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给钱就办事
升了一级之后,李景孝把属性点加在了悟性上。
体质10、根骨12、悟性12。
修炼速度果然又增加了10%,现在修炼不老长春功,2小时就能增加1点熟练度。
半个月下来,不老长春功小成162/500
绵掌、绕指柔剑都突破到了精通。
追星赶月这些天因为成天在外面四处逛,不知不觉中还真能边走边提高熟练度。
已经到了精通485/2000
这让李景孝越发的安心待在皇陵这边。
——
等骑马来找李景孝的禁军找到他,李景孝再带着人回到皇陵驻地,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见到夏守忠后,李景孝忙行礼,心里却想着,这老太监忽然找过来。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这么一想,一张1百两的银票,主动进了夏守忠的手上。
夏守忠对他的好感,顿时涨了一大波。
宣读完皇帝口谕,李景孝一听皇帝让自己别再给人看病,不由皱眉起来。
忽然见夏守忠看着自己微笑,暗道糊涂。
再次悄悄往夏守忠袖子里,又塞了一张1百两的银票。
老太监低头一看,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起来。
李景孝才15岁,不像贾家,世代公侯、有钱的很。
所以这些大太监但凡去贾家,只要开口,少说三五百两银子。
多的时候,两三千也不是没有过。
李景孝先后给了2百两,在夏守忠看来已经很上道了。
笑着就开始提醒李景孝,毅顺郡王府的事。
李景孝瞬间明白过来,暗道自己还真没想到。
自己不断给人治病,确实会让毅顺郡王府找到借口,将来要是参自己一本,免不了又是麻烦。
只是不给人治病,自己怎么赚经验?
想了片刻,忽然心里有了主意。
“公公,和您说实话,我这是为师祖、师傅、师叔伯们积福。
否则我用的三七散虽然容易受潮,以至于药效大减。
可到底也是极好的药,怎么可能100文就给病人使用?
说到底,我这是赔本为师傅他们在地府积功德,这要是忽然停了,下官就前功尽弃。
还望公公帮忙想个办法,下官定有厚报。”
夏守忠一愣,还有这说法?
只是想想李景孝给普通人治病,收费确实比京城里的名医低很多。
用的药,也真的能让人药到病除。
这种神药,换成京城其他医馆,几两、十几两都能随便卖出去。
夏守忠皱眉仔细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问道,“咱家听闻大理那边,多有本地官员,弹劾郡王不法。”
这话虽然说了一半就不再继续说下去,但李景孝已经明白夏守忠的意思。
要是京城这边有很多官员弹劾毅顺郡王,老东西现在又被蛊术害的都快嗝屁了。
换成自己是王府的世子和王妃,大概也会为了保住爵位,巴不得毅顺郡王干脆死了算了。
免得真闹得皇帝和太上皇,都对老郡王心生厌恶,直接从郡王降到镇国将军。
但要做到这点,就得有朝臣在大朝会上,揭发毅顺郡王的不法之事。
李景孝忙对夏守忠道谢。
随后笑嘻嘻的说道,“公公,一事不烦二主,干脆您帮帮忙,下官必有厚报。”
夏守忠嘴角一笑,这事李景孝去做,确实挺不容易的。
但自己这个‘六宫都太监’,皇帝身边的第一近臣去做,只需要说句话就行。
多找几个官员,拿着毅顺郡王做过的坏事,去找御史们和‘六科给事中’看看。
这些靠嘴皮子升官的御史,肯定会上奏。
要是真搬到一个郡王,名声可就大了。
而名声对一个文官来说,好处太多了。
夏守忠点点头,随后趁机提起了玉露丸的话题。
虽然话里话外,并没讨要的意思,李景孝一听就明白。
心里暗骂一句,但太监虽然贪婪,却有个优点。
这些人拿了钱,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办事的。
所以李景孝主动拿出个瓷瓶,“公公,里面有三颗三玉露丸,1颗六、1颗九玉露丸。
今后小病小灾,三就足够。
其他更厉害点的病,公公虽然肯定用不到,但也有必要留着六和九以防万一。”
夏守忠哈哈一笑,“李大人还真是会说话,咱家这里先谢谢了。不过宫里可不止咱家一个大档头。
只有一颗九玉露丸的话,人家求到咱家头上,咱家也不好拒绝不是。”
李景孝白了夏守忠一眼,有点不情不愿的又拿出个,装着3颗九玉露丸的瓷瓶。
对着夏守忠诉苦道,“公公,非是下官小气,实在是九玉露丸需要九种上了年份的药材才能炼制而成。
其中一味主药是天池玉竹。
而且一般的玉竹还不行,需要朵采摘、放置三个月,还仿佛新鲜朵一样的异种才行。
光是这,每年能有十朵、八朵合格的,已经是运气好了。”
夏守忠一愣,虽然觉得李景孝在忽悠自己,却没证据。
不过,李景孝说的越是离谱,夏守忠和其他人越会觉得玉露丸的珍贵。
一高兴之下,还暗示李景孝手里的灵芝补血丸,最好献一颗给皇帝。
李景孝听完后,直接摇头。
然后在夏守忠皱眉的表情中,叹息一声说道,“身为大周子民,孝敬陛下和上皇是应该的。
可公公也得理解、理解下官。
要是宫里有旨意,让下官去给贵人看病,那是不带丝毫犹豫的。
可献灵芝丸还是算了吧!
免得今天明明呈上的是灵芝丸,可真需要用药时,却因为保存不善,药力大失。
到时候我倒霉,公公您落得个不讨好,何必呢!
再说、、。”
李景孝没继续说下去,夏守忠也一猜就知道,这是担心有人把药给换了。
从古至今,给皇帝献药的人,就没一个好下场。
即便没出事,也会被文官们骂。
还不如就和李景孝说的一样,宫里谁病了,太医没办法了,再把他叫去试试。
夏守忠暗道这小子还真是谨慎。
对着李景孝点头行礼,“还是李大人看的明白,咱家差点就犯大错了。”
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夏守忠忙悄悄说起了那套三进宅子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