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403章 布匿之盐

第403章 布匿之盐

第403章 布匿之盐

湛蓝色的天空下是广袤无垠的荒漠,头顶上的太阳比盛夏时节黯淡了不少,在这满眼黄沙的撒哈拉大沙漠中,冬天就是最好的季节。

在满眼的黄沙中,一条略微带些绿色的道路显得十分不起眼,这条道路具有明显的人工修筑痕迹,将一个个水源地串联了起来,很巧妙地避开了流沙区和沙尘暴高发区,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这条道路其实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路面,道路两旁是一整排的沙漠植物,从最外侧的沙漠蓟和沙漠柳到最内侧的碱生草和盐生草,将中间的区域与周围的荒漠隔离开来,形成一条能够供应骆驼队行走的安全道路。

如果放在东罗马帝国内部,这条道路什么都不是,马车不能通行,骆驼车倒是可以,但速度高不起来,几乎没有太大价值。

但是,在这渺无人烟的大沙漠中,这条道路成为了最亮眼的风景,不仅为周围的游牧部落带来了丰富的商品,还促进了跨撒哈拉沙漠贸易线路的繁荣,地中海世界的食盐,织物和各种手工业品沿途南下,交换萨赫勒草原的黄金和宝石。

悠悠驼铃回荡在道路上,两旁的植物为道路上的旅人带来了一丝凉意,一支一百余人的大商队缓缓向东南行走,无论是商人还是护卫,都裹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只露出一双眼睛。

骑着骆驼的护卫全身红色,兜帽上还绘制着染血老鹰的图纹,这是斯拉维斯骑兵,这片沙漠的主宰。

一辆骆驼车上,胖胖的中年男人笑眯眯地看向前方,他的外貌特征与沙漠民族有着显著区别,光秃秃的头顶上还有几缕褐发。

这是出生于君士坦丁堡的马蒂尼茨,曾经在东罗马帝国矿务部门充当过一段时间的职员,积攒了一些经验后选择辞职离开,雄心勃勃地开启了自己的资本家之路。

马蒂尼茨的父亲是一位退役老兵,曾在帖撒罗尼迦射击军中担任队长,家里有一些积蓄,父亲死后,作为独生子的马蒂尼茨拿到了全额遗产,每天关注着金角街的金融动向,在不久前觉得自己找到了机会,立马开启了行动。

在来到大沙漠之前,马蒂尼茨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先是组建了一支商队,和斯拉维斯军团驻迦太基的办事处进行了交涉,随后便跟随一支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斯拉维斯百人队走上了这条沙漠道路,准备前往遥远而神秘的南方。

一路上,他游览了阿非利加行省和昔兰尼加行省的不少城市,并惊讶地发现,原来察觉商机的人不止他一个,那位具有皇室背景的“玛门亲王”卡洛·托科早早就开始动手。

前方出现了一处水井,队伍中的北非灵缇突然吠叫起来,斯拉维斯百夫长举起右手,队伍徐徐停下。

不一会儿,侧面的戈壁滩上出现了大片尘烟,一支沙漠部族出现在众人眼中。

“无需担心,在这里,没人敢惹斯拉维斯。”

百夫长瞟了瞟有些惊慌的马蒂尼茨,淡淡说道。

沙漠部族放慢了速度,来到商队面前,他们的肤色偏黑,但却长着一张地中海人的脸,所有人都穿着蓝色的沙漠服装,男人们的脸上披着蓝色面巾。

“图阿雷格人,阿拉伯人口中“被神遗弃的民族”。”

百夫长冲马蒂尼茨解释道。

“他们都穿蓝色衣服,大沙漠中最好的向导,斯拉维斯军团中就有不少人出自图阿雷格部落。”

“不必担心,这里不是图阿雷格人的主要聚集区,不愿服从我们管制的野蛮部落都在几年前被清剿干净了,留下来的都是些温和者,和我们关系不错。”

马蒂尼茨点点头,看着逐渐靠近的图阿雷格酋长,面色突然古怪了起来。

酋长身上的衣服明显是丝绸织物,上面还绘制着东罗马帝国皇家纺织公司的标志。

“很高兴遇见你们,红骑兵。”

图阿雷格酋长微微躬身,开口说道。

“我们刚刚在水井解渴,带了商品,可否交易?”

“我也很高兴,蓝酋长。”

百夫长回礼。

“我们有要务在身,必须马上赶路,您可以顺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直接去塞卜哈城交易。”

“好吧,这本来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蓝酋长吹了个口哨,招来几名游牧民,游牧民从皮包中掏出几株带着根系的小树苗,在马蒂尼茨目瞪口呆的眼神中,开始在道路两旁几株枯死的植物旁挖坑,种树,浇水。

“我……我好像听懂图阿雷格语了?”

马蒂尼茨惊讶地看向百夫长。

“你也听得懂?”

“这不是图阿雷格语,是沙漠希腊语。”

百夫长回答道。

“几位人文研究所的学者根据迦太基希腊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语言,基本就是把希腊语词汇和阿拉伯语词汇糅杂了起来,都用的是最简单的希腊语单词和阿拉伯语单词,常用单词甚至只有两千多个。”

“但……他们为什么要学这种语言?”

马蒂尼茨问道。

“陛下派人教的?”

“算是吧,不过大多都是出于自愿。”

百夫长说道。

“比较温顺的游牧部落都可以获准进入塞卜哈城进行贸易,学会沙漠希腊语就意味着更高的出售价格与更低的购买价格,部分商品甚至只会对信奉东正教的沙漠部族开放。”

“沙漠希腊语就是塞卜哈大区的通用语,皇帝在语言教育上费了多少金钱,你也不是不知道。”

马蒂尼茨点点头,作为前政府官员,他自然知道东罗马帝国对语言推广是有多么重视,少数族裔地区还会有专项的计划基金,教育者们包括教士和政府官员,教士们喜欢谈情怀,谈上帝,政府官员就比较实际,学会了就直接发钱发物资。

对于少数族裔地区的教士和官员来说,语言同化工作可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想升官就必须将其重视起来。

“那他们……是在种树?”

马蒂尼茨继续问道,有些惊愕地看着图阿雷格酋长刺破手指,将自己的鲜血滴在树苗上。

“这是什么古老仪式么?”

“这条道路是大沙漠中部的生命线,凡是顺从帝国管制的游牧民都可以使用,他们对此十分珍惜,因为这条道路的确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百夫长向图阿雷格酋长低下头,表示尊敬。

“这些部落每次使用道路后,都会自发地维护和补充防风防沙的抗旱植物,后来也就演变成了一种习俗。”

百夫长低声解释着。

“至于滴血,这与道路的由来有关,也许你也听说过一些传说。”

马蒂尼茨抿了抿嘴,这些天里,他的确听到了不少传闻。

他知道,东罗马帝国一向重视利比亚地区,一直在采用各种方法把这里的不安分因素清除干净,试图将其化为核心领土,一直保存到遥远的未来,斯拉维斯军团时不时就会对周边的桀骜部落进行一次大扫荡,一些勘探队也时常在斯拉维斯领地上转悠,尽管他们也没有发现什么太过珍贵的矿藏。

马蒂尼茨听说,这片沙漠的地下似乎埋藏着不少高品质火油,这种东西必然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对于这种说法,马蒂尼茨不屑一顾。

火油?不好烧也不好闻,仅有的订单都来自于军方,根本不值得投资。

但是,尽管其他人不太理解,斯拉维斯们还是对皇帝的重视十分高兴,至少沟通各个定居点的道路是越来越好了,从北方而来的珍贵商品可以进入每一位斯拉维斯的家中,他们的商品均由皇家公司提供,价格会比其他公司更加低廉,几乎就是成本价。

十年前,以撒政府的首任大法官阿德南侯爵寿终正寝,他的长孙继承爵位,同意与皇室完成领土置换,塞卜哈绿洲群被移交给帝国中央,阿德南家族则得到了巴西王国一块拥有宝石矿的开拓领。

于是,归属于昔兰尼加行省的塞卜哈大区正式建立,跨撒哈拉贸易的中部线路完全掌控在帝国政府的手中。

十年前,昔兰尼加行省应帝国中央的命令,开始号召信奉东正教,通用沙漠希腊语的游牧部落迁入条件更好的阿非利加行省,在沙漠边缘阻挡穆斯林部落的入侵,捍卫更为重要的迦太基城,他们留下来的土地则由斯拉维斯军团进行接管。

由此为契机,斯拉维斯军团的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对桀骜部落的袭击不断扩充着人数,到1478年末,已经占据了相当广袤的土地,拥有着在撒哈拉沙漠中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

以塞卜哈城和的黎波里城之间的大道为分界线,斯拉维斯军团又被分为两个万户,西斯拉维斯的万户由军团长艾尔多什统管,同时直辖两个千户,东斯拉维斯的万户则由副军团长阿菲夫统管,同时直辖一个千户。

15世纪末的撒哈拉沙漠还远远没有达到21世纪那般恐怖的面积,塞卜哈绿洲以北,朱夫拉绿洲以南均为干旱草原,足以蓄养骆驼和沙漠马,一些大型绿洲还能发展旱地农业。

实际上,撒哈拉沙漠大规模扩张是在19世纪末之后的事情,与小冰期的结束,全球变暖加剧和人类活动均有关系,在这一百多年里,撒哈拉沙漠的面积直接增加了近两百万平方公里,无序暴增的穆斯林人口让生态环境的恶化再也无法逆转。

在大约一万年前的冰河期,撒哈拉沙漠是一片丰茂草原,小冰期的来临和人口数量的锐减让斯拉维斯领地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蒸发量的减少让半干旱沙漠长出了植物,让时令河变成了常年河,让大水井在夏天也能为周围的土地带来生机,让动物们不再遭受人类的捕捉,羚羊群落和沙漠猫群落逐渐恢复,有些地方甚至重新出现了巴巴里雄狮。

自然环境的改善使公路的修建成为了可能,在东罗马工程师的帮助下,斯拉维斯军团逐渐将主要定居点与大城市之间用道路连接起来,在道路周边修建种植防沙林,通过商路将这片土地接入帝国市场。

斯拉维斯们除了需要戍卫边陲,奉召出征,还需要开拓边疆,打击不服管教的穆斯林部落,将越来越多的土地纳入军团的管辖中,同时推广东正教,保卫跨撒哈拉沙漠的金盐贸易。

在这片荒漠中,游牧部落的生产能力都很低下,只有斯拉维斯军团能够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得到更强大的武器装备和更充裕的粮食物资,这对其他穆斯林部落的战力优势是碾压性的。

随着非洲殖民的加剧,东罗马帝国对非洲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了解更深,一些殖民部官员提出了“紫红地图”构想,旨在通过一百年乃至两百年的努力,将西非殖民地与北非本土连接起来,趁着小冰期带来的全球降温,打通撒哈拉线路,从北非和西非两个方向共同推进。

这一构想得到了狂热的大罗马主义者的极力支持,他们是“爱琴海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认为罗马帝国就该统治非洲,这是上帝赋予罗马人的神圣使命。

自从以撒在面向大学生的演讲中随口提出罗马人的祖先可能来自非洲后,“紫红地图”计划的呼声愈发高涨,大罗马主义者甚至将东罗马帝国对非洲大陆的殖民美化为“回归故乡”,甚至用摩西出埃及来进行类比。

以撒当然对此不屑一顾,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所大力推崇的殖民行动是什么高尚的事情,相反,这是一件注定遗臭万年的工程,但他也不会就此收手,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五年前,西斯拉维斯和东斯拉维斯联合组织了一支远征探险队,他们从塞卜哈绿洲向东南出发,沿着水源地不断进发,跨越沙漠,成功占据了乍得西北部的提斯贝提高原,击败了连铁器都没有多少的原住民。

提斯贝提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两千米,降水量比周围的荒漠高出一截,山谷间的气温也比荒漠低上不少,拥有大量的时令河与常年温泉,军团长艾尔多什当即请示帝国中央,正式建立了南斯拉维斯万户,并邀请东罗马工程师,在这里开辟水渠暗井,在河谷间开辟农田,挖掘岩洞住宅,就此驻扎下来。

于是,东罗马帝国向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草原更进一步,从提斯贝提高原再往南走,自然条件会越来越好,最终就会看见跨撒哈拉贸易的起点之一,乍得湖。

只不过,提斯贝提高原位于撒哈拉沙漠正中央,养不起大量人口,南斯拉维斯虽然也是万户编制,但哪怕加上家眷,也仅有四千余人,这显然是不够的。

后来,提斯贝提高原的南斯拉维斯在那里发现了不少矿脉,甚至包括最珍贵的黄金。

再后来,跨撒哈拉道路的修建计划被提上了日程,水泥,砖石,沥青……这些高级材料被通通否决,斯拉维斯军团和昔兰尼加政府决定种树。

于是,四年时间里,东罗马帝国把数量庞大的各族奴隶拉到了沙漠,让他们在规划出的道路两旁种植撒哈拉沙漠的本地植物,同时开凿暗渠,减少蒸发,尽可能将道路旁边隔三岔五的水源供应给防沙林。

这些奴隶的下场当然是极其凄惨的,一旦中暑或是发烧,生命也就随之结束,监工们会在他们的注视中把本来配给给他们的淡水浇灌给树苗,然后等着他们断气,再把他们的尸体埋进土里,成为植物的养料。

四年来,一万多个奴隶死在了这条道路上,东罗马帝国用无数的生命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前人所难以企及的壮举,把塞卜哈绿洲和提斯贝提高原连接了起来。

这些植物大多为草本和灌木,矮小而粗壮,却能够很好地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条由沙漠植物围出的道路将传统的骆驼古道串联在一起,被沿途的游牧民族称为“骆驼大道”。

这条道路虽然并不算太长,但却成功地将南斯拉维斯万户接入了帝国商路,将在未来对“紫红地图”计划提供坚定支持。

由于骆驼大道耗费了数不清的鲜血和生命,附近的游牧部落对此又敬又怕,认为道路是神圣无比的,每次使用后都必须进行维护,还得付出自己的鲜血作为代价。

图阿雷格酋长结束了对骆驼大道的“献礼”,转向商队。

“哦?北方的罗马人?”

图阿雷格酋长看向马蒂尼茨,一边比划,一边用沙漠希腊语发问。

“你……出生……什么地方?”

“君士坦丁堡。”

马蒂尼茨愣了愣,如实回答道。

“是狄奥多西城墙内,真正的君士坦丁堡人。”

“哦,好,口音的确很像。”

图阿雷格酋长点点头,走到马蒂尼茨身边,从指间摘下一枚亮晶晶的宝石戒指,递给了他。

“两年前,君士坦丁堡的教士来沙漠布道,妹妹难产,他救了她们的命,我记得他的口音……”

图阿雷格酋长简单地说着口音浓重的希腊语单词。

“送给你,当做答谢,我的部落欢迎君士坦丁堡人……”

“这……多谢……”

马蒂尼茨不知所措地接过戒指,戒指上的宝石竟然十分瑰丽。

他想了想,从口袋中掏出一盒罗马牌烟卷,送给了看上去挺和善的酋长。

酋长接过,向商队微微鞠躬,翻上骆驼。

“愿上帝保佑你们。”

百夫长在胸口画上一个十字,祝福图阿雷格人。

蓝衣的酋长犹豫片刻,也在胸口画上十字。

“也愿祂保佑你们吧。”

两支队伍就此告别,马蒂尼茨喜滋滋地摆弄着宝石戒指。

“好漂亮的东西,以前从未见过这种宝石。”

“这是什么东西?”

“利比亚沙漠中的特产,黄金陨石。”

百夫长说道。

“星空落下来的,并不是真的黄金,这也是斯拉维斯军团向帝国出口的货物之一。”

“有些图阿雷格部落将其视为友谊的象征,收着吧。”

“哦,你们已经开始卖了啊……”

马蒂尼茨有些遗憾,戴上戒指。

“话说,他们不应该是穆斯林么?怎么也开始信正教了?”

“他们从前的确是穆斯林,但现在,他们已经和主流伊斯兰世界隔开了,再也没什么伊斯兰学者来到这里,正教会的传教士正在想办法让那些比较温顺的图阿雷格部落皈依基督。”

百夫长说着,撇撇嘴。

“再说了,他们的信仰本来就不坚定,与真正的伊斯兰教具有相当大的差别。”

“图阿雷格人是一个母系民族,掌控政治和战争的虽然是男人,但女性的地位非常崇高,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拥有像基督教女性那样的财产继承权,而且主导着文化传承,女性不戴面纱,男性才戴。”

百夫长说道。

“孩子的男性血亲不是父亲,而是舅舅,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救了那个酋长的妹妹和外甥,也就相当于救了他们的继承人。”

“因为这种原因,一些伊斯兰学者非常讨厌他们,他们也和那些伊斯兰学者不是很对付。”

“我们的传教士正在利用图阿雷格人的这种特点劝说他们皈依正教,一些比较功利的教士每次去布道时还会给地位较高图阿雷格女性带一大堆首饰,衣服和化妆品。”

“原来如此,这倒不错。”

马蒂尼茨笑了起来。

“他们看上去挺善良的。”

“善良?哈!”

百夫长嘲讽地笑了笑。

“他们是撒哈拉沙漠的宠儿,是最好的向导,也是最好的掠夺者,在斯拉维斯的扩张过程中,我们是依靠铁与血打服了他们,把最桀骜的一群人赶到了西边,又允许温和派参与商业,这才把他们稳定了下来。”

“资本家先生,大沙漠不是君士坦丁堡,秩序与规则是用火枪和刀剑来划定的,您想来这里挣钱,可得多多注意啊!”

马蒂尼茨连忙点头,不再多说。

商队继续在骆驼大道上行驶,前方的高原山脉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铁黑色的光芒。

又是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后,众人终于走完了骆驼大道,进入南斯拉维斯的主城,圣安东尼。

虽说是城市,但圣安东尼没有城墙,规模也不大,斯拉维斯们生活在帐篷,洞穴和当地土著遗留下来的石头房屋中,教堂修筑在最大的岩洞内,俯瞰着整片山谷。

南斯拉维斯以放牧,种植,经商和采矿为生,农田十分稀少,草场也不算太多,但这里的金矿却让他们过上了相当不错的生活,可以向皇室控制的贸易公司定期采购各种商品,甚至可以凭借这些商品控制周围的土著部落。

还没走进城镇,马蒂尼茨眼神一亮,立马挪动着身体跳下了车,从路旁的白色土地上捻起一抹灰,放进嘴里,闭上眼睛。

“啧啧,好东西,稀罕物!”

马蒂尼茨的神情振奋了不少,一路上的疲倦似乎也随之消失。

“这是纯碱啊,质量还真好!”

马蒂尼茨不顾舌尖传来的痛感,又捻起一些粉末,塞进嘴里。

“比北边的还要好!”

“这玩意很值钱?”

百夫长问道。

“这附近有很多这样的土地。”

“当然值钱,这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了。”

马蒂尼茨拼命点头。

“玻璃厂,造纸厂,染料厂,化工厂,都得使用纯碱,连那些贵族富商们吃的面包,也离不开纯碱!”

“尤其是玻璃,制造五个罗马磅的优质玻璃,就得耗费两个罗马磅的纯碱,有时候还会更多。”

“威尼斯的玻璃工艺被帝国抢回来后,的黎波里城和迦太基城新建了那么多玻璃工坊,还不是因为北非具有天然碱矿?”

“用草木烧成的那种灰当然也可以,但不是最佳选择,经过提纯后的天然纯碱是最好的。”

马蒂尼茨喋喋不休地说。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全帝国的纯碱价格节节飙升,投资碱矿,绝对有得挣。”

“这就是你来这里的目的?”

百夫长冲碱土努了努嘴。

“我还以为你是看上了我们的金矿呢。”

“金矿……我当然想,但想必你们不会那么轻易给我的。”

马蒂尼茨说道。

“我在矿务部门任过职,知道什么地方会产生天然碱矿,盐湖或干涸的盐滩附近最多,但也不一定,安纳托利亚的图兹湖就没法产碱,杂质太多,产盐倒是可以。”

“我猜,这座高原肯定还有不少山间碱矿石,那种东西的纯度会更高。”

舌尖的疼痛终于让马蒂尼茨难以忍受,他连忙要来一个水袋,咕咕灌着。

“怎么样,合伙开采?”

“直接运出去么?”

百夫长皱了皱眉。

“骆驼大道不能通马车,运费会很高。”

“不,我们就在这里的岩洞里建立一个提纯工坊,把那些没用的杂质丢掉,把高纯度的成品运出去。”

马蒂尼茨显然早有准备。

“这样一来,我们还是有得挣,提纯不需要什么高级技术,用奴隶就行。”

“行吧,反正这些东西对我们也没什么用。”

百夫长说着,继续带领队伍向圣安东尼走去。

“你可以去找我们的千夫长,我们一般会欢迎帝国商人的投资,到底怎么分成,以及各自承担的任务,他会与你谈好。”

马蒂尼茨连忙点头,翻上骆驼车,向城镇快速行去。

1478年末,在庞大的战争需求及经济下,东罗马帝国的早期化学工业开始启航,以玻璃和印染为主的轻型化工产业率先蓬勃生长,“三酸两碱”开始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工坊之中,针对这些重要原材料的开采和制造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

……

初冬的寒风吹拂着以撒的衣角,他站在山坡上,静静地看着山下的优良草场,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冬季草场本该成为游牧部落越冬的宝贵财产,此时却呈现出一片枯黄之色,像是被夺走了生机。

以撒骑马下山,策动马蹄,踢翻一块枯草,只见泥土之下,连草根都被完全破坏,哪怕到了明年春季也无法萌发新芽。

以撒看着自己的成果,仰天长笑,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炼金术士瓦伦丁和外交大臣巴西利厄斯骑马赶来,前者一副得意之色,后者则欲言又止。

“陛下,情况很好,看来这里的土地与我们的试验田没什么不同。”

一身黑袍的瓦伦丁呵呵笑着。

“昨晚收到信件,原材料的问题缓解了一些,阿莱克修斯陛下开足马力开采软锰矿,北非的资本家开始大力投资纯碱矿藏。”

“您的思路是对的,需求刺激生产。”

以撒微微一笑,没有接腔。

枯萎的草场上还残留着些许白色固体,与白色固体接触的草叶更是一片灰黑。

这是氯酸钠,以撒所能得到的最高效的广谱灭生性无机除草剂,炼金术士瓦伦丁因为成功生产出了氯酸钠晶体,方才得到了如今的地位。

所谓广谱灭生除草剂,就是除尽绝大部分植物,包括粮食和牧草,这种没有选择性的暴烈除草剂早就在21世纪被有机除草剂所淘汰了,就算继续使用也得加上不少添加剂来对其进行遏制,以免造成过度伤害。

但是,这种毫无保留的暴躁正是以撒所需要的,他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氯酸钠生产线,准备趁着游牧部落南下越冬前,通过一人五马的快速骑兵小队投放到他们的冬季草场中,让他们感受一下,何谓天灾。

这些执行命令的骑兵由斯拉维斯骑兵和卡帕多西亚的基督徒部落民搭配组成,前者是投放主力,后者则是最好的向导。

氯酸钠的生产流程并不复杂,不需要高温,原材料只有氯气,石灰乳和纯碱,后两者直接可以通过天然矿石得到,前者则可以通过浓盐酸和软锰矿加热反应生成。

起初,一次氯气泄露导致五十多名穆斯林奴隶劳工惨死工坊,瓦伦丁建议以撒将氯气制成毒气弹投入战场,但由于没有什么特别适合的储存方法,以撒也没有生产防毒面具的能力,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以撒不是屠夫,不是很想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当然,对于氯气的研究必然催生出更易储存的光气,以撒不会使用毒气弹,他的儿子可不一定,以撒十分清楚,查士丁尼对待敌人的手段甚至比他更加狠辣。

制造氯酸钠是不需要储存氯气的,直接将浓盐酸与软锰矿的反应容器用玻璃管道接上氯酸钠反应器即可,这样做虽然有风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受伤的也不是以撒的子民,这都无所谓了。

至于纯度,当然是不算太高的,但中间产物同样具有除草能力,可堪一用。

在1478年末,穆斯林人口东逃,天气愈发寒冷,北方的草场会被冰雪覆盖,游牧部落的迁移是必然发生的,他们的冬季牧场面积较小,并且十分固定,大概就在卡帕多西亚和奇里乞亚的东方。

诚然,草场面积广袤,以撒不可能把所有草场破坏殆尽,但他已经获得了部分亚美尼亚人和部分库尔德人的支持,知道什么牧场和农田最为丰茂,知道什么牧场能够养活最多的牛羊,知道什么农田能够产出最多的粮食。

只要有五分之一的冬季牧场和肥沃农田被以撒破坏,他的计划就成功了,庞大的生存压力会迫使游牧部落争夺生存空间,抢劫定居农民,导致持续一冬的混乱与灾荒。

小小的除草剂当然不具备多大的威力,但它是一粒火星,能够将游牧地区因为人口暴增和严寒天气而带来的生存炸弹彻底点燃。

哪怕没有以撒的插手,他们同样会在这年冬天产生混乱,以撒要做的,是让这场混乱来得更猛烈一些,让那些阻碍帝国霸业的穆斯林人口减少一些。

“陛下,这是否有些……”

巴西利厄斯看向以撒,皱着眉头。

“过于邪恶了?”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外交手段来劝说他们归顺。”

“不,其实我还有其他的除草剂选择,比如亚细亚行省盛产的硼矿砂,直接开采即可,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土壤残留时间更短,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氯酸钠,我不想让安纳托利亚的东部真的化为不毛之地,作用效果最多也只有半年罢了。”

以撒漠然说道。

“但是,既然突厥穆斯林想玩焦土政策,我便奉陪到底,看看到底是谁更胜一筹!”

“玉石俱焚,与敌谐亡,这是我最擅长的兵法,早在我攻略北非时便开始使用了,与我对垒?他们还不够格。”

以撒的嘴角升起一丝讥讽。

“等着瞧吧,游牧部落尚未完全进驻冬季草场,空荡荡的荒野是我的骑兵们最好的发挥空间,他们将带着无尽的灾祸,审判穆斯林的原罪!”

“陛下,您想过没有,如果您让他们在冬季找不到草场,牛羊大批饿死,短时间内的确会引爆混乱,但这是很危险的!”

巴西利厄斯还欲劝说。

“等他们打够了,抢够了,但还是活不下去,他们就会在游牧首领的领导下冲击定居者的家园,抢夺粮食和牛羊,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道理!”

“白羊内战即将结束了,马穆鲁克的雇佣兵也在雅各布的身边,如果雅各布振臂一挥,趁着这个机会将东方的游牧部落团结起来,重返安纳托利亚,岂不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您没有多少骑兵,在这片土地上是没办法占到太大优势的!”

“亲爱的外交大臣,我认为你说的很对,比起部分只会盲目猛冲的将军看得更远。”

以撒拍了拍巴西利厄斯的肩。

“不过,打一场决战,这本来就是我的目的,在这个冬天,我会要求贡萨洛和梅赫梅特加快速度,等来年开春,除开留守部队外,我至少可以集结起一支八万人的大军,冲向东方。”

“但他们只会更多,十万?二十万?”

巴西利厄斯吼道。

“听说哥萨克骑兵已经回去养精蓄锐,您是否也想在雪化之后,把夏季草场也来上一遍呢?”

“陷入绝境的游牧民族是十分恐怖的,当您断绝了他们生存下去的机会,连刚满十岁的孩子都会跨上战马,与您决一死战,历史早就证明过!”

“我说了,我能赢,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在计划之中了,我有一万种办法击败他们,并彻底断送他们再入安纳托利亚的可能!”

以撒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你回去吧,继续与库尔德人沟通,主要是那些雅兹迪人。”

巴西利厄斯一言不发地离开了,瓦伦丁则阴恻恻地站在一边。

“陛下,为这种东西取个名字吧。”

瓦伦丁指了指枯萎的草地。

以撒思索片刻,缓缓开口。

“在民间传说中,罗马人毁灭迦太基后,在迦太基附近撒上盐,让那里再也长不出粮食。”

以撒扬起头,眼光闪烁。

“传说当然是假的,食盐很难做到这一点,我的迦太基依然是地中海上闪烁的明珠。”

“但是,这种白色晶体却可以。”

以撒哈哈一笑,策马狂奔。

“叫它布匿之盐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