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英雄美人,尽入毂中
九月末,丹桂飘香。
寿春城外的渡口,旌旗招展,数万军民相送大将军回京。
苏曜站在旗舰船头,望着两岸跪伏的官民百姓,听着那一声声的赞颂欢呼之声,心中思绪万千。
自五月出兵以来,短短数月间,袁术覆灭,袁绍归顺,江东平定,连荆徐两州的刘表和陶谦都纷纷上表交权,成果可谓是远超预期。
在淮南,由于他的兵威赫赫,新政推行毫无阻力,各大世家豪强纷纷配合,以至于他后手的准备全都没派上用场。
于是乎,闲来无事的苏曜就寻访江淮周边诸地,探查民情,探索地方,一路悠悠哉哉倒也收获不少,这次回京他就带回了好几个鼎鼎有名的乘客。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孙策的幼弟孙权。
作为孙策换取旧部,远征日南的条件之一,年少的孙权将与苏曜一同回洛阳,与其余孙氏族人在京居住生活。
而除了孙权外,孙策的好友周瑜苏曜也没有落下。
虽然丹阳太守周尚因为包庇孙策受到惩罚,但念其劝降孙策,早早归顺,从轻处罚没有牵连家人只是罚款罢官了事,其旁亲的周瑜也就还在他们庐江舒县的老家。
在吴郡平定后,孙策也终于得以能够名正言顺的在江东招募人手,为下交州做最后准备。
当即,身份洗白了的孙策第一时间就是去找好友周瑜,希望能得到他的助力。
然而,当孙策快马加鞭赶到周家宅邸时,那周家老仆却说周瑜不在。
“公子前日已被大将军征召入京,说是要入太学深造.”
“什么?!”
孙策闻言如遭雷击,手中马鞭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重获自由,正想与挚友共谋大事,却晚了一步。
这其实也是理所当然。
周家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家庭,周尚能被袁术看重,举荐去当丹阳太守本身就因为周家底蕴非常深厚。
庐江周氏,发家可比孙家早上太多,周瑜的从祖父周景就曾担任大汉太尉,其子周忠,也就是周瑜的伯父,如今还在朝廷六部任职,甚至周瑜的父亲周异刚刚才接过了司马防的洛阳令不久。
如今的时代,可不是历史上数年之后朝廷崩溃,天下分崩离析的时代。
周瑜眼看着苏曜横扫四方,天下太平在即,自家长辈又都在洛阳朝廷供职,周瑜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还是在南下交州与北上洛阳之间,选择了听从大将军的召唤,启程赴京,到父亲身边尽孝,以图未来发展。
对此,孙策凝望着周府紧闭的大门,心中是五味杂陈,知道自己与好友最终还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而除了周瑜之外,在徐州的鲁肃和张昭苏曜自然也没放过,直接一纸行文就召两人来大将军府任职。
其中张昭还算好说,此人本就是徐州名士,少有才名,与王朗关系非常好,陈琳也对他颇为赞赏,只不过其因性格问题,与陶谦关系不好,反而被下狱关押。
这次,苏曜一纸行文,将其解救,陈琳也算出了大力,更是亲自往徐州走了一趟。
张昭的征辟很简单,但鲁肃的就相当戏剧化了。
此时的鲁肃年方十九,虽出身巨富之家,胸有大志,但其并非世族出身,别说在士林间有什么名气了,就连当地人对他的印象也不过就是东城有个出手阔绰的公子哥这种程度。
“官爷,这是真的吗?”
“犬子寂寂无名,何以能得大将军青睐?”
“您再看看,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鲁肃的父亲拉着前来传召的官吏,声音发颤,满脸的难以置信。
那官吏其实也是满心的问号不解,但是这行文写的清楚,大将军点名要的就是这个鲁家公子,他也就只好堆起笑脸,朗声说道:
“鲁老爷但放宽心,大将军求贤若渴,令郎既有大才,被大将军看中那是再正常不过。您赶快让他准备准备,争取赶上和大将军一起回京。”
就这样,包括孙权在内,周瑜、鲁肃、张昭,这几个东吴未来举足轻重的人物都被苏曜纳入囊中,随他一起上了回京的大船。
这便是苏曜的威望与朝廷正统合一带来的力量。
想要谁,都是一句话的功夫。
不过嘛,比起前面的几个人,船上另外两个乘客则更让送行的百姓们侧目,想入非非,话题度十足。
那两位便是庐江郡皖县乔家的千金——乔家姐妹。
没错,他们正是历史上孙策与周瑜的爱妾,国色天香的大乔与小乔。
皖县乔家并非什么名门世家,不过当地一豪族。
这一次苏曜平定江淮,推行新政,乔家见大势所趋,自然不敢阻拦。
但是这两位女孩倒也不是乔国老最早主动献上的。原因很简单,如今时间才到191年,大小乔如今也就不过十一二岁
这两人的登船,纯粹就是苏曜来都来了,收了孙策和周瑜后灵机一动,想要去看看二乔现在如何。
在以往他玩的三国游戏中,那些年纪不到的角色都是未登场状态,只能蹲点等到一定年月,然后去及时登庸。
这次既然人都到这儿了,左右闲来无事,苏曜寻思就先去登门一看,即便招不来二人,提前打个招呼,做个标记也是好的。
结果却不曾想,苏曜的登门给了乔国老极大的震撼。
见到大将军仪仗在府外出现,乔国老人都吓傻了,生怕被杀鸡儆猴,慌忙带着府中众人出去跪迎,连连解释自己遵纪守法,配合新政,绝无任何阳奉阴违之事。
“大将军明鉴啊!”
乔国老跪伏在地,额头把地板磕的砰砰作响:
“老朽已将家中田亩尽数登记,奴婢也已遣散大半,其他人都已重订契约,绝无半点隐瞒!”
这架势,把苏曜看的是哭笑不得。
他伸手拉起乔国老,轻咳两声:“老丈误会了,本将军此来并非问罪。”
苏曜目光扫过眼前跪伏的乔府众人,缓缓说:“我听闻乔公有二女,天香国色且聪慧伶俐,这次路过便想着顺路一看。”
乔国老一听人都懵了,心中惶恐至极,还道这是大将军隐晦的索求之意。
但问题是,自家两个幼女虽粉雕玉琢,但都是养在深闺,哪里能传出去什么名声?
这大将军怎会知道?
莫不是临县仇家想要害他,恶意构陷?
乔国老想不明白,但事已至此,他更不敢抗拒,只能咬牙唤来二女,恭敬送上:
“若蒙大将军不嫌弃,小民愿献二女给将军为婢,只求将军护佑我乔家安稳,莫听信歹人谗言。”
这家伙可把苏曜整不会了。
他又不是什么禽兽,虽然收大小乔是在他的计划之内,但让两个怎么看都只有十一二岁的小丫头来伺候自己那也实在太过堕落。
然而任苏曜怎么解释,乔国老都态度坚决,生怕引来祸事。
最后,苏曜也就干脆不再推辞,大手一挥,捎上二女,让她们先入洛阳女学,甚至准许乔家派几个仆人随行伺候。
对此,乔国老虽不甚了解,但见大将军肯收下二女,总算是松了口气,心中暗暗庆幸自家逃过一劫。
临行前,乔国老先是叫来了几个忠心的仆人和婢女,让他们好好照顾小姐,然后又殷切叮嘱二女:
“到了洛阳,一切都要听大将军的话,说让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小心谨慎,切莫惹是生非。”
就这样,苏曜的南下之行彻底结束。
随着苏曜的一路行来,曾经一度四分五裂的大汉疆土,如今几乎全部重归于朝廷治下。
天下十三州,除了部分内部零星的匪患外,仅剩交益两州尚未明确表态。
不过那也主要还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缘故。
就在苏曜回京的路上,交州与益州的使者也在马不停蹄地赶向洛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