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03章 陈登惊骇,李翊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尤弄潮儿(求订阅!)

第103章 陈登惊骇,李翊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尤弄潮儿(求订阅!)

第103章 陈登惊骇,李翊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尤弄潮儿求订阅!

与河北袁绍深陷立嗣之争不同,袁术这边倒没有这个烦恼。

他只有一男一女,袁曜是他的独子。

此人在史料上记载虽然不多。

但哥凭妹贵,靠着孙权大舅哥的身份,做到了吴国郎中的位置。

袁曜虽为独子,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能够顺利继承袁术的家业。

谁也不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袁曜主动提出领兵,前去据守钟离。

这是一件不吃力,但很讨好的事情。

只要安稳守住钟离,便是大功一件。

如果刘备遣大军来攻,那他也只需要及时向寿春汇报军情就行了。

属于是白捡的功劳。

袁术当然也看出了这一点,这等天赐大功,当然是留给自己儿子了。

“好,曜儿你便领兵三千,进驻钟离。”

“只需防备关羽来攻即可,倘若刘备遣大军来攻,也无须惧怕。”

“可用我的烽火台之计,及时向寿春汇报。”

“我必亲率大军来援!”

袁术还是很疼爱自己这个儿子,临行前,再三叮嘱。

“诶!不可不可。”

主簿阎象出来谏言道:

“大公子素不曾经历战事,今付以大任,非其所宜。”

“更兼关云长乃世之勇将,万人之敌,不可轻敌。”

“愚以为纪将军久经沙场,深谙兵法,足以担此大任。”

阎象推举了纪灵出战。

但话说到这里时,袁曜脸色已经大变,袁术脸色同样不好看。

“阎主簿何以小觑我耶?”

袁曜厉声怒叱,“吾自幼从父学习韬略,深通兵法。”

“何以欺我年少,不敌关羽?”

“若是破不了关羽之兵,我誓不回来见父亲!”

“大公子息怒。”

长史杨弘也站出来劝阻袁术三思。

“禀后将军,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公子并未有过出征经验,初次用兵,便要据守钟离要镇。”

“此诚非用兵之道也。”

杨弘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振振有词。

每一句都直指袁术此次用兵有误。

袁术那是个多要脸的人?

哪能容忍手下人这般当众指责。

“杨长史,汝莫非言我不知兵?”

袁术虽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却振聋发聩。

此时无声胜有声。

杨弘仿佛能够听见袁术在说话。

小杨啊,我知道你懂军事。

可你知不知道你看的是地图,我定的是前途。

你现在否决的不是我的方案,而是你自己的前程。

我今天下的是令,可你明天下的是岗。

不懂用兵的是我,可该学习的是你。

你要不要再重新想一想,我的用人有没有问题?

杨弘被袁术的眼神看得毛骨悚然,当即确定了一件事。

这天下还有比后将军更懂用兵之道的人吗?

当即躬身向袁术致歉道:

“后将军恕罪,适才是臣失言了。”

“大公子自幼便从后将军处学习韬略兵法,又岂是关羽小儿所能匹敌的?”

没错。

我刚刚是有意见,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见。

为了自己的前程,杨弘只能忍气吞声,认同袁术的战略构想。

“……哈哈哈,好。”

袁术一拍大腿,“既如此,此事就这么定了。”

“曜儿,你即刻起兵去往钟离,严防关羽来袭。”

袁曜领命而去,袁术也彻底宽下心来。

“舞姬何在,伶人何在?”

“前线战事,旦日可定。”

“接着奏乐,接着舞!”

寿春大殿之上,又是一片歌舞升平。

……

广陵这边,李翊等人也丝毫没有闲着。

刘备先命田豫领兵到高邮县、平安县屯兵,防备袁术绕袭。

一面加强广陵的城防。

设置了大量的鹿角围栏,陷阱马坑。

同时派出健儿,到山林里去砍伐树木,搬运石料。

一来开阔视野,防备敌军设伏。

二来补充城内的燃料,以及滚木、落石等守城工具。

而距广陵三十里开外,张勋、桥蕤的大军也已经做足了准备工作。

袁术家底确实厚,为了广陵战事的顺利,给足了前线经费。

靠着袁术的财大气粗,袁军这些天打造了大量的井阑、冲车还有云梯。

这些都是攻城利器,可使攻城效率翻倍。

寻常人家谁敢一次性投入这么多攻城工具?

但袁术不仅敢,他还要一次性全部压上去。

在他看来,只要拿下广陵,到时候多的都赚回来了。

不错,赚钱的方式就是苦一苦百姓。

袁术在淮南就是这么干的,他并不介意在广陵也这么干。

三日后,

张勋、桥蕤大飨全军,随后全军开拨,直扑广陵城来。

这支袁军的披甲率很高,袁术真的是把压箱底的都拿出来了。

袁军率先推出的是井阑。

一步步将之推向广陵城墙,威胁广陵城头的防御工事。

井阑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造型高大,通常时候都是要比城墙还高的。

并且井阑依靠层数,可以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士兵可以从直接从井阑跳进城墙,打破攻城方的劣势。

张勋采取了传统的围三缺一的打法。

即只围城池三面,留出一面给守城军逃跑。

这样一来,守城将士见有机会逃跑,就不会选择死战到底了。

这种的围城方法,通常是用于敌我实力相近,攻城方又迫于快速决出胜负的情况。

“不必惊慌,弓弩手准备,先射袁军井阑!”

陈登身为广陵太守,亲自登上墙头,指挥将士们防守。

井阑虽然强大,但缺点就是推进的慢。

守城方所要做的,就是在井阑推过来之前,把它们摧毁了。

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接在墙头上,用弓箭射死井阑上的攻城士兵。

一种是直接出城,强行给它破坏了。

而陈登选择了两种都要。

先命蒋钦率弓弩手,以火力覆盖,压制推车过来的井阑士兵。

一面又遣赵云领骁骑百人,出城骚扰敌军进攻。

除赵云外,徐盛又领一千丹阳山地步兵,掩护赵云杀出去。

“不许后退,后退者斩!”

面对广陵守军密集的火力,桥蕤在前线,拼命催促军士前进。

广陵远比他想象的更要难啃。

这里的守军不仅斗志高昂,就连一切守城设备都一应俱全,显然是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

他们不仅能用火力覆盖压制住袁军的进攻,更能够主动派兵出城,骚扰我军前部。

“哦?袁军出动云梯了?”

李翊手里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场形势。

一旁的陈登忙着指挥,听到李翊的喊话,忙举目去看。

战场人多,且混乱嘈杂。

陈登在战场上连续捕捉,过了半晌,这才注意到袁军后部已经开始推出云梯了。“……呼,子玉观察的可真仔细啊。”

陈登忍不住赞叹李翊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等身为局中人,难免有个失误。”

“子玉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尤弄潮儿,真令登佩服不已。”

李翊没功夫搭理陈登,继续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场形势。

一架,两架,三架……

袁军一连推出了二十架云梯,果然是大手笔。

云梯最大的特点就是推不倒,

一旦靠近墙头,士兵就会不断攀登上来,源源不绝。

所以面对云梯,通常要提前把它给摧毁掉。

李翊出声提议道:

“不如再遣一支重甲步兵出城,冲入敌阵,将这些云梯摧毁。”

“元龙看是如何?”

所谓重步兵,那自然是要装备最为精良的铁甲。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头戴全包式风盔,仅漏出面部。

身穿带护肩的长袖甲衣,俗称铁札甲。

然后外层,再覆盖一层肩带铁甲。

这种级别的装备,别说大规模组建了,就是平时散养几队的情况都是极少。

因为成本维护费太高了。

一般都是要用时,从武库里面临时取出来。

打完后还得回收回去,不然光是遗失一套,代价都极其高昂。

“谁可担此大任?”

陈登开口,大声问道。

重甲步兵通常就是用来执行这种特殊任务的,因为只有足够危险,才会给你穿重甲。

但是高防御,换来的是低机动性。

一旦任务执行完之后,如果没能第一时间撤回来,那可能就永远撤不回来了。

周泰主动请缨道:

“末将愿往!”

陈登欣然应允,即命周泰领着重甲步兵,出城去攻打袁军的这支云梯部队。

“将军,城内又出来一支部队!”

探马飞速将前线军情汇报给张勋。

张勋负责指挥云梯前进,见周泰领着重甲兵,气势汹汹而来,忙道:

“不好!彼必是冲我云梯而来!”

“快,速速出击,将之截杀拦住!”

一声令下,袁军高声呐喊,杀气腾腾地奔向周泰军。

双方甫一接触,便传来阵阵哀嚎之声。

短兵相接,血如泉涌,残肢乱飞。

周泰抖擞精神,奋勇拼杀。

战至酣时,连风盔都被敌军给打飞了。

露出一张血淋淋的面容,唬得众袁军皆高呼:“鬼神来也!”

周泰威风更添,暴喝一声,杀得袁军节节后退。

“好啊,杀得好啊!”

“幼平胆略过人,真乃虎将也。”

墙头上的李翊将周泰这边的战况看得一清二楚。

比之去年,初见战场厮杀时显得青涩稚嫩。

如今再见战场厮杀,李翊心中已是波澜不惊了。

因为他对此早已是司空见惯。

很快,

周泰率军杀至云梯附近。

原本推送云梯的士兵,面对突然杀至脸上的敌军,不得不舍了云梯,拔出刀剑上去迎战。

恰逢此时,赵云的百人骑兵乘势杀到。

小队骑兵的优势,就在于其机动性强。

赵云领着百骑,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衣甲平过,血如泉涌。

不断骚扰着袁军进兵。

少时,赵云这队骑兵,绕至袁军身后。

袁军原本正拼死抵挡周泰的步兵,忽听得背后蹄声如雷。

回眸看时,银枪白马,已经杀至近前。

“呜哇!!!”

为首一名袁军,被赵云一枪朔死。

赵云所带的这支杂胡骑兵,有不少乌桓、鲜卑族人。

他们皆习惯用马刀,发出“呜呜”的叫声,配合着周泰的步兵,尽情地收割着袁军的人头。

“我看已经成功压制住了袁军攻势,不若趁此机会杀出城去。”

“给予袁军一个迎头痛击!”

“使之不敢小觑我广陵守军,再来犯时,尤有忌惮之心。”

李翊见前线战事顺利,再次谏言陈登主动出击。

“好,就用子玉之言。”

陈登当即下令守城军士,出城迎战袁军。

登时,鼓声阵阵,喊声如雷。

似岳撼山崩,天崩地摧。

广陵守军似洪水决堤一般,向袁军涌来。

张勋、桥蕤见状,皆骇然失色。

只得仓皇迎战。

火焰漫卷,映得天边殷红似血。

疾风谡谡而来,长驱直入。

携兵戈相撞的清脆,战马嘶鸣的激越,血肉飞溅的沉闷。

飞向山河大地,飞向万里长空。

双方一直激战到傍晚时分,袁军皆疲惫不堪,身负多处伤势,只得被迫撤军。

毫无疑问,徐州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府君,军师,泰幸不辱命,已将袁术云梯部队,尽数摧毁。”

周泰浑身是血,已看不清楚面容。

很难相信,他是如何顶着身上这么多的伤势,还能够继续与袁军鏖战的。

真是钢铁一般的意志!

“壮哉,取酒来!”

见着这副情景,李翊心中也是豪气顿生,即命人取来一壶酒。

亲自双手将之递给周泰。

军师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双手敬你酒。

这是一种荣誉。

周泰心领神会,双手接过。

“谢军师!谢府君!”

话落,将之一饮而尽。

李翊暗自感叹,他有点能够共情古代将军们的浪漫了。

这就是,遍体疮痍尤痛饮,血痕残酒满征衣吧。

李翊命人打扫战场,然后对此次出战的将士,一一论功行赏。

陈登则负责清点此次战后的伤亡数量,以及缴获的战利品。

这些战利品清点完后,都是要先充入府库的。

不是说完全充公,而是方便清点。

最后的论功行赏,也是直接从府库里面取出钱来。

按照军规,此次只要是参与守城的士兵,都要赏钱五百。

而出城作战的士兵,则要翻倍。

有斩敌之功,或身负重伤的,再翻倍。

至于死者,则以最高的抚恤金,交给其家属。

而除了这些参战的士兵要赏之外,广陵城内的郡国长吏、县吏,也就是只要是广陵的公务员。

都要发钱奖赏。

最后自然是犒赏三军了。

拿出府库里的酒肉来,大宴三军将士。

这最后一项有时候甚至比前面几项还重要。

因为将士们在前线厮杀搏命,忍饥挨饿,就盼着这一口呢。

李翊将拟好的封赏方案,交给刘备,刘备欣然同意。

随后昭告全军,一时间众兵士无不欢腾,士气大振。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