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不做也得做
这种涉及到家族前途和兴衰的事,贾琏也顾不上有些话说破了之后,大家脸上会不好看的问题。
贾政听完,同样是脸黑的仿佛被人扒了底裤一样。
虽然他的为人确实周正,没那么多的阴损心思。
可人都是自私的。
二房当家的好处极多,贾政内心深处,也不愿意被荒唐、无智的大哥贾赦压着。
所以他对贾母的做法,不仅没说什么,还顺势就接下了当家的权力。
只是这一切,被女婿看的明明白白,贾政心里不免感觉羞愧难当。
更怕李景孝因此,就疏远大女儿元春。
叔侄、祖孙三人此时,那是恨死了乌家兄弟俩。
在帐篷里商量了一下午,这才脸色不好的,趁着晚饭的机会,一起来到了李景孝的主帐。
李景孝一看老岳父强做欢笑的样子,就猜到贾蓉肯定和他说了,自己上午的那些话。
现在看起来,确实吓到了自己这位老丈人。
可吓唬贾家人的事,李景孝做起来,没丝毫心理负担。
而且贾家人老实点,对李景孝也是好事。
好一番安慰,总算把贾政给安抚住。
不过,老夫子心里也明白,女婿再怎么通情达理,心里免不了还是会有想法。
暗道,等回了京城,还是得好好和老太太商量、商量,挽回贾家在景祐心里的地位。
随即,贾政脸色一沉。
说到底,一切都是从蓉哥儿发现乌家两兄弟,贪墨宁荣两府16个庄子的银钱开始。
所以回到了自己的帐篷,看向贾蓉问道,“蓉儿,若是让你不惊动他人。
秘密拿下乌进孝、乌进义这个不懂感恩的无耻之徒,可能做到?”
贾蓉也早就对乌家兄弟俩恨的牙痒痒。
表情坚定的点点头。
“老爷,孩儿在左镇抚司还算有些面子。仅仅只是拿人,调动一两个小旗还是有把握的。
只是老爷不知,这左镇抚司上上下下只听姑父的话。
这事还是得找姑父说一声,否则事后姑父要是生气,小侄免不了受罪。”
贾政想了片刻才点点头,心里对自己女婿,能把左镇抚司经营的铁桶一块,还是很高兴的。
想了想后,就让贾琏和贾蓉明日一早,再去找李景孝说这事。
一夜很快过去。
隔天一早,李景孝晨练之后用早饭时。
见贾琏和贾蓉一起过来,吩咐人给他们俩准备碗筷。
贾琏和贾蓉虽然已经吃过,但两人还是陪着李景孝吃完饭,这才说起了捉拿乌家兄弟俩的事。
既然老丈人开口,李景孝自然不会拒绝。
不过辽东这地方,生存环境比关内恶劣多了,所以向来民风彪悍。
吩咐赵军明、赵军恒两兄弟,带着2个小旗和自己的手书。
去找殿前司‘领班都虞侯’汤志杰和常瑞,带上两百骑兵,一起去捉拿乌家兄弟。
免得庄子里真有亡命之徒,不管不顾的杀出去。
不过李景孝到底还是高估了,乌家兄弟俩对庄子里的佃户和庄户的控制力。
赵军明、赵军恒兄弟俩和贾琏、贾蓉,还有贾家跟着来辽东的健壮仆役。
各自带一百骑兵,一个锦衣卫小旗,去抓捕乌家兄弟俩时。
根本没人敢反抗。
即便是乌家的子嗣、族人,看到贾琏或者贾蓉,带着锦衣卫和殿前司马军过来抓人,立马就跪地束手就擒。
至于庄户们,不少人眼看乌家兄弟被抓,反而欢呼雀跃起来。
把乌家的宅子抄了后,虽然贾琏、贾蓉叔侄俩,赵军明和赵军恒兄弟俩在来的路上,心里就有准备,知道应该能抄出些样子。
却万万没想到,居然能抄出7万多两的银子,还有四千多亩关外的良田和山海关里的五间店铺。
而且这四千亩的良田,其中一半都是16个庄子的庄户,多年以来一点点开垦出来的新田。
这些地是乌家自己的,所以乌家兄弟俩那叫一个重视。
精耕细作的同时,贾家庄子里的田地,偶尔还会因为人手短缺耽误了春耕。
贾政拿到证据后,气的胡子都抖动起来。
不过,贾政虽然对乌家兄弟俩如此贪婪,确实生气得很。
但他最生气,或者不安的是。
李景孝说贾家仆役对主家没了敬畏心的话,居然真被他说对了。
这才是贾政恐惧的地方。
一时间,贾政第一个念头就是,元春要是能尽快给李家,生个大胖小子就好了。
第二个念头就是,回京之后,必然要监督珠儿苦读。
要是能再出一个进士,那贾家的危局,算是解开了大半。
而且珠儿是景祐的大舅子,必然会提携、关照珠儿一番。
未来我贾家,说不定能出一个六部侍郎,甚至是六部尚书。
到那时,就再也不用担心贾家后继无人。
李景孝知道这事后,只是轻飘飘说了句。
“既然是背主、欺主之徒,男丁绞,女眷发配镇江堡为奴。”
听到这话,赵军明、赵军恒兄弟俩,倒是没什么表情。
锦衣卫本来就有独立行事的特权,并且只对皇帝负责。
能逮捕、审讯,甚至是处决官员,不需要经过正常司法审讯的权力。
左镇抚司的自由度更高,所办的案子,指挥使都没权力过问。
要是惹的李景孝不爽,诬陷你一个勾结妖魔的罪名,杀了你全家都是白杀。
甚至还有人会叫着说‘杀的好’。
贾琏和贾蓉对李景孝的判罚,心里虽然解气,但对他的畏惧又多了三分。
男丁全部绞死,等于连孩子都不放过,这是灭人满门。
不是深仇大恨,谁会像李景孝这样狠?
但对李景孝来说,动手了就要斩草除根,免得十年、二十年后,忽然有人跳出来说要为父报仇。
赵军明接到命令,可不会管这个命令是对还是错。
一旦他拒绝,甚至仅仅只是迟疑,在锦衣卫里死的就是他。
抱拳对着李景孝一礼。
带着赵军恒出了主帐,却听李景孝又说了句,“带着贾典库一起,既然是他家的家奴贪墨主家的银子,那就让他亲自下令。
看以后还有谁敢欺主、背主!”
贾蓉的脸色顿时白了。
他这种公子哥,嘴上吹牛就算了,真让他杀人,想想心里就发颤。
只是李景孝的话,说出口就是军令。
赵军恒看了看自己大哥赵军明,就见赵军明上前几步,对着贾蓉伸出手,示意他一起走。
贾蓉想到出征之前,自己被赵军明这家伙,带着人上门抽了20鞭子。
心里明白,别看赵军明平时和自己有说有笑,可关键时刻,他只会听李景孝的话。
心里叹息一声,自我安慰着。
自己下令绞死乌家的人,今后不管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必然没人敢再欺瞒、哄骗自己了。
而且自己的靠山还是杀人不眨眼,一道命令,就杀的镇江堡方圆两百里范围内的女真人,人头滚滚的存在。
这么一想,顿时又胆气横生。
一改之前畏畏缩缩的样子,挺直腰板,脚踩四方步,快步走出主帐。
贾琏张张嘴,想喊住贾蓉。
可话到嘴边,最后只能叹息一声。
暗道蓉哥儿在景祐帐下听令,这是真锻炼出来的。
想了想后,对着李景孝一礼,跟着走出了帐篷。
叫上跟着来辽东的贾家仆役,快步追上了贾蓉、赵军明和赵军恒。
一路来到营地外,看到乌家二十几口人,一个个全都被绳子捆的死死的,跪在地上不停求饶。
可惜殿前司的兵将和左镇抚司的校尉们,根本没人理会他们。
要是哭的声音太大,还会有人上前,用刀鞘狠狠抽下去。
看到贾蓉、贾琏走近。
乌进义连忙哭喊着求饶道,“琏二爷、小蓉大爷饶命。
小人家三代效命于贾家,当年也是从无到有,百多年开荒才开垦出这16处庄子,没功劳也有苦劳。”
而乌进孝则接话道,“二爷,小人祖上也为老国公和贾家上阵杀过敌、死过人,只求饶我家一命。”
贾蓉和贾琏顿时迟疑起来。
赵军明却冷笑一声,就算乌家祖上确实跟着贾家老国公杀敌,可贾家也没亏待你乌家。
三代人做庄头,不愁吃、不愁穿,在这些庄子里就是土皇帝。
不仅贪墨,还私吞开垦出来的新地。
最关键的是,乌家是家奴。
背主、欺主死有余辜。
赵军明只要想想,自家以前连几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可乌家兄弟俩家里,抄出7万多两的银子,还有四千亩好田和五间铺子。
就觉得乌家是死有余辜。
看向贾蓉拱手道,“大人,嫌犯二十二口男丁,已经验明身份,还请大人下令。”
乌家众人听到这话,哭声和求饶声就更大了。
不少人额头都磕破了,却仿佛不会疼一样,继续不断的磕头求饶。
看的贾琏心里顿时起了怜悯之心,看向贾蓉说道,“蓉儿,不如我们回去求景祐开恩,放他们一条生路。
一起发配去镇江堡为奴?”
赵军明、赵军恒和锦衣卫的校尉们,不由露出个鄙夷目光看向贾琏。
把乌家都抄家了,此时饶他们一命,说不定就是放虎归山。
贾蓉张张嘴,目光忽然看到赵军明等人脸上露出鄙视的神情,心里顿时一紧。
暗道自己若是给乌家求情,必然会被左镇抚司和殿前司的军汉们看低了。
一咬牙,眼神慢慢的坚定和凶狠起来。
对着赵军明说道,“那就行刑。”
锦衣校尉们和殿前司的军将们,立马抱拳行礼,齐齐喊了声‘接令’。
随后就有校尉大声喊着‘行刑’。
乌家二十几口男丁,一个个害怕的再次求饶和挣扎起来。
可惜不仅浑身被捆的结结实实,每人身边还有两个校尉盯着。
稍有挣扎,立马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贾琏和他身边跟着的贾家仆役,一个个脸色发白,看着如狼似虎的锦衣校尉,拖着乌家的男丁来到几棵大树底下。
不论老幼全都套上绳套,猛地拉起绳索,就有一人被吊了起来。
贾琏看着一个个活人,双腿不断乱踢,没多久就像没了骨头的软泥一样,直挺挺的吊在树上,胃里忽然就如翻江倒海一样。
忙跑到一旁呕吐起来。
贾家的仆役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是脸色发白,就是双腿颤抖。
惊恐的看着二十几个尸体,还有腰杆子居然笔挺,手握着腰间长刀刀柄,站着一动不动的贾蓉。
这一刻,贾蓉的形象让贾家的仆役们是既害怕,又高大起来。
至于吐的胆汁都快吐出来的贾琏,立马就被贾蓉这个当侄子的比了下去。
不过贾蓉在众人面前的表现虽然不错,可当晚就开始发烧。
隔天一早李景孝听到贾蓉病了的消息后,无奈摇摇头,叫来石德龙、林译和柳宏式师兄弟三人。
带着一颗三玉露丸,去看贾蓉的同时。
当着他的面,设坛做法驱邪镇煞。
果然当天中午,这小子不仅烧退了,人也精神了不少。
说白了,还是心里害怕。
不过,对他这种公子哥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从这之后,贾蓉这小子确实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处理起宁国府8个庄子的事务时,说话做事都利索、果断了很多。
不过到底还年轻,见识和经验比起贾琏,确实有所不如。
但在李景孝眼里,见识和经验不过是多学多看,就能增加。
坚毅、果决,有胆气,才是最难得的。
又过了两天,贾政休息了三天,身体这才恢复过来。
大军开拔,两天抵达山海关。
这次只在山海关过了一夜,隔天一早继续启程。
只是快到蓟州时,忽然十几个穿着东厂服饰的番子,护着个太监,快马冲到大军面前几十米外。
齐齐翻身下马,簇拥着那太监快步跑上前。
对着走在前面的李景孝、周延福周太监行礼喊道。
“有旨意。”
李景孝和周延福对视一眼,眼中露出担忧的眼神,翻身下来接圣旨。
等那太监宣读完圣旨。
李景孝起身看向周延福,确定这些人的身份是真、还是假。
周延福忙点头,不仅来宣旨的太监和领队的东厂番子都认识。
那圣旨也确实是内务府,专门用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
李景孝这才骂两句‘该死的鞑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