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大探险家,姜维!
却说姜维在岛上,一方面寻找岛民,一方面也是探寻岛上情况。
岛上林木蓊郁,山川秀美。
不过嘛…
总体看起来,还是会叫人感觉有些原始。
兵卒打探不久,便来了消息。
却道:“将军,吾等见岸边有土人结茅而居,只是见吾等去时,惊惧纷纷隐入林中。”
眼下自己这人数不多,船只也微有受损,姜维还得依靠老乡们把船只修补好了,自然不能行成敌对关系。
当即令士卒不得持兵,自携蜀锦、漆器数件,与林外示好。
良久,见一老者自林间走出,须发斑白,身披葛衣,腰间系贝饰,目光炯炯。
姜维拱手行礼,老者亦以手抚胸,口诵古语,音调奇异,却隐约可辨楚音。
姜维大喜,却暗道:“此语似荆楚旧言,且叫我来试试。”
于是连比划带口述,一通言语。
老者闻言,神情激动,指天划地,与姜维相应。
幸好…
姜维还能看懂一些。
原来这些人先祖乃楚地之民,避秦时战乱,乘槎浮海,漂泊至此,已历十余世。
又问姜维,还是秦地来人?
姜维一听,这都四百年过去了,要解释起来可太麻烦了!
不过看这老者激动样子,兴许还念着先楚。
于是只解释了一番现在天下已不是秦而是汉,又说天下已经一统,大家都是汉人。
说着,也是请老者入帐,设酒食款待。
老者端起清酒而食,慨然叹道:“此味似故土一般,百年未尝矣!”
这话说的就有毛病了,这老头一看也是生下来就留在岛上了,哪里知道什么故土味道。
不过姜维也知道,这老者只是说自己曾经听过祖辈说部族的起源,心向往之,这才如此感叹而已。
旋即见那老者又唤族人相聚,众人闻先祖之言尚存于外,皆欢喜踊跃,纷纷以果物、兽皮相赠。
看气氛还算不错,姜维又发现这些岛民耕具犹是石斧木耜,看的出来,那技术是极为落后。
不禁又问:“百年来,尔等如何营生?”
老者答:“渔猎为食,织葛为衣,偶有越人商船至此,以珠贝易铜器,然十年难遇。”
又指远处山田道:“土薄水浅,稻谷难生,唯种芋薯充饥。”
一听竟然还有越人在此经过通商,姜维也甚是新奇。
心里盘算…等这夷州收复之后,便再去寻越人去。
如此思量之下,当夜岛民似乎很高兴,甚至起了篝火,欲要欢庆彻夜。
…
夜深,篝火燃起。
岛民击木鼓而歌,调子苍凉,词句虽不可尽解,然有些音调还是听得明白的。
姜维静听良久,对左右罗宪与邓艾叹道:“此乃楚歌遗韵,不想海外犹存。”
罗宪与邓艾也一同听着,感受其中语调之古朴,倒是也渐渐陷入其中。
不过…三人自然不会忘记,这千辛万苦的来了此地,却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下罗宪先开口道:“伯约,吾瞧这些岛民性格纯良,不如请他们修船可好?”
姜维正有此意,却道:“吾等正需要修船的木材和人手,今欲以船上部分物资换取他们的帮助,可说两全其美?”
邓艾眯起眼睛:“伯约的意思是…”
“把船上那些多余的丝绸、铜器和陶器留给他们,换取修船所需的材料和劳力。”姜维解释道,“这些东西对我们而言不算珍贵,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
“再说…此番出来,带着这些东西,也是有备无患,大王有言,叫吾等自行安排,见机行事。”
罗宪赞同地点头:“此计甚妙,我看这些岛民心灵手巧,他们的草席编织工艺精良,想必对木工也有专长。”
邓艾沉默片刻,突然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伯约高见,不过…既然要留下物资,何不多留一些?”
“让他们见识中原物产的丰富,心生向往,待我们船修好后,约定时日再来,届时…”
他没有说完,但眼神中的算计已经不言而喻。
姜维与罗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认同的神色。
姜维知道邓艾在暗示什么——用物资作为诱饵,为将来征服这片土地铺路。
这事无可厚非,本来出来是干嘛来的?
不就是为了开疆拓土的么?
能和平整合自然最好,但肯定也要做好坏准备。
不过…
看这些岛民没什么敌意,又是有些心向往中原,姜维觉得倒是也不急判断。
“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思量便可,姜维最终说道,回避了邓艾的暗示,转而说着后头安排,“吾同令则与他们交流,负责物资交换的事宜。”
说着又与邓艾道:“士载,你带人勘测附近地形,寻找适合修船的地点。”
眼下关键之处,还得是先把船给修好了。
邓艾对此也无异议,便点头答应。
…
接下来的日子,大汉士兵与岛民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
罗宪倒是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短短几天内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
他了解到这个部落自称为“巴赛”,自来此岛之后,便世代居住在这片海岸,以捕鱼和种植为生。
而听闻姜维们欲请自己修船,以各种绸缎器具换取之后,岛民们倒是也乐意。
纷纷帮忙。
不过几日,这至少也这大船修了个七七八八。
而如此巨大的船只,对这些岛民来说,自然也是第一次瞧见。
一个个惊为天人,很是震慑。
如此半月过后,船只修整的差不多,姜维便准备先回。
临别时,姜维维赠老者铁锄两柄、铜刀数把,却道:“此番离去,还当速归,再来时,欲载谷种、农器再来。”
老者大喜。
紧握姜维手,指东方高山:“山顶有白石如月,船至三十里外即可望见。若见白烟升起,便是族人迎客之讯。”
姜维连连点头,如此才两方分别。
只是归船之后,姜维连夜绘海图,特注岛屿方位。
又记:“岛民乃楚人苗裔,可平和统治,若不服,则再用武。”
想了想,又加注:“此地其地多樟木、珍珠,宜以铁器、谷种易之…”
如此标记完毕,才满意点头,却把目光,更放往南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