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都市现实 > 大修复师 > 第190章 铁拐李画像

第190章 铁拐李画像

在文保科技部房子的入口处,并没有门禁和安保人员,可以径直的进入,毕竟之前第一道入口,已然进行了身份的验证。

叶舟刚想进门,却被杜启民给拦了下来,“先别急着进去,你第一天来报到,总要来点仪式感吧。”

如果叶舟只是故宫招的工作人员,那没必要搞这一套,现在不同的是,叶舟是全国书画修复大赛的一等奖,今天第一次来进行交流学习,简单的仪式总要有的。

更何况,故宫文保部门也有两名年轻修复师参与了此次大赛,其中一位修复大师的弟子,也是获得了二等奖。

这位弟子,正是许启华最得意的学生,昨天在吃饭交流中,还提到了这件事呢。

这个学生自从参加比赛回来,简直就成了工作狂,任何学习的机会都不放过。

因为,一个故宫内的修复师,还是修复大师的弟子,见到的珍贵画作数不胜数,上手修复的机会也是很多。

然而却是败给了一位刚毕业一年的修复师,这种挫败感十分强烈。

本来身为故宫的修复师,这名二等奖获得者,可以不用选择去交流学习,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地方,在前两天已经启程。

这位学生选择交流学习的地方,正是叶舟所在的家乡,华云省博物院,这也是二等奖选择的范围,各省会知名博物馆。

杜启民拿出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很快,一名中年男子带着十余人走了出来,其中,正有着书画修复部门的两位负责人,书画装裱组的许启华,以及书画复制组的李剑鸣。

此时,他也是向双方介绍了一下,这名中年男子正是故宫文保部门的主任张岳峰,其实也是老一辈修复师只想安静的修复文物,不想管太多事情。

否则的话,这个主任的人选,也不可能落到这样年纪的人手中。

“来,大家热烈欢迎全国书画修复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叶舟老师,进入咱们故宫文保部交流学习。”

随着张岳峰的话语,现场工作人员都不禁鼓起掌来,文保部其他组的修复师,也是驻足观看。

叶舟也是朝众人鞠了一躬,“谢谢大家,希望在这半年的学习交流中,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看到叶舟这样的态度,在场的修复师们都赞许的点了点头,看起来这年轻人并没有因为获得了全国修复大赛一等奖,而太过骄傲自满。

随后,在这位主任的带领下,杜启民和叶舟一同参观了文保科技部,一共划分了六大区域,有科技保护区、分析检测区、书画修护区、金属钟表修护区、综合工艺修护区等等。

那么多文物种类,也只有书画和钟表单独有着一个修护区域。

叶舟也是看到了不少正在修复的珍贵文物,同时,也看到了其中浮现出来的器灵们。

哪怕这里都是珍贵的文物,但也不是每件文物,都有器灵浮现出来。

其中在金属钟表修护区,他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器灵,十分独特。

那个区域,正在修复的是一座清乾隆时期的铜鎏金嵌宝石“庭园花树”喷泉水法音乐钟。

这一座钟表所浮现出来的器灵,并不是以本体钟表,或者人类形态所显现出来的,而是半人半钟。

有着人类的形态,但是组成身体架构的,却是钟表机械,就像是机械飞升一样,太赛博了。

脑袋是一个庭院花树喷泉,身体则是钟表的主体,还有人类的四肢。

身体则是半透明的,甚至可以看到里面精密的机械,和各种齿轮发条装置。

在器灵的背后,还有一个开关发条的存在,在平常状态下,这个器灵就站在钟表旁边,一动也不会动。

哪怕是使用灵犀扇与其交流,都没有半点反应,仿佛就像是个死物一般。

小月儿看到后,征求了叶舟的同意,扭动了发条,只见在扭动之后,之前如同死物的钟表器灵仿佛像是活了一般,里面的机械齿轮开始转动。

器灵也迈开了金色的双脚在周围走动着,脑袋上的庭院花树喷泉,也开始运转起来,喷泉里面喷出了水柱,落在了钟表主体上。

随着喷泉的运转,一段优雅动听的音乐从钟表器灵的身体内传了出来。

这一幕画面,让小月儿充满了兴奋,青道长也是无比的惊奇。

叶舟也是充满了惊叹,没想到钟表器灵,竟然会如此奇特。

通过这器灵半透明的身体,叶舟看到了里面有着五组发条,通过背后的扭动装置,上满之后,恐怕能运转一两天的时间。

只不过,运转了一会,里面似乎有个齿轮卡住了,使得钟表器灵再次停止了下来。

他还没来得及用灵犀扇与这运转之后钟表器灵进行交流沟通,参观的队伍便离开了钟表修护区。

叶舟望着停止运转的钟表器灵,并不着急,现在这个钟表才刚刚开始拆卸,以后有机会再次来到这里与其进行交流。

之前他在范文泉的艺术馆内,也看到过有一个清乾隆时期的铜鎏金钟表,只可惜当时被借走展览了,未能看到实物。

从名称上来看,似乎比这个钟表更加贵重,这只是一个喷泉水法音乐钟,而范文泉的那个是转花转水法大吉葫芦钟,恐怕上面的一些东西是可以旋转的。

现在流传于世的宫廷钟表,大多是乾隆时期的,因为乾隆可谓是大清钟表第一玩家,经常一年就收上百件钟表,终乾隆一朝,进贡的钟表就有两千多件。

除了国外使团送礼之外,一些官员也会向西方购买甚至定制钟表,进贡给乾隆。

最后光靠进贡已经满足不了乾隆的需求,甚至开办了做钟处,出品了众多御制钟表,大批招募外国传教士和工匠。

在大致看完六个区域后,已然是将近两个小时了,文保部主任张岳峰带着他们回到了书画区域,开口说道:“许老,李老,叶舟就在你们书画部门交流学习了,请你们悉心教导。”

之后,他又朝叶舟嘱咐道:“叶舟老师,希望你能够在故宫好好学习交流,不要浪费这次宝贵的机会,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向两位大师提出。”

“多谢张主任,我一定会向两位大师认真请教,努力学习。”叶舟也是进行了感谢,毕竟一个文保部的主任,工作肯定非常繁忙,却带着他逛了整个部门。

张岳峰轻轻点了点头,朝着杜启民客气的说道:“杜院长,要不去我办公室坐坐。”

“不用了,张主任,你先去忙吧,我等下有个会儿,也要离开。”杜启民摆了摆手说道。

等到张岳峰离开后,杜启民笑着说道:“老许,老李,叶舟就交到你们手里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那我们送你。”许启华开口说道。

“不用了,赶快忙你们的去吧,叶舟,好好学啊,争取把这两个老家伙的本领全学会。”杜启民摇了摇头,最后还不忘嘱咐叶舟。

“你个老东西,快滚吧。”许启华笑骂了一声。

紧接着,他们二人带着叶舟,来到了书画部门,分别向两个组的成员介绍了一下叶舟的身份。

这也代表着叶舟可以在两个组之间游走,分别学习书画修复和复制的技艺。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叶舟有这个能力,很多修复师,根本没有临摹接笔的能力,包括一些资深的修复师,也是如此。

毕竟术业有专攻,学习书画修复难度就已经不小了,更不用说再加上书画临摹了。

书画部门的修复师们,也对叶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许启华老师的那位学生,可是他们书画部门修复功底最强的年轻人了。

今年刚好三十五岁整,卡在了参赛的极限门槛上。

甚至一些在这里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资深修复师,都无法比得上。

然而,却是输给了叶舟这样一个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学生,一个是二十岁出头的一等奖,一个是三十五岁的二等奖,可以想象,叶舟的潜力有多么的大。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到了三四十岁,绝对会成为名气很大的修复师,主持修复国宝,都不是任何问题。

随后,叶舟跟随李剑鸣来到了书画复制组,这里都是复制书画的临摹高手。

由于一些珍贵书画作品,是不可能长期展览的,所以,就需要这些高手把书画进行临摹复制,用摹本代替真迹进行展览。

不仅仅只是复制书画,修复过程中的全色接笔,也需要他们来接手。

在这里,李剑鸣向叶舟讲述了书画复制组的历史。

故宫是最早拥有书画复制组的博物馆,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开始了古代书画的复制工作,俗话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

即便没有战火,书画卷轴也只能保存八百年,以临摹的方式来保存原件,自东晋就已得到重视。

而这种临摹兴盛于唐宋,历代都有宫廷画师对古画进行临摹复制,宋徽宗时期,更是组织皇家画家大量临摹前朝名迹。

在故宫的传世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靠着宋代的摹作才能够被后人所了解,比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列女图》的宋代摹本。

成立书画复制组后,故宫复制了大量的珍贵书画作品,能够看到大量的文物真迹。

只可惜,后来随着现代喷绘技术的出现,因为快捷方便,渐渐有取代人工临摹复制的势头,使得书画复制组的人员也是缩减了不少。

只是,现代科技手段与手工临摹的原件,终究有些不同,不过,单靠人工,太耗时间了。

现在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可见其难度有多大。

更何况,故宫内的古书画那么多,单靠人工,可无法复制多少,就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由两位著名书画临摹大师负责,前前后后临摹了七八年的时间。

因此,现在书画复制组所采用的方案是科技与人工相结合,相辅相助。

简单介绍完书画复制组的历史后,李剑鸣便开口说道:“叶舟,你先在书画复制组等待一会儿,我去库房把那幅颜辉的画作取过来,让你观看。”

“好,谢谢李老师。”叶舟连忙感谢。

过了一会儿,李剑鸣便回到了书画复制组,取出了一个卷轴,小心的放在桌子上展开。

此时,周围的其他临摹师,也都围了过来,观看着这一幅画作,正是颜辉的《李仙像》。

颜辉擅画人物、道释两家神仙,尤其是画鬼,笔法奇绝。

而眼前画作中的李仙,正是八仙中的铁拐李,正面坐在山石之上,目光锐利,表情肃穆,形象高古,没有一丝凡人之气。

画中铁拐李头微微昂起,右手做掐算状,双目炯炯发亮,全神贯注,英气逼人。

背后山崖竞秀,瀑布高悬,云雾飘渺,更加衬托出了铁拐李的仙人之气。

李剑鸣看着周围的临摹师,不禁摆了摆手,“都围在这里做什么,该干活干活。”

随后,他朝叶舟嘱咐道:“叶舟,你先在这里观赏吧,这幅画我借出来两天时间,你可以慢慢看,不着急,有什么事,可以找他,他叫石大伟,是我的学生。”

“多谢李老师。”叶舟感谢了一声。

等到李剑鸣离开之后,他的目光放回了这幅画上,准确的说,是放在了器灵之上,此时其他临摹师都在周围忙碌着。

在李剑鸣将这幅画拿过来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其身后跟随的铁拐李器灵,与画上几乎一模一样,眼神锐利,充满着不凡之气。

这是他能够找到的,最早的铁拐李画像了,因为铁拐李最早出自元代杂剧家岳伯川的《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据此杂剧记载宋朝郑州的岳寿病死后,吕洞宾将他复活,因尸已经焚化,铁拐李便借刚死的瘸子屠夫李某尸体还魂。

而这幅画作是宋末元初颜辉所画,算是最早的铁拐李画像了。

之前在滇南时,小月儿想要使用佛经药丸超度那佛像器灵的恶念,使得善念能够占据身体。

这让叶舟想到了借尸还魂,器灵和所谓的魂灵应该是相似的,都是灵体,如果能够让器灵附身在某种东西上,也算是借尸还魂了。

这样便能带着它们到任何地方,而不需要带着那些文物本体。

而借尸还魂最著名的,无疑是铁拐李的故事,所以,叶舟才想要通过这幅最早的铁拐李画像,进行请教,以此来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