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都市现实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260章 试爆钚弹

第260章 试爆钚弹

第260章 试爆钚弹

1985年11月20号,王建昆化身为大卫,带着20多位全解阵目前仅有的核专家,来到南非南部沿海小城佩卡尔茨多普。

这座海边小城位于南非最重要的开普敦港和伊丽莎白港中间的地段,其北部是连绵的奥特尼夸山脉。

目前这个小城已经被全解阵非洲区的分支机构实际控制,外松内紧,核心区全是全解阵的成员。

王建昆带着这么多全解阵的核专家到这里,当然不是为了旅游度假的,而是为了到这边来进行一次小型的核爆试验。

缅甸北部的地方实在是太小了,那里是全解阵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矿产基地,在那里进行核试验非常困难。

另外那里紧邻中国,非常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所以经过多次讨论,王建昆决定还是将核试验放在地广人稀,远离各大国的南非。

选择到南非来进行核爆试验也不仅仅地理上远离几个大国,还因为之前那把火也确实起到作用了。

去年8月份,王建昆来到非洲大陆,先后在南非和利比亚推动了不同形式的暴动。

目前利比亚方面已经得到很大的实惠,占领了乍得北部高原地带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带,就停下来按兵不动了。

南非却是还处在动荡之中。

其国内原本由白人势力掌控的南非国防军确实强大,但是面对全国性的暴动,也被打得焦头烂额。

他们虽然重武器方面比黑人武装强很多,但是大炮打不了蚊子。

全解阵位于莫桑比克的非洲基地在这1年里,持续不断的给南非各地的部族武装提供枪支弹药和火箭筒。

并且在一些重点区域,还派出教官进行训练指导,提升他们的作战能力。

因此1年之后的今天,南非的白人势力大幅度衰弱下去,他们只能是收缩到几个首都和大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都被一个个部族武装占据了。

其中由全解阵直接控制的地方已经占到了南非陆地面积的5%左右,并且随着全解阵的持续投入,能直接控制或者有很大影响力的地方正越来越多。

其中南部沿海的小城佩卡尔茨多普就是在85年年初,由全解阵控制的一支武装力量占据的。

因为这里的海岸线比较陡峭,水深也比较浅,不适合建造万吨级以上的大港,所以之前发展得一直很慢。

在全解阵的武装占据这里之前,居住的白人只有3000多人,不到1千户。

全解阵占据这里还是比较文明的,只是将这里的白人送离这里,并且还让他们带走随身物品。

不像某些黑人酋长,打破白人的城镇后基本都会实施抢劫和qj等行动,用来满足处在亢奋中的手下。

也正是因为比较文明的做法,所以南非政府军在得知此地丢失后,并没有派兵前来,而是来进行友好协商,希望能让沿海铁路正常运行。

全解阵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控南非的实力,因此当然是同意南非政府军方面的支持。

因此这座沿海小城赢得难得的发展窗口。

全解阵非洲基地派来了大量的劳工,将原本只能停靠千吨级小海轮的港口,扩建成能停靠5千吨级货船的港口。

另外在城市两侧兴建多处防御工事,部署了远程155火炮,k3防空导弹等重武器。

另外在靠近北部山脉附近还抢修了一个野战机场,机场有1条1500米长的跑道,中小型飞机可以在这里起降。

王建昆他们就是乘坐的y1运输机到达这里的。

“大卫长官,您好,我是佩卡尔茨多普的负责人塔托,请跟我来,咱们先去营地休息。”下飞机后,一名高高壮壮,脑袋光溜溜的黑人穿着军装前来迎接。

“塔托你好,辛苦了,请带路。”

在塔托的带领下,王建昆一行人走到机场出口,然后上了一辆中型巴士。

开车的也是一名穿军装的黑人士兵,前后还各有一辆美式敞篷皮卡车,车斗上焊接了一把重机枪,还带着2名士兵。

皮卡前面的座位也坐满了士兵,一个个都枪不离手。

虽然小城已经被全解阵的武装拿下大半年了,基本肃清了核心区。

但是机场是处在郊区的,不排除有政府军的人或者一些部族武装出来打游击抢劫的。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塔托这位小城负责人派了足够的保卫力量前来接王建昆他们。

车队先是在一段砂石地面上行驶,速度保持在40公里每小时左右。

微风从窗户上方的小口吹进来,带走车内的热量。

11月的南非正是夏季,白天温度在25度上下,夜间在15度左右。

虽然气温不高,但是夏季多雨,11月正是雨季初期,时常会下一阵雷阵雨,导致空气湿度非常大,没风的话还是很闷热的。

好在机场距离城区不远,砂石路走了6,公里后就到了城区,车子在空旷的街道上以60公里的时速快速的行驶。

大概10分钟左右,车子停靠在了一处庄园里的停车场。

在车上,塔托已经告诉他,他们这段时间休息的场所就是这处原本是一名白人富商的庄园。

“大家两两一组,每组一个房间,先去把行李放了,然后到餐厅集合,用餐之后咱们去海边码头,乘坐快艇到目的地查看实验场地建设情况。”

王建昆下车后,对随行人员说道。

“明白!”

众人按照之前乘车的顺序,两两一组,跟随庄园里的服务人员去选房间了。

王建昆在塔托的带领下去了三楼的一处视野最好的房间。

在房间里,视力好的话,可以看到3公里外的港口。

那里停靠着几艘15米左右的快艇,还有2艘千吨左右的小货船。

王建昆也没有多看,放好行李后,就下楼去餐厅了。

匆匆的吃完不早不晚的早餐,喝了杯热茶后,就带着众人乘坐之前的那辆中巴车去港口了。

此时这座港口静悄悄的,基本看不到行人,出入口都有多重警卫站岗巡逻。

因为即将在外海的某个海岛进行核爆,所以这处港口已经戒严了。

王建昆他们是有特殊标记的,靠近之后,警卫们脑海中的脑机芯片就自动提示放行了。

所以一行人很快速的通过了岗哨,来到等候在码头的3条快艇上。

目标位置距离这处港口100海里,为了安全,快艇的速度只能保持在35节左右,到那处海岛实验场大概要3个小时。

塔托因为还要负责小城的事务,所以没有随行。

快艇离开港口区后,进入了风浪较大的海上。

浪不断的拍打船头,溅起的水被海风吹到王建昆他们的脸上和身上。

幸好众人都穿上了雨衣,没有被海水淋湿。

海上的风比较大,所以众人都紧闭嘴巴,默默的看着远处蓝色的海天交界线。

2个半小时后,快艇开始减速,因为已经进入到了礁石密集的区域。

艇长都是经验丰富,熟悉这片海域的人员,他们驾驶快艇在礁石区的安全通道左转右转,了半个小时的样子,到达了一个露出海面10多米,面积差不多90多平方的大礁盘。

此时那个大礁盘顶部已经被小型破岩机处理平整了,上面还有一个大钻机正在轰隆隆的运转。

看到王建昆他们一行3条快艇到来后,负责钻探作业的负责人赶紧跑到礁石边开辟出来的小泊位。

“大卫长官,您好,我是钻探负责人张明,目前已经钻到120米深了,预计今天晚上就能钻到150米的预定深度,然后换设备在底部开凿出直径2米的空腔体。”

“张明你好!辛苦辛苦,等完成钻探作业后,回缅北好好休息一阵。”

因为这里的礁盘比较小,航道也不能停靠大船,所以这些钻探工人都是吃住在小船上的。

白天上礁盘工作被太阳晒海风吹,晚上回到小船上,海浪使得小船摇摇晃晃的,很难休息好。

因此看着眼窝深陷,头发打结,满脸憔悴的张明。

王建昆做主给他和工人们特批了一段较长的假期。

“谢谢大卫长官,您请,钻机性能非常稳定,钻孔里也跟勘测时预计的一样,没有渗水,这个礁石下面都是坚固的岩石层,并且咱们钻下去的位置没有遇到裂痕。”

“哦?那可太好了,这样可以省了安装套管和抽水的工作。”

王建昆一边听取钻探工程负责人张明的汇报,一边用超能力查看钻探的进度。

其实之前他就用超能力查看过这个礁盘了,经过多次对比,还是选择了这个地方。

虽然这里因为外围有很多小礁石,导致运输不能用大船进行外,其他方面的条件都非常符合。

“你们按照计划,将数据收集装置陆续的安装吧,总共有2个小时的时间。”

“收到了,长官。”

跟随而来的核专家按照预定方案,互相配合,将不远万里,从缅北带来的数据收集装置取出。

然后操控水下机器人,带着一个个数据收集器潜入海里。

之前因为在选择试爆地点时,就对这个礁盘的外围结构做了勘测,所以核专家们对于数据收集器要安放的位置已经确定了。

水下机器人是王建昆特制的,防水和耐压能力非常强悍,数据连接的导线是光纤,所以核专家可以坐在船上,通过多个水下摄像头查看探测器安装的位置。

王建昆听取完张明的汇报后,就让他继续去指挥钻探工作了。

他则开始通过超能力查看核专家们的工作情况。

因为有过预演,所以探测器安装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不到2个小时就全部安装到位了。

回程的时候,有3位核专家留了下来做一些准备工作,他们将一直待到试爆实验正式开始前的几小时。

王建昆他们回到佩卡尔茨多普后,在庄园里等了2天。

到了11月23号凌晨1点,2艘快速飞艇飞到了佩卡尔茨多普郊外的机场。

其中一艘飞艇上运输的是那枚王建昆亲自参与制造的1200吨当量的钚弹。

这枚钚弹装填了5.4公斤的钚239纯度95.4%,中心有中子反射层。

钚芯只比棒球大一点,非常的小巧。

外围是一层层不同爆炸速度的高能炸药。

整枚钚弹直径只有50厘米,重量310公斤。

随行的另外一艘飞艇上运输的是一些要散布到附近海面上的设备或者仿目标物。

当天夜里,整个佩卡尔茨多普安保等级提到了最高,特别是从机场到海边的那一段路。

飞艇将货物送到后就快速启程飞走了,在王建昆他们后面赶来的上百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接手了这枚钚弹和那些测试用具。

当天夜里,王建昆就带着核专家,和负责钚弹运输和安放的队伍一起出发了。

当天的天气是难得的晴天,南半球的夜空也是繁星点点。

王建昆在航线途中,看着满天的繁星,思绪飘得很远。

天上的一颗颗闪亮的星辰,就是一个个正在不断进行着聚变反应的核弹啊。

无垠的太空才能容纳的下那么多那么大的“核弹”。

小小的地球,即使是进行这么一个千吨级当量的核裂变弹试验,都要这么的小心翼翼,选在这么一个偏远的角落。

并且为了躲避美国和苏联在太空中的探测卫星。

还得选择在有限的监控空挡期。

就在1979年,美国卫星监测到南大西洋南非与南极洲之间的布维岛附近疑似核爆信号,但南非始终否认与此有关。

所以王建昆他们试爆这颗小当量的钚弹,才又是选在远离主要航道的礁石,又是打150的深孔,又是选择在难得的窗口期。

清晨5点钟,保持在20节左右低速航行的小船队到达了礁盘。

此时上面的钻机已经被推到旁边的海水里了,只有一个铁架子带着吊机。

当太阳跃出海面后,黑色涂装的钚弹已经被吊在了吊机下方。

工作人员操纵着吊机小心翼翼的将这枚在阳光下变得更加黝黑的钚弹往深井里放。

了大概1个小时,这枚被工作人员称作“小黑”的钚弹被安放到位。

接下来的白天,礁盘上还在不断的有人上上下下,有的是封堵井口的,有的是安装各种仪器的。

到了夜里8点,准备工作才全部完成。

此时礁盘上空几公里处,3艘信息收集飞艇已经到位。

附近的海面上,也有10多艘无人小船,在自动控制器的控制下低速绕圈航行。

水下的各种探测器也通过光纤,将各种数据传输到位。

“报告大卫长官,一切准备就绪,请指示。”负责协调工作的核爆实验负责人跟王建昆汇报准备工作完成的情况。

王建昆看了看手表,已经是夜里9点半,距离卫星监控窗口期还有2个半小时。

“11月24号零时零5分准时起爆,现在人员有序撤离。”

“是。”

之前一些工作完成的人员已经乘坐小船撤离了,他们将直接回到佩卡尔茨多普,然后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离开。

留在这里的都是一些核专家以及负责最后准备工作的人员以及负责数据收集的人员。

在收到撤离指令后,大家都按照预定方案行动起来。

此时的夜空开始飘来一朵朵的云彩,将天上的繁星遮挡起来。

王建昆乘坐着快艇快速的驶离危险区。

然后在安全区换乘一艘5千吨级货船。

“建昆,怎么样,能按计划起爆吗?”

“小舅,你怎么来了,之前不是说在缅甸看视频的吗?”

“你还说,大晚上的,视频怎么看得清?我好奇这核爆炸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坐飞艇来这里看看。”

“那到这里也看不清,为了防止被发现,核爆是在海面下方150的礁石里的。

不出意料的话,爆炸引起的海水波动到了这里几乎跟常规的2米多的海浪没差别了。”

“啊?那我不是白跑一趟了?”

“差不多,这也是没办法,美苏等几个大国对这种武器监视得非常严,咱们这次如果成功试爆后,今后都不会进行试爆了,至少在地球上不会。”

“这只是裂变弹吧?聚变弹不用试爆一次吗?”

“在地球上不行,在月球上可以啊,裂变弹研制出来,已经够我们自保了,马上就要开始大型火箭试验了,到时候就到月球上试爆我们的氢弹吧。”

时间在两人的交谈中快速的溜走,不知不觉到了11月24号。

轰,一声低沉的响声从远处漆黑的海面上传来。

过了好几分钟,原本只有1米多高的海浪越来越大,然后一阵2米多高的海浪连续不断的带动着这艘5千吨左右的货船摇晃起来。

“小舅,爆炸已经完成了。”

“这就完成了,就那么一声低鸣声,其他啥也没看到啊。”

“等会吧,我让数据收集团队把近处的探测器拍摄到的数据处理下共享给你,你查看就好了。”

等了大概10分钟,一张张核爆现场的图片,一段段视频上传到位。

王建昆和小舅开始用脑机芯片接收这些资料,在回程的路上查看起来。

其中有一段是飞在礁盘上空几百米的低空无人机拍摄的。

核爆之后零点几秒,那处礁盘被海面下的“小黑”爆发出来的能量推高了10多米。

然后碎裂成了5大半,向海面砸落,炸其了巨大的水。

中心的海水开始翻腾,产生了5米多高的海浪,然后不断的向外面扩散。

中心不断的有大量的气泡从海底深处向海面冒,这些气泡温度非常高,没多久,原来的礁石区就被高温水蒸气弥漫覆盖了。

外围的那些小船有的被海浪推翻,有的随着海浪向前。

看完资料后,王建昆查看各监控点传回的数据,让智子帮忙测算了下核爆的当量。

智子了不到0.1秒,就给出了1280吨当量的具体数据。

“小舅,怎么样?”

“一点都不刺激啊,白来一趟了。”

“没办法,谁让咱们基础不行呢,就是试爆也只能是偷偷的搞这种小型的。

不过别急,今后带你到月球去看大烟。”

“你可别给我画饼哈,去月球也不知道猴年马月。”

“很快的,咱们已经有全缅甸的资源做基础,这一年多的建设,已经能支持起太空探索工程了。”

“好,那我就等着了。”

完成钚弹试验后,王建昆回到缅北,一边根据真实核爆的数据,设计能用于实战的各种威力的核弹头,一边设计氢弹。

同时他也正式开始了大型火箭和大型空间站的研制工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