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四百六十九章 钱谦益:人心散了,队伍完球了!

第四百六十九章 钱谦益:人心散了,队伍完球了!

皇帝也被这个消息震撼的微微一惊。

全杀了?

他可知道这半年来江南士林与内阁那两个留守宰辅往辽东派了多少人,在他看来这些人还是有几个人才可用的。

他们若能为李征所用,地方政务也就能有几个人处理了。

可这坏小子把他们都给杀了,一个不留、敢越过锦州便就地诛杀还推给土匪。

这……

好吧,我是他老子,我的办法又不能保证他用着也顺手,再说我儿子比我厉害,他这么决定那肯定有这么决定的道理。

就这么内举不避亲、亲亲相隐地草草对待了吧。

杨鹤放声大哭,当朝失议按律当斥退,然而都察院无动于衷。

胡应台继续启奏:“除匪患严重,还有虎患。武烈王早有谕令,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老臣虽然不懂,却倍觉有理。如今这些偷渡出关者公然违背谕令与虎谋皮,自当诛杀。然辽东如今无主,只怕为窃贼惦记,须当武烈王回归,此乃北伐东征之根据地,不可出事。”

杨涟又一次热血上头,出列启奏:“既有官身,想必一定是江南士绅愿为天子守土。如今无辜被杀,岂能不彻查清楚,臣请旨赶赴辽东,责令武烈王……所部尽快查明真相,还死者清白。”

“好,即日动身去吧。”皇帝挥挥手。

匪患严重,所以都察院官员被杀,朕只要责令当地彻查也就是了,高丽那么多逆贼,找几十个宰了,这件事就过去了。

再派人去,那就是老虎吃人,这你让朕怎么办?

但若去军中,那百战之地还没闹过瘟疫,偏后来的瘟疫专找朝廷大臣,于是这些人死在辽东那也是天命如此,朕如之奈何!

杨涟愤怒,他能想到此去会怎么死,更知道将会死的毫无价值。

可话既然说出去了,他不能不为之负责。

还好,胡应台知道这种不讲道理只讲“道德”的君子还是有点用的,急忙呵斥道:“辽东百战之地,既有匪患,军中剿灭就是了,都察院官员去做什么好事?”

杨涟怒睁双目质问:“老部堂既不曾查问,又不遣兵部调查,武烈王更不曾赴阙启奏,何言匪患虎患?”

“都察院既然什么都知道,不如你等私下定罪,交朝廷决议好了!”谁也没想到钱谦益竟出列斥责。

他并非全然好心,也不是完全的歹意。

江南士林这一次至少被杀了三成有一些威望的,江北士林与江南士林呼应着只怕被杀了六七成,士林快空了。

这对他这个清流领袖、士林当中可与杨涟左光斗等魁首分庭抗礼的东林首要有利。

但那么多士子官员被屠杀,他心里也在滴血。

但若按照杨涟的意图,竟然想趁着北伐东征可以结束的机会对武烈问罪,他杨涟想干什么?

把最后的那点力量都填进去让中军屠杀?

这个时候天子并未对武烈王起疑心有戒备,皇庄与边将不会与中军闹翻,这不是动手的好机会,这些蠢材怎么连这点都看不清?

是以他出列斥责,杨涟越发愤怒。

遂道:“钱部堂敷衍搪塞!都察院掌天下风宪,如今北上官员士子俱被杀,朝廷若不闻不问,长此以往,朝廷法度何在?”

“官员北上可有诏书?士子赶赴辽东可有行卷?”贾政依照左通政本分质疑。

杨涟道:“若查明真相,或许有行卷在手。何况官员本身有交通之便,此去不过是考察而已。”

“既是私自前往,生死应当自己负责。此事不要再说了,无诏令私自赶往辽东,疑与建奴有密约,诏辽东彻查。”皇帝极不耐烦,一时改了此事本质,断然下诏命道。

群臣错愕,杨涟质问:“陛下此言可有证据?”

“若非与建奴勾结,为何私自前往辽东?不知辽东乃军州?”皇帝极其不耐烦,呵斥道,“都察院掌天下风宪而不约束此举,有大错,全体记过,都察院降职三级,罚俸一年,杨涟退下。”

他可知道这帮人的毛病,你要夺了他们的官职,他们一拍屁股去扎堆背后骂皇帝,没什么影响。

而且到那时士林缙绅可就有理由公然资助捐赠了。

但若叫他们降级三等罚俸一年,他们敢收受“捐赠”,锦衣卫不说话六科给事中也得说话。

皇帝还有一招重击。

“司礼监即刻诏命江北各省,以中军大胜,免江北各省赋税一年。”皇帝道。

户部左右侍郎并各省主事瞠目结舌。

江北各省免除一年赋税,户部可就彻底没有收入了。

如今,江南土地兼并已经到很难征收上来正常赋税的地步,隆治五年江南各省汇总征收赋税竟然才只有三十万石大米、不足一百六十万两白银。

如今若免除江北一年赋税,加上江南苏杭地区今年也无法征收加收夏收秋收赋税,户部就靠着两广那点赋税弥补户部亏空?

可这也没法反对啊。

国朝开疆数千里,皇帝照例免除各地赋税这是祖宗法度,从汉代就有这个规矩了,户部无法反对皇帝的诏令。

这一下,就连贾政也不得不出列启奏:“陛下,江北免除一年赋税,朝廷就空了。”

“空不了,隆治五年一年,江南缙绅为户部‘增缴’历年来欠税不知多少,户部追一追。”皇帝笑道。

为了保证南征顺利,江南与士林有一支自己的武装队伍,江南士绅去年下半年没少找理由给户部送钱送人送粮食。

明明是送,他们偏偏打着“弥补历年来所欠税”的借口,户部收的事眉开眼笑。

今年可以让他们再拿出一点嘛。

这就跟后世大洋彼岸的“助选”一个道理,江南士绅会玩。

户部无计可施。

因为如今江北各省至少名义上是武烈王节制,而且,皇帝诏令免税,各省官员哪一个愿意拼着得罪皇帝给外廷抗旨收税?

就算有人敢,那也要看看武烈王手里那把刀,他敢在辽东屠杀天下士人上千人,还不敢在江北各省杀各省布政使司数千人?

一时间朝堂静默,连北伐开疆的喜悦也淡了十分。

皇帝不在乎,我家天下,你们不庆贺我们庆贺,接下来换一批朝臣也就是了。

于是赏赐两个宰辅飞鱼服,赐贾政阎应元“服飞鱼以为常服”。又颁布诏书令江北犒赏各军、中军大赏中军,而后宣布散朝。

画师有更好的画作,那当然是要收藏在内帑的,那张大幅画卷,皇帝想让内帑誊抄下来,将来雕刻在南都长江大桥浮雕之上。

此番开疆数千里,这是记在他这个现任皇帝手里的功劳,儿子将来再厉害,这开拓北境的功劳大部分算不到他头上去,那就得给儿子考虑扬名立万。

朝贺之后,群臣自动分成几派各自回衙署。

户部与都察院急来内阁,钱谦益也被拉了过来。

他如今人称礼部尚书,是掌握着礼部大印的官员,至少还是东林魁首,东林与士林不想放过他。

一时,徐光启想起开封府与凤阳府,这两个地方是江北比较重要的税收来源,遂问周延儒能否影响到如今的凤阳巡抚左懋第。

周延儒低头无语。

左懋第那是皇庄供养长大的士人,天生就不和清流对付。

让他在凤阳府抗旨纳税,左懋第敢把派去“协助”的官员斩首示众。

“开封知府马士英是谁弹劾的?”徐光启只好又打开封府的主意。

开封府有中军留下的大量粮草,完全可以苦一苦开封民众嘛,让他们拿出两年获得先交税,将来少给他们算一年赋税就行。

但开封知府如今是马士英,那是个士人,可却和士林势同水火。

士林没少弹劾他,而且他的朋友阮大铖也是被士林清流弹劾去职的,这两人如今沆瀣一气,眼看早已投入武烈王麾下,要把他们拉过来,那就得付出点代价。

徐光启的意思是,将当年弹劾马士英阮大铖的拉出来先处理一下,委屈委屈他们,让马士英赶紧回士林阵营里来。

这次轮到钱谦益默然无语。

他知道这个老头的意思,不管是谁弹劾的,你钱谦益出来背了黑锅。

他傻啊?

片刻见无人说话,钱谦益主动出击,建议:“不如在江浙多找人催一催。”

“这绝对不行,那会让江南离心离德。”杨鹤急忙道。

钱谦益便推出自己真正的意图:“可与六王六公商议,叫东南海商出一笔钱,或许可从别处购买。”

从哪里购买?

“皇庄粮草不可能给我们!”徐光启愤怒道。

户部左侍郎倒是说了句实话:“外廷钱粮也没给二圣嘛。”

徐光启怒问:“当年江南不稳,难道户部没出过钱粮吗?”

周延儒急忙澄清:“保禄宰辅,此言不当。当年户部钱粮那是老夫与次辅拿身家性命作保借出来的,是我二人之事,休要攀扯内帑!”

不怪他急忙澄清,这可是他与温体仁在隆治朝最大的功绩之一,倘若被徐光启上嘴皮衣碰下嘴皮,他们的功劳就成了外廷的功劳。

原本他们致仕时或许可以封侯,若这个功劳被抢走了,他们最多只能以东宫三公三孤身份回家,谥号或许也给不了一个文或者一个忠。

钱谦益心里冷笑不已,就这么一群互相防备彼此算计的内阁还能做出什么大功劳?

罢了,该考虑带着一批人改换门庭,赶紧向皇帝加紧靠拢了。

几个人当时不欢而散,直到端午,皇帝诏令百官准备搬到新修建的东城府邸,内阁才召六部左右侍郎前来议事。

这长达五个月期间,钱谦益没主动去见过内阁任何人,也没有与一墙之隔的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有任何来往。