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耀灵回来的第三天早上,老二朱耀坤找到了朱耀灵说道:“老四,走,二哥给你看个小惊喜。”
朱耀灵问是什么惊喜,朱耀坤说道:“告诉你了那还叫什么惊喜,快走,快走,我们得去海上呢。”
朱耀灵无奈,只好跟着二哥一起去了码头,朱家的私人码头上,一长溜停着十条大港集团生产的双体穿浪高速舰艇。
不过这些舰艇明面上没有装武器,只是除了后部自带的一个高压遥控水炮之外,前面装火炮的地方,也装了一个全防护的高压水炮。
这种水炮的射程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米。
报备的设备是自用消防设备,所以完全合法合规。
这个水炮确实是能够当消防水炮使用,不过在对付轻武装人员的时候,它的威力可就不那么低调了,一百米内它的水柱威力,可以把一头三百斤重的猪给打飞十米开外,并让猪的内脏破裂,无法行动。
一百五十米内,在水柱的压力下,能让这头猪趴在地上无法行动。
这是实测数据,一头三百多斤的肥猪尚且如此,那要是换成一个人呢?
二百米内,那些人连眼睛都别想睁开,护目镜都能给它打碎。
这种水炮动力泵是由双体穿浪船的高压推进水泵改进过来的,它的喷水推进力量,能够推动几百吨排水量的舰艇高速前进,那要是把这个力量约束起来能打出多远的水柱,那就不用说了吧。
况且水炮的内膛,还采用了内螺旋设计,可以使高压水柱呈向内螺旋状态喷出水炮,水柱在远射程的时候能够最大可能的保持水柱不散落,动能更强大。
而且这些船上只是说表面上没有武器,谁也没说它的内部没有武器不是。
朱耀灵和他二哥朱耀坤上了一条游轮型的双体穿浪船,这条船在开出港口之后,那十条高速舰艇也都跟着一起开了出处。
当船队来到了一块非航道的外海海域的时候,朱耀坤在无线电中喊道:“一到八号船只依次向南,以三公里间距排列,减速慢行。九、十号舰艇跟随游艇左右。”
舰载通讯电台上,也依次报出了各个船号收到的信息回复。
游艇首先减速,然后除了九号、十号舰艇在游艇旁边护航之外,剩下的八条舰艇全都快速的向着南方突进,各舰保持三公里左右距离,在各个舰艇到位之后所有舰艇全都开始减慢速度,保持慢速行驶。
此时这些船已经形成了一个向着南方的一条直线,而朱耀坤则对着跟在他身边的手下说道:“开始准备吧兄弟们,让我家老四看看我给他带来了一个什么礼物。”
朱耀坤的那些手下们,也都跟一群疯子似的一轰而散的跑出了驾驶室,全都跑到前甲板上去了。
驾驶室中的朱耀灵,早就看拿到了前甲板上有一个两米多长,两米来宽,一米半高的一个好像是个什么箱子似的东西,被防雨布盖的严严实实的。
上船的时候朱耀灵还问了一下他二哥,他二哥就说了一句“过会就知道了。”
这时就到了看看他二哥的谜底是什么的时候了。
在下边甲板上的人一通手忙脚乱之下,这个防雨布终于被打开了。
在撤掉框架之后朱耀灵惊喜的发现下面甲板上竟然是一架小飞机。
朱耀灵一下就反应过来了,惊喜的对他二哥朱耀坤问道:“无人机?”
朱耀坤摇了摇头说道:“还达不到无人自动驾驶的程度,这就是一个中型的遥控飞机罢了。
自从五年前你和我说了无人机的概念之后,我也在一直考虑这个问题。
无人机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1914年英国人就提出了用无线电遥控一架飞机往敌人的脑袋上投炸弹的概念。
1917年,美国就制造出来了第一架无人机,那个是用寇蒂斯 n-9型教练机成功改造的,首架无线电控制的不载人飞行器。
而在七十年代中期那头红色巨熊就装备了一款代号“图-143”的低空无人侦察机。
前年你不还是让鱼东兄弟给我传过来了一个信息吗,说是那头红色巨熊在八三年就装备了一款航程能够达到一千公里的大型无人侦察机了吗。
可是我在这些信息里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这些无人飞机里面都有一个缺陷。
那就是没有当初你对我说的,你所设想的可以远程时时传输影像的无线传输系统。
虽然通过模拟信号是可以远程传输影像信号的,但是按着几年前的技术,那些信号传输设备,得占满一架737客机的空间。
要想操控那么大的一架无人机去飞行,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当时我就在想,怎么能够把那些模拟传输图像信号的设备进行小型化呢?这一块就把我们困住了好长时间。
后来我们在成功研发模拟通信的小灵通,又接着研发成功数字通信移动电话之后。
在这一方面也有了巨大的突破,虽然现在全系统的使用数字传输影像信号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模拟信号设备的小型化我们倒是给突破了,而且这套设备还可以通过模拟信号设备,在通过我们设计的数据接口和信号匹配机制和我们的数字信号发生设备进行连接转换,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你可以把这个数字信号发生器当成一台数字移动电话。
等到我这边的终端接收到这些数字信号之后,就再次把这些数字信号转换成了模拟信号,这样我这边的终端就可以接收到飞机上的终端拍摄下来的图像信息。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飞机那边拍下来的图像信号,就是无线电视信号,是需要家里通过室外天线接收的电视信号。
然后我们又通过一个信号转换器把它变成了数字信号,这时候的信号就成了闭路电视信号,这时的信号传输的就更清晰,抗干扰能力也就更强。
但是现在我们还无法把这个数字信号直接转换成图像,所以我这边的终端就再次把这个数字信号转换成了模拟信号。
这里面大概的原理,其实和闭路电视差不多,只不过闭路电视的那些线缆里面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我们在这两个终端之间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也就是说,在我这两个终端之间传输这一段的数字信号和那个闭路电视的线缆功能差不多。”
朱耀坤的这一翻简短通俗的解释之后,朱耀灵也就明白了,这就是个没有线缆的闭路电视而已。
就是那边的直播拍摄转播车变成了一个小飞机而已。
虽然这话说着简单,但是为了这个小小的变化,朱耀坤研究院手下的一个研究团队,就干了接近五年的时间才搞定这个图像信号传输的问题。
而这也不过是最基础的图像信号传输办法,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种图像信号传输技术,不敢说是领先,但是绝对不会是落后的。
朱耀灵在他上辈子的时候,在部队中看过一个纪录片,那是1990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拍的一部记录片。
片中显示,美国的一架“先锋”无人机,正在前线侦查,并不断的传输回来了美伊前线的时时画面数据情报。
而后方的指挥人员,则是通过这些时时的实际监控数据情报,去指挥自己的部队进行调动,去打击伊拉克的薄弱环节,直到把伊拉克军队给打的彻底崩溃。
当时教官对他们的告诫就是“不要总是看着地面,也要时时的看着天上,要随时随地的做好对空的伪装,绝对不能大意。”
由此可见这种无人机远程无线图像传输技术的厉害。
对于无人机这方面的认识,朱耀灵上辈子在部队的时候就已经深深的了解了。
至于像后世的那种民用无人机,在他们部队当中只能说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加强悍了,但是民用的就是民用的,和真正军用的相比,那还是差的太多了。
民用的打个单兵,炸个坦克分队也还可以,在对付基本没有什么防御手段的人来说,那就是和蚊子一样讨厌的刺客。
但是在大陆那种已经把无人机玩出花来的对手面前,那些民用的无人机,在面对大陆军方的时候确实是用处不大。
因为那些无人机在起飞的时候就会被发现,飞行的时候就会被击落,到达目标上空的那几个宝贝疙瘩也会被目标的反无人机系统给打下来。
对于个人来说那些无人机都是很快的,是无解的,但是对于那些专业针对无人机的雷达和防御武器来说,那些民用无人机连餐前小菜都算不上。
可是现在和几十年后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时候虽然各国对于无人机也都有研究,但是真的能够把无人机形成系统性战斗力的却还是连一家都没有。
现在就连真正的无人机战争理论都还没有出现呢。
就在朱耀坤向朱耀灵介绍无人机性能的时候,下边游艇的前甲板上已经做好了准备。
朱耀灵看向了下边的甲板,甲板上是一个可调节高低和左右方向的调节架,而刚才那架飞机已经被调节到了一个稍微向上的角度。
这个飞机和普通的螺旋桨飞机不一样,它的螺旋桨是在后边的。
朱耀灵也记得自己好像和他二哥说过,如果螺旋桨飞机的螺旋桨在后边有什么好处的问题,他二哥当时也把这个选项给记下来了。
看来自己二哥还是把这件事真的给当成了一个研究方向了。
朱耀坤看出来了朱耀灵对这件飞机的想法,于是说道:“我们做过模拟计算,如果是用前置螺旋桨进行拉力驱动的话,那么我们很多的电子设备就会被占用空间,根本无法放置正常的设备。
而且前置拉力螺旋桨对于遥控飞机来说太过困难,前方因为螺旋桨而激起的湍流,会严重影响到飞机的无线操控。
这遥控飞机和有人操控的飞机可不一样,有人操控的飞机,可以由驾驶员来随时调控飞机的姿态,以保证湍流对飞机的影响不会使飞机飞行动作变形。
可是遥控的就不行,遥控的信号总是会有一定的延迟,想要调控这种因为湍流引起的变化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我们现在也正在攻克飞机平衡自动控制系统,好能让这架飞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湍流还是螺旋桨力矩,都会进行自动调整,使飞机保持在正常状态。
不过按着现在我的控制水平来说,发动机和螺旋桨后置,前方加装一对机身调整小鸭翼还是比较合理的办法,而且这个机型我还拿到了奉天去吹了风洞,效果很不错。
而起后置发动机,还能给前面预留出来大量的空间,用来装备拍摄设备和电子设备。这样整个机身的前后也就平衡了。”
朱耀坤说话的时候也打开了手边的一个星座笔记本电脑,并连接上了一个外接操作手柄。
而电脑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则和这条游艇上的一个设备连接了起来。
此时这个电脑也就和一个游戏机差不多了。
随着下边的人报告无人机已经通电,各种电子设备启动。
朱耀坤这边的笔记本电脑上也就显示出来了现在无人机前方的摄像头拍摄出来的甲板画面了。
随着小飞机后置的小型活塞式发动机的启动,小飞机的螺旋桨也开始转动了起来。
而朱耀坤看到这一切之后就一直看着笔记本电脑上传过来的飞机数据。等到飞机上的发动机转数够了之后,朱耀坤喊了一声“发射”
下边的操作人员拉动了一个拉杆,这架飞机就给下边的那个架子上的弹射器给弹射了出去。
现在虽然游艇的速度慢下来了,但却还是迎风状态,而这架小飞机,借着迎风和弹射的力量一下就飞到了天空之上。
随着后置螺旋桨的动力,这架小飞机快速的向着远方飞去。
此时朱耀灵已经可以看到这架飞机传回来的时时图像,现在屏幕上显示的飞机高度是海平面二百米,速度一百五十公里每小时,随着朱耀坤操控的手柄向前推动,小飞机的速度已经提升到了二百四十公里每小时。
而下边刚才前出的那些高速舰艇也不断的从镜头前划过。
朱耀灵看着这些,则是慢慢的笑了起来,说道:“二哥,我们已经来到了无人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