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一边开始写患者的医案,同时心里在考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来治疗。
如果是相对保守一点的话,方言会先选择看看治疗之后眼病的发展情况,再来决定治疗结石要用什么药。
但是现在他结石的这个情况,已经不太有那个时间了。
治疗眼病的西药乙酰唑胺加维生素c本质上是以耗损肾气为代价换取眼压下降,这导致上焦眼病与下焦结石形成恶性循环,每延迟一天治疗,肾气损耗增加一分。
患者说过他的肾盂积水程度持续增加,自己都发现积水越来越严重了,结石却还在原来的位置,没移动,这提示存在肾功能损害风险,需在短时间内解除梗阻,因此方言必须在保肾气的前提下,同时解决眼、肾系统性的问题。
现在,方言打算制定一个标本同治的治疗策略,既要解决结石和肾积水的问题,又要保护肾气,同时改善眼部状况。
患者同时存在“上焦目疾”视网膜脱离与“下焦淋石”输尿管结石、肾积水,两者均与肾气虚弱密切相关。
脉象“两尺短虚”、舌象“白腻苔”提示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肾积水、湿热瘀阻形成结石砂石淋,且肾精不荣于目造成视网膜病变。
首先,应该立即停止西药的使用,打破恶性循环。
然后温补肾阳是关键,因为肾阳不足是根本病机。
温补肾阳,是为了恢复肾之气化功能,解决代谢障碍、结石及眼睛问题的根本。
要清热利湿排石、通络明目快速解除肾梗阻、改善视网膜血供。
方言想了想,可以选择金匮肾气丸加减,加入牛膝和车前子以增强利水效果。
其次,针对结石,需要化石通淋,使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药物。
同时,加入枸杞、菊花等明目药物以养护眼睛。
他这个情况还需要加入针灸。
在针灸方面,方言想了想,可以选取肾俞、太溪穴来温补肾气,以及睛明、太阳穴改善眼部循环。
最后,需要考虑治疗过程中可能的排石反应,准备好缓急止痛的方剂如芍药甘草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腰痛。
总结起来,治疗思路应围绕温补肾阳、利水排石、养血明目展开,同时调整西药,通过综合手段打破恶性循环,恢复肾气,解决上下焦的问题。
然后方言开始拿出处方单,写了起来:
主方:济生肾气方。
用的是金匮肾气丸的方子,加牛膝、车前子。
方剂如下:
熟地黄 15g、山茱萸 12g、山药 15g、茯苓 12g、泽泻 10g、牡丹皮 9g、肉桂 6g(后下)、制附子 6g(先煎)、牛膝 12g、车前子 15g(包煎)
写完后,方言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在方剂下面补上:
化石通淋:加金钱草 30g、海金沙 15g(包煎)、鸡内金 10g(研末冲服)
清热利湿:加滑石 12g、石韦 10g。
养血明目:加枸杞子 15g、菊花 10g、决明子 12g。
写完这里他才满意,然后写起了煎服方法。
附子先煎30分钟,肉桂后下,余药常规煎煮。
海金沙、车前子需纱布包煎以防药渣刺激咽喉。
鸡内金研末分两次冲服。
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他的方剂开好了后,又补了一个方剂上去:
上述方剂服用后,若出现急性腰痛也就是排石反应,可用芍药甘草汤(白芍30g、炙甘草10g)缓急止痛。
接着方言又写上了针灸方法,这个交给老范操作:
温补肾气:取肾俞(双)、太溪(双),艾灸或温针,每日1次。
通络明目:针刺睛明、太阳、风池,改善眼部微循环,辅助降眼压。
愈后以六味地黄丸合五子衍宗丸滋肾固本,防止复发。
写完后,方言这才在医案上写起了自己的方解和治疗逻辑。
济生肾气丸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山茱萸填补肾精,恢复肾之气化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液代谢障碍。
牛膝引药下行,车前子利水消肿,缓解肾盂积水。
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利湿、溶解结石;鸡内金消积化石,针对输尿管结石。
滑石、石韦清利下焦湿热,改善尿黄、尿少症状。
枸杞子、菊花、决明子滋肾养肝、清肝明目,促进视网膜修复。
接着他在医案最后写上:
此方通过温阳利水、化石明目,兼顾上下焦问题,主旨是在打破“肾虚,结石,目疾”的恶性循环,标本同治。
身后的四个同学看到方言的治疗逻辑,一个个悄悄的记了下来。
到现在方言的风格已经变化多次了。
之前在班上讲课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但是看到现场直播方言也能这么运用自如,给他们就是另外一个感觉了。
这就是高手啊,已经把各种风格用到信手拈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了。
写好之后,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现在您要立即停用乙酰唑胺、维生素c这些西药,避免加重肾气耗损。然后服药期间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毫升,配合跳跃运动辅助排石。”
“此外还有如果出现急性的腰疼,那就是要排石了,及时通知我们的值班护士,她们会给你帮助的。”
听到方言说完,患者连连点头:
“好的,好的。”
这时候方药中从外边回来,看到方言都已经在撕处方单了。
他也是惊讶方言这个看病的速度,今天这些人可都是国外筛选过后回来的,除了个别的人基本都是比较难治的情况,方言这速度却如此之快,简直让人惊叹。
“您现在去办理入院手续,记着一定要多喝水多跳,不过一次性不要喝那么多,要不然你跳起来会呕吐的。”方言对着患者做着叮嘱。
患者应道:
“好的!”
然后他妻子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盒子递到了方言面前。
“从国外带回来的小玩意儿,方大夫还请收下。”
方言看了一眼,有点像是首饰盒子。
点点头说道:
“感谢!”
随后,这第六个患者随后就和妻子一起出去了。
走的时候还对着门口的老方点了点头。
方言看到老方回来,对着他说道:
“您不是要看协和的中药房吗?这么快就回来了?”
方药中说道:
“看过了,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后来我问了他们,那些规定都是你制定的,我就干脆回来了,问他们还不如问你这个制定规则的人。”
方言恍然大悟,说道:
“都是些熬药的安全准则,您也知道我喜欢用毒,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出事情,所以规定必须抓紧。”
方药中点点头,他来到方言身边看着医案问道:
“话说这个患者是怎么回事?”
方言指了指医案上面的内容说道:
“是眼睛和肾的问题,您瞧瞧,我刚才开了个方子,用的是“同病异治”(见834章)的相反方法“异病同治”。”
方药中看了下方言的医案,思路非常清楚就算是刚刚他没有在这里,也非常清楚的明白了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病人的身体状态和方言的思路,医案上也写的很清楚。
所谓的异病同治,其实就是黄帝内经里的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
方言以“温补肾阳”为主线,通过增强肾之气化功能来实现,下焦通调,上焦濡养。
气化有权则水道通利,结石自消,肾积水缓解,肾精充足则目得血供,视网膜脱离逐步修复。
“方哥,这次我去送方子吧。”袁青山再次站了出来。
今天这里的人,必然就有必要多跑一趟。
袁青山可不觉得自己吃亏了,现在勤快点,以后方哥肯定更愿意带他出来。
这个就是他一点点小心机了。
不过方言却对着他说道:
“最近老范有点忙不过来了,你针灸方面怎么样?要不来帮下老范?我给你按照老范的标准发工资。”
“行啊!”袁青山感觉自己突然被天上掉的馅儿饼砸中了,自己刚想吃吃亏,现在方哥直接就给好处了。
吃亏是福啊!
特别是在方哥这里,好处就来的太快了。
“行,那你去药房吧。”方言将处方单递给袁青山。
后者拿过后高高兴兴的就跑出去了。
出门的时候还没忘了把外边的人招呼进来。
除了方药中,其他人都露出羡慕的神情来。
这基本上就是方哥拉入团了。
方言其实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认为老范的事情有点多,刚好袁青山也有差不多的水平,不用白不用啊,而且这小子很有眼力,抢着干活,这就说明他并不拒绝这种劳动,方言于是才想着问问他,到底做不做。
事实证明袁青山也确实很乐意。
现在班上唯二两个道医,都开始在这里帮忙扎针了。
老范也是能轻松一些了。
这时候第七个病人已经和家里人一起进来了。
这家人方言见过,是日本的华侨,在北海道那边做生意的。
北海道渔业资源丰富,他们家早年从事海产品贸易,将北海道的海鲜等特产出口到其他国家,后来发家过后开始从事蔬菜种植、花卉栽培等,后来又从事农产品加工生意,将农产品制成罐头、腌制食品等。
这次回来也是打算在国内弄一家海产品罐头的公司。
当然了还有就是给家里的人看病。
他们家姓谷,这次需要看病的人,是26岁的谷家女儿谷芷兰。
患者的脸看起来瘦瘦的,脸上的皮肤光亮,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她老爹谷先生进门后带着家里其他人都和方言打招呼,就这位只是点了点头,像是嘴都张不开似的。
接着患者老爹谷先生,对着方言代述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最早要从1976年5月说起,那会儿有一天开始,芷兰就发现手脚末端的皮肤出现了肿胀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发紫,摸上去凉凉的。当时我们以为是她碰水产品多了出现的情况,于是就让她在家里休息,但是没想到这种情况逐渐发展,连前臂也出现了肿胀。”
“然后我们就去到当地的医院检查,当时西医说这个叫雷诺病,说是典型症状。”
“是因为为寒冷或压力下手指脚趾发白、发紫、发红,伴有疼痛和麻木。”
“然后我们就开始按照雷洛病的方式治疗她,但是过了1年之后,她出现了张口困难,胸腹部皮肤渐变硬,甚至不能捏起的情况。”
“而且换了一家医院后,他们说这个不是雷洛病,而是带有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硬化症,皮肤活检有真皮层胶原增生、小动脉玻璃样变。”
“我们去年又换地方治疗,虽然有效果,但是情况并不是太好,只是止住了恶化,一直都没有痊愈,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要注射好几种药,什么血管扩张的,调解免疫的,七七八八的,到了今年后,她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肾损伤的情况。”
“后来我们停止了治疗,在家里想办法找汉方医治疗,但是他们说现在情况不太好,只能是试试看,结果治疗了两个多月,确实是没什么效果,最后我们听到您的消息后,这才回来的。”
“想找咱们正宗的中医试试,看看有没有治愈的希望。”
方言点点头,既然找过来看病,那肯定是没有简单的,他是早就有心里准备了。
谷芷兰这情况从他们描述来看,已经是持续了有快两年时间了。
最开始被诊断为雷诺病,后来又被诊断为带有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硬化症,这个雷诺现象其实是西医里的一种说法。
这是一种以肢端皮肤间歇性苍白、发绀和潮红为特征的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常由寒冷或情绪波动等因素诱发。
原发性雷诺现象病因尚不明确,猜测是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增加、遗传因素等有关。
患者多为年轻女性,且病情相对较轻。
最开始他们西医判断就是这个。
随后判断的则是继发性雷诺现象。
也就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还有血管疾病比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然后还有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
发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是手指或脚趾等肢端部位皮肤突然变白。
这是由于小动脉强烈痉挛,导致局部缺血。
第二阶段,皮肤颜色转为青紫,因缺氧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最后第三阶段,皮肤逐渐变为潮红,这是血管扩张、血流恢复所致。
发作一般从手指的指尖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可累及整个手指甚至手掌,严重时脚趾、鼻尖、耳垂等部位也会受累。
这基本上和谷先生说的能对上号了。
方言开始检查起谷芷兰的情况。
她手脚末端紫绀,而且摸起来冰凉冰凉的,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头上还有破溃后留下的疤痕。
“嘴巴张不开吗?”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谷先生对着方言说道:
“芷兰的嘴只能张开很小一条缝,吃饭也只能够吃一些流食,我们在日本的时候,都是输液和流食一起来的,要不然她身体顶不住。”
方言说道:
“能张开一点也行,我看看舌头。”
谷芷兰听到后,有些小心翼翼的张开嘴,只露出能通过一根手指的缝隙。
“这就是最大的程度了?”方言问道。
谷芷兰又再次努力张大了一点,然后才点点头。
方言拿出电筒对着谷芷兰的嘴里照了下,看到舌苔薄白,舌质淡。
嘴里没有其他异味,又换了几个角度看了看,方言发现她口腔里好像有某种炎症,呈现白色。
不过嘴张不大,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接下来方言关掉电筒,对着谷芷兰说道:
“好了,现在把手给我,我把一下脉。”
谷芷兰听话的照做,然后左右两只手切脉后,方言发现是脉沉细。
西医里面的系统性硬化症,其实就是硬皮病。
西医诊断的系统性硬化症,在中医属“皮痹”范畴,与《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的论述高度吻合。
患者皮肤硬化、张口困难,符合《金匮要略》“肌肤甲错”的痰瘀互结特征。
这个病方言在萧承志给他的笔记里见过,那本笔记写的是萧承志在广州遇到的疑难怪病,上面不仅有他治疗的手段,还有师父邓铁涛给出的意见。
其中第一页,就是写的1974年4月,他们在广州治疗一位48岁,姓熊的患者的硬皮病,里面有萧承志第一次开的药方,还有复诊的时候邓铁涛修改后开的药方。
其中邓铁涛解释硬皮病的机理,里面的内容写得非常详细。(见587章)
从邓铁涛的分类来看,对于谷芷兰的病症,其实也不能算是系统性硬化症,应该叫弥漫性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症。
因为明显是从四肢远端开始,逐渐累及近端皮肤和内脏。
统性硬化症包括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是同时开始的,和患者家属描述的不一样。
不过在中医里,这种现象都叫皮痹。
她本来在北海道那个寒冷的地方,加上本身体质阳虚,受寒受冻,气血痹阻,手指上出现状况后,并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所以才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从她的各种表现来看,现在发展的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患者肢端冷紫、脉沉细,与《景岳全书》阳虚者,气不足也的描述一致。
皮肤硬化如革,舌淡无华,印证《医林改错》血受寒则凝结成块的病理机制。
这都是因为肾脏的阳气不够充足,风邪、寒邪、湿邪这些邪气阻塞在人体的经络里面,使得营气和卫气不能正常协调运行,所以气血就被痹阻在经络中,没办法顺畅地流通运行了。
1974年那个医案,当时邓铁涛使用阳和汤治疗硬皮病,3月后患者皮肤软化率提升,他后来半年复查,症状只剩下肢体手指脚趾有紫绀,身体皮肤基本上恢复正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那个病人情况远没有谷芷兰这个严重。
现在方言要开药,只能按照邓铁涛邓老的思路,但是不能按照他的法子来开。
1974年的那个医案,主要是寒湿痹阻以皮肤症状为主。
现在方言遇到的这个是肾阳虚损加上寒凝血瘀,再合并内脏损伤,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
他那个是早期,谷芷兰的这个是进展晚期。
所以阳和汤的温阳散寒,化痰通络,已经不顶事儿了。
得弄更猛的才行。
这时候看到方言写完医案后在思考,方药中看了看他写的辨证情况,也对着他提醒到:
“患者病程长达2年,已出现肾损伤,单纯温阳散寒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需加强补肾填精。”
方言点点头说道:
“嗯,我也是这个意思。”
说完方言还对着谷先生说道:
“另外,北海道寒冷环境,不管怎么治疗,回去过后肯定还会加剧阳虚,我建议后面最好是在南方温暖一些的地方生活,才能避免复发。”
听到方言的建议,谷先生有些惊喜的问道:
“您的意思是……有办法治?”
方言点点头:
“嗯,肯定有办法。”
谷先生听到后,大手一挥:
“那行,只要能治好,我们家就在广州那边投个厂,让芷兰去管。”
方言听到这里,然后基本上也想到该怎么治疗了。
他开始拿起笔再次写了起来。
身后众人都纷纷看了过去,只见到方言写到:
外治法,中药熏洗:
川乌15g,草乌15g,透骨草60g。
水煎取汁,加白酒50ml,熏洗患处,每日1次,水温≤45℃,防烫伤。
火龙灸督脉,大椎至腰阳关。
生姜泥200g铺于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撒麝香0.1g,隔姜艾灸30分钟,每周两次。
这可是今天方言开方子,第一次先写外治的办法。
就在已经有人认为方言不打算开处方的时候。
接着他们才看到方言写到:
处方:
熟地黄30g、山茱萸12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9g、附子9g(先煎1小时)、肉桂6g(后下)、鹿角胶9g(烊化)、白芥子6g、麻黄3g、牛膝12g、地龙10g、鸡血藤30g、六月雪30g、积雪草15g、炙甘草6g。
制附子单独先煎1小时去麻味,剩余药材常规煎煮(水量浸过药面2cm,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
肉桂在关火前5分钟加入,鹿角胶煎好后兑入药汁融化。
每日1剂,分3次于早、中、晚饭后1小时温服。
洋洋洒洒一共十七味药,又是附子又是地龙的。
ps:月票又多了200,更完这章,目前欠大家135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