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都市现实 > 美利坚1995 > 第334章 ABCD四大粮商

第334章 ABCD四大粮商

第334章 abcd四大粮商

接下来的几天,米洛基本上都待在了巴黎。

陪陪孩子,陪陪克洛德。当然,到他这一地步,工作已经属于是无时无刻跟着他。

在他身边,不管他身在何处,背后几乎都会有一个差不多两百多人,将近三百人的团队围绕着他。

不会所有人都跟在他身边,但这些人几乎是二十四小时待命,满足他包括工作和生活在内的一切需求、咨询。

比如这次在巴黎陪孩子的时候,他只是和希拉克聊了聊最近法兰西国内气候不好,今年法国秋收可能会有些歉收。

两人从法国粮食,一路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大宗商品上面。

回过头来,米洛就给布莱克本基金会下了个命令。

没等几个小时,遍布全球的商业情报网络,就将他需要的资料搜集齐了。

这一次,他盯上的,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大宗商品交易对象并不是普通消费者,一般人也很难接触地到。

甚至于,许多国家都不重视这一领域,或者对这个领域不甚了解。

就比如华夏,前世加入wto之后,在2004年,在大宗商品交易上就狠狠地栽了一个跟头。

abcd国际四大粮商,利用大宗交易手段,让华夏的大豆领域的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并且趁机低价收购华夏的大豆产业的各大企业,打通了整个产业链。

四千万豆农,有一半下岗,只能背井离乡成了两亿民工中的一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言归正传。

大豆是属于大宗商品的一种,还属于农产品大类。

实际上,大宗商品种类繁多,如金银铜铁铝等忧色金属产品,原油、天然橡胶、丙烷、取暖用油等能源化工产品,还有玉米、大豆、小麦、稻谷、可可、等农副产品,都是属于大宗商品。

而为了方便归类,就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

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实际上米洛早就在做了,还是此中大佬。

说到底,大宗商品市场的地位,与资源的拥有量是捆绑的。

说到资源,米洛拥有的太多了,所以相对的,在多个领域已经有了极高的市场影响地位。

国际原油就不用说了,因为背靠德克萨斯,本身自己还有石油公司,又和洛克菲勒关系匪浅。

因此对于国际原油,米洛其实掌控着很高的定价权。

在矿产方面,德士隆公司这个潜藏在水底的巨鳄,依靠着米洛给开的挂和给的资源,在矿业霸主的路上一路狂奔。

在这些领域,资源是不缺的,但是需要加强在开采以外的环节的力量。

毕竟资源在手上是一回事,能不能卖到高价赚取更多的利润,又是另一码事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拥有着庞大的资源,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在米洛的规划中,德士隆公司,主攻大宗商品三大类中的金属产品。

而康菲石油公司,则依托最基本的原油,完善取暖用油、无铅普通汽油、丙烷和石油提取物等能源化工商品。

这么一看。

在大宗商品交易上,他还有两个很明显的短板。

第一个是橡胶,这东西产量主要在东南亚和南美、非洲部分地区。

还有就是更重要的农副产品及整个产业链。

在这方面,他不是没有公司,只是不强而已。

就比如帕拉丁投资旗下的一级子公司——帕拉丁农业公司,旗下有着帕拉丁、帕拉丁业、帕拉丁茶业等公司,在美国本土、澳大利等国都有一些种植园和农场。

在全球范围内,也算得上是不弱。

但是说到底,也就还过得去而已。

所以米洛现在突发奇想,想要成为全球农副产品大宗交易的巨头。

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只能收购。等自己发展,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因为他有着足够的资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高屋建瓴,收购一家现有的行业巨头。

毫无疑,abcd四大粮商就被米洛盯上了。

这次搜集的资料中,这四家公司赫然在列。

美国的嘉吉公司,四大粮商中的c,在后世是最大的农产品交易霸主。

成立于1865年的嘉吉公司,此时已经是超过120年的老企业了。

至今为止,未上市的嘉吉公司,由麦克米伦家族和卡吉尔家族联合掌控,两大家族上百年来相互联姻早已不可分割。

并且这两大家族的经营风格十分稳健,不喜欢贷款经营,所以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此时嘉吉公司已经进入了亚洲市场,算是真正走遍全世界,不再只局限于美洲和欧洲。

四大粮商中的a,是美国adm公司,在1902年才成立,现在也已经是顶级的油籽、玉米和小麦加工企业。

这家公司与嘉吉公司不一样,已经上市了,公司目前由创始人家族丹尼尔斯家族经营。

因为amd公司是由丹尼尔斯和阿奇尔两个创始人一起成立,并且后面还与米德兰公司合并了,所以在股权方面,就没有嘉吉公司这么集中了。

四大粮商中的b,是邦吉公司,只不过现在因为总部还未迁至美国,所以不算美国公司。

邦吉公司也是极其古老的公司,比嘉吉公司还老,成立于1818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并且在嘉吉公司还未成立时,就已经是世界主要粮食供应商了。

目前邦吉公司并未上市,一百六十多年来,都在邦吉家族手中,掌控力度十分地深,根本不可撼动。

四大粮商中最后的d,则是法国的路易达孚公司,这家成立于1851年的公司,发展战略与嘉吉公司相似,都是在隐蔽中不断前行,远离公众的视野。

目前,路易达孚家族一样没有上市,由路易达孚家族执掌,现任家族掌门人和集团董事长是罗伯特·路易达孚,对路易达孚集团的持股比例高达81%,剩下的19%的股权,也全都集中在了路易达孚家族的其他成员手中。

除了这四大巨头以外,现在全球农副产品大宗交易市场中,还有伊卡姆、达利文、保罗·莱因哈特、奥兰公司等等。

只是这些公司大多都很低调,在闷声发大财,也不去上市,股权都比较集中。

查到这些情况之后,米洛也感到有些头疼。

以他如今的身家资本,此时任何一家他都有资金买下来,一起打包都可以想办法。

只是米洛很清楚,钱的用处很大,但却不是万能的。

abcd能够叱咤风云那么久,靠的绝对不止有钱而是各自背后都有人。甚至他们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天龙人。

再退一步讲。

设身处地地想,如果别人钱想买下他的银行、证券公司,他怎么可能会卖?

即使溢价五倍他也不会卖!

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这些公司是安身立命之本,不可能卖的!

对于这些粮商家族而言,公司同样是非卖品。

否则也不会稳健发展,上百年都不上市了。

就像嘉吉公司,哪怕到了后世,也同样没有上市,整个家族就守着这家公司生存。

所以现在米洛想要收购这几家非上市公司,难度极大!

“不管怎么说,还是得试试,否则靠自己发展,那要到猴年马月去。”

“abcd中任何一家都去试一试,重点放在adm和邦吉公司,这两家的成功概率应该是最大的……”

做了决定之后。

米洛立马让布莱克本基金这边下达命令。

其中帕拉丁投资负责去接触法国的路易达孚公司和荷兰邦吉公司。

而帕拉丁资本公司,则是负责接触嘉吉公司和adm公司。

至于其他诸如伊卡姆、达利文、保罗·莱因哈特、奥兰等公司,则是作为后面的备选。

当然,如果能够收购四大粮商中的其中一家。

以上这些公司同样可以作为并购的目标,去增强己方的实力,完善全球产业布局。

毕竟从调查的资料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四大粮商还不是后世的四大粮商,没有任何一家取得了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都还在处于扩张之中。

比如adm公司,今年才制定欧洲扩张战略,现在正试图在荷兰和德国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扩张。

吩咐下面行动之后。

米洛的工作重心依旧没有离开农产品大宗交易领域。

对这四大粮商的收购,并不影响帕拉丁农业的继续扩充实力。

可以在美国继续买地,澳大利亚、南美这些地方,甚至是二毛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扩张的好地方。

同时亚洲也不能放过。

那个国家就别想了。

一个土地国有化,什么巨头想进去都白搭。

唯一的突破点是东南亚,这里的稻谷产量占据了亚洲稻谷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八,占据了世界稻谷产量的六分之一!

因为东南亚得天独厚的气候,东南亚国家中,稻谷占据了粮食作物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东南亚各国,也十分依赖大米的出口,东南亚各国的大米出口量,占据了亚洲大米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

当然,从许多数据上是可以看得出东南亚在稻谷领域的影响力。

但是如果更深入地分析一些数据,就可以看出东南亚各国在水稻整个产业链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横向对比人多地少,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的霓虹。

稻谷单产在1977年就历史性地超过了六十公担每公顷,一公担等于一百公斤,所以每公顷的产量是六吨以上。

这还是在华夏的杂交水稻没有技术输出的情况下的产量。

而东南亚呢?

同时期每公顷超过二十公担的只有印杜尼西亚和马莱西亚。

诸如缅甸、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没有一个超过了二十公担每公顷,最低的泰国甚至每亩单产不足一百二十公斤稻谷!

亩产更高的印杜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水稻种植,却都是仅次于橡胶种植的第二大农作物。

反观其他国家却不是如此。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缅甸、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根本就没有充分利用土地,都是粗放式种植管理。

哪怕是这些土地的水稻种植产量翻三倍多,才堪堪与霓虹的水稻单产持平。

但是以这四个国家近两千五百万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追上霓虹的种植水平,那么将增加近一亿吨的产量。

就更不用说内地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东南亚之后的产量了。

所以现在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产业中,正是绝佳的时机。

在华夏这个水稻种植大国的稻谷都不出口的情况下,深入控制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产业,就足以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粮食巨头。

除了东南亚以外,南亚半岛的印杜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印杜在、水稻、小麦、玉米和黄麻等农作物上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就比如这一作物,印杜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占据了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衣食住行,人生四大需求。能够影响其一,就已经是世界级富豪。

要是能控制其中一项的三分之一以上,那你的声音能让全世界都需要聆听。

而大宗商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衣食住行。

说到底,与重工、金融和传媒等领域的公司相比,还是米洛之前对其不够重视。

等他爬到了现在的高位,成为波士顿财团的领袖后。

才越发明白自己和波士顿财团究竟在哪方面有所欠缺。

很明显,自己和波士顿财团,甚至是周边亲善财团们最欠缺的就是大宗商品里的粮食、橡胶、这些的影响力。

其实几大财团也都欠缺,因为各大财团偏重的实际上还是金融。

了不起摩根重视钢铁和交通,洛克菲勒重视石油能源,芝加哥重视商业,加州重视航天科技……

在衣食住行方面,大财团们要么力有未逮,要么只能和嘉吉之类的合作。

也许这是个突破口?

米洛这样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