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81章 三路出兵,刘备这福气能小了?(求首订!45)

第81章 三路出兵,刘备这福气能小了?(求首订!45)

第81章 三路出兵,刘备这福气能小了?求首订!45

面对神色慌张的阎象,袁术却稳如泰山,淡淡笑道:

“景希何事如此惊慌?”

这……

阎象一愣,开口询问道:

“主公大军已起淮河,却又突然下令停止进军,将士们皆不解其意。”

“故传来文书,向主公询问缘故。”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最是烧钱,尤其这前线将士光是每日耗费的粮饷便是一个巨数。

袁术不急着马上开战,却突然命军士停止进军,这一举措令所有人都懵了。

“……哈哈哈。”

袁术仰头大笑,“景希可曾记得前日曹使来此的说辞吗?”

曹使?

阎象仔细回忆。

前不久,曹操从兖州派来使者。

邀请袁术共伐徐州。

并且承诺,豫州、青州会同时出两路兵马配合袁术南北夹攻。

袁术本就打算在明年开春之时,攻打广陵。

现曹操主动抛来橄榄枝,约合三路出兵,袁术自是满口答应。

在应付完兖使之后,袁术也是真的派遣了张勋、桥蕤领兵北上。

可就在眼看要进驻淮河之际,袁术却突然下令将士们停止进军。

“曹操乃奸诈之徒,虽约合我三路出兵,共伐徐州。”

“却独不见他兖州之兵。”

“是其困于兖州内乱,又恐刘备染指豫州,故而欲合三路之兵,逼其退返徐州。”

“今其欲借我之力,诱与刘备攻杀而已。”

许多人对袁术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骷髅王,没脑子。

其实历史上的袁术非常擅长暗杀、绑票、煽动,拉拢和策反等一系列的阴谋诡计。

驱虎吞狼的计策其实就是袁术率先使用的。

所以三国志11里,给袁术的特技便是妙计。

其实袁术身上有很多缺点,可若要说他身上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那便是自恋。

袁术是一个极端的自恋狂。

在建安二年时,袁术此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偏偏这一年还爆发了旱灾,许多地方民不聊生,老百姓都没吃的,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而袁术手下有一位叫舒劭的官员擅自做主,把十多万斛军粮直接分给了灾民。

袁术知道后大怒,便要将舒劭斩首示众。

舒劭说:

“我知道自己必死无疑,舍弃我一个人的性命,能救活这么多百姓,值了。”

袁术听后大为感动,下马牵着他的手说:

“仲应,你想独享这美名,不与我分享吗?”

这件事并不是说明袁术就是个好人。

一个劣迹斑斑的人,并不能因为他做了一件好事就给他洗白。

一个不断盘剥老百姓的军阀头子,这时候怎么会突然怜惜起老百姓来?

这便是袁术的极端自恋倾向。

他是真的不觉得自己是坏人,他觉得自己侠义,很酷。

包括他要僭号称帝,他都不觉得自己是乱臣贼子。

他觉得他老袁家就该当天子,他袁术就活该受这份累。

袁术就属于典型的那种,恶不自知。

觉得全世界都该围着他转,他做的一切恶事,他都不觉得是恶事。

“既然主公知道这是曹操的阴谋,为何还要派兵北上?”

阎象有些不解,这行军打仗有多烧钱你不知道吗?

“……呵呵。”袁术捋了捋颔下的山羊胡,轻声笑道:

“我若不出兵,郭贡,袁谭那边又怎肯出兵?”

阎象恍然大悟,一拍脑袋:

“原来主公是想引诱豫州、青州那边先出兵。”

“待刘备与之交锋之后,然后再进兵徐州,坐收渔翁之利。”

正是如此……

袁术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今天下群雄,明里做忠臣,暗地里则是为了一己私欲。”

“能治天下,救民于水火者,惟我袁术一人耳。”

阎象低头,默不作声。

袁术则似乎对伐徐州一事,十拿九稳,漫不经心地问道:

“州府之中,尚有多少粮食?”

阎象忙翻阅卷宗去查,旋即回复道:

“今岁收成不好,加之前线战事吃紧,州府之中,仅剩四十万斛粮食。”

“历阳前线,每月还要供应两万斛粮食。”

“由于张勋、桥蕤两位将军已经领兵北上,州中粮食恐又要月靡三、四万斛左右。”

不得不说,袁术家底是真的厚。

在收成不好,前线吃紧的情况下,还存有四十万斛粮食。

“……嗯。”

袁术淡淡道:

“伯符前日方在丹徒击走刘繇,将在明年进攻会稽,扬州不出两年,将尽归我有。”

“是以,历阳战线断不可停止供粮。”

这……

阎象暗叹袁术心也是真大,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既要又要。

又不想后方孙策停止进军攻伐扬州,又想前线张勋、桥蕤领兵拿下徐州。

即便是项羽复生,也不可能说同时吞徐、扬二州吧?

袁术对此却很有信心:

“景希勿忧,我知汝心中甚急,然刘备心中更急。”

“以徐州军粮道,长达数百里,南北连贯,他每日消耗的粮秣数倍于我。”

“我寿春之粮尚可支半年,他刘备能在三路大军围攻之下,坚守半年么?”

“只要郭贡、袁谭发起进攻,我便乘势北上,一举拿下广陵。”

众人闻言,皆无话可说。

既然老板都敲定好方案了,他们这些当下属的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就盼到时候万一兵败了,袁术别恼羞成怒,甩锅给他们才好。

只是,不甩锅的领导实在太少了。

……

官道之上,一队车马缓缓而行。

前后分列两队士卒护卫。

车帘拉开,从里面探出一张清癯的面庞,但双目却炯炯有神。

“自曹操二伐徐州以来,吾所过郡县多所残戮,百里不见人烟,千里不闻鸡鸣。”

“此地竟多有人烟,若未遭兵燹之祸也。”

驱车的车夫回首,对老者说道:

“禀府君,再往前便是下邳治所了。”

原来此人便是刘晔举荐的东海国相徐璆。

他也是徐州本地豪族,将门之后,士族子弟。

年轻时也参加过平定黄巾之乱的战役,立下了不少战功。

后又先后迁任任城相、汝南太守,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既然要到了,我便下车走走罢。”

徐璆主动下车。

一名侍卫走过来,上前挡在徐璆身前,将之拦住。

徐璆一脸疑惑,不解地看向这名侍卫。

……

首订破300,就日万一个月啊兄弟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