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 第51章 郑延平是孙可望?

第51章 郑延平是孙可望?

第51章 郑延平是孙可望?

打发走阿三哥。

营帐中的大明文武颇为感慨。

孟伽拉皇帝此时的境况,和数月前的大明天子有什么区别呢。

同样病急乱投医,残明几大政权也不乏向曰本李朝安南借兵。

莫卧儿扯上几百年前的帖木儿,想毫无关系的中土出兵。

永历帝朱由榔何不是让家眷信奉天主,希冀于万里外的梵蒂冈欧洲列国。

唏嘘一会儿后。

营议重新放回郑延平身上。

“殿下,昔日郑延平之父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在闽省称帝,罔顾你伯父朱由楥乃是神宗嫡孙。”

邓士廉再度开口:“襄皇帝殉国,本该还是永明王的陛下继统。”

“然苏观生和唐王朱聿鐭又不顾陛下天潢正序,三羊僭越,分离粤省,以使李成栋轻松攻复粤东。”

“殿下出身的桂藩,本就与唐藩势如水火,郑延平乃唐藩赐姓,亦以唐臣自居。”

“后来遥尊陛下,却也是拥兵自重。”

邓士廉回忆片刻,重道::“即使郑延平上表臣服陛下,也是小唐王朱聿锷去信劝说的。”

“郑延平与不听诏令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并无二般。”

“陛下更是宁往十三家,也不愿去沿海郑张。”

“淮国公马宝与晋王连同粤东义军,欲要收复粤东,正是郑延平失期而功亏于溃。”

邓士廉停顿良久,最后还是没说出那番话,转头看向马宝。

马宝反正的晚,加入朱慈煊小集体也不久。

倒是不知朱慈煊看重李定国和郑延平,视为南宋韩岳。

首辅让他出言,他也不避讳。

毕竟桂唐两藩的仇怨,不下于明顺。

隆武帝朱聿键的谥号都还是永历十一年才上的。

李定国和郑延平微妙关系中,他也在其中经历全程。

“殿下,郑延平岂止何腾蛟,实乃另一个孙可望。”

朱慈煊一时听呆。

郑延平也叛明投清了?

马宝语气充满气愤:“好叫殿下知晓。”

“臣昔日同僚,李成栋部将,新泰伯郝尚久,再度反正,于潮州一带牵制东虏。”

“此时晋王出桂入粤,攻打肇庆,以欲光复粤东,两广义军皆起而响应。”

“孙可望拥兵贵黔,没有派兵支援晋王,晋王和郝尚久继希望郑延平出兵策应。”

“然郑延平踞闽海不出,晋王败退,只剩郝尚久一部在粤,受东虏围攻。”

“郝尚久再发密信与郑延平,岂知他驻师揭阳,紧邻潮州。”

“却因郑芝龙在京城发书信与他,撤兵回厦。”

马宝咬了咬牙齿,继续沉声道:

“后面晋王再进粤东,和殿下想的一样,打穿两广,会师郑延平。”

“将各地义军连成一块。”

“围攻新会时,与东虏僵持半年,多番让郑延平出兵,务要延期。”

“半年之久啊,去信十余封,这次郑延平倒是出动了他家的水师。”

“结果只是在潮州收集粮食,罔顾新会城下死战的大明将士。”

“更是有海上消息,说郑延平投靠清廷。”

“东虏若信他则为清人,不信则为明臣。”

马宝愤气填胸,直视朱慈煊,恨声道:

“新会之战,乃我大明彼时最后的一次复兴机会,全因郑延平逡巡不来而丧失。”

“孙可望众叛亲离,叛明投清之前,好歹还力抗东虏,哪似郑延平首鼠两端。”

粤省恢复,永历大西政权就不必再困居西南。

甚至湖广顺利,与十三家联合在一起,汇同闽粤的反清义军。

几乎能使永历重回剃发易俗时,天下反正的大好局面。

朱慈煊脑袋晕乎乎的。

郑延平这么离谱吗?

这比李定国在昆明的曹操风范,夸张的多了。

不是。

南明两大柱石,一个曹操,一个孙可望。

南明还有忠臣吗?

能抗十六年,难道全靠代清残暴无道啊?

没金手指,这南明谁能玩。

见太子殿下知晓些情况,邓士廉拱手道:“殿下,郑家。”

“郑芝龙郑延平,都只在乎他家根基的闽海一带,海盗出身没有家国,彼辈没有驱虏复国之心,万不可斜之以重。”

朱慈煊满心的无所适从,良久才醒悟过来,摆了摆手:

“郑延平好歹也兴兵曾想光复南都,何谈没有复国之心。”

反清复明才是第一要务,才是主要矛盾。

其他的都可以放一边。

郑家真只想待在闽海独立称王。

大事业成功后,许他又如何。

“纵然不是同藩,但皆是明臣。”

“靖远伯武大定曾割据川中自立,广国公贺九仪也是孙可望旧将,曾威胁行在,如今不皆在洪沙,保卫天子吗。”

朱慈煊看向营帐中的文武。

邓士廉几人猜度太子心意已决,无奈回复:

“让那些南洋汉人出使闽海,看郑延平是否愿意归顺,朝中再想办法从安南借道。”

“看能否东西夹击,恢复粤东。”

“不过殿下决定北返,攻复粤东要放在吴三桂之后。”

许久没有出声的沐天波忽然开口:

“殿下,广国公贺九仪是从桂西南宁走元江而会师晋王。”

“不如让臣重返孟艮,召各方土司,进军滇南。”

“前元江府知府那嵩虽已殉国,但滇南土司世受皇恩,若王师抵达,多半会反正归明。”

“待得元江府,可传信延平郡王,商议后面恢复两广。”

既能从滇南威胁昆明,牵掣吴三桂。

又能后续谋划桂粤。

朱慈煊与群臣当即确定了这套方略。

上洪沙李定国两万兵马驻防木邦蛮莫。

下洪沙乍看十万军,实际可战之人不过两三万。

令沐天波带上一万兵马奔赴孟艮,进取滇南。

朱慈煊与白文选几位大将,领两万兵去往木邦,与李定国会兵。

吴三桂只要没有十万兵马,怎么也要做个一场。

“至于荷兰人……”

朱慈煊深思片刻:“钱吧,从府库中取两万金,找些洪沙兵。”

“用南洋汉人的船运至苏门答腊,给亚齐国。”

“敢不敢打,怎么打,看他们。”

商议确定留陈安德武大定在下洪沙驻守,顺便安排运粮。

其余所部,皆在三日后北返阿瓦。

就在这时,潘璜又又又推门而入。

众人纷纷怒目而视。

潘璜喘着粗气,语出惊人:“殿下,这回是荷兰人,还有代清……”

“你说什么?”邓士廉吃惊,用家乡口音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