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41章 刘备:我的军师真是什么都能做啊

第141章 刘备:我的军师真是什么都能做啊

第141章 刘备:我的军师真是什么都能做啊

却说孙策领兵在曲阿,经过与诸大臣商议过后,最终还是决定优先攻打吴郡。

他派遣程普自丹阳绕至吴郡后背,从乌程出发,攻打许贡。

又命朱治自钱塘出发,也是自后背出发,攻打许贡。

为何一定要从吴郡的后背进攻?

因为古代南方开发的晚,曲阿通往吴郡的路,大部分都是湖泊、沼泽。

很难让大军通过通过。

孙策只能让程普、朱治领兵往南攻取。

在面对强大的孙氏将领面前,许贡全无抵抗之力。

不到一月时间,便被孙策攻破。

许贡兵败,仓皇逃往乌程,投靠当地的宗帅严白虎。

孙策对战事又惊又喜,如果进行的顺利的话。

在明年之前,他不仅能打下吴郡,更能打下会稽。

现在吴郡就剩下西边的严白虎没有解决了。

吴景为首的大臣,纷纷向孙策谏言,先灭严白虎,再攻会稽。

孙策却大笑说道:

“虎等群盗耳,非有大志,早晚为吾所擒也。”

“我们仍旧将会稽作为战略目标,不予更改。”

“在明年开春之前,务必将吴郡、会稽全部拿下。”

“届时,皆不惧袁术,也不畏刘备矣!”

正说间,人报寿春使者来到。

孙策面色一怔,连忙接见了寿春来使。

寿春使者当即表明来意,言说袁公欲使孙策返回寿春。

听候调用,以防备曹操、刘备来攻。

面对袁术突然下达的命令,孙策脸色变得沉重起来。

他急忙召集诸大臣商议。

孙策倒是不惧怕严白虎、许贡等人,但现在却不得不看袁术的态度。

此前他领兵过江,攻打丹阳和吴郡时,是专门给袁术报备过的。

等于孙策之前的军事行动,是获得了袁术授权的。

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可没有袁术授权了。

孙策接下来要再加兵会稽,这已经引起了袁术的警觉。

所以明面上召孙策回寿春守备曹操、刘备,暗地里却又怕他在江东做大。

其实,

袁术早就知道孙策对自己的忠诚度不好评估了。

并且他对孙策的信任降低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值。

此前他先是许诺孙策当九江太守,结果自食其言。

后来又许诺打下了庐江,就让孙策当庐江太守,结果再次食言。

其实袁术食言也就罢了,但孙策帮你打下了一个郡,你连一点务虚的赏赐都没有。

是真的连一点钱,连一个虚职都没有给孙策。

这让孙策对袁术失望透顶。

史书叫,“术知其恨。”

就是袁术知道孙策怨恨自己,却仍然轻慢孙策。

所以骷髅王之名实至名归。

但袁术也想了一个办法来调教孙策。

孙策当时主动请求离开寿春,去攻打刘繇。

袁术同意了,但只给了孙策一千人马。

他想着孙策这一千人,肯定干不过刘繇的数万大军。

让年轻人接受一点社会的毒打吧,等你孙策失败了之后,再哭着喊着回来求我袁术的时候。

那时候就好拿捏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孙策几个月时间就支棱起来了。

人都还没离开九江,原来一千多的人马,就直接发展到了五六千人。

尽管孙策现在已经打下了吴郡,但他仍然没有下定决心和袁术决裂。

因为孙家目前还离不开袁氏的支持。

孙策自己的军职都是来自袁术的表奏,不奉袁术为主,他能拿什么身份来统领现在的这两万大军?

失去身份的孙策,还能留住手下这些人才吗?

吴地的士大夫又会怎么去看待孙策呢?

这些问题都需要孙策去考虑。

“袁将军传令使我返回寿春,此一去,恐再难返回江东。”

孙策眉头皱起,踌躇难定。

周瑜分析道:

“徐州、兖州都在征兵备战,不日便要征伐袁术。”

“袁术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伯符切不可此时断绝前程,返回寿春。”

孙策点了点头,蹙眉道:

“我虽知此理,但奈何寿春催得紧,我不得不做出回应。”

孙策并未得到进攻会稽的军事授权。

他要想继续往南攻打会稽,就得得到袁术的首肯。

那袁术要如何才能同意呢?

其实孙策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舅父、堂兄。”

孙策来到了吴景、孙贲的跟前。

“我欲使汝二人返回寿春,不知二位尊意如何?”

这……

吴景与孙贲对视一眼。

说是返回寿春,实则就是想把他们送到寿春去当人质啊。

孙策为何要这样做?

这就不得不提孙家的特殊情况了。

孙坚死后,孙家其实一分为三。

堂兄孙贲才是继承孙坚主要部曲的人。

舅父吴景是袁术手下大将,手里的部曲亦不在少数。

且两人都身居高位。

反观孙策呢?

身无寸职,手无寸兵。

是孙家里面最弱势的一方,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孙家家主。

包括孙策渡江攻打刘繇时,吴景、孙贲才是主将,孙策只是打辅助而已。

但就是在攻打刘繇这一路上,孙策展现出了过人的武勇与军事指挥才能。

并且庐江舒县的周瑜也在这时候为孙策提供了鼎力支持,扩大了孙策的影响力。

孙策很快便成为了孙家毫无争议的新家主。

等于孙策原本从吴景、孙贲的下级,变为了上级。

这对吴景、孙贲的心态其实是有影响的。

可以参考曹操与张邈,也是下级变上级。

所以如何安置吴景、孙贲,对于此时年仅22岁的孙策,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这也是袁术与孙策之间的博弈。

孙策此前在袁术手下时,就曾干过暗地里接走家小这种事,而且干的非常熟练。

袁术不得不防一手。

他知道自己不好让孙策回来,但仍旧向他施压,要么你回来,要么你就送两个人质回来。

这两人人质地位肯定不能轻,不然袁术不买账。

所以孙策使出了这条阳谋,打算让舅父吴景、堂兄孙贲返回寿春。

为何是阳谋?

因为吴景、孙贲此时的官职其实是要比孙策高的。

在攻打刘繇时,这二人才是名义上的指挥官。

现在战役有了结果,自然应该让吴景、孙贲返回寿春汇报工作。

这是于公来讲。

于私来讲,这也是孙策在军中“去孙贲化”,“去吴景化”。

可以给他手下这支队伍,做思想统一。

这并不是什么刻薄寡恩,而是这个年代家族的必然选择。

包括孙策死后,孙权也做了大量的“去孙策化”,为得就是统一声音,方便组织。

吴景、孙贲皆明白孙策的用意。

孙策面上虽在与二人商议,实则却不容拒绝。

无奈之下,只得拱手道:

“遵命!”

二人没有再喊“伯符”,他们也知道孙策现在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晚辈了。

而是孙家的新任家主。

家主不能回寿春做人质,只能他们俩回去。

他们不能拒绝家主的命令,否则便是自绝于家族。

二人之后,孙策情绪十分稳定。

面上仍旧波澜不惊,只是淡淡吩咐身旁的周瑜道:

“公瑾,即刻去调兵,准备南下攻打会稽。”

“喏!”

周瑜领命而去。

……

……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份。

距离秋收已经不远,徐州这边全体上下都在紧锣密鼓的备战淮南战事。

而李翊这期间,又干了一件大事。

这日,他正在营旅之中,与关羽、牵招、徐盛、太史慈等军事高层开会。

大家全都在聚精会神,听取李翊军师的讲述。

所聊的内容,也无非是关于淮南战事的问题。

其中重点聊到了袁术的首府寿春。

此乃江淮第一大城,三国时期的重镇,易守难攻。

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屯耕,其地利足以为战守之资。

所谓守江必守淮,想要保住江南,就必须保住淮河。

而寿春正对颍口,也就是颍水与淮河的交汇口。

只要挡住上游来敌,便可保江南无虞。

面对这样一座重镇,李翊主动征询了诸将的意见,要如何攻取。

在座也都是当世名将。大家都清楚古代围城战有多费劲。

是以有不少人都提出了,先用野战歼灭袁术主力,之后寿春的攻城战便好打了。

其实真要围城,以徐州目前的实力,肯定是能够围下来的。

但大军在前线,每日所耗费的钱粮乃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翊当然是希望越早平定淮南越好。

“若是强攻寿春,诸公以为多久可定?”

诸将闻言,俱是一怔。

沉吟良久过后,还是关羽率先开口说道:

“少则一月,多则三月。”

这已经是一个极快的攻城速度了,尤其是面对寿春这种大城。

关羽敢这样说,都还是基于寿春之主是袁术,有他拖后腿。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才可能这么快。

牵招则显得更加稳重一些,他蹙起眉头,说道:

“寿春四面环水,有三条护城河。”

“城池坚固,极不易取。”

“听闻袁术在淮南广积粮草,寿春之粮可支一年之久。”

“若我徐州起大军征伐,不能下,必不能久持。”

“反为战事所累。”

牵招持悲观态度也能理解,毕竟这种举国动员的战事,不管是胜是负,最后都是伤筋动骨的。

李翊为了这场战事,已经准备了很久。

“我倒有一件东西,想要交给诸位将军。”

“或许此物能助我等在寿春攻城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诸将闻言,纷纷奇道:

“不知是何物?”

“好说,诸位且随我来。”

李翊领着众将,来到了一处工坊。

这里每天有上百名虎贲士轮流值守,不许任何人窥探靠近。

一名鲁工见李翊带人来了,大老远的迎了上去,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李先生,您吩咐我等做的东西。”

“已经改好了!”

这名鲁工擦了擦汗,暗道这可真不是一件好活儿。

他们前前后后足足改了四十多次,才竣工。

“善,我正欲领营中将校过来查看,你且引路。”

“喏。”

鲁工领着李翊等人进入工坊,来到了一处巨物前。

此物被布遮住,鲁工在李翊眼神的示意下,将布车下。

那巨物赫然呈现在诸将眼前。

“……这,这是投石机?”

太史慈张目望着,总觉得这投石机与寻常投石机有所不同。

李翊澹澹道:

“它的全名叫配重投石机。”

配重投石机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回回炮。

这个时期的投石机,大多还是人拉式投石机。

投石的远近,完全取决于人的拉扯力度与数量。

不仅命中率低,威力也小。

并且这种投石机运送起来非常费力,原料也缺。

一架投石机,得配备两百人以上才能够运作。

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用出了更加先进的投石机,也就是霹雳车。

利用的是杠杠原理发射,但依旧需要百十人来拉动绳子。

同时,投石机只适应于攻城战,不适用野战。

所以性价比也非常低,如果不是家里有矿,一般人不会大规模投入到战事中来。

当然了,像徐州这几年的勃勃发展,以目前的经济,完全可以在战场上投入大量的投石机。

既然要用投石机,自然要用最好的。

李翊早早地便画好了图纸,交给本土最好的鲁工制作。

一开始也遇到了许多技术上的难关,但李翊中间从不催促。

即便多次失败,仍旧不加以问责。

鲁工们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念李翊之德,安心制作。

终于在八月份的时候,将配重式投石机制作完成。

既然成本高,性价比低的缺点改不了,那就把它的优点发挥到最大。

配重式投石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发射巨石。

杀伤守城士兵,威力极大。

最高可抛动的巨石,可达两百斤以上。

“可试过了吗?”

李翊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禀先生,我们此前也着人抛试过了,最远可达一百四十步之遥!”

这个时代的弓箭,一般射程也不过五十步,强弓八十步。

除非是当时名将,才可能射出百步之距。

而这件新型投石机的射程已经超过了弓弩。

它几乎是可以即插即用,立即投入到战场中去。

领头的鲁工自己说时也觉不可思议,这种武器的诞生。

绝对会在未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里都霸占重要的军事地位。

“……嗯。”

听完鲁工的工作汇报,李翊点了点头。

这基本上算是达到了回回炮的威力水准。

“你们可试过它们能抛射几次?”

李翊又问。

“……这。”

众鲁工面面相觑。

他们只试了一下这件新型武器的威力,却还没试它的耐久。

不过一方面,却又佩服李翊心细。

这种投石机威力虽然巨大,但却是建立在承载百斤重物的基础上实现的。

再用了一定次数后,肯定会出现故障。

众人纷纷向李翊请罪,表示还没试过耐久。

“无妨,尔等这一年甚是辛苦,之后记得去州府领赏钱。”

李翊挥了挥手,嘉奖众人工作。

众鲁工连连顿首谢恩。

李翊又回头冲身后诸将说道:

“虽未试过这投石机耐久,但依照我的估算,一台可以投射三十次左右。”

众将闻言,无不大喜。

“足够了!”

“此发石车威力巨大,若能多造几台,全面覆盖寿春。”

“料袁术抵敌不住!”

牵招笑道:

“指不定袁术从未见过如此轰雷之物,方闻得声响,便要弃城而走了!”

话落,众人无不大笑。

随后,李翊命人去请来刘备,邀请他来查看这新型投石车的威力。

一个时辰之后。

李翊、刘备,还有徐州的军事高层都聚在了一处。

他们无一不想亲眼领略一下,这个军师筹备了一年之久,才搞出来的新型投石机,威力究竟如何。

“……先生真是什么也能做。”

虽还未开炮,刘备便已经忍不住发出一声慨叹来赞美李翊了。

他虽未见识过这配重投石车的威力,但远远望去,看那结构构造也不像是声响不大的。

“主公若是准备好了,就请亲自下令发炮。”

“……嗯。”

刘备点了点头,大手一挥,厉喝:

“发炮!”

话音方落,为首的炮兵将领挥动手中令旗。

只见一枚百十斤重的巨石腾空而起,飞至上空。

众人无不下意识抬头仰望,顺着巨石坠落的方向看去。

轰!!!

巨石砸在地面上,真如天崩地摧,岳撼山崩。

“好!!!”

刘备一拍大腿,忍不住拍手叫好。

关羽、徐盛、太史慈等诸将也无不挥拳,大声叫好。

“好啊,军师真乃世之奇士啊!”

“竟能发明出威力如此巨大的发石车!”

刘备喜出望外,激动地握住李翊的手不肯撒开。

冷兵器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攻城武器。

但主要靠的还是蚁附式工程,即靠着一个个士兵的血肉之躯,登上城墙。

拿下城头,然后才能攻陷城池。

但有了这种威力巨大的投石车,那么完全可以先砸毁城墙,让士兵们顺着断垣残壁杀进去。

大大减少蚁附式攻城的损伤。

如此一来,即便是面对寿春这种坚城,徐州也有一战之力了。

当即,刘备重赏李翊。

又命人排下酒筵,款待这些天负责制造投石机的鲁工。

筵席上,刘备又亲自来找李翊敬酒,感谢他的付出。

而李翊此时,却正在忙另一件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