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116章 父子默契,露布报捷!【求订阅】

第116章 父子默契,露布报捷!【求订阅】

第116章 父子默契,露布报捷!求订阅】

趁着毛骧到来前,朱元璋又跟朱标说起了国旗的事。

朱标听了自是满口赞同,对刘宽“设计”的国旗也颇为满意。

他随后趁机道:“儿臣听母后说,父皇已派人去陕西、山西传旨,让二弟、三弟回京,欲让他们重新入大本堂学习。”

“二弟、三弟毕竟已成人就藩,这样做恐怕会让他们颜面难堪,会不会不太好?”

“不太好?”朱元璋又来气了,“难道他们在封地做的那些事就不让咱颜面难堪了?”

“咱不将他们叫回来重新管教,不止是封地百姓受苦,只怕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就把自己作死了!”

见朱元璋真的生气,朱标只能放弃继续劝说的想法。

随即禀报另一件要事。

“对了父皇,军器局下属枪炮厂呈报,已经根据刘宽提供的资料研制出了鸟铳。儿臣准备明日便过去验看,若是没什么问题,便让他们开始生产。”

因为有刘宽提供的资料,军器局几乎是在仿制,这个出成果的速度称不上快,朱元璋听了消息倒没多少惊喜感。

他嘱咐道:“火器毕竟危险,你若要试铳,一定要注意防护周全。”

“儿臣明白。”

父子俩都没提一起去验看鸟铳的事,这是多年来形成的默契,为的就是避免俩人一起遭遇危险,乱了大明社稷传续。

待朱标告辞时,朱元璋又想起被他处死的那一千多工匠。

于是道,“你回头从内帑抽调一笔钱,给当年中都被处死的那一千多工匠家属作为补偿。记住,要用你的名义。”

朱标看了朱元璋一眼,应道:“儿臣明白。”

他知道,朱元璋这么做不仅是心生愧疚想弥补下当年过错,还有让他施恩,避免被那些工匠家属一起仇恨的想法。

但后者未必会有多少效果。

所以,朱元璋这么做更多还是为了减少心中愧疚。

朱标离开不久,毛骧便来了。

礼毕。

朱元璋直问,“咱让你调查韩国公与胡惟庸密之间的事,进行得如何了?”

毛骧低头道,“目前还没什么进展。”

朱元璋道:“若是经费、人手不足,可以跟咱说,但事情你得抓点紧。”

“另外,你再分一队人手去秘密调查当年中都怪异及工匠暗施压胜法之事,看是否与韩国公有关。”

又是韩国公?

毛骧听得心头狂跳。

豁然觉得,这位自当上军机大臣后又隐现当年宰相威风的开国元老怕是已走到了悬崖边缘,只差一步就要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回过神,见朱元璋正面无表情地看过来,毛骧赶紧应道:“末将遵命!”

···

···

北风呜呜。

刘府马车辚辚地驶过长干桥。

车厢内,刘宽又紧了紧身上的貂皮大氅,道:“这天气真是越来越冷了啊。”

在旁侧端坐刘来福笑着应道,“都快腊月了,可不是越来越冷?往年这个时候,柴炭都要涨价,穷苦人家舍不得买,就只能少出屋硬挺着。如今都用上了老爷发明的蜂窝煤,却是没过去那么难熬了。”

“你倒是会拍马。”刘宽一笑,随即问:“蜂窝煤没涨价吧?”

“没有,还是刚出来时的那个价,就是有时去晚了会买不到。”

刘宽道,“还是产量不足,等明年冬天,京师这边应该就不会缺蜂窝煤了。”

说话间,马车停下,却是已经到了三才印刷坊。

代管事林阿九闻声迎了出来。

“东主老爷安好!”

刘宽笑着点头,“好。”

说完,便带着小厮阿荣、刘来福一起进入印刷坊。

只见前院中林阿九的两个儿子跟另外三名刻工正忙碌着,却是在处理雕版木料。

雕版不仅需要用到梨木等特殊木料,还需经过多重特殊处理,才能成为合格的雕版用材。

两个中老年人都穿着衣,三个年轻人却只穿着织里衣和粗布外套,挽着袖子,像是感觉不到冷似的。

瞧见刘宽进来,几人立马停下,一起过来行礼问候。

或许是林阿九吩咐过,包括新招的三名刻工在内,都是躬身作揖,并未行跪礼。

刘宽示意几人继续干活,便对林阿九道:“刊物我已经写出来了。”

说着,刘宽从阿荣手里拿来牛皮袋,掏出了他过去这些天编写的《自然科学第一期,递了过去。

林阿九小心地接了,却没急着翻看,而是道:“老爷,外面冷,要不咱们屋里说话?”

“也行。”

当即几人便来到了前院主屋厅堂。

林阿九请刘宽坐下,他则站着翻看起手中书册。

只见这书册算上封皮,也不过十二开。单页纵长约一尺,横宽约七寸。

书页两面都书写了文字,且几乎每页都有一两幅插图。

插图并不复杂,皆是工笔简画。

字迹娟秀,不像东家这样的男子笔迹。至于插画是否出自东家之手,他就看不出来了。刘宽问:“林管事估计需要多久完成雕版?”

林阿九估算着每页的字数,道:“老爷这书一页少则三百来字,多则近五百字,皆是簪小楷,再算上九幅插图,咱们六个人一起上,估计也得半个月才能制好雕版。”

刘宽此前又来过印刷坊一次,对雕版之事也有了更多了解。

一名娴熟刻工,若要保证篆刻的文字水准,一日最多刻百来个字而已。

三才印刷坊的六名刻工中,只有林阿九等三个中老年人技艺娴熟,另三位青年刻工都是刚出师没几年,水平一般。

再考虑到他对刊物印刷质量要求不低,半月完成倒也不算慢。

可中间要是有别的事耽搁,却说不定了。

比如说官府派来紧急印刷任务,某个刻工生病了,等等。

因此,刘宽稍稍沉吟便道:“再招两三个刻工吧。”

林阿九已知道刘宽不在乎印刷坊是否盈利,便直接应下了。只是心里暗自决定,若有可能,还是得在不耽误刘宽之事的前提下,多接点活干。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回过神,他便问:“这书老爷准备印多少本?”

“先印一千本吧。”

一千本?

林阿九听了再次惊讶。

须知,此时除了官学学生们所需的儒学经典,其他书籍鲜少有能卖出上千本的。

若是私人刊印,不以盈利为目的,多是印上几十本,至多上百本,就够散发给亲戚朋友了。

这部名叫《自然科学的书显然不是儒学经典,似乎是百工杂记一类,以他多年刊印经验看,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他真不知刘宽为何要一次刊印上千本。

于是提醒道,“东家,要不咱们先印个三五百本,若后面不够再加印?反正雕版刻成会留着,加印也不费事。”

此时雕版印刷成本不算太低。

刘宽听了便一笑道,“也罢,就先印五百本吧。”

交代完任务,刘宽又跟林阿九了解了一些印刷坊其他方面的事,便出来,乘坐马车回府。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他出门基本不会骑乌云踏雪了,要么步行,要么坐马车。

只偶尔空闲时,才会骑马到城外大桥附近转转,当做遛马···

进入内城没多久,刘宽便听见一阵高喊,伴随着马蹄声从远处迅速靠近。

“大捷!”

“我军大败胡虏于白石江!生擒把匝剌瓦尔密麾下大将达里麻,俘虏上万!大军已攻入云南重镇曲靖!”

报捷的骑士驾马小跑着经过刘宽的马车,往里仁街而去,引得沿途不少百姓出门观望。

说起来,这已是近半个月来老朱搞的第三次露布报捷了。

据朱标所讲,因明军有千里镜相助,聚兵于湖广、四川边境后,很快就探查到了所需的敌情,于是在十一月初便对元梁王势力展开了进攻。

大军一开入贵州,当地苗蛮土司大多望风而降,因此明军很快就攻克了普定、普安等要地,在云贵边界与元梁王大军展开一场大战。

如今看来,这场大战明军如历史上一般获得了大胜。

‘不知老朱让亲军送去的虎蹲炮有没有赶上这场大战。’

刘宽心中好奇,却并没有入宫询问。

天黑了,朱蕙兰还等着他回府吃晚饭呢,白石河大战详情大可等明日再问。

···

次日上午。

刘宽正在科技司院处理公务、润色奏本,一宦官便带来了老朱口谕,传他进宫。

他原以为老朱是想主动分享白石河大捷的详情,谁知却是另一件事。

“大桥守卫将领急报,栏杆上发现疑似油漆剥落,一些原本就裸露在外的钢铁更是有锈蚀痕迹。此事可有什么说法?”

刘宽听了微愣。

随即才想起来,这大桥是要保养、维护的,就如铁路一般。

只是他以前完全没接触过桥梁建筑方面的事,便一时忽略了。

回过神,他便道:“这跨江大桥虽是以钢铁、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筑,却也如木制的宫殿般,需要定期保养、维护。”

朱元璋听了也没怪刘宽为何不早说,直问:“你可知如何保养、维护?”

“微臣之前并未接触过这方面的事,只能先去大桥上查看一番,再思虑此事。”

朱元璋点头,“那便速去——咱大明目前可就这一座跨江大桥,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建造之能。”

“若有可能,定要保养好这座大桥,别让它早早朽坏掉了。”

“微臣明白。”

刘宽说着,便要告辞。

却听老朱又嘱咐道:“注意安全——咱还是那句话,你的安危最重要。”

刘宽又感动了一下下,点头应是,退离出宫。

第二更。

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