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份报告有几个关键的信息。
首先,Kr的阶层,社会壁垒很高。
各种垄断就不说了,编制不到3%的录取率就相当可怕。
年轻人宁愿打游戏,走电竞职业化这条路,希望都比读书要高,起码有个拼头。
所以说Kr的职业选手在世界上排名都很高。
别人是真的把这个当饭碗。
不像其他国家的人,实在不行还还可以去做别的,大部分是玩票性质。
有天赋的拼一拼,没天赋的随便打打就转行了。
能与之相比较的应该是星作本部在上沪办的青训基地。
那里的人除了博出路,同时也是热爱。
星作提供了这个土壤,让许多种子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
殷晓龙也是看到这份调研报告以后才后知后觉的明白了,电竞化背后真正的逻辑链条。
玩家-业余高手-职业选手-电竞比赛-赞助商冠名付费-玩家收看比赛。
一整个闭环。
殷晓龙认为,他之前的东家石磊可能都没搞明白这个链条,只知道电竞比赛很赚钱,然后偏执的让他去做竞技游戏,办竞技比赛。
但这份报告,在每个环节上都调查的相当清楚,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有条。
不清楚背后的链条逻辑,一昧的让他搞竞技,最后殷晓龙只搞出来一个四不像。
他是真的不擅长这个东西。
殷晓龙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设计了一个类MMO类型的游戏。
他大部分的想法都是自己想的,还会参照星作最近上的一款同类型MMO,也就是《地下城与勇士》这款游戏。
怎么说呢。
殷晓龙觉得苏晟主刀的《地下城与勇士》,真的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元素了。
他近半年来废寝忘食,一边准备新游戏项目,一边拆解《地下城与勇士》。
光是拆解和学习,殷晓龙就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殷晓龙连过年都没回去,大年三十儿也就跟家里人打了半个小时视频,熬夜干。
如此拼命的对自己施行时间剥夺,睡眠剥夺,几个兄弟们都劝他可以缓一缓。
但殷晓龙知道,他没有时间可以缓。
作为自己创业的第一款游戏,必须要一炮而红。
为此,他需要反复打磨游戏的质量。
《DNF》作为一款2D游戏,把横版能开发的玩法都开发到了极致。
殷晓龙觉得这款游戏的艺术成分很高,是很多类型游戏的集大成之作。
他的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参照了《DNF》。
除了这份叫《关于电竞化在未来游戏市场的分析报告》以外,U盘里面还有许多信息对殷晓龙的启发很大。
这在游戏设计上能够给他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就比如说,Kr的付费率非常非常高,可以接近90%。
而且他们很喜欢数值游戏,对于花钱买战斗力的玩法接受度很高。
因为是一个超级快节奏的社会,连睡觉都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去刷。
这个东西实际上颠覆了殷晓龙的认知。
“还会有这样的玩家?”
他一直觉得,让玩家从钱包里拿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需要一个度量,这个度量很难把握。
逼的狠了,玩家要骂人。
如果付费道具提升不大,玩家又不愿意付费,游戏项目就会死。
氪金项目越多,挨骂几率越大。
殷晓龙之前也向老东家石磊反映过这种问题,但石磊给他的回答是:
别看他们说了什么,看他们有没有真的充钱。
从付费率上,真的实打实的赚到了钱。
殷晓龙也就没细想,以为是口嫌体正直那种概念。
但实际上现在他反应过来了。
举例子,如果一个付费道具,有的玩家能接受,有的玩家无法接受。
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经济实力考量的。
而能接受的玩家始终是少数。
他们买了,我不买,那就要落后。
这相当于被逼着氪金了。
Kr的市场,玩家们更多的是希望多出点氪金项目。
只要不是太贵,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是愿意付费的。
他们只要爽。
玩得爽>一切设计。
哪怕氪金呢。
氪点。
不花什么钱。
“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市场。”
殷晓龙思考了一下。
他觉得他也可以让自己的项目出海。
现在好像就有很多游戏厂商都两手运营,一手国内一手国外。
赚两拨人的钱。
原来是这么来的。
殷晓龙觉得他可以根据不同的国情,做出一些不同的设计调整。
但就像调研报告上说的那样,版本平衡,各种礼包道具还是要一视同仁,否则对比落差感会让玩家感到劝退。
就比如说,殷晓龙这次准备的MMO。
MMO原本就是休闲游戏的一种。
但如果单纯是MMO的话,就显得有点空洞,所以必须要加一些社交的元素。
《DNF》做的就很好,完美的运行了一套社交机制。
组队+公会+服务器喇叭+团本战斗之类的。
所以殷晓龙都借鉴了过来,游戏里也加入了这些设计。
但是看到这份关于Kr的调查报告之后。
殷晓龙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加入更多的社交元素。
除了公会,还可以加入帮派。
结婚。
或者改个好听的名字也可以,就叫……情缘?
然后游戏里肯定有经常打本的固定小团体,就加入一个“结义”。
然后再添加一个战力排行榜。
“对了,还可以加入一个‘师徒’!”
“这样可以吃两种关系。”
“老玩家和新玩家。”
“高玩娴熟大手子玩家和普通玩家、‘手残’玩家。”
殷晓龙根据这几份调研报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动。
他创业的初衷是做出一款自己也喜欢玩的游戏,理想中的游戏。
但这并不代表着,就不可以赚钱。
这两个东西不冲突。
如果他的功力足够高强的话,是可以兼得的。
不是说自己喜欢的游戏,就一定是不赚钱的。
他很喜欢《地下城与勇士》,但人家也非常赚钱。
光是卖战令就很大规模的一笔收入。
MMO这种游戏,只要运营的好,抱着啃个几年十几年没任何问题。
无论是八百万还是一千六百万,在这个圈子里都太不够看了。
有的游戏的开发成本一两千万。
但有些游戏的宣发规模就两千万打底。
不同的宣发规模,带来的首个“雪球”是不同的。
殷晓龙需要稳定的现金流,给今后打下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
殷晓龙已经把大致的方案给敲定了。
他这次瞄准了两个市场。
国内市场和Kr市场。
大致设定没有任何区别对待。
可能在细节上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处理。
服务器分流还是要做的,前面苏晟已经给他试验过了,合在一个服务器吃力不讨好。
既费成本,网络质量又差。
而且还容易引起玩家之间的相互歧视,搞不好会扩大矛盾,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就比如说。
报告上显示,Kr的信用卡账单日,绝大部分都在1号刷新。
所以一些活动什么的,放在月初是最合适的。
付费率高之又高。
除此之外,殷晓龙在落地之前还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游戏到底做成什么端口比较好?
他原本是打算做成端游。
但端游市场MMO基本上已经被《地下城与勇士》占领了。
上端游,那就是跟星作打擂台。
殷晓龙还没这个底气,他不敢赌能不能打赢星作,但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市场就是了。
因为除了《DNF》,还有很多厂商都准备投放自家游戏。
所以他在考虑。
是否要做成手游?
这样一来,不用面临那么大的竞争压力。
而且众所周知的是,手游的付费率几乎是100%。
刷个指纹,扫个脸,钱就嗖一下到账了。
玩家的大脑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他现在很需要现金流把公司这一摊子支撑起来。
殷晓龙想到这里,似乎突然下了某种决定。
“小胡,咱们那个招聘信息发了吗?没发的话修改一下吧。”
“啊,还没发,文案已经写好了,怎么改龙哥。”
“原本的UE工程师不要了,招100个Android工程师。”
……
丁董龙向苏晟汇报完殷晓龙的现况以后,便开始专注起了他手头上的任务。
关于CG的制作,苏晟给了他几个要求。
第一,质量。
第二,质量。
第三,还是质量。
三道质量的命令,让丁董龙在动力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他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具象化的标准,那就是必须要超越电影,和好莱坞一个水准。
虽说有点夸张,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肯定是没错的。
剧情、人物小传、详细的动作,还有CG的剧本苏晟都一手包办了。
他只需要做出来就行了。
丁董龙反反复复地浏览着拿到的台本,思考着怎么在10分钟这个时长内进行画面表现。
《守望先锋》的人物性格还是比较鲜明的,丁董龙以最大的努力进行提炼。
Tracer猎空,一位勇敢乐观的冒险家,拥有时空跳跃的能力,总是充满活力,随时准备救助他人很多部CG都有她的出场,经常和温斯顿搭档出现。
Reaper死神,原名加布里尔·莱耶斯,是一名神秘的杀手,他的性格冷酷而神秘,总是独自行动,让人难以捉摸。
Reinhardt莱因哈特:一位勇敢的骑士,他的性格豪爽而忠诚,总是冲在最前线保护队友。
“其实苏晟说的没有错,我的压力并不算太大。”
苏晟交代过,技能可以跟实机有一些区别,要的是一个画面的表现力。
表现力越好,质量越高,玩家越喜欢,就会被吸引。
所以他要展示的不仅仅是游戏角色的动作和技能,还要讲述角色的背景故事,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使得观众能和角色产生共鸣。
最终,他从多个CG剧情中选择了一个,作为首发。
那就是:《双龙》。
《双龙》只出现两个角色,岛田源氏和岛田半藏。
半藏是岛田家族的长子,一位技艺高超的忍者,他希望与弟弟源氏一起经营家族的黑道帝国。
然而,源氏对家族的非法交易并不感兴趣,他更倾向于享受日常生活中的花花公子状态。
尽管源氏接受了忍者训练,但他并不愿意参与家族的非法活动。
兄弟二人因家族领导权的问题产生分歧,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半藏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源氏。
为了寻求解脱,半藏抛弃了家族的遗产和地位,四海为家,不断磨练自己作为一名武士的技巧,希望有一天能够挽回自己的名誉,并真正放下过去。
CG发生在“智械危机”之后的花村·岛田城。
半藏每年的源氏忌日,都会回到岛田城,上香祭拜死去的弟弟。
而这里此时此刻,已经被岛田家族宿敌霸占,成为了敌人的领地。
半藏偷偷潜入岛田城,然后碰到了他早已“死去”的弟弟,源氏。
这部CG表达出来的不仅仅是半藏和源氏之间的个人冲突,还反映了他们对于家族、荣誉和责任的复杂情感。
《双龙》可以与游戏的剧情紧密相连,通过CG的形式为玩家提供一个游戏的世界观和“半藏”、“源氏”的两个角色设定。
相比较于其他的CG《归来》、《新生》能够提供的信息更多。
士兵76的CG《英雄》其实角色魅力也很强,但只是一个角色,《双龙》则有两个。
“就决定是你了!”
在CG制作期间,丁董龙还收到了殷晓龙的感谢邮件,长篇大论的把他的那个U盘高高捧起。
邮件里用了大量的优美词藻,有的生僻字就连他都不认得。
丁董龙这时候才意识到。
苏晟给的到底是什么宝藏。
当时他也没看u盘里的内容,就知道是调研报告,但是没想到殷晓龙对此的反应竟然这么大。
“怎么好事好名都让我得了,苏晟到底怎么想的?连个面儿都不露啊,有这个必要吗?”
《双龙》采用的是神话和现实双线叙事。
所以还需要整几张原画。
设计他在行,但是原画是他的短板。
“该找谁比较好呢?”
打听了一圈,丁董龙得知星作原画做的最好的就是宋青黎了,除了她没别人。
丁董龙立马去办公室找宋青黎。
走到半路,丁董龙又返了回来,觉得不太好意思找人帮忙,不能空着手去,所以专门下楼去买了一杯奶茶。
“宋总,在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