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乱了好,正好平叛!
朱元璋负手而立,气势惊人。
那些人要是不知好歹,真不让自己上桌吃饭,那他这里,真的会把锅给砸了,另起炉灶。
对于这些人,不必太看重,太手软。
自己的后世子孙,就是因为太手软了,才会被这些人欺负成那个样子。
只要皇帝一想开海,就会有无数人说什么与民争利。
老四七下西洋,钱财源源不断的往回弄,也能被那些人说成是在亏本赚吆喝。
是在荒废无度,挥霍民脂民膏。
以至于后面的忠臣义士,为了防止皇帝走上老四的老路,接着败坏国家。
不仅仅劝着朱瞻基下令,停止了下西洋这项靡费的活动。
到了朱厚照的时候,更是非常贴心的把海图也给烧掉了。
要彻底按死自己大明皇帝开海的念头。
然后这些忠义之人,一个个海贸搞得飞起,吃的满嘴流油。
到了清朝入关后,又想故技重施。
然后被鞑子一遍又一遍的犁地,杀的老老实实,跪地当狗。
不敢再跳了。
所以说,有些人都是贱骨头。
越是对他们好,他们就越是蹬鼻子上脸,越是觉得他们是个人物了,越来越得寸进尺。
就该一顿的乱捶,把他们打落到尘埃里,让他们清醒清醒,睁开眼好好看看这世界谁说的算。
朱标不自觉的挺直了胸膛,看着自己父皇,心中不再彷徨。
父皇总是这样,什么困难都吓不倒他。
自己很容易就会按照诸多设计好的条条框框去思考,想着如何不破坏这些条条框框,把事情解决好。
父皇则不同。
可以按照规则行事时就按,按照规则行事不好办时,就会想着直接打破规则,从规则之外着手。
虽然这些和他以往所接受的种种学问不太一样,但不得不说,是真的让人提气!
吴祯愣住,看着朱元璋怔怔出神。
一时间有被皇帝展现出来的大气魄给惊到。
不让上桌吃饭,那就把锅砸了,自己再造一个锅?
皇帝是怎么敢想的,又是怎么敢说的?
不是……皇帝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决心,来办事的吗?
怔愣的同时,也一下子明白,为什么自己兄弟二人,此番会被皇帝如此针对,会这般凄惨了。
自己二人所干出来的事还在其次。
最重要的,乃是因为自己两个人,成为了出头鸟,横在了皇帝想要开海的大道之上。
在这等情况下,皇帝又怎么会不想着把自己兄弟给踢开?
“上位,这……涉及到的人太多了,势力也太大了,千头万绪,一不留神就会乱起来……”
吴祯怔愣了一阵儿后,望着朱元璋说道,声音显得干涩。
“有本事就让他们乱起来好了。
乱起来的话,咱这里正好平叛。”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摆摆手,像是在说今天晚上吃什么一样随意。
吴祯身子一紧,剩下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吴良则把脑袋埋的更深。
朱元璋自然知道吴祯说的,到底事什么意思。
无非就是怕自己这般强硬着来,会适得其反。
让江南那里乱起来。
江南这里乃是财税重地,一旦乱了,对朝局的危害太大了!
但在朱元璋看来,正是因为这里乃是财税重地,那么接下来才需要对这里,好好的梳理一番。
不能怕乱。
不梳理好,就没办法开海。
就算是强行开了海,最多也过是如同老四那样,人亡政息。
这些事,自己这个开国皇帝不去做,那么接下来的皇帝,就更加不好做。
想要将之给梳理好,所付出的精力与代价,将会成倍的超过自己这个开国皇帝。
上辈子不知道江南这里,隐藏这么大的秘密,这辈子知道了,那说什么都要将之给梳理好!
至于江南那里会不会因此而乱,变得更糟——清朝已经打好了样。
至于说自己的名声,朱元璋觉得自己这样一通的强力手段下去,将他们给弄服帖了,名声反而还极有可能会变好。
就像是带朝的那些皇帝,一通的猛杀,丝毫不把人当人。
然而,里面的很多人都被说成了圣君明主。
无数人怀念带清。
幻想着穿越到带清,各种想要和带清的这个爷,那个爷谈恋爱的,不知道有多少。
反倒是自己大明的诸多皇帝,都被说成了奇葩。
不说后世的名声和影响,就看当时的名声也能略见一斑。
这等一番不把人当人的手段下来之后,很多汉人官员,反而跪的越发恭顺了。
连奏折上面都有人故意写上奴才的自称,谄媚讨好。
更讽刺的还是,带清的皇帝还专门将之用朱笔给圈出来。
说其不配用这样的自称。
可谓是喜剧效果十足。
“上位,事到如今罪臣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全都给上位您撂了吧。
说起来惭愧,对于备倭水师,臣的掌控力不够。
很多原本收编的陈方两部海寇,臣都不能很好的控制。
这些人表面上顺从,可实际上真到了大事上时,并不怎么听臣的。
对于大明,也同样是没有那么高的认同。
反而是私下里,一直和陈方两部海寇眉来眼去。
臣也难以禁止。
臣说这话,并不是为臣自己开脱。
而是说,一旦臣这边出了事,崇明那边不好好处置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诸多人都会跑到海上去做海寇,影响特别不好。
上位需要多多注意才行。”
吴祯压下心中翻滚的思绪,望着朱元璋又一次开了口。
“你说这话咱信。”
朱元璋点了点头。
“你兄弟二人本就是咱一手扶持起来,和巢湖水师打擂台,彼此牵制的。
能力自然是有,不然咱也扶不起来。
但能力也没有那样强。
若是把廖永忠放到你的位置上去,这些被收编的陈有定,方国珍的残部,早就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不可能像你这样,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被他们所牵制住。”
朱元璋这话太扎心了。
拿吴家兄弟二人一直视作对头的廖永忠来说事,还说吴祯不如廖永忠。
哪怕吴祯已经是做好了身死的准备,可此时听到皇帝这般说,面皮还是禁不住抽了抽。
那叫一个难受。
差点没有忍住,想要和皇帝好好的理论一番。
皇帝太过分了。
杀人诛心!
他这就是在杀人诛心!
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是有别的目的想要达成。
说自己能力不行,不过是自谦而已。
哪成想,皇帝居然当真了,还说出这等话。
这下子,连死的时候心里的气都不会顺了!
“咱知道你兄弟两个的脾气,本事不够,但心气很高。
把咱对恁的提拔,也都给统统的算到了自己的能力上面。”
朱元璋似乎没有注意到他所说的实话,太过于伤人,接着开口言事。
这下子,不仅仅是吴祯觉得自己的心,被皇帝给捅成了马蜂窝。
就连吴良也同样是觉得,心疼的厉害。
好毒!
皇帝的一张嘴,太毒了!
有他这样说话的吗?
他们兄弟都要被皇帝给害死了,临死的时候都不能说些好听的吗?
“咱也知道,你与咱说这话的目的。
你说不是为你自己开脱,这话咱相信。
你确实不是为了自己开脱,而是在为你儿子开脱。”
这话一说出口,正暗骂皇帝不当人,说出来的话太不中听的吴祯,只觉得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赶紧便要开口。
朱元璋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望着他继续道:“你是在向咱传递一个消息,那就是接下来,你儿子真的和诸多人跑到海上去,叛逃了大明。
那也不是你儿子的问题,而是因为备倭水师里面有着太多不听话的人。
你都掌控不住他们,就更加不要说你儿子了。
你儿子肯定是被这些不听话的,胆大妄为之人给胁迫的。
带人到海上去的事,和你儿子没有任何的关系。
咱说的对也不对?”
这话一出口,吴祯面色为之大变,心中悚然!
再顾不得多想别的。
皇帝到底怎么做到的?
他都知道了多少事?
连自己的这点心思,都被看透了?
一时间,他只觉得浑身上下冷飕飕的。
像是没有穿衣服一样。
所有的一切,都被皇帝看了一个精光。
在皇帝面前,再无半分秘密可言。
“上位,您说的对,罪臣的这点小心思也瞒不过上位您。”
吴祯以额触地,诚心实意的出声说道。
“这些事,都是罪臣的犯下的,罪臣的儿子还小,不晓事,之前还一直在大本堂读书。
根本就没有参与这些事的机会。
是罪臣这个当爹的,连累了他们。
罪臣临死前,也想对他们多少做点事……”
吴良也再度叩首,声音哽咽道:“罪臣谢上位不牵连罪臣的家人,还让罪臣犬子袭爵。”
朱元璋目光从吴良身上掠过,落到了吴祯的身上,静静的看了一会儿,叹口气道:
“咱也是有儿子的人,对你的这份心,咱是感同身受。
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这一次,别管那边的事情解决的怎么样,你儿子没有出海最好不过,就算是出海了,咱也看成是受到胁迫出的海。
不会追究他的责任,只要肯回来,就还是咱大明的靖海侯。
哪怕不肯自己主动回来,只要在今后别在海上做什么恶事,犯下滔天罪行,咱这里将其擒获了,也不会将之斩杀。
会留其一命。”
“罪臣拜谢上位恩典!”
吴祯对朱元璋重重叩首,有热泪流淌而出。
“上位,要不……让罪臣火速赶往崇明那里,收拾残局。
备倭水师里面的很多人,都桀骜不驯,匪气十足。
一般人震慑不住。
罪臣虽不能尽数控制备倭水师,但多少也有一些威望在。
也能稳住大部分人。
再和巢湖水师相互打个配合,将那些心怀不轨之辈都给解决了。
也算是罪臣赎罪了,多少弥补一些臣之前造出来的罪孽。
为上位的梦想稍稍尽一份心。”
就在朱标觉得事情已经结束之时,吴祯忽然开口出声,满是郑重的说出这话。
朱标忍不住多看了吴祯几眼,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父皇。
吴祯这家伙,不知怎么想的,竟能在此时说出这等话来。
就是不知道他说的话,是真心实意,被父皇所作所为所感动,还是说故意借机如此行事。
想要在必死的局面里,再寻到一条生路来。
吴祯要是真的能按照他所说的那样行事,对于如今的局面而言,自然是极好的。
有利于崇明那边事情的完美解决。
可这家伙要是使诈,嘴上如此说,实际上来到崇明那里后,手握大军便又翻脸不认人。
那损失可就真的太大了。
朱标有些担心,父皇会答应吴祯。
毕竟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
当初父皇刚刚发家,打下集庆路,也就是现在的应天,俘虏元朝将领陈兆先,同时也顺势俘虏了三万多将士。
这些投降自己父皇的兵卒,一个个心里都是惶惶不安。
怕自己父皇会对他们痛下杀手。
父皇为了稳定军心,只带了少量亲军来到降兵营地。
解下衣甲,酣然入睡。
于是军心安定,无数人敬服父皇。
“这事情,就不用你出马了。”
朱元璋摇摇头,直接拒绝了吴祯。
吴祯闻言,暗自叹口气,他是真的想要再干些事情。
不过也能理解上位的心情。
毕竟在这等情况下,把自己留下来,远比让自己前去做事更加的稳妥。
上位如今手中的牌很多,早已经不是当初才攻打下集庆,手中兵马少,力量不够的时候了。
如今的上位,已经不需要再行那等冒险之事,去赌人心了。
“不是咱不信任你,是到了这个时候,备倭水师那里的事情,只怕已经开始了。
你去也赶不上了。”
“要是廖永忠在就好了,由他亲自统帅巢湖水师在那里,绝对能够能将事情办稳妥。
罪臣不在,备倭水师里面的那些人,想要抵挡住廖永忠带的巢湖水师,是不可能的。”
吴祯带着一些感慨的开了口。
就算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廖永忠是真的能打。
此时说出这话,另外的一层意思则是,俞通源这些人不够看。
这次,十有八九会有大量备倭水师逃到海上去。
对于自己在此之前,给自己儿子传递去的、前往海上的命令,他越发的后悔了
早知道皇帝这次居然不会牵扯家人,还会让自己儿子袭爵,就不让自己儿子如此行事了。
这下子,真的会有极大可能,自己儿子要在海外当一辈子的海寇了。
就像是陈方两部海寇那样。
当然,要是真能一直当海寇也是好的。
他最担心的是,来到海外后,用不了太长时间,自己儿子就会被人给吃干抹净。
来到了海外,各种规矩可就没有那样多了。
而自己留下的余威也会逐渐消失,那些忠于自己的心腹,说不得也会逐渐变心。
自己儿子少了狠辣,性子有些敦厚,来到那等境地里,一不留神就容易没了性命。
除了这些之外,海外的医疗,以及繁华这些都没办法和大明比。
经此一事,哪怕自己儿子还能袭爵,自己吴家的威势,也定然远远比不上现在。
但论起生活安稳,富足,舒适,也肯定是海外远远比不上的。
此时,对于自己儿子,他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想法,想着非要让自己儿子,干出什么一番事业,功成名就。
能安安稳稳的过完这一生,就也很不错了。
“没了廖永忠也无妨,此番巢湖水师领军的是俞通源不假,但也并不是只有俞通源。
咱家老四,也在巢湖水师之中。”
朱元璋对吴祯吴良兄弟露了底。
这话一出口,吴祯瞬间愣住,吴良也抬头望向朱元璋,显得惊愕。
皇帝居然把他儿子给派出去了?
玩呢?
这次的事,一不留神就会见真章,必然会有一番激烈杀伐。
结果皇帝却把他的亲儿子给派遣过去,跟着巢湖水师行动?
真以为箭矢,刀锋这些会因为他是亲王,是皇帝的亲儿子就会躲着他?
真以为在这等情况下,备倭水师中,那些陈友定,方国珍的旧部,会在意他亲王的身份?
说不定见到了其亲王的身份,反而还会更加的兴奋。
原本不想做出一些什么事情的人,都会忍不住对其动手!
“上位,这……这也太危险了!
燕王殿下万金之躯,怎能做这等事?
万一磕着碰着了,这可如何是好?
罪臣请命,愿立刻前往备倭水师,拼死也要护住燕王殿下的周全!”
吴祯急了。
他是真的急了。
燕王的安危,说实话他并不是太在意。
可谁让此时燕王的安危,和他儿子的安危给绑定到一起了呢?
燕王万一真的有个好歹,自己儿子能够顺利跑到海上去,那一切都还好说。
可要是被人堵住了,那自己儿子,乃至于自己的全家,以及三族,只怕都要陪着燕王一起死!
皇帝可是很护犊子的。
哪怕燕王不是朱标,远远比不上太子殿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可终究还是皇帝的亲儿子。
皇帝会因此而发狂,再正常不过。
如此着急的想着,忽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让他整个人,都禁不住为之怔了一下。
那就是皇帝此番将燕王派去,除了其余的诸多考量之外,是不是还有着专门让燕王送死的心思在?
要是燕王死在了这次的行动里,发生了这等耸人听闻的事,那么皇帝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发飙。
不仅仅自己儿子,以及自己家人倒霉,连带着所有和走私,和备倭水师有牵连的人,也都要跟着倒霉!
天然就处在打击的范围之内。
皇帝之前说,大不了就把锅给砸了,他一直没有想太明白,皇帝该用什么手段,来比较合理的砸锅。
现在他想明白了。
只要燕王在这次的事情里死掉,那么接下来重设市舶司,以及按着那些商人们低头的事,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了。
这……皇帝是真够狠的!
这才是真正的,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越想,他就越是觉得自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燕王是皇帝的亲生儿子不假,但众所周知,皇帝的儿子只分为两类,一个是太子朱标,另外一类就是其他儿子。
燕王固然重要,但又没有那样重要。
依照皇帝行事的狠辣劲,又遇到了市舶司这样一大块肥肉。
皇帝又说了他的梦想。
朱元璋会真的想要如此行事,那也不是不能让人理解。
“不用,时间上只怕是来不及了。
而且,咱也相信咱家老四。
对于他来说,这过不是一些小场面罢了,他能应付的过来。”
朱元璋摆了摆手,又一次拒绝了吴祯的请缨。
言语之中,满满的都是对朱棣的信任。
吴祯嘴巴不自觉张大,越发相信自己所想的没有错了。
皇帝这是真的准备,用燕王当诱饵了!
这下子,吴祯是真的相信皇帝能把市舶司给弄好,恢复到宋朝,以及元朝昌盛的时期了。
为了这事,皇帝连亲生儿子都能舍得丢出去打窝,这等血本都能下,又怎能弄不好市舶司?
“押下去吧,随后公布罪状,明正典刑。”
朱元璋完全不明白,此时吴祯都已经把事情给脑补到了什么程度。
话已经说完,便下令让人把吴祯吴良给带走。
刘英领命,让十名健壮的锦衣卫将士,押着吴祯吴良兄弟二人离去。
他亲自带跟着前去处置。
吴祯吴良身份特殊,必须要安排妥当了。
在关押期间,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绝对不能死亡。
不然,那事情可就闹得非常难看了。
朱元璋看着刘英的表现,暗自点了点头,显得很是满意。
刘英这样的人,用起来才让人放心。
“标儿,不用担心,老四那里做事还是非常稳妥的。
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好了。”
见到好大儿面露担忧之色,朱元璋便笑着出声宽慰。
朱标点了点头,但心里的担忧却怎么都放不下。
只恨不得能插翅过去,看看四弟那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
“你们都在这里停下,本王带三百亲卫,先去备倭水师那里,去会会他们!”
长江入海口外,朱棣的一句话说出,瞬间令的俞通源神色大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