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61章 私议后世,京师流言【求追订】

第161章 私议后世,京师流言【求追订】

第161章 私议后世,京师流言求追订】

茹太素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对火车有了些了解。作为一个在中枢、地方都有任职经历的官员,他最先想到的自然也是粮草运输问题。

‘若真是一天多就能从京师抵达徐州,倒是比以运河运输粮草更方便。’

茹太素这么想时,便听见呜呜的鸣笛声从远处传来。

顿时百姓们高呼。

“火车来了!”

“哪儿呢?”

“那不是吗,从楼江门北边过来了!”

茹太素往东北边望去,果然瞧见一道浓浓的烟柱,以及烟柱下在铁路上奔跑的长长身影。

只见那身影有十二节,估摸着每一节都有几丈长,比寻常的马车车厢不知大哪儿去了。

茹太素眼神不太好,再加上有一里多远,前面还有些个子比他更高的人偶尔遮挡视线,因此,直至火车驶入跨江大桥的下层铁路桥,他也没能看清更多火车细节。

心中颇觉遗憾。

这时百姓又热烈地谈论起来——

“这火车还真神奇,竟真的不用牛马拉哩!”

“可不是——据说用煤烧火就能走,所以才叫火车。”

“你说那火车头里面是不是藏了个吃煤或是吃火的怪兽?”

“若有,那也该叫神兽、仙兽,怎么能叫怪兽?”

“真想上去瞧个究竟。”

“上去瞧?你也不怕那神兽把你吃了?”

“怕个卵——你见过牛马吃人?神兽既然被朝廷驯服了,就肯定不会吃人。”

大多数百姓的谈论都偏向神怪异论,茹太素学儒出身,子不语怪力乱神,何况他可是知道,这火车是工部科技司造出来的,能跑都是由一种叫做蒸汽机的机器带动,而非什么神兽。

所以听了几句周围百姓的谈论,他便转身离开。

进城之前,他几次忍不住回头望,可惜火车已经跑没影了。

‘科技司既能打造出这火车,不知能否修造那铁路?若能,只怕朝廷今后将会大修铁路——不得不说,以火车、铁路运输,确实优于运河。’

‘只是不知这铁路造价如何,修造起来又需要动用多少人力···’

···

朱元璋每日要处理的事务都不少,见火车远去不见了,便没准备在京师火车站多待。

走出火车站的路上,他问:“这火车什么时候能回到京师?”

刘宽道:“从京师到徐州的铁路长约七百里,以驺吾号的速度,哪怕算上沿途在滁州、凤阳、宿州停歇加煤、加水的时间,也只需一天多就能跑到。”

“因此,若无意外,三日左右,驺吾号便能返回京师。”

朱元璋闻言冲另一侧的朱标道:“标儿,咱记得你几日前提过,为配合这次火车首发,已派人到徐州守着,要将那里的两千石用火车运回京师?”

朱标点头,“儿臣是有此安排。”

朱元璋笑道,“苏铨、刘宽,若三日后,太子安排之人真能带着那两千石回到京师,朕便为科技司所有参与打造火车之人叙功!”

刘宽、苏铨闻言对视了眼,却是既高兴又忐忑。

高兴自是因为朱元璋的承诺——如此提前说明叙功之事,必然不是小叙,而是大叙。

忐忑则是担心火车在这首次运输出现什么事故。

其实刘宽本想跟着火车去趟徐州的,奈何上至老朱、朱标,下至科技司官吏,都不同意。

无奈之下,他只能让张金饶、郭天问、裘七尺三人带队随车走一趟,以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

哐当哐当。

张金饶为了这次火车首发之事,已经两三日没睡个囫囵觉——他这几日一直睡在火车站,却睡不踏实,一夜要醒来好几次,每次醒了都要去检查一遍各项准备工作工作。

如今人在火车上,听着火车行进时那特殊的哐当声,再感受着从窗外吹来的寒风,他不仅不困,反而格外的亢奋。

自他就任铁路局主事以来,忙碌了四个多月,都为了这火车运行。

如今终于到了验证成果之时,怎能不亢奋?

裘七尺坐在张金饶对面,神色同样亢奋无比。

火车过了跨江大桥好一会儿,他才从窗外收回目光。

注意到张金饶的厚重眼袋和微黑的眼眶,他便道:“张主事几日都没歇息好吧?这火车到滁州还需要几个时辰,不如你在车厢中休息一番。”

张金饶摇头,“此番火车首发对铁路局而言至关重要,我哪里睡得着?”

裘七尺道:“这火车之前已经在京师和丹徒之间跑了十个月,已经极少出现故障,更不曾出事故,此番跑徐州也不会出问题的。”

“何况郭主事和我都带了项目组精干人员随车,真出现什么问题,也可以解决,不至于误事。”

张金饶无奈道,“我确实睡不着,裘主事不必再劝了。”

这时一股怪风灌进来,却是车厢连接车头处的门被打开,郭天问从车头回来了。

这列火车只有靠近两端车头的两节车厢被设计成客厢,中间八节则都是货厢。

但哪怕是客厢,与车头连接处也未能封闭,只不过较为宽敞,并在两边加了铁链护栏。郭天问也知道这次火车首发很重要,所以自火车启动时,便呆在车头。

只是车头又热又脏,所以见火车过了桥,行驶平稳,他便回客厢这边了。

郭天问、裘七尺等人因进行了大半年的火车试行实验,心理准备更充足,所以过去几日虽然也在为这次首发准备工作忙碌,却没到睡不好觉的地步。

此时两人状态都比张金饶要好。

郭天问先用车厢里准备的水和毛巾洗了把脸,才坐到裘七尺旁边,感慨地道:“我们忙碌了一年多,火车终于投入实用了,不容易啊。”

听郭天问说出这么感性的话,裘七尺略微意外,随即道:“咱们有刘副郎给的各种资料,甚至亲自指导,铁路也是现成的,不必自己修,实现铁路运输已算困难少的了。”

“你想想,若非有刘副郎和这铁路,哪怕我们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甚至知道怎么造,只怕也得数年之功才能实现今日火车驰骋之景。”

张金饶与刘宽接触晚一些,但也有好几个月了,对刘宽来历多少有了些猜测,甚至听过某些传闻。

听了两人这番谈论,便压低声音道:“我听说,刘副郎并非天上谪仙,而是来自后世?”

若是平日里,裘七尺肯定不会参与讨论此事,便是郭天问也不会。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但今日火车首发,两人心中激荡,再加上如今呆在火车里,其他人离他们至少也有几步远,又有哐当声掩盖,便忍不住聊起来。

郭天问道:“虽然刘副郎没当面承认过,但我敢断定,他就是来自后世。”

“他是怎么来大明的?来自多少年后?大明后来如何了?”张金饶四十好几的人,此时也变成了好奇宝宝。

裘七尺仍比较警惕,望了望左右,才低声道:“这谁清楚?估摸至少是好几百年后吧。”

张金饶又问:“那这火车、铁路,乃至那跨江大桥,都是后世造物了?”

“不错。”郭天问肯定地回答,“就像我们大明有火铳、碗口炮一般,后世之物总会更先进一些——先进这个词,也是刘副郎说的。”

张金饶道,“就算后世之物更好,可能造出火车、铁路,乃至那跨江大桥,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些。”

“扬子江横在南北之间多少万年?那么多朝代过去,也没见能在江山造起大桥的。”

郭天问道:“这都是科学、科技之功,所以,刘副郎办了《自然科学期刊,又建议陛下将自然科学、百工技艺列为科举选考内容。”

“他还在大本堂给皇子们教授自然课···凡此种种,皆是为了宣扬科学、科技之道——此道之功,足以改天换地!”

“小声点。”裘七尺让郭天问的话下了一套,“什么改天换地?是让大明更加强盛。”

郭天问一笑,不再多说。

张金饶则露出神往之色,喃喃道:“真想见见刘副郎所处的后世是什么样子啊。”

三人这番关于刘宽及后世的谈论浅尝辄止。

两个时辰后,火车抵达滁州火车站。

该火车站的官吏等人员也是早就准备好了,协助列车工作人员添煤、加水,一些人则趁机下车到站内茅房大小解。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火车才启动,继续向前行驶。

就这样,到了次日中午,火车顺利抵达在黄河南岸的徐州火车站。

张金饶、郭天问等随车人员都下车休息,并让徐州站的人将仓库中的两千石装车。

两三个时辰后,两千石全部装车完毕。

张金饶等人又对火车做了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检查,确认所有发车前准备工作无误,这才让南端的车头启动,带众人返程···

···

十一月初一,下午。

京师。

自驺吾号通过跨江大桥驶离京师,这两日的白天一直都有不少百姓在大桥附近等着,想看火车能否回来,又什么时候回来。

或许是冬日里百姓比较清闲,又或许是存在别有用心之人,过去两日,竟有些不好的言论在百姓中流传。

比如说火车半路上翻了,又比如说火车在凤阳被烧毁了,甚至还有说火车半路上被雷劈成几节的,等等。

虽然这类言论传播得并不广,但还是让京师莫名地气氛紧张起来。

紫禁城,奉先殿。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正在向朱元璋禀报对此事的调查。

“回禀陛下,末将派出了十个小队分头调查,最终发现,此类火车出事故的言论根源都出自百姓私下里闲聊。”

“例如第一个说火车被雷劈的百姓,其实是与人谈论,火车疑似由妖物拉动,会否遭雷劈。”

“结果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就变成了火车半路上被雷劈成了几节。”

毛骧说到这里便停下了。

此番调查所得到的结果都已写成奏本交了上去,正被朱元璋翻看着。

怎么判断这些言论的性质是朱元璋的事,毛骧可不敢谏言试图影响什么。

第二更。

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