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底,朱耀灵从羊城乘飞机直接飞京城去了,这次去京城是有三件事。
第一个是京港集团在两天前已经验收合格,可以投产了。
第二件和第三件事,是京城方面发来了邀请,想要和朱耀灵谈谈,议题就是京城能不能再次和朱氏集团合资。
京城这边的合资主体是两家。
一家是给朱耀灵供应晶圆的京城东光电工厂,也就是878厂。
另外一家,就是给朱耀灵蛇口电子厂,供应文字寻呼机液晶显示屏的京城电子管厂,也就是774厂。
这两个厂子虽然都是给朱耀灵供货的厂子,但是说实话,他们厂子的设备和技术能力,确实和国际上的同类厂子没有办法相比较。
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和国际上的产品相比,差了至少了两个层级。对于这一点,做为他们上级领导的电子工业部和京城的魏高官都是心知肚明的。
就说878厂的那条三英寸晶圆生产线,那是1973年的时候在国外采购的,可是因为国际上的种种原因,整整拖了七年,才把这条已经完全落后的生产线交付给了国内。
而国内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接收了,要是不接收,国内现在连这样的生产线都还没有呢。
这条生产线在1980年的时候才开始投产,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到了1981年就来了好事,京港集团成立了。
而在南方特区,由港岛朱氏集团独资的芯片厂,也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要向他们采购三英寸晶圆片。
这对878厂来说,简直就是天降之财。
878厂的人也知道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从价格上来讲,相对于外国的产品来说,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可是朱耀灵这边还是采购了他们的产品,这就让整个878厂上下都是非常感激。
而对于这一点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京城的魏高官和电子工业部的尚高官了。
当初京港集团成立之后,在庆祝宴会上魏高官也问了一下朱耀灵,说“国内的晶圆片和国际上的比怎么样?”
朱耀灵说“只能说能用,良品率比国际上的低了两成,价格高了两成。”
魏高官听后,有些难以启齿的问道:“那……?”
朱耀灵知道魏高官想问什么,只是笑着回了一句:“家里有困难,我这还有点能力,能帮一把,那就帮一把,都是一家人吗。”
当时不只是魏高官,就连坐在同一桌的电子工业部的尚高官也是非常感动。
时间匆匆的过去了半年了,当朱耀灵的寻呼机震惊了世界个人通讯市场的时候,也震动了京城的好些人,尤其是京城的魏高官和电子工业部的尚高官。
当他们第一时间知道了这款文字寻呼机的售价和销量,以及在港岛和老美的市场反应之后,真的是把他们给吓到了。
他们粗略的算了一下,就在这短短的,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在蛇口的那个电子厂,至少赚了十几个亿,还是美金。
而这上游的各个公司也都跟着赚钱了,电子厂上游的芯片厂,芯片厂上游做芯片生产线的京港集团,做晶圆的878厂,做液晶显示屏的774厂。
这些厂子可都是跟着赚着钱了。
尤其是合资的京港集团,在前期的时候,那个华清大学的小厂子就给芯片厂生产了两条芯片生产线,那就卖了一个多亿美金。
而且京港集团在还没有完工的时候,就接到了每条线二十台光刻机芯片生产线的订单。
总共在一年之内,他们得生产十二条这样的生产线。
这十二条生产线就价值七八个亿美金,他们京城市政府就能占到至少两个多亿的份额。
而这仅仅是第一期而已,后边还会需要更多的生产线。
可是有开心的事,就会有忧虑的事。
京港集团成了金娃娃,可是那两个给芯片厂供货的878和774厂呢?
现在朱耀灵可以为了感情而帮助他们活下去,自己去承担损失。可是一天两天可以,那时间长了,换谁也都是会有意见的。
这两个厂子虽然也从朱耀灵这里赚到了不少钱,但要是想用这些钱,去更换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那可就有点杯水车薪的意思了。
那怎么样既能够留住朱耀灵这个财神爷,还能让这两个厂子打个大大的翻身仗呢?
魏高官先是和电子工业部的尚高官一起商量了一下,然后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用这两个厂子作为主体或是单独,或是一起和朱耀灵再次合资。
他们研究完之后,直接就去找了最高层。
最高层在看了他们的报告,又当面听取了魏高官和尚高官的意见之后,老人说了一段话:“这个小家伙很有能力,他们朱家也有着很强烈的爱国心。对我们也很有信心,我们不能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信任。
我认为这件事可行,但还是需要班子讨论通过后再做决定,正好今天班子成员也都在京城,那就下午开个会吧。”
下午的会议,整个班子很快的就统一了意见,因为这件事,不管对哪一方来说都有利,而对大陆方面来说,长远利益会更大一些。
而在这次朱耀灵进京之前,朱家也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在这次家庭会议中,所有人也都认为这次再合资是一件好事。
就像朱耀灵说的那样“时代在发展,我们在快速奔跑的时候,也需要把我们的伙伴带着一起跑起来,不然伙伴的落后,就会严重拖慢我们的步伐,而这落后的伙伴也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弱点,所以这次合资是一件好事,求之不得啊。”
朱耀灵在下了飞机之后,发现是魏高官亲自来接的他,这可把朱耀灵给吓了一跳,赶紧对魏高官连声道“不敢”
魏高官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客道了一下,然后就让他上了自己的车。
在车上,魏高官对朱耀灵说道:“朱总,你老家是东北的,我老家是山东的,要是往上找几代,咱们祖上弄不好可能还认识呢。
说句实在话,这次借着京港集团投产的机会,特意找你过来谈合资的事情,是真的想要请你来帮忙啊。”
朱耀灵则是说道:“魏高官,若是论年龄,我应该叫您一声伯伯,您看要是私人场合您就叫我一声耀灵,我就叫您魏伯伯,您看行吗?”
魏高官听后哈哈大笑道:“那当然好了,求之不得啊,能有你这样的侄儿,那可是三生之幸啊。”
朱耀灵听了魏高官的话后,就开始卖萌一般的傻笑道:“我能有您这样的伯伯才是幸运的事呢。
魏伯伯,我知道您说的事情,现在晶圆厂和液晶厂,如果不进行大投入,尽快提升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那么在以后,确实是会被整个世界的发展步伐给远远的甩到后边。
但是,我们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您侄儿我当然不会看着自家人吃亏不是。
在来之前,我也调查了一下现在晶圆和液晶这方面在国际上的技术分布情况。
在晶圆方面,还是老美的技术最为先进,而我在老美那边也有些合作伙伴,我想他们因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会想办法帮我这个忙的。
而且他们在这方面也必然会赚钱的,不过能让他们赚到钱才是好事,这样他们才会为我们更好的服务不是吗。
而在液晶屏这一块,现在整个世界在液晶屏的研发上,基本上谁也没有比谁好到哪里去。
即便老美和小鬼子相对来说比我们先进一些,但是,从总的发展情况来看,也没有比我们快多少,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加大投入,那么我想在整体研发上,我们也能够很快的就追上他们。
若是论脑袋聪明,我们华人能甩他们三条街,咱们老祖宗在玩烟花的时候,那帮子蛮夷还在撒尿和泥呢。
所以啊魏伯伯,您放心,这次合资我们朱家完全同意,并且,我们朱家将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两家合资后的企业给带到世界第一梯队上去。
但是魏伯伯您也知道,国际上的商战极其残酷,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这和您当年在战场上打仗是一个道理。
当年您领兵的时候,是不是也得先把队伍淬炼一遍啊。
所以这打铁还得自身硬,咱们合资的企业也得先去芜存菁,精干队伍,只有先建立起来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才能在以后的恶战当中打胜仗不是。”
魏高官刚开始听朱耀灵说话的时候,脸上还是笑眯眯的,但听到后边的时候,脸色就渐渐的凝重了起来。
当朱耀灵说完的时候,魏高官说了一句:“耀灵,你说的不错,国际上的商战和战场上也没什么区别,动辄也是要人身家性命的。
而如果我们自己不够硬实,那么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就不会有战斗力,在遇到强敌的时候也必然会一触即溃。
耀灵,你放心,在合资之前,我一定我会交给你一个合格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绝对不会给你一个各方掣肘,软趴趴的,没有战斗力的队伍,这下你放心了吧。”
魏高官说完后,就颇为玩味的看向了朱耀灵。
魏高官是什么人,在万千精英之中,能够坐在这京城主政位置之上的人,怎么可能不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耀灵几句话之后,他就知道朱耀灵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当初京港集团合资的时候,京城政府只是出了地皮和一部分的资金,而剩下的就是华清大学出的技术还有一些资产。
剩下资金的大头,都是朱耀灵出的,这个合资也就相对来说清爽了一些,没有牵扯到太多的利益,也就没有太多的麻烦事。
而那些想要找事的人,也都被当时的三地联盟给挡了回去,也没敢有什么动作,他们也没有什么借口。
可是这次的合资就和上次不一样了,因为这涉及了两个大厂子,这里面所关联的人员可就多了。
人多了,事也就不会少,再遇到一些有心和无心的人在里面搅和,那么这整个合资的计划就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变数。
再一个,这里是京城,在这里合资,可不像在奉天合资。在奉天那里,只要奉天的赵高官等高层统一了意见,那么,不管谁想去翻什么风浪也都翻不起来。
可是在京城这里不一样,这里面的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异常,谁也不知道谁的后边会有什么力量出来说一句话,或是背后给你下个绊子。
你就算是在马路上得罪了一个扫大街,也都可能在这个人后边引出来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而朱耀灵如果不能在合资之前把这些隐患或是清除,或是理顺了。
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不一定会有什么麻烦出来。等到那个时候,他朱耀灵要是再想处理,可就会棘手万分了。
魏高官知道朱耀灵的想法和担忧,而朱耀灵这一下飞机就又是套近乎又是卖萌的,要的也就是魏高官的这一句话。
所以在魏高官给了他保证之后,朱耀灵当然会伯伯长,伯伯短的在那奉承着。
这倒不是朱耀灵势力,而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这个样子的。
不只是这里,哪怕你去老美那里也是一样,要是没有本地强力人物给你保护,哪怕你在自家的地方再强势,到了新地方也会被本地人给你整得欲仙欲死。
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无关好坏。
车队到了招待所之后,朱耀灵一行人先安顿了下来,晚上的一顿招待晚宴是少不了的。
第二日,由京城的魏高官,电子工业部的尚高官,朱耀灵,以及被聘请为京港集团第一任总经理的伍家豪教授,以及技术副总经理常建国教授,共同参与并主持的京港集团投产典礼开始了。
厂大门外鞭炮齐鸣,但是在生产装配车间内却是极为安静。
除了工作人员在小声交流之外,没有任何人在大声喧哗。
整个装配车间分为了好几个工段,每个工段都在做着自己的装配和调试工作。
这里面的组装技师,最短的都已经在集团下属的那个小厂子里培训了半年了,至少跟随组装过一条芯片生产线。
至于那些没有参与过的新人,只能跟在后边给这些技师打下手,并听从教诲。
魏高官等人和朱耀灵一起在隔离玻璃墙外,看着无尘车间里面的装配工作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着,大家都很满意。
京港集团的正式投产,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正式开启,也意味着一个电子巨兽开始伸展开了他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