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101章 夭寿了,皇帝居然涨俸禄了!

第101章 夭寿了,皇帝居然涨俸禄了!

第101章 夭寿了,皇帝居然涨俸禄了!

武英殿内,随着朱元璋一句话说出,丞相胡惟庸愣在当场。

一时间都禁不住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毛病了。

皇帝说的啥?

居然……要提高官员俸禄?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还是皇帝发烧烧迷糊了?

这是皇帝能说出来的话,干出来的事?

“上位,我大明官员们的俸禄,也在一个合理的范畴。

如今的俸禄,也够生活了。

逢年过节还能吃上肉,改善生活,可比寻常百姓好上太多了。”

胡惟庸一时间拿捏不准皇帝的意思,担心皇帝是故意在说反话,来钓自己。

所以准备准备稳一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胡相真这么想的?”

朱元璋望向胡惟庸,似笑非笑。

胡惟庸道:“那个……和宋朝这些比起来的话,确实略低一些。

不过也能生活。

要是能稍微提高一点的话,也是挺不错的。

但现在不是大明初立,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嘛。

为了大明能更好的发展,现在这等俸禄也是可以的。

把多出来的钱粮用到合适的地方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胡惟庸斟酌着言辞,在这件事上,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

不是他太怂,实在是他对如今的皇帝太了解了。

出身太低,对官吏们有着诸多的偏见。

尤其是俸禄,更是对着那些种地的泥腿子们来的。

觉得官员们能靠俸禄,生活的比那些只会种地的泥腿子们生活的好,那就是顶好的了。

俸禄就是合理的。

此等情况下,他又如何敢轻易的表露,自己在俸禄上的真实想法?

“那好,有胡相这话咱就放心了。”

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很是开怀的样子。

胡惟庸也满是喜悦,自己考虑的果然没有错。

皇帝果然是准备钓鱼。

还好自己机智,没有乱说话。

不然可就着了皇帝的道了。

就说嘛,皇帝怎么可能那般好心,突然间就准备给官员们涨俸禄了?

皇帝想要在自己面前玩活,坑自己,他还嫩了点。

“明天上朝时,咱就告诉众官员。

咱准备给官员们涨工……俸禄,是胡相你劝说咱,说官员们现在的俸禄足够生活了。

还能生活的很好,不让咱涨。”

啥玩意?

朱元璋这话一说出口,胡惟庸的神情瞬间就僵住了。

为之懵逼的同时,又有种汗毛倒竖的感觉。

不是……还能这样玩?

咱能不能当个人?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狗皇帝要是想要自己死,就直说。

不带这么坑人的!

自己是这样的意思的吗?

胡惟庸太清楚明日早朝,皇帝把这样的话说于百官听,会是个什么结果了。

自己好不容易拉拢的人心,怕不是要瞬间丢掉三成!

自己不知道会被多少官员骂。

甚至于在最近一段时间,上朝上的格外勤快的李善长的起哄下,出现诸多人请斩胡惟庸的景象,也不是不可能。

他可太清楚,如今随着皇帝硬挤众官员,历年以来从空印案中所获得的非法所得,很多官员是一个什么状态。

那真的是一个个穷的眼都绿了。

这一次,可不仅仅是皇帝硬挤非法所得那样简单。

也代表着许多人,今后都没有办法,再从这里面得到稳定的收入。

在这等状态下,听到这么一个消息,对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态度,根本不用多想!

狗皇帝太阴险了!

这是他自己不想出钱,为了平息官员们的怒火,应要把自己给推出啊!

昨天自己还和陈宁私下里谈论这事情,并准备看皇帝的笑话,看他怎么收场。

哪能想到,突然间事情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上位,臣……臣不是这个意思,这可真不能这样啊!”

胡惟庸出声争辩,情急之下,一时间说话都结巴了。

可不敢真的让皇帝这么做,不然一切可就都完了。

朱元璋看着额头上都冒汗的胡惟庸,心情挺不错。

“哈哈,胡相不用紧张,咱方才不过是戏言而。”

稍等了等,见到胡惟庸额头上的汗往外冒的更多,肉眼可见的慌成了狗,朱元璋忽然间露出笑容,说出这话来。

胡惟庸瞬间放松,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皇帝可真不当人啊!

哪有这样开玩笑的?

“上位要是真的准备提高俸禄的话,也是可以的。

不少官员们虽罪有应得,但为了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些他们的俸禄。

以安人心,让他们更好的做事。

雷霆之后,降下些雨露,确实挺好。”

被朱元璋三言两语之间,就给吓出来了一身汗的胡惟庸,变得老实多了。

不敢再胡乱说废话。

“俸禄肯定是要加的,咱不是不通情理之人,更不是不为官员做考虑的人。”

您通情理?您为官员们考虑?骗谁呢?

这话你这个皇帝,怎么好意思说出口!

胡惟庸心里疯狂吐槽皇帝。

面上却一脸诚恳,对着朱元璋下拜:“臣代百官谢过上位隆恩

众官员得知这等好消息,定欣喜无限,感念上位恩德。

勤恳办事,不负上位洪恩。”

朱元璋对于胡惟庸的这话,不置可否,只说了一句:“但愿如此吧。”

“或许会有一些狼心狗肺之徒,但大多数的人,肯定会感念上位恩德,更加努力做事的。”

你说的这狼心狗肺之徒,就有你自己吧?

朱元璋心里也禁不住吐槽一句。

“上位,不知这俸禄增加多少合适?”

“胡相觉得多少合适?”

“臣愚钝,这……臣也说不好。”

有了不久之前的教训,胡惟庸更加小心了。

生怕皇帝一不小心就接着给自己再来个戏言耳,这么干,谁能受得了?

朱元璋见胡惟庸不接招,倒也没有再继续敲打他。

开口道:“咱准备拿出十万贯,当作年终绩效奖。

发给朝廷官员,以及应天府下辖的所有官员。”

十万贯?

皇帝居然这样大方?

胡惟庸听到金额后,都不由的为之愣了一下。

不过,这年终绩效奖,又是什么意思?

“年终绩效奖就是,临近年末之时,对各级官员进行绩效考核。

看看谁干的好,谁干的差。

做出来的成绩越好,得到的绩效奖金越多。

那些干的不好,绩效考核不过关,满足不了最低标准的,只能领最低的俸禄,奖金就不要想了。

咱准备通过这些,激励官员们好好做事,少偷奸耍滑。

做的越好,得到的越多才最是公平合理。

那些勇于做事,且能把事情办好的人,付出诸多辛苦,拿的俸禄却和那些混子一样多,这才是真的不公!”

加钱肯定是要加的,但想要直接给官员们集体涨俸禄,这是不可能的

后世的绩效考核是个好办法,无数的验证,充分的证明了它有多好用。

这等后人的智慧,必须拿来用。

大明也需要卷起来了。

自己这个皇帝,都日常爆肝,卷到了天上去。

这些官员们拿着俸禄,却过的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悠闲,这怎么能成?

卷,必须要卷起来。

原来,绩效年终奖是这么个意思。

胡惟庸露出恍然之色。

初听时觉得这个举措有些平平无奇,甚至于有些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但稍微一深思,却又觉得包含深意,乃至于是精妙绝伦。

今后,无数官员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里胡惟庸稍微思索之后,升起的第一个念头。

跟着这样一个能干的主,本身就让人挺辛苦的。

结果现在,皇帝一刀子下来,砍断了很多人的非法收入,而后又在前面吊了根萝卜。

这等手段用出来,还不得把人给往死里用?

任何行业,都有极其能干的人,也有懒散的人。

皇帝如今来了这么一手后,对于那些很能干的人来说,自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可对于那些懒散惯了,或者是没有真才实学,滥竽充数的人而言,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俸禄拿的少倒还在其次。

若是连续考核时,成绩都垫底,只怕不会太美妙。

虽然现在皇帝只是说了,绩效不过关的,没有办法领取年终奖,没说其余的惩罚。

但依照他对当今皇帝的了解,这些人的日子只怕不会太好过,就算现在没有惩罚,今后皇帝也会弄出相应的惩罚来。

不这么做,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令外一方面,直接给百官涨俸禄,刚开始的一两个月,官员们会挺高兴。

但时间一长,很多人的这份高兴与感激就会随之变淡,并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俸禄。

可换成年终的奖励就不一样了。

这属于皇帝的额外赏赐。

每领一次,就不自觉的感恩一次。

因为皇帝完全可以不用发这个钱的。

再一个的好处就是,这东西不是固定的。

完全可以根据每年朝廷的财政状况,来进行一个及时的调整。

财政好,就可以多拿出来一些钱,来发年终奖。

不好的话,就可以少拿出来一些钱,来发年终奖。

要是财政状况实在不好,直接不发也不是不可以。

这本来就是皇帝给的额外奖励,不是算在俸禄里面的。

变少,乃至于是不发,不少人虽然不舒服,会有微词。

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可要是给官员们直接涨俸禄,把俸禄涨上去后,再少发,或者是不发,那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尤其是这东西,直接和绩效考核挂钩,让本该神憎鬼厌,没几个人愿意接受的考核,变得让很多人都不怎么抵触了。

乃至于是欢迎起来。

推行起来阻力大大减少。

高!

实在是高!

简直是神来之笔。

皇帝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胡惟庸越想越是觉得佩服,越觉得这一手,简直妙不可言。

刘伯温!

绝对是刘伯温这个狗东西给出的主意。

除了他之外,别人可没有这么高的水平!

而且,前一段时间,刘伯温这家伙可是又进宫见皇帝了。

还是在皇宫里待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方才离开。

这件事,八成就是那个时候,刘伯温和皇帝嘀咕的。

这狗东西,他咋就不死呢?

“上位,这个主意好,妙用无穷啊!

上位之才深不可测,连这等绝妙主意都能想出来!”

深思一会儿后,胡惟庸满脸惊叹的出声称赞起来。

“这是自然,要不咱咋能当皇帝呢?”

朱元璋毫不客气的将之一口应下。

呸!真不要脸!

胡惟庸暗中猛呸了一声。

要过饭的人,脸皮果然够厚。

明明是刘伯温给出的主意,非要说是他自己想的。

同时对于刘伯温也越发的警惕起来,充满敌意。

皇帝连自己这个丞相都瞒着,面对自己旁敲侧击的询问,都不肯把出主意的刘伯温给透露出来。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皇帝对刘伯温有多信任。

再想想刘伯温能和皇帝解开误会,全都是自己一手促成的后,胡惟庸就更加的心塞了。

“上位,不知这考核由哪里负责?”

忍住心里的骂骂咧咧,胡惟庸问出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六部和御史台,把所属官员应该办的事,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之上。

由六部和御史台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听到这个回答后,胡惟庸郁闷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

六部都归于中书省管,让六部负责绩效考核,就等于是让自己这个执掌中书省的丞相来负责。

这样的话,自己手中的权力将会进一步的扩大,官员们更加敬重服从自己这个丞相。

毕竟考核的大权,在自己手中握着。

他们中又有几个人敢和自己唱反调?

至于不受自己控制的御史台……

御史大夫陈宁,实际上可是听自己话的。

等于从六部到御史,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三本账簿,一本御史台、六部留底。

一本中书省拿着。

另外一本送到咱这里来。

六部和御史台,每完成一件就登记一件,完不成的也需要如实登记。

否则论罪处罚。

中书省可以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议处。

咱这里进行最终核实,对中书省,以及六部,御史台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朱元璋隐晦的看了一眼胡惟庸后,又出声做了补充。

谁掌握了考核权,就是掌握了对官员的们的生杀大权,天然就能让无数官员俯首。

那么权力自然而然也就来了。

这样一个大的权力,他怎么可能会留在中书省?

尤其是留在丞相手里。

中书省跟着打打下手,做些辅助工作还行,至于这真正的大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为合适。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他弄绩效考核,可不是为了给胡惟庸揽权的。

胡惟庸微不可察的怔愣了一下。

不是,合着自己方才是白高兴了?

皇帝这是干什么?

事情交给六部和中书省来做不就行了,还费这事干什么?

皇帝来做最后的审核,只这一个做法,就把考核所带来的好处,拿走了至少八成!

“上位的考虑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上位日理万机,而考核官员这事,有很繁琐,很复杂。

上位要是负责最终核查的话,臣有些怕上位过于劳累了,身子吃不消……”

胡惟庸决口不提权力的事,话里话外,都是对朱元璋这个皇帝满满的关心。

朱元璋浑不在意的摇摇头:“这个胡相不用担心,咱别的或许不好,这身子,这精神头,好的不像话。

再多干点也不是问题。”

胡惟庸登时无言。

皇帝这话说的是真不假。

皇帝简直不是人,比驴都能干,一天天的就跟它娘的不知道疲倦一样。

诸多事都要亲自过问,每天还要处理诸多的政务。

就这还有时间去练拳,去学习,想方设法的弄些刁钻主意,去坑害官员。

且还不耽误他生孩子。

儿子女儿一个接着一个的往外冒,跟生猪崽子一样。

自己一向觉得自己的精力就远超常人了,可和皇帝一比,还是差的太远。

跟着皇帝的步伐走,常常被熬的扛不住。

关键是,自己可比皇帝小了足足八岁!

胡惟庸绞尽脑汁,竟是想不到怎么反驳皇帝,把考核官员的权力,留在中书省。

只能强忍住满心的郁闷说皇帝圣明。

“上位,考核官员是从今年开始,还是明年开始?

又该制定什么样子的考核标准?”

“自然是今年就着手进行。

时间虽然仓促了点,但也能找找经验,通过实践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朱元璋回答理所当然。

“至于考核的标准,首先要制定一个最低标准出来。

比如能不缺勤,能把朝廷安排的事情给完成了,不说多出彩,最起码能把事情给做了,这就算是完成了最基础的标准了。

就能得到一笔相应的绩效奖金。

在此基础上,可以一级一级的提高标准,和细化标准。

相应的,每一级都有着相应档次的绩效奖金……”

朱元璋在这里说着他所考虑的,绩效考核的标准。

对于官员的工作情况,是必须要考核的。

不进行考核,这些人不知道会无法无天到什么程度,会把好好的政策,执行的多烂。

朱元璋现在,相信制度要比相信人心更多一些。

人心实在是太复杂了。

虽然有句话叫做好的制度,也需好的人来进行执行。

但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制度,那连想要执行,都找不到可以执行的东西。

所以,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有了奖励干得好的官员的依据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

督促他们勤政。

尽可能让的让他们不要瞎胡搞。

上辈子的时候,自己也曾意识到需要对下面的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

所以会不定时派遣人,随机到一些地方去检查。

被称之为京察。

只不过这种检查,力度终究还是小,且每次涉及到的部门也少。

难免会让很多人心存侥幸。

这种开国之初,自己的做法一直持续了近百年,才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天顺八年时,开始规定,京察制度每十年固定来一次。

到了后面,觉得十年一次时间间隔太长,所以到了弘治十七年的时候,改为了六年一次。

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自己这个因为挑战文官,不仅落水而死,且死后还被各种黑的子孙时,觉得六年一次大考核还是太短。

于是在对京官六年的固定考察里,又把不定时考察给加了进去。

地方官则三年一次大考核。

一直到张居正当内阁首辅,推行考成法,大明对于官员的考核,终于大成。

张居正也正是通过考成法,控制六科,又以六科控制六部,乃至于控制天下官员。

手中掌握了推行改革的必要权柄。

通过考成法,提拔了一大批拥护新政,能干事的官员出来。

也极大的打破了官员升迁任免,论资排辈的一大陋习。

让真的有能力,敢做事的人可以更容易走上高位。

同时也清理了一大批的蛀虫。

据记载,十来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员,通过考成法进行处罚或罢免。

触动了这么多人的利益,张居正自然落不了好。

不仅死后被清算,家人或是被逼死,或者是被流放而亡,张居正也差点被开棺鞭尸。

同时,各种小作文也是满天飞。

把私下建立皇宫般的宅子,养无数佳丽在其中供自己享乐,出行夸张到要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我非相,乃摄也之类的东西,都给整了出来。

变革者历来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从商鞅到王安石,再到张居正都是如此。

触动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朱元璋决定一步到位,六年,三年都太长了。

必须年年考核,乃至于每一季都考核。

将之行成定制。

他倒是不怕步子太大扯到蛋。

有本事就造反。

没本事就得按照自己的规定来。

多来上一些年,把那些浑水摸鱼的都给淘汰下去,让通过考核的人越来越多,居于高位。

再把自己家标儿,还有大孙子雄英培养好。

确保继任者能按照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那这事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不会人亡政息。

……

返回到中书省,坐在红木桌案前,周围没了什么人后,胡惟庸的一张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

显得无比难看。

狗皇帝越来越过分了。

这等考核加绩效奖金的制度一出来,尤其是最后说的那句,由皇帝负责对中书省以及六部,御史台的工作进行核查,直接就夺了中书省很大的权柄。

刘伯温该死!

当真该死!

自己不过是之前对他动了一下手而已,也没有真的把他怎么着。

他何至于频频对中书省下此辣手?

这狗东西,自己必须想办法将之除了!

……

“阿嚏!”

诚意伯府,拿着一本书在看的刘伯温,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这已经是今天他打的第二十三个喷嚏了。

使劲的揉揉鼻子,刘伯温找了一条毯子裹在了身上。

并让人熬一壶葱姜茶来喝。

他觉得,自己大抵是病了……

……

华盖殿,金漆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对前来上早朝的百官,说了奖金之事。

确认皇帝这话为真后,百官瞬间不淡定了。

发出一阵儿蚊蝇一般的嗡嗡声,透露着诸多的振奋。

一些人甚至于都要落泪了。

皇帝终于开眼了,终于干了一回人事!

朱元璋等众人振奋了一会儿后,就把绩效考核与绩效奖金挂钩,以及相应的考核规定说与百官。

毫无疑问,又是一阵儿的嗡嗡声。

不过,虽有一些嗡嗡声,但有着大额奖金这根大萝卜在,倒也没有什么声音明确的进行反对。

考核这件平日里挑动无数人神经,绝对不好通过的事,今日很容易就通过了。

和朱元璋一开始的预料,没差多少。

朱元璋心情很不错。

不过他也知道,考核之法难的不是通过庭议,而是后面的执行。

那才是挑战的真正开始。

不过,他有信心战而胜之,且看谁的手段高明也就是了。

如此想着,便又宣布了一件事。

一件让徐达魂牵梦绕,一旦用出,绝对能彻底覆灭北元王庭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