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 第268章 :离开东阳,留念的赠予

第268章 :离开东阳,留念的赠予

日上三竿,翟达才打着哈欠起来。

自然醒是弥补晚睡的最好方式。

昨晚真闹腾

然后几乎和唐小葵同步走出房门。

翟达侧目盯着小姑娘,唐小葵则心虚的低下头。

昨晚这位和鳄鱼似的翻滚到一点多,之后上厕所要人陪,回去后继续死亡翻滚,直到第二次想上厕所

这次她没再麻烦翟达,鼓起勇气自己去了。

但回来时进错了门,要不是房间结构不同反应过来,差点一头栽在翟达床上。

当时已经睡着的某人垂死病中惊坐起,还以为是小木头半夜要来谈大生意呢。

于是早上起来,疲惫的翟达格外无语,正要吐槽两句这个“九九新”的妹妹,卢薇也一脸困倦的从主卧走了出来。

翟达疑惑道:“你也失眠了?”

小木头面无表情的点点头:“于老师打呼噜”

“嗯?老妈以前不打么?”

小木头揉了揉眼睛:“以前也打,但昨天是在耳边太近了”

好吧,各有各的难处。

三人一起站在洗手间,一起睡眼惺忪,一起对着镜子。

翟达在左,卢薇在右,唐小葵在中间,站在小板凳上依旧比两人矮一大截。

“给。”

“哦。”

“哥。”

三只牙刷,从右边依次分发到左边。

而后一管余额不足的牙膏,又从左边一路传到右边。

最后两大一小,整齐划一的刷着牙。

而且都很困的样子。

卢薇看向唐小葵散乱的头发,精致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杂毛妹。

温柔的站在其身后为其整理。

翟达看了一眼,觉得可可爱爱的,于是也站在卢薇身后,为其梳头。

这活第一次干,卢薇的秀发顺直而健康,这么长的头发,又没有花太多心思养护,只能说是天赋异禀。

“双马尾?”

“嗯,谢谢姐姐。”

“高马尾?”

“嗯”

于晓丽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外,也不出声,就这么姨母笑的看着。

直到三人洗漱完毕,才道:“早餐买回来了,快来吃吧。”

“好!”×3。

——————

寒假余额不足了,这谁都知道。

小小的东阳县迎回了自己养育的年轻人们,又不可避免的要再次送他们离开。

其中不知道有谁,就是一去不返呢。

不同的学校开学日期不定,短暂的重逢后,乌托邦的小伙伴们也陆续踏上旅程,继续自己的大学生活。

而最后的几天里,翟达除了每日关注一下《超时空同居手册的销量、和出版社沟通加印计划,并帮陆思文转寄了《东阳往事的1.0正式版以外。

只做了两件事。

一是和卢薇一起,拜访了一下沈睿老师。

这位智者一直以来,都给两人提供了许多帮助,对翟达的指导,以及在卢薇最困难时施以援手。

年前翟达就想拜访,不过那时沈睿老师去许市找余东来余总去了,就一直拖到现在。

整箱的阿萨姆开道,沈老师很开心。

除了例行的“拜个晚年”,翟达还和沈老师讨论了一下生意上的事情。

沈睿老师虽然对“越达餐饮”并不陌生,但系统的听翟达讲还是第一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没有给出太过细节的建议,只是提了一个笼统的方向,并且直言也未必准确。

那就是“标准化”和“可复制”。

技术标准化:精酿设备可以大批量生产,降本增效。

酿造标准化:将对精酿师的依赖,转化为可以总结归纳出来的工艺手册,确保谁来都能干。

模式可复制化:以上两者均能达到,就能随时拉出可复制的“小分队”,以“在任何城市都能从零开展业务”为标准。

如此三点,“越达餐饮”的扩张速度将可以指数级增加,不要说哈城的其他几个区,一年时间铺开数个城市,乃至数个省份都不是不可能。

沈老师的建议不是来自后世,而是当下,他觉得未来十年,服务业的“可复制性”是极其重要的。

这个理念在十几年后,是许多创业项目的必修课,但在09年是非常先进的,尤其是针对精酿供应这样,依托于地方市场,又有技术垄断暂时的业态。

之后翟达干脆打了个电话,把吴越叫来一起开会,最后三人都收获颇丰。

沈睿老师有着高屋建瓴的知识底座。

吴越有着细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翟达有着后世的见闻和认知。

做生意易,做企业难,翟达虽然是重生者,但也不意味着他这一世不必再学习任何东西,若抱着那样的心态

那顶天也就是搞个团购网站了。

离开前,翟达和吴越一同邀请沈睿老师去哈城考察,沈睿老师表现出了不错的兴趣。

至于第二件事,就是故地重游,去往了环卫工宿舍后面的垃圾堆。

在这里他获得过许多特殊物品,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

不过这一次只有一个收获,哪怕他翻遍了所有地方。

这里的杂物毕竟都经历过了第一轮筛选,稍有价值的东西第一时间就卖掉了,会被落下的,都是多年的积累。

人话:奖池小了,爆率低了。

“恭喜宿主,发现白色特殊物品追不上的旱冰鞋】:他从来没赢过自己的发小,哪怕是在错觉中。”

“所有权:已拥有,已激活。”

“装备效果:使用时当你即将超越第一名或摔倒时,会进入时间流速放缓的错觉。该装备是损坏状态,需要维修方能正常使用。”

“备注:只是错觉罢了,该一脸血还是一脸血,你不会以为白色装备能操纵时间吧?”

非常鸡肋的一个装备,两只脚一共只剩六个轮子,关键这还是一双“儿童旱冰鞋”,鞋码可调但最大只有34左右。

先留着吧如果计划不变,他很快就会需要大量无用的“装备”进行实验。

离开环卫工宿舍前,翟达还依据范俊伟介绍,找上了那位之前一直打扫乌托邦院子的环卫工阿姨。

那颗枪决老榆】翟达不打算这次就收进“装备栏”带去哈城,一来那边还未准备好,二来收进装备栏里,它就不生长了。

做准备工作的时间里,还是要更多的滋养它,反正装备栏不限制体积,长多大都能“运”走。

翟达在院子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营养液和各式肥料,交代那位环卫工阿姨,以正常树木的致死量添加,争取能让枪决老榆】有更多的成长。

对了,翟达还让阿姨顺便喂喂那些乌鸦。

最后,2月14日,翟达结束了这个漫长的寒假,准备启程返回哈城。

连市白塔机场,一路相送的于晓丽、唐小葵站在安检口前,进行最后的告别。

翟达抱着落地就需要穿的羽绒服,和母亲拥抱了一下。

“又重新带孩子了,别把自己累着,不行咱就请个保姆。”

于晓丽带着小埋怨,也带着小不舍:“放心吧,你这么难带的孩子,我不一样拉扯大了?”

翟达难带么?他自己也不记得了。

但孤儿寡母的,放谁能“好带”呢?

翟达摸了摸唐小葵的脑袋:“你也是,照顾好自己和你于妈,半夜上厕所没什么可怕的,开着灯就行。”

唐小葵脸有些发红,低着头嗯了一声。

翟达起身后挥了挥手:“行了,你们回吧,等哈城暖和了,可以带小葵来玩。”

于晓丽和卢薇也抱了抱,叮嘱了些有的没的,翟达拉着卢薇正式准备离开。

这时一直低着头的唐小葵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突然叫住了翟达。

“哥!”

唐小葵一路小跑到翟达面前,双马尾左右摇晃,吸引了不少旅人的注意。

好漂亮的小姑娘。

翟达蹲下好奇道:“怎么了?”

唐小葵不再犹豫,从身上取下那个形影不离的明黄色包包,双手举到翟达胸口:“哥,这个送给你。”

翟达一愣,没有去接,显然也很意外。

唐小葵认真道:“哥你之前不是提过么我现在已经有了所有想要的东西,新的家,新的妈妈、哥哥、姐姐,还有爸爸妈妈的那些照片都被魔法变出来了。”

小女孩踮着脚尖,将黄色包包的背带套在了翟达的脖子上,而后小声在翟达耳边说道:

“它已经坏了,我也不会‘照片魔法’,只有在哥哥的手里,才能拍出更多、更好看的照片。”

“你以后在外地拍出了好看的照片,可以寄给我吗?”

此时此刻,幼小的心灵明白。

她的妈妈、爸爸、包括自己。

其实在意的不是一台坏了的相机,而是那一次次被记录的记忆,一张张色彩鲜艳的照片。

她已经在新家里,挂上了爸爸妈妈的照片,他们会一起看着自己长大。

而这台拍立得,就让它跟着翟哥哥,去见识更广阔、鲜艳、永不掉色的世界吧。

翟达愣了半晌,最终拍了拍黄色小包包。

“交给我,会好好珍惜的,回头寄照片给你。”

然后将“九八新”的妹妹,抱着举了起来。

唐小葵银铃般的笑声,成了这个寒假留给翟达最后的回响。

————————

当翟达踏入安检口,踏上返程的时候。

几乎同时,千里之外,京北的一处数十年前建成的宿舍院落,那个温暖的房间里,衰老的巨人正在聚精会神的剪纸。

这是一种上个时代的习惯,那时文化生活和文化资料同样匮乏,最廉价也最方便的资料就是各种报纸,老人们会将报纸上有价值、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贴在纸板或木板上,长期保存。

可以帮助整理信息,辅助思考,还会贴上一些空白的纸,写下自己的思考。

名为“剪报”。

钱老就一直保持着制作剪报的习惯,当然是在身体尚可之前。

今日他重拾老习惯,但剪的却不是报纸,而是一张张A4纸。

《超时空同居手册的内容,被扫描并放大了字迹,变成了方便老人查看的尺寸,钱老剪的很慢,甚至枯瘦的手还带了一些颤抖,但时光也无法战胜的大脑,却在快速运转着。

剪报的纸板上,有着许多有趣的东西,以及钱老的注释。

“廉价的电动汽车”

一旁写着“铅酸×”、“三元锂?”、“磷酸铁锂√”、

“自动驾驶”

一旁写着“小型雷达?”、“卫星定位×”、“视觉分析?”

“基于GPU的可对话AI”

“VR技术,距离灵境还有多远”

每一项“近未来”,都好似遥远。

却难不住这位目光可洞悉时间的老人,他的生命已经跨越了至少三个时代,他的智慧可能预见的更多。

书里的内容被剪成一个个小方块,隐隐却好似形成了一张网,一张产业网络。

没有数据,没有太多技术名词,但至少在这部作品描绘出的近未来里,许多技术和工业产品,是可以逻辑自洽的,而非许多科幻作品那种空中楼阁、太空歌剧。

问就是外星人缺水、缺氧、缺土地,且喜欢冷兵器+紧身衣,还维持封建制度。

这使得老人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谈不上有什么目的,但这位老人乐在其中,这几天精神头都明显好了一些。

好似恢复了一颗年轻的好奇心。

不过他还没看完。

哪怕每天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阅读这本“言情话本”,但依旧只读了不到一半,精力不济是一方面,还经常被自己的思考打断阅读。

嗯被老伴和医生严格限制了时间,也是原因之一。

房间门被推开,老妇人端着药走进来,果然埋怨道:“又在捣鼓这些,我都后悔给你这本书了”

钱老虚弱的笑了笑:“就只能动脑子,咳咳!咳咳咳!”

爱人立刻轻轻拍了拍钱老的后背,却也不敢太太用力,对方的身体她比任何人都知道。

这个冬天,熬过的很不容易。

“别再捣鼓这些了,看这些有什么用”

钱老将目光收回,看向那些“剪报”。

他只是觉得这个未来描述的很好贵在有迹可循

也并非全然相信那孩子的“科幻作品”,而是加了自己的思考和科学素养。

“写的这么有趣、真实”

“就忍不住想琢磨琢磨,怎么让它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