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125章 皇帝的套路比海深

第125章 皇帝的套路比海深

第125章 皇帝的套路比海深

听到朱元璋这话,李善长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

本来皇帝把公主嫁给自己儿子,这本来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很不错的消息。

可是现在,李善长却有些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现在正处在皇帝拿下吴祯吴良兄弟,接下来要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大力整顿海商的关键时刻。

不知道又要得罪多少人,闹出多大的乱子。

其影响,丝毫都不低于之前的空印案。

甚至于要比空印案得罪的人还要多。

而自己,之前的时候可以说,算是和这些人一伙的。

以往没少接受海商们的孝敬。

在这样的关头,自己这边为了活命,消除不好的影响。

本来就已经拿出了一百二十万贯钱,来给皇帝做了一个交代。

在这样的关头,皇帝再把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结成了亲家。

那这件事情里面的东西,就很耐人寻味了。

必然会有许多人,因此而恨上自己。

会把这一次的事归结到自己的头上,认为这是自己向皇帝告的密。

把市舶司,以及海商的众多弯弯绕,都说给了皇帝听。

所以皇帝才会有这么雷霆一击。

这件事,自己想要解释都解释不清。

在此之前,就连自己的儿子,都觉得这事是自己干的。

自己和儿子解释,连儿子都不相信。

现在又整了这么一出,可当真就是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自己的名声,将会变得更差。

将会不知道有多少人,恨自己入骨。

想扒了自己的皮,吃自己的肉!

而有了自己在前面当靶子,把这些都给扛下来。

那么接下来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整理众多走私海商时,皇帝下手肯定不会太轻。

皇帝下的手越重,那么众人对自己的怨念也就越重。

许许多多的人,会把绝大部分的仇恨,都给弄到自己身上来。

而不会算到皇帝的身上。

皇帝的一手,实在是太狠了。

没有这么玩人的!

果然,就知道皇帝现在找自己准没好事!

若不是现在乃是在武英殿里,又有皇帝等人当面,他需要顾及颜面。

这会儿已经开始懊悔的抽自己耳光了。

就如同之前,他在家里半夜偷偷干的那样。

都怪自己,要不是在此之前想那么多,非要和皇帝掰掰腕子。

哪里能过得这般凄惨?

老了老了,还要被皇帝抓出来,各种的背黑锅。

现在好了,被皇帝抓到了痛脚,没事就把自己拉出来溜一圈。

这么多年来,皇帝当真是一点没变。

玩人的手段,不仅没退步,反而越发的炉火纯青了。

唯一不同的是,之前时皇帝大多是用这些手段,去玩刘伯温。

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变成刘伯温安然无恙,皇帝就可着自己一个人来了。

“上位,臣儿子愚蠢,只怕……只怕配不上临安公主殿下。”

朱元璋摇头:“有什么配上配不上的?

我看你儿子就挺好,挺聪明的一个人。

大事上面不含糊。”

这话一说,李善长心头微微一颤。

觉得皇帝是意有所指。

确实,在中都城上的事,乃至于后面自己号召天下百官,和皇帝相抗的事情上,自己家儿子确实一直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对于这门亲事,臣自然是求之不得。

能够和上位结为亲家,是臣做梦都想的事儿。

所虑者,唯有犬子愚钝,配不上公主殿下。

上位既不以犬子愚钝,那臣自然是乐意之至。”

李善长稍微谦虚了一下,马上就一脸感激涕零的,把这个事给应了下来。

整个人都显得特别的欢喜。

心里面吐槽归吐槽,皇帝让自己背黑锅,有些不当人。

但是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而且他也明白,自从在空印案上,做出那等事情之后,他的路就只剩下了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了。

墙头草没有什么好下场。

以往盼着皇帝赶紧死的他,现在所盼望的就是皇帝能够活一个大年纪。

自己今后能够走在皇帝的前面。

不然的话,皇帝先自己一步去世,太子朱标又和诸多文官亲近,且自己的身份地位着实太高。

今后一个弄不好,自己就会被反攻倒算。

下场只怕很凄惨。

“哈哈,好,那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

随后咱们就把日子给定下来,把这事儿昭告天下!”

今年,眼瞅着就到年底了,成亲肯定不行。

那就年前先把亲事给定下,等到明年再选良辰吉日,让他们完婚。”

李善长谢恩。

朱元璋会把自己的大女儿临安公主嫁给李祺,是有着诸多考量在里面的。

当然不全是如同李善长所想的那样,要通过这一手,把李善长推出去当靶子打。

让他替自己吸引火力,背黑锅。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面。

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李祺人还是不错的。

上辈子他就是自己的女婿,别的不说,和自己家女儿成亲之后,两个人是相亲相爱,夫妻和睦,相敬如宾。

经历了诸多事情,朱元璋到了此时,对儿子女儿的婚姻上面,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不再想着,让女婿这些人有多大的本领。

也没有了太多的期望。

觉得能让儿女们成亲之后过的开心,夫妻和睦就足够了。

也很难得了。

不然如同上辈子老二那样,娶到了邓氏这么一个女人,或者是标儿身边,卧了一个吕氏这么一个很可能是毒蛇的人,闹得家宅不宁,可就不好了。

若是舍弃李祺,重新再给自己家女儿找个夫婿,未必就有李祺好。

当然,除此之外,他会决定再把女儿嫁给李祺,还有一个原因。

如今的李善长,已经和上辈子的李善长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辈子,基本上是不可能再牵扯到胡惟庸案里面去了。

和上辈子相比,被自己这一连串的手段,给连消带打弄的没了什么实力。

能被自己很好拿捏。

在这种情况下,把女儿嫁给李祺倒是不错。

朱元璋觉得,不能彻底的打倒李善长,至少现在不能彻底打到李善长。

朝堂上不能一家独大,一个声音。

把李善长给留下来,并通过嫁女儿这件事,顺便的告诉很多人,李善长的圣眷还在,有利于平衡朝堂。

不至于把许许多的人,都给弄到胡惟庸那边去。

同时也能通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安一下众多淮西勋贵们的心。

之前他对李善长,确实杀意十足,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只是怎么说呢,他这是治国理政,管理着这么大一个国家。

政治人物,很多事都不能单纯的从自己的喜好来出发。

为了大局,很多时候,有些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胡惟庸在边上没有出声凑趣,但心里面对李善长,已经骂开了。

果然是李善长这个老狗,向皇帝告的密!

就说嘛,皇帝组建的锦衣卫,连一年时间都不到,怎么可能面面俱到,把什么事都给弄得这么清楚?

果然是李善长这条老狗,彻底的倒向了皇帝那边。

为了他自己,大家伙的利益都不顾了!

空印案时,就卖了一手大家,如今这是故技重施了!

很多事只有一次没有,和无数次的区别。

如今皇帝在这等关头,把他的女儿嫁给李善长这老狗的儿子,就是一个最大的证据。

若非如此,就凭着这老狗在此之前干出来的种种事情,皇帝对他如此之厌恶,怎么可能会把女儿下嫁给他?

这个临安公主,虽然是庶女,可却是庶长女。

而且还是皇帝和孙贵妃所出的女儿。

对于孙贵妃,朱洪武很疼爱。

孙贵妃没有儿子,因病去世,皇帝甚至让其嫡子吴王朱橚,不顾礼法给这个庶母打幡。

而今皇帝他和孙贵妃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皇帝对李善长的信任有加。

这老狗当真该死!

都这般老了,还贪恋权位。

还想着在朝堂之中,与自己相争。

这老狗怎么不去死?

胡惟庸对李善长,送上了最为真挚的祝福。

……

“父皇,先一步把条件这些都给说出来,再让胡丞相召集那些商人们前来相见。

这……会不会打草惊蛇?让那些人心里面有了准备?

从而让事情不太好办?”

胡惟庸还有李善长两人都离去之后,华盖殿内,太子朱标望着朱元璋问出心中的疑惑。

朱元璋道:“标儿,这事儿咱思来想去,觉得如此才好。

有些事需要小心谨慎,没到最后的时刻,绝对不能把最后的底牌亮出来。

但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堂堂正正,需要大张旗鼓。

海贸这事涉及的人太多了,历经的时间也太久了,想要处理很难。

咱觉得,还是先把咱这边的条件给开出来比较好。

让这些人心里面都有个准备。接下来与咱相见之时,很多事儿才会比较好说。

或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干脆提前便做好了选择,有的不和咱相见,有的和咱相见。

咱如此做,就是想要先一步的进行一个筛选。

筛选出一些可用的人,以及哪些人不太可靠。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需要分清。

这事儿,历来都不好分辨。

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朱标点了点头,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言了。

“对了,标儿你回去后,通知一下你老四,让宋先生等到明日来武英殿见咱。”

在太子朱标准备离去的时候,朱元璋想起了什么事儿,望着朱标出声说道。

朱标应下,而后离去。

他并没有问自己家父皇,让自己喊老四前来有什么事,因为他心里面已经是有了答案。

……

“呵呵……”

返回中书省,胡惟庸坐在这里一番思索后,脸上禁不住的露出冷笑来。

皇帝这次,还当真是异想天开。

想要禁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让市舶司回到最赚钱的时候。

这件事本身就难上加难。

而他还如此不知好歹,如此急功近利。

一下子就要把商税给收到了十税六上去。

那些海商们,岂不是要翻了天?

真以为他是皇帝,在各种事情上就能为所欲为了?

不可能的!

空印案他能够杀那么多的官员,是因为抓到了切实的证据。

而且这些官员,大多位置不算太高。

也没有牵扯到什么百姓。

可这一次却完全不同。

这些海商们走私归走私,可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将江南封地的诸多人,都给囊括其中。

指着海商们吃饭的寻常百姓,以几十万,乃至于上百万计。

朱元璋敢在这件事情上动手,还行事如此激烈。

接下来真的会天下大乱的。

这件事不是说,他发狠就可以的。

没那么好解决。

朱重八刚愎自用,一看到元朝鼎盛时,市舶司赚到了那么多的钱,就眼红了。

眼里面只剩下了钱,别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连自己给出的老成谋国之言,都不听。

既如此,那就等着看接下来皇帝如何碰的头破血流吧!

只有碰个头破血流,他才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才不会如此蛮干。

才能想起自己给出的建议的好!

如此想着,就提笔开始亲自写文告。

要通过文告的方式,把皇帝对于开海禁,设立市舶司,对市舶司的诸多设想,包括严厉打击走私,以及办取海运营业执照,还有商税收到十税六都给写进去。

一并昭告天下。

这是皇帝让他干的,皇帝不怕乱,那他这里也同样不用多担忧。

有些时候,也确实是需要乱一乱。

不然的话,皇帝还真以为他当上皇帝了,就能够为所欲为了。

就能够把所有的一切都给控制在手中,众人都在听他的,唯他命是从!

看着自己写成的文告,胡惟庸嘴角上翘。

这下子又得热闹了。

朱元璋如此大张旗鼓,开除这等连自己看到都皱眉不已,觉得根本没法接受的条件出来。

那众多的海商反应会如何,可想而知。

不过也好,这一次的事儿,皇帝让李善长在前面扛着。

那么李善长这狗东西的名声,将会更差,更加的招人恨。

有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后,接下来,就算是皇帝今后有意让李善长取代自己,重回中书省。

他这个丞相,也同样当不下去。

那个时候,他将会面临如同自己之前那样的窘境。

所有的人都被他给得罪完了。

没有人会听他的话。

没人听他的话,那事儿就办不下去。

他这个丞相也就名存实亡。

……

“殿下,不知陛下唤臣前去,所为何事?”

文华殿这边,宋濂望着朱标出声询问。

知道了皇帝召自己前去干什么,那再接下来前去见皇帝,才能有一定的准备,

不至于忙中出错。

朱标道:“我没有问父皇,不过今日父皇把我妹妹许配给了韩国公家长子。

老四德高望重,父皇让老四前去,应该是与此相关。

有些成亲的礼仪这些,要询问老四。”

听到朱标这话,宋濂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觉得太子朱标说的,应该就是实情。

皇帝的儿子成亲了好几个,但是闺女成亲倒还是头一遭。

有些礼节上面不懂,需要召自己问上一问,再正常不过。

在礼仪上面,自己还是略懂一些的。

当下宋濂便不再多言,开始为此做准备了。

皇帝嫁闺女是大事,或者说,和皇家相关联的,就没有小事,

所以,在辞别了朱标后,宋濂便回去,马不停蹄的翻阅各种典籍,要尽可能的把事情给做好。

……

“哈哈,妹子,咋样?

咱就说了,咱家老四那边绝对不用担心吧?

肯定能把事儿做得特别的好,超出咱们所想。

这些事儿交给老四,让老四去办,咱放心!”

朱元璋知道自己家妹子,一直都担心着老四,所以在处理了这些事后,便亲自前去把老四已经成功控制了局面的事,说与了马皇后听。

马皇后长松了一口气,嘴里面立刻轻声念叨起来。

像是在感谢列祖列宗,诸天神佛。

“这老四,胆子也太大了点儿!

怎么敢如此冒险!

只带了三百人,他是怎么敢到备倭水师之中,去行此事的?

那可是四万多人!

万一一个控制不好,万一那吴忠没听他的,反手把他给擒拿下来,这事儿不就完了?”

欣喜之后,便是一阵的后怕。

朱元璋道:“妹子,咱也没想到老四行事如此激烈。

不过吴忠这个吴祯的儿子,咱还是知道一些的。

和他爹吴祯相比,要忠厚老实的多。

咱把吴祯给调走,把他儿子留在那里。

有他儿子在,咱觉得备倭水师里面的不少人,应该是不会胡来的。”

朱元璋提起这事儿,多少有些得意。

备倭水师那边的局,他可是老早就开始布置了。

让老二老三老四他老五,他们不再大本堂里读书。

看似是为了他们,实际上也有着吴忠这么一个后手。

他们不在里面读书了,那么吴祯吴良,以及其余那些勋贵们、和老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儿子,自然而然也就没必要再继续在大本堂读书。

回到他们的身边,是理所当然。

“好你个朱重八!你算的倒是多!

是不是连咱家老四,会只带着些许亲卫,来个单刀赴会,也给算到其中了?!”

朱元璋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马皇后突然之间变了脸色。

顺手抄起鸡毛掸子,对着朱元璋就抽了上去。

朱元璋登时神色大变,再也得意不起来。

不是…自己说出这些,自己家妹子不是应该夸夸自己考虑深远的吗?

怎么自己家妹子,却往这上面猜想了?

女人的心思,可当真不好琢磨。

往往看事情的角度,就是这么的刁钻,让人猝不及防。

“妹子,没有没有,咱咋会干这等事儿?

咱只是想着,有老四在,能够比较好统领巢湖水师那边的人。

备倭水师那边的不少人,看在他亲王的身份上,很多行事也不敢太过于肆无忌惮。

吴忠和他又是同窗,且关系不错。

有老四在,他很多事儿都不敢太胡来。

可咱真没有想到老四会这么勇猛。

干出这等事。

妹子,咱冤枉啊妹子!”

朱元璋一边跑着躲闪,一边扭头向马皇后进行解释。

坤宁宫里,鸡毛纷飞,一时之间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

“臣宋濂拜见陛下,问圣躬安。”

第二天,早朝结束之后,宋濂来到了武英殿这边。

听到那守门的王公公通传,说让他进去相见。

宋濂便一路走进了武英殿内。

进入后,立刻对着朱元璋行礼问安,特别的恭敬,一丝不苟。

“朕躬安。”

“来人,给宋先生设座。”

朱元璋笑着说道。

立刻就有人上前,搬来锦敦让宋濂坐。

宋濂这个时候,才把目光往殿内稍微打量了一下。

一眼望去不由的微微一愣。

因为这殿内,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身穿官服的人在这里坐着。

这人不是别的,那是国子监祭酒宋讷。

皇帝把这个北侉给喊来做什么?

北侉子知道什么礼?

虽然都是姓宋,而且年纪都不小,甚至于宋讷的年龄,比宋濂还要大。

但是宋濂和宋讷却没有什么关系。

两个人,一个是南人,一个是北人。

宋濂为儒家宗师,是无数儒生们公认的文坛领袖。

宋讷学术造诣同样不低,可以说是北方士人之中,最为出挑的一个。

彼此之间会有些看不上眼,倒也正常。

“宋先生,咱这边已经把闺女,许配给了韩国公家的长子。

接下来定亲,还有成亲等,都需要用什么礼,宋先生需要多费费心才好。”

宋濂闻言,那是一点都不慌。

毕竟他已经提前进行了准备。

当下就在这里说了起来,各种典故,还有礼仪的出处,是信手拈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给出来了四套方案。

说完这些后,宋濂不着痕迹的暼了宋讷一眼。

觉得自己在这上面,绝对会稳压宋讷。

可见在争高低上面,便是连大儒,往往也不能免俗。

宋讷却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到一般。

“好,宋先生果然学识渊博。

那就按照第二套方案来吧。

咱看这个更合适一些,没有那般繁琐,却也把各方面都给兼顾了。”

朱元璋笑着定下礼仪,并顺带夸了宋濂一句。

宋濂心里面舒畅多了。

“不过,宋先生,咱这次找宋先生前来,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些别的事情。”

还有别的事儿?

宋濂闻言顿时愣了一下。

这……太子殿下在此之前,可没和自己说自己说呀。

“陛下,敢问是何事?”

他拱手行礼。

朱元璋笑着道:“也没什么大事。”

朱元璋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宋濂的心都不由的提了起来。

皇帝的话,很多不能信,需要反着听。

越是说小事儿,往往却能弄出大事来。

莫非……是和海运,还有海贸这些相关?

只是……这些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啊?

自己就是个读书写文章,教太子读书的。

其余的全都没参与。

这一次市舶司的事情,就算是有再多的牵扯,那也牵扯不到自己的头上来。

宋濂一时间,脑子里显得有些乱,想不明白皇帝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再看看在一边坐着一言不发的宋讷,就越发的拿捏不准,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朱元璋倒也没有卖关子,当下下便开了口,说出事情的缘由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