份,早已经满意的不能再满意。
根本没奢求过,将来当国公夫人。
所以贾母说完,秦可卿就很是赞同的连连点头。
还对元春说,将来自己和元春的孩子,能达到史家双侯的家世,那就是祖宗显灵,几世的福气了。
贾母娘家姓史,也确实一门双侯,秦可卿这话让贾母笑的那叫一个高兴。
但心里却暗暗叹息一声,暗道这李家大房太太别看还年轻,比大孙女都小半岁,却也是个厉害的主。
随即贾母心里又欣慰的想着。
好在景祐是个明白人,两个媳妇住东西两个院子。
分的清清楚楚的同时,也确实能少了很多龌龊和烦心事。
李景孝又确实本事大,将来为二房赚个爵位应该不难。
一门双侯,真的可以期待一下。
这么一来,可卿和元春就没了核心利益上的矛盾,相处起来,自然能和谐很多。
所以贾母越发亲近可卿起来。
直到天色暗下来,屋里屋外点亮众多蜡烛和灯笼,贾母才起身说要回家。
秦可卿和元春,自然是忙起身相送。
没劝贾母、王夫人多坐一会或者留宿。
是因为可卿知道不可能。
而且两家离着这么近,怎么着也不会在侯府过夜。
忙吩咐宝珠、瑞珠,去准备些礼物送给贾宝玉。
再取些补品,用她和元春的名义,送给贾母、贾赦、邢夫人和贾政、王夫人。
贾母和王夫人见她做的面面俱到,而且礼物多贵重,是个大方的主,对可卿的评价又提高了几分。
元春自然也让人准备了礼物,但她反而有所顾忌。
总不能明晃晃的,把丈夫家的好东西,可劲的往娘家拿。
但可卿就没这些顾忌。
除了补品外,送给贾宝玉的礼物,好几件都是难得之物。
而可卿这么做,也让元春感激的很。
只是元春想起丈夫说过,留贾宝玉在家中习武读书的事情时。
张张嘴,最后还是没说出口。
即便贾宝玉是她的亲弟弟,年龄也还小,但到底还是外男。
李景孝没在府上,自己这个当姐姐的留下贾宝玉,可卿那边免不了会有意见。
所以叮嘱贾宝玉在家要努力读书,顿时让贾宝玉想留在李家的心思,被甩到天外去了。
送走了贾母、王夫人和贾宝玉,秦可卿和元春姐妹俩又闲话一会。
这才各自回屋安歇。
可两人今晚注定别想睡安稳。
心里全是对李景孝的思念和担忧。
而李景孝此时,虽说打算快马走夜路,可实际上出宫时,不过下午五点左右。
现在又是5月份,盛夏晚上七八点都还没天黑。
出城跑了四五十里的,来到之前来京城的路上,就歇过马的驿站。
因为这条官路连着蓟州和山海关,每隔二三十里,基本上就有一个驿站。
而且驿站里还养着马,专门用来传递军情。
所谓的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就是在这些驿站里换马。
这才能一天跑四百和六百里。
而且这里其实是通州地界,除了驿站外,茶摊客栈更多。
驿站的驿卒,一眼就认出了李景孝。
忙安排人喂马、倒水和准备房间。
李景孝却摆摆手,说自己歇息片刻就走。
驿站的驿卒和驿丞知道面前这位爷,看着年轻,但肯定是大人物。
这一身的鳞甲,看做工就知道不凡。
游戏出的铠甲,防御力强是一方面,颜值也极高。
而且穿着透气,不会觉得热。
更别说那匹黑炭一样的马,绝对是万中无一的千里马。
否则这位爷上午从蓟州过来,不可能这么快就跑个来回。
这处驿站离京城四十五里,来回就是240、250里。
普通的马,两天跑完都不错了。
这驿站毗邻通州码头,所以建的极大,里面正住着不少,往来各地的官吏。
这些住客也不傻,看李景孝的装扮,就知道他不好惹。
所以再眼红那匹汗血马,也没人跳出来搞事。
眼尖的官员,看到李景孝腰间挂着的金牌时,再看他的目光里,不由带着些震惊和不敢相信的神色。
李景孝也不管这些人,摘下紫金红葫芦,咕隆咕隆的灌了几口酒。
感觉到肚子饿了,扔了块碎银子,让驿卒上点熟鸡、熟羊肉。
要是有做好的熟牛肉就最好。
住驿站的官吏,哪里会给钱,全都在占朝廷的便宜。
那驿卒倒是想拿桌上的碎银子,可惜别说熟牛肉了。
驿站里也就供应米面和菜蔬,否则,沿路的驿站,铁定早就被吃倒闭了。
而且即便驿丞自己,确实留了些肉食,也不可能拿出来。
要不然,给了李景孝后,虽然赚到了点银子,但其他官吏也是驿丞得罪不起的存在。
这钱赚的烫手,自然没人傻乎乎的给李景孝安排肉食。
李景孝摆摆手,正想喝几口酒,等马喂好了水和草料,就再次出发。
反正也就剩下一百四五十里地,顶多两个小时就到了。
而且路上又不是这一个驿站。
却见一个身穿绸缎的二十些许年轻人,走近后拱手道,“景祐?”
李景孝眉头一皱,但看清来人后,不由笑着起身拱手道,“世兄莫怪,小弟公务在身,心里烦闷,这才没认出世兄。”
这人是王熙凤的亲哥王仁,娶元春接亲时,自然见过王夫人的这位亲侄子。
原著里贾家被抄家之后,王仁这个亲舅舅,居然卖掉王熙凤和贾琏唯一的女儿巧姐。
但那是原著的后四十回高鹗续写的情节,李景孝不怎么信。
但不管信不信,这家伙是个纨绔废物,那是不会错的。
所以娶了元春后,李景孝对王家的亲戚并不怎么关心。
而王家除了王子腾外,也确实没人值得自己上心。
只是在这里遇到,面子上肯定不能让王仁难看。
客气的让王仁坐下,随手把碎银子扔给了驿卒,吩咐他上茶。
得了2两多重的银子,都够这驿卒两三个月的薪水了,那驿卒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去泡茶。
王仁见李景孝随手就是碎银,暗道难怪姨母说,她这女婿不仅本事高,还是个奢豪的性格。
表妹嫁入李家后,不仅住在单独的大院子里,景祐还把两房媳妇各自独立出来,各过各的。
所以表妹一进门,就掌管着西院的大小事务和库房。
实打实的正经管家太太。
回门时,礼物虽然不多,但件件都不是凡物。
讨得贾家老太太和姨母欢心,对他这个女婿满意的不得了。
这么一想,王仁自然想着沾沾光。
王熙凤她爹王伯腾是王家嫡长子,可惜文武都不行,等王家老太爷辞官归乡养老。
王熙凤她爹既然无官无职,又被王子腾这弟弟比下去,自然得陪着老太爷一起回了金陵。
而王仁这些年,经常在金陵和京城两头跑。
一些京城的生意和田庄的事,也都交给他打理。
只是无官无权,光靠二叔的权势,到底差了很多。
此处不仅是通州地界,往来商贸极多,王家也在这边置办了不少的田产。
王仁到了通州后,眼看天色不早了,没必要急着赶路。
这才在驿站住一晚,隔天再去京城。
未成想,居然遇到了表妹夫。
两人一番客套,王仁有意巴结,李景孝则想着,自己北上的战事要是顺利。
肯定能收集到不少牛羊。
这些牛羊运回长城以内,接手的官员必然会趁机喝点汤水。
与其让不认识的官员占自己的便宜,还不如便宜了亲戚。
不过李景孝转念一想,亲戚也分好坏。
有时候,亲戚反而贪的更狠,更肆无忌惮。
自己这个实权侯爷,对中下层的官员,威慑力肯定不小。
反而是亲戚,没那么多畏惧心,占便宜时无所顾忌。
只是这王仁到底是王熙凤的亲大哥,若是能用钱,让王家心甘情愿把王熙凤送给自己当小妾。
别说几万两银子,10万、20万自己都舍得。
不过真要利益交换,王仁不仅不够格,也做不了主。
便宜他,还真不如便宜了下面的官员。
那些经手的官员,至少还会念着自己的好,可王仁,或许还会觉得好处拿少了。
而且直接说钱,那是打王家的脸。
人家再贪财,也是要脸面的。
李景孝只是片刻间,对王仁就没了多少兴趣。
想打王熙凤的主意,还不如直接和她爹王伯腾接触。
作为王家嫡长子,王伯腾一直被老二王子腾压着,李景孝就不信王伯腾没点想法。
而李景孝一直不用贾琏,而是把贾蓉带在身边听差。
或许心里也隐隐在想着,要是贾琏出息了,那他和原著里一样,娶王熙凤的可能性就更大。
陪王仁闲聊一会家常,不知不觉马已经喂好了。
听到驿卒的话,李景孝起身拱手,“世兄见谅,小弟公务在身,只能回京后再叙。”
王仁忙点头回礼,送李景孝出门,骑上了追风。
又是客套几句,看着远去的身影,心里不由羡慕起来。
随后就是暗道一声可惜,姨妈之前就向家里写过信,说是想把凤丫头许配给景祐。
可自家老爹还没答应,就听京城传来消息。
太上皇赐婚,把贾家表妹元春许配给了景祐。
当时金陵的老爹还大骂王夫人这个亲妹妹不靠谱,又嘲笑贾家为了富贵,连脸都不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