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05章 昔者李翊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

第205章 昔者李翊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

第205章 昔者李翊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

却说贾诩成功劝降许攸,弃袁营来投官渡。

李翊闻之,忘履相迎。

执着许攸的手,感慨道:

“子远,我在此处,真是望眼欲穿了。”

许攸既离了袁营,便不再是河北的首席谋士了。

现在他仅仅只是一个平头百姓。

褪去了袁氏光环,再见故友,人家依然是风采依旧。

许攸此刻已经来到了人生低谷,走到了最落魄的时候。

“……惭愧,惭愧。”

许攸神情低迷,有些颓丧地对李翊说道:

“公乃河南都督,攸一介布衣,怎敢受都督如此厚待?”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许攸如今失其倚仗,再不敢像往常那样跟李翊称兄道弟了。

李翊却待许攸如初见,握住他的手,笑道:

“公乃翊之旧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说着,与许攸携手入了大营。

李翊将左右之人尽数屏退,然后才邀许攸入座。

许攸见四下更无六耳,心中稍宽释,乃叹道:

“某有眼无珠,不能择明主而事。”

“屈身于袁绍,言不听,计不从。”

“故特弃之,来见故人。”

“愿子玉……愿先生念在往日情谊的份上。”

“替愚兄在刘将军面前美言几句,收录引见。”

“诚如是,恩同再造,攸感激不尽!”

话落,许攸起身,拜伏于地。

李翊慌忙将之扶起,一本正经地说道:

“子远之才,胜翊十倍。”

“今肯弃暗投明,入我徐州,你我携手,何向而不济乎!”

“愿请教我破绍之策。”

“若得成功,子远当河南军头功。”

许攸乃俯身说道:

“我闻子玉肩负两军军政,有便宜行事之权。”

“请公告我,军中余粮尚有几何?”

李翊不假思索答:

“已不足三日矣。”

许攸嘴角微微翘起,啧啧感慨道:

“世人皆言徐州李郎,乃实诚君子,今果然也!”

李翊面色不改,正色言道:

“公以诚相投,翊亦以诚心待人,又何相欺哉?”

“吾以实言相告,望公勿疑,计可速发!”

许攸乃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李翊。

李翊快速扫一眼,里面竟然是一则透露河南军营细节的间谍公文。

其中,就包括了河南军粮草不足的报道。

虽然心里有准备,但李翊此刻仍不免被河北强大的情报系统给惊出一身冷汗。

自己事无巨细,已经对军中人员管理的非常仔细了。

袁绍的细作到底是怎么渗透进来的?

但话又说回来,袁绍连曹操身边的近侍都能够策反。

弄清楚河南军存粮多少,对他来说肯定也不算难事。

李翊又何尝没在河北身边安插细作?

不然许攸与自己书信往来事情,怎么会被审配查出。

只因李翊每每与许攸亲善,多让使者留下痕迹,好叫河北人知道。

而审配的确是很早就清楚许攸与李翊之间的关系了,但他故意憋到官渡之战来发难。

因为最敏感的时候发作,才能定最大的罪行。

李翊将文件收好,转而拉起许攸的手,说道:

“子远既肯念及旧交而来,愿即以良策教我。”

许攸乃道:

“今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

“此乃取死之道也。”

许攸被评为智计之士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河南军的问题所在。

那就是,河南军只能速战速决。

跟河北军拼消耗,完全是没有办法,找不到可以速战速决的机会。

“吾有一计,可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未知子玉还肯听否?”

李翊大喜,忙道:

“翊愿闻良策!”

许攸乃俯下身子,低声在李翊耳边说道:

“袁绍新至千乘军粮辎重,尽数积于乌巢。”

“今拨淳于琼守把,乌巢守军将骄卒惰,守御不严。”

“公可选拔轻骑,诈称是袁军兵士。”

“以到彼护粮为由,乘间烧其粮草辎重。”

“则绍军不出三日,必将自乱,一击可破也!”

提到许攸,就会联想到他献“火烧乌巢”之计后。

便狂的没边儿,最后被杀。

但仔细一琢磨,

许攸他凭什么这么狂,甚至敢以曹操的恩人自居。

说白了,许攸不就透露了一个乌巢位置,让你去烧吗?

作为当时人,可能不知道乌巢的位置所在,所以要感谢许攸。

但只要是穿越者,就都应该知道乌巢位置,许攸对他们来说应该可有可无。

李翊用得着这么看重许攸,甚至他不来,都不敢发兵吗?

没错。

如果许攸不来投,李翊是真不敢发兵去劫乌巢。

袁绍足足有十一万大军需要供养,所以它的存粮位置本就没几个地方可以选。

纵不是穿越者,也不见得便不知道乌巢之所在。

毕竟位置太显眼了,你很难瞒得住。

所以许攸的到来,提供了三个可以去劫乌巢的前提条件。

第一,

许攸告诉你乌巢就是袁绍最后一批粮了。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这个前提条件,你甚至都不能去劫。

因为去劫乌巢,本身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举动。

高风险必须得有高回报。

你在赌上全军命运的情况下去劫乌巢,就必须保证把它劫了之后,是真的能够击败袁绍。

所以许攸的到来,实际上是帮你确定了,这就是袁绍的最后一批粮了。

你现在可以去劫乌巢了。

第二,

之前说过,乌巢位置其实在官渡以北,距离袁绍大营都足足有四十里。

许攸作为袁营高层,非常熟悉那里的环境。

在这样一场需要争分夺秒的军事行动中,许攸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向导。

帮助河南盟军,用最短的时间,抵达目的地。

第三,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劫乌巢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你必须得在袁军眼皮子底下穿过去。

如果人少,或许你能侥幸溜过去。

但乌巢是有重兵把守的,你再是用兵如神,也得用个几千人吧?

不然烧粮的柴火都带不够。

同时,这场军事行动非常吃时间,你还必须得带骑兵。

所以,任凭你将自己的行踪掩饰的极好,也很难不碰上袁军。

可许攸的到来,就使得盟军假扮袁军的计划有了可行性。

因为许攸是袁绍身边的红人,河北的首席谋士,大部分袁军都认识他。

最重要的一点是,许攸现在是悄悄来投盟军的。

莫说底层士兵,便是袁氏集团高层,都还未弄清楚许攸这边是什么状况。

也就是说,

许攸可以帮助李翊,用信息差打一个时间差!

有此三点,火烧乌巢的军事行动,非许攸来投不能成也。

在得到许攸的保证之后,李翊终于可以放下心用兵了。

他立马出了营帐,将赵云、公孙续唤来。

“赵将军、公孙将军,汝二人在幽州时,多统骑兵。”

“今可各领一千五百幽州铁骑出征,火烧袁军大营乌巢。”

赵云、公孙续齐齐拱手,大喊一声:

“领命!”

李翊又唤张绣过来,谓他道:

“张将军,请你也率两千西凉铁骑,与我等一同出征。”

张绣初投,正急于建功,遂欣然领命。

自开战以来,盟军这边几乎没怎么出动过骑兵。

一方面是骑兵宝贵,打一个就死一个。

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另一方面,李翊也是在隐藏实力,不能叫袁绍知道盟军手中还有这样一张王牌。

所以公孙续与他的幽州铁骑,也是这两天才到官渡大营来的。

而李翊的用人也很明确,公孙续、赵云、张绣,全是一等一的骑战高手。

除了他们,选不出更适合去劫乌巢的人选了

你说用张飞、牵招这些人不行吗?

确实不行,因为特殊的时代产生特殊的血缘纽带。

幽州铁骑只认公孙续,西凉铁骑只认张绣。

你要是换别人来,纵是不哗变,也很难让他们发挥出全部战力。

这场战,本就是拼命去的,不容有失。

至于赵云,人家作为公孙续旧友,又在公孙瓒军中待过。

在能博得幽州铁骑好感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拔高骑兵的战力。

众骑兵很快上马。

马背上除了装载引火之物外,每一匹马儿的嘴巴,都被草绳给栓上了。

而每一名士兵嘴上,都叼着一根木棍。

“大都督!一切准备就绪,就请发令罢!”

赵云催马而来,将枪一横,向李翊汇报道。

“……嗯。”

李翊一颔首,又将张飞、黄忠、徐晃等将唤来。

“吾此去劫乌巢大营,袁绍必来劫我官渡大营。”

“汝等务必严加防范,切勿丢失。”

“否则,军法论处!”

“得令!!”

众将齐齐拱手。

张飞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忙走上前问道:

“等等!先生,如俺没听错。”

“……先生是要亲自去劫乌巢?”

听张飞这么一说,众将才反应过来。

对哦,大都督居然是亲征。

“火烧乌巢,遣一大将即可。”

“都督乃千金之子,何必冒此风险?”

黄忠生怕恩人有失,开口劝谏。

不止是黄忠担心,几乎是所有徐州阵营的将军们都在担心。

他们并不相信许攸。

李翊怎么能够仅凭许攸的一席话语,便轻易地涉入险地?

万一是人家的计策呢?

万一是人家的圈套呢?

李翊爱兵如子,军中威望极高,他一旦有失,整个河南军营的士气都要崩溃。

所以当黄忠开口之后,剩下的将领们也担忧地劝说李翊不要亲自去。

咱军中又不是没有人才,交给他们不就行了?

“正因此去甚险,吾才非去不可。”

“若不亲往,此事难成。”

李翊坚定信念,向众人解释。

官渡之战已经来到了最为紧要的时候了。

李翊接下来的这场军事行动,是成了就赢,不成大家都得死。

属于关键时刻的一锤子买卖。

尤其李翊要去的地方,是敌人的后方。

中间会有层层设防和干扰,派别人去就很容易虚了。

一旦他信念不坚定,就会使盟军陷入万劫不复,错失千古良机。

诚然,徐州将领可能百分之九十九不会中途打退堂鼓。

但哪怕是百分之一的风险,盟军也不能赌。

那么有谁是会百分百坚定信念,将乌巢之战打到底的呢?

那当然是,下达这个命令的李翊本人了。

只有李翊清楚,乌巢之战有多重要,须要打到哪种程度。

他为此准备了很多项工作。

他会将它完成的很好,每一步都不会出错。

正如往常一般。

在做好思想工作之后,李翊又请来贾诩、荀攸。

“两位先生乃是智者,就请辅佐张将军他们同守大营。”

张飞在一旁说道:

“可要先知会俺兄长一声?”

李翊道:

“主公大营向南去数里路程,此时争分夺秒,不可多耽误。”

言讫,将刘备所赐的鸳剑取出,拿在手里:

“主公赐我雄剑,许我便宜行事之权。”

“益德当听我号令,不可冒然行事。”

古代的大营,类似于城邦,一座连着一座。

刘备、曹操两人的大营自然是在后方。

张飞乃拱手称喏。

李翊又见位于前线大营,曹营代表的曹洪请来,将倚天剑拿给他。

“若袁军过来劫营,攻打官渡大寨。”

“就请子廉将军,协助张将军同守此寨。”

曹洪活动了一下伤臂,这些天养伤都快给他憋出病了。

莫说李翊有曹操所赐的倚天剑,曹洪本就该听他的号令行事。

单说李翊此前将华佗荐给他,帮他治好了伤臂。

别说,真的一点儿病根没落下。

冲这份恩情,曹洪都很乐意为李翊帮帮场子。

“末将领命!”

曹洪躬身领了命。

李翊既筹计已定,诸事吩咐完毕后,乃上马启程。

五千凉、幽二州,本时代战力最强的骑兵,鱼贯出了盟军大营。

……

是夜,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张绣引西凉铁骑在后,公孙续、赵云引幽州铁骑在前。

李翊与许攸,引着少量步兵在中军处。

皆束草负薪,俱打着袁军旗号。

乘着夜色,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路上,

张绣有意跟这位当世红人交好,忍不住上前问道:

“大都督,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

“都督身负两军军政,怎好亲往险地?”

李翊只淡淡地回道:

“许攸此来,天败袁绍。”

“况我军军粮不给,难以久持。”

“若不用此计,只能坐而待困。”

张绣望一眼走在前方的许攸,又小声问李翊道:

“倘许攸有诈,在前方设伏,如之奈何?”

李翊两眉一蹙,正色道:

“彼穷途来投,又何见疑乎?”

“今孤军深入,冒险劫粮之举,乃吾独断之行。”

“若不能成,情愿战死沙场。”

“今计在必行,将军可约束手下人,教其勿要生疑。”

张绣虽然很早就听说过李翊的名声,两人也有交际。

但当真正与李翊见面后,张绣这才被他身上的魄力与魅力所动。

来前,张绣还在为自己未来的前程所担忧。

可当与李翊相处了片刻之后,使得张绣坚信,跟这样的人一起共事。

一定大有可为!

“……好了,再往前,就快到袁军大营处了。”

“将军莫再说话,叮嘱手下小心行事。”

“喏。”

张绣领命,将木棍衔在嘴里。

大军一路向前,遇着袁绍别寨。

寨中将领问是何处军马。

李翊乃遣许攸出马,应声答道:

“吾奉袁公之命,前往乌巢,助淳于将军护粮。”

寨兵们见是袁军自家旗号,又是许攸本人出面答话,忙赔礼道:

“原来是许先生,得罪得罪。”

“快请过!”

众皆不疑,放李翊军过了别寨。

中道凡过数处,皆诈称是前来护粮的。

由于许攸名气大,袁营地位高,众人见着他,遂都不加拦阻。

及到乌巢之时,五更已尽。

李翊命军士将束草薪柴取下,直接便在乌巢周围,天价放起火来。

“大丈夫立功名只在今日!”

李翊掣剑在手,亲自押阵督战。

“火烧乌巢,斩杀袁军!”

“杀啊!!!”

一声令下,众骑兵鼓噪直入。

时淳于琼正于营中酣睡,闻得鼓噪之声,连忙跳起来问:

“何故喧哗?”

言未已,一小兵飞身过来拜道:

“贼军过来,袭我乌巢!”

什么!?

淳于琼又惊又怒,“竖子安敢如此大胆妄为!”

眼下军情如火,淳于琼也顾不得思考李翊是如何率军赶到乌巢来的了。

急忙披挂上马,持槊出阵。

一出帐,便见着火焰四起,烟迷太空。

眭元进、赵叡等将齐齐领兵赶来救应。

“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

二将领兵与淳于琼会合至一处,齐声问。

许攸评价乌巢守军是“将骄卒惰,守备不严。”

即淳于琼虽然不同于演义里的形象爱喝酒,但他本人是非常骄傲自满的。

而上梁不正下梁歪,淳于琼自负的性格,也使得他手下的兵并不严整,容易松散懈怠。

这也就是李翊一到乌巢,立马便能够将火点起来的原因。

淳于琼生怕担责,连忙说道:

“贼军狡猾,我军中出了叛徒。”

“有人带路,叫贼人绕袭至我乌巢大营。”

“请两位将军速速助我擒贼,我要擒拿反贼,将之献予袁公!”

事已至此,二将肯定也来不及追究是谁的责任。

好在乌巢的守军还是很多的,又是以守御攻,形势并不算火烧眉毛。

于是,赵叡协助淳于琼,领兵前去抵御盟军的进攻。

眭元进则领兵前去打水救火。

袁军很快组织好了部众,大批人马向李翊军涌来。

“张将军,你引本部兵马,前去御敌!”

李翊大声吼道。

“喏!”

张绣即挺枪跃马,引西凉骑前去截住袁军,两军厮杀在一处。

“公孙将军,汝引本部兵马,继续烧乌巢粮草!”

李翊下达第二道军令。

“遵命!”

公孙续即引幽州骑兵,纵火烧乌巢的粮仓。

“点火!”

“放箭!!”

众骑士将早已备好的松油、火油洒在乌巢,以枯草覆之。

然后拈弓搭箭,火箭瞬发。

众幽州骑一路射,一路纵马狂奔。

他们起于东北,常年与游牧作战,故骑射一术精湛绝伦。

这也是李翊选择让幽州兵放火的主要原因。

轰!

火势越来越大,眨眼间,整个乌巢已是大火一片。

“杀!!”

张绣挺枪跃马,引军正撞着赵叡、淳于琼的兵马。

张绣以一敌二,奋勇拼杀。

宛城杀“三贤”虽然是贾诩的出谋划策。

但最终的战果,确实张绣自己拼出来的。

张绣的武力,与他的西凉部众,都属于汉末顶尖。

兵马虽然少,但张绣仍旧能够在袁军阵中,来回驰突,不落下风。

骑兵的持久力、存活率本来就很强。

即便人少,袁军短时间内也很难将他们尽数杀死。

可偏偏,现在袁军最需要的就是赶时间!

“可怒!可恼也!”

望着漫天大火,止也止不住,淳于琼气得面色铁青,

这些粮草要是没了,那就算全歼了过来偷袭的部队。

也难以将功抵罪。

“眭元进怎么回事!”

“那么多人,救不得这一处火?”

淳于琼气得破口大骂,须发倒竖,目眦欲裂。

“将军!”

眭元焦头烂额,灰头土脸地跑了回来。

由于太过仓促,就连自己的战袍都被点着了。

眭元进只得脱下战袍,扔在地上,对淳于琼说道:

“将军,火势太大,止不住了!!”

“放屁!放屁!!”

淳于琼唾沫星子横飞,咬牙切齿道:

“这火纵是祝融放得,今日也得给我止住。”

“若不然,我砍你的头!”

赵叡在一旁劝道:

“淳于将军,我们在救火,贼军在放火。”

“这火永远也熄不了,依我看,非得先灭了贼军。”

“再一齐救火,才是上策。”

淳于琼觉得有理,即纳赵叡之言。

下令众将士不要再救火了,免得像无头苍蝇一般乱窜,不知道该做什么。

众人合兵一处,全力围剿李翊军!

乌巢守军虽然散漫,但等命令统一了之后,众人一下子便找着了方向。

干就完了!

“大都督,贼军人数增多了!”

早有小兵跑来向李翊汇报。

李翊手提长剑,大声喊道:

“怕什么?”

“刀枪剑戟俱可冲我来!”

话落,李翊将长剑重重地插在地上。

以手指剑,朗声道:

“李某就站在此处,绝不后退半步!”

“尔等可速速向前杀贼!”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箭矢乱飞。

有流矢自李翊颊边划过。

许攸大惊,连忙上前拉住,将他往人群之后拉。

“子玉,避箭!”

李翊一把将许攸推开,嗔目怒道:

“战场之上,岂有后退之理?”

“李某既许下此诺,就绝不后退半步。”

“但有流矢飞箭,可俱冲我李翊而来。”

“尔等要么向前杀敌,要么便让贼军将你们的都督射死在这里!”

众军士闻言,无不慷慨激昂,士气大振。

抖擞精神,奋勇向前厮杀。

两军混杀在一处。

金戈相撞,血肉横飞。

战马嘶鸣,士兵哀嚎。

赵云持枪突入人群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给我顶住!”

“不许退!不许退!”

淳于琼声嘶力竭的大吼,见有不少袁军已心生怯意,遂掣剑连斩了数员逃兵。

他万没想到,这河南军的战力竟会如此之强。

这种强大,不是一种武力的强。

而是一种势能的强。

这些士兵,一个个奋不顾身,忘身死战。

几乎全是奔着拼命来的。

他们就好像是脑子一热,为了一股劲而来。

仿佛在说,我可以不活,但你必须死。

淳于琼打了一辈子仗,勇猛的士兵也不是没有见过。

但像这种不要命的兵子,他确实是第一次见着。

究竟是怎样的意志力,支撑着他们的身躯向前?

……

这边乌巢正打的如火如荼。

天大的动静,早已惊动了不远处的袁军大营。

早有探马将乌巢军情,报给袁绍。

袁绍于睡梦中被惊醒,即披甲出营来看。

遥遥便望见正北上,火光满天,浓烟直飞。

袁绍也顾不得盘查,急召文武诸官齐来帐中,商议遣兵救援之宜。

张郃、高览等将,闻说是李翊亲自领兵前去乌巢劫营的消息,齐齐向袁绍谏言道:

“李翊足智多谋,用兵如神。”

“更兼河南兵精,此去必破琼军,下乌巢。”

“若琼军破,则主公事去矣。”

“宜急引兵救之,不可延误。”

话落,张郃与高览一齐拱手:

“某与高览张郃同往救之,必能解乌巢之急!”

袁绍从其言,正欲命张郃、高览领兵去救乌巢。

郭图却在旁侧,摇了摇头:

“非也非也,郃之计非也。”

在郭图看来,人家打哪你救哪。

这技术含金量体现在哪?

“我有一计,可生擒曹刘!”

袁绍忙问,“快说!”

郭图乃快速说道:

“李翊亲往劫粮,精锐尽出,官渡大寨,必然空虚。”

“派兵救乌巢,擒得李翊有甚好处?”

“明公之大敌乃曹操、刘备也,非是李翊。”

“今可纵兵先击官渡大寨,李翊闻之,必速还来救。”

“此乃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不救而自解,郭图觉得他这个计策明显更有技术含量。

张郃急忙争辩道:

“李翊多谋善断,今既总督两军军事,岂无便宜行事之权?”

“彼既然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

“官渡大营固而难攻,今若攻官渡而不拔。”

“而淳于琼等皆见获,吾属岂非尽为虏乎?”

张郃争辩的也是有理有据。

乌巢关乎袁军剩下的粮食,如果你不去救,结果官渡也没打下来。

那咱们岂不是一点优势都没了?

全完犊子了!

这是一道选择题。

到底是救乌巢,还是派兵去偷官渡。

时年五十二岁的袁绍,再一次来到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抉择中来。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袁绍身上,等待他下达命令。

最终袁绍下定的决心是——

我全都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